广东省佛山市高三生物《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生物《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生物《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生物《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必修3复习(文科)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胚芽鞘向光生长的知识点: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胚芽鞘感感光部位为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照发生横向运输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胚芽鞘生长部位为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快。2、植物生长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分布:生长旺盛的部位。 运输:方式: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低浓度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浓度抑制生长。如:顶端优势(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是去除顶芽)4、生长素对植物的影响a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草,促进农作物生长,抑制、杀死杂草,生长素类似物有a-萘乙酸、2,4-d等)b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度不同: 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根芽茎 【考点二】其他植物激素及应用(1)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增高;促进种子萌发,过多会引起植物的恶苗症。(2) 细胞分裂素 :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3)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乙烯: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真题再现】1(12年1月)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胚芽鞘会弯曲生长的是( )2(12年6月)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具有极性,也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图3 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主要运输方向为aab bba cca dcd 3(2010年6月广东题)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a抑制侧芽生长 b解除向光性 c解除顶端优势 d抑制细胞分裂4(2009年6月广东题)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起着重要作用。与植物顶端优势密切相关的激素是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d乙烯5(10年1月)小张暑假到了乡下的外公家,看见外公往装有生香蕉的塑料袋中放了一些熟香蕉,然后密封好塑料袋。外公告诉他这样做是利用熟香蕉散发的某种物质来催熟生香蕉,这种物质是a二氧化碳 b乙烯 c氮气 d氧气6(10年6月)芦苇是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但多数芦苇植株较矮、纤维短,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果想使芦苇植株长高,获得较长纤维,可用某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生长初期的芦苇,这一调节剂应该是a乙烯利 b赤霉素 c青鲜素 d脱落酸7(11年6月)体内脱落酸含量比野生型玉米低很多的玉米某突变体,其种子会在未完全成熟前就在果穗上萌芽,说明脱落酸能够 ( )a.促进种子萌芽 b.抑制生根 c.抑制种子萌芽 d.促进结实8. (11年1月) 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下列使用恰当的是 ( )a.用低浓度的2,4-d喷洒农田除去杂草b.黄瓜结果后,喷洒较高浓度的脱落酸保果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喷洒芦苇使植株长得更高以获得长纤维d.番茄开花后,喷洒较高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考点一】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二、种群的特征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组成_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1、 种群密度:研究方法: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样方法;运动能力强动物:标志重捕法 (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土壤中的蚯蚓,采用样方法_)标志重捕法,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两个大的数相乘再除以一个小的数)2、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组成的类型: (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增长。 (2)稳定型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年轻的个体 较少 ,而成体和年老的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3、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4、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5、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则种群密度不变。) 【考点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影响因素:a、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和传染病。b、人为因素:人类活动。2、变化类型:增长、下降、稳定和波动。3、两种增长曲线:a、“j”型增长特点: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条件:理想条件(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s”型增长特点:种群密度增加增长率下降最大值(k)稳定(环境容纳量);1/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原因: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会停止。条件:自然条件(有限条件)。 4、研究意义:防治害虫,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考点三】群落的结构特征1、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2、群落的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的研究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优势种:3、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菟丝子寄生在豆种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猫吃老鼠)4、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 和水平结构等方面。(1)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垂直结构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垂直结构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条件有关。(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考点四】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演替。2、演替的实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一种生物被另一种完全取代。3、演替的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发生在裸岩声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经历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次生演替的演替速度快,所需时间相对短。4、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真题再现】1( 2010年1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的是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水平结构 d出生率2(2010年6月)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由快到慢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甲乙3(2010年6月)下列实验中,最适合用标志重捕法的是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在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上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4(2009年6月)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5(2010年1月)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000个b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6(2010年6月)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可能为7(2009年6月)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a直线 b“s”型曲线c“j”型曲线 d不规则曲线8(12年6月)要认识一个群落,需要从各个层面研究群落的生态学特征。下列属于群落特征的是a出生率 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 d物种丰富度9(11年6月)农业生产中人们可通过防除农田的杂草而实现增产,农田中杂草与农作物的关系可能是 ( )a. 种间竞争 b.种内竞争 c.种内互助 d.互利共生10(12年1月)调查某菜园蚯蚓数量的适宜方法是( )a直接计数法 b样方法 c目测估算法 d标志重捕法11(2010年1月)我国大力治理荒漠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图为某地的荒漠经多年治理的变化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