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8页)
编号:42341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4-08
上传人:上***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35
积分
- 关 键 词:
-
绕线筒
手柄
塑料模
设计
图纸
手柄塑料模
绕线筒手柄
- 资源描述:
-
绕线筒手柄塑料模设计
38页 14000字数+说明书+5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A0总装图.dwg
A2推杆固定板.dwg
A3定位圈.dwg
塑件图.dwg
撰写规范.doc
模具分解图.dwg
绕线筒手柄塑料模设计说明书.doc








目 录
前言1
1 塑件成型工艺分析3
1.1 塑件分析3
1.2 塑件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4
2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7
2.1 分型面的设计7
2.2 型腔的设计8
3 注塑机型号选择与确定10
3.1 所需注射量的计算10
3.2 注射机型号的选定11
3.3 型腔数量及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12
3.4 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14
3.5开模行程的校核14
3.6 模架尺寸与注射机拉杆内间距校核15
4 浇注系统的设计16
4.1 浇注系统设计的原则16
4.2 主流道的设计16
4.3 冷料穴的设计18
4.4 分流道的设计19
4.5 浇口的设计22
4.6 浇注系统的平衡23
4.7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计算23
4.8 浇注系统各截面流过熔体的体积计算24
4.9 普通浇注系统截面尺寸的校核24
5 成型零件的设计26
5.1 成型零件的要求及选材26
5.2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26
5.3 成型零件尺寸的计算26
5.4 型腔刚度的校核30
6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32
6.1 模架的选用32
6.2 模板尺寸的确定33
7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35
7.1 导柱的设计35
7.2导套的设计36
8 脱模机构的设计38
8.1 脱模机构的分类及设计原则38
8.2 脱模力的计算与校核39
8.3 推杆的设计40
8.4 脱模机构的复位元件41
8.5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41
9 排气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45
9.1 排气系统的设计45
9.2 冷却系统的设计45
10 典型零件制造工艺47
10.1定模仁型腔部分的制造工艺47
10.2动模座板的数控程序设计48
11 模具材料的选择51
12 模具的工作过程52
13 设计总结53
14 参考文献54
致谢55
附录56
1.1.2 塑料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1.1.3 塑料件质量 46.92g
1.1.4 塑料件体积 44.69
1.1.5 色调 不透明(黑色)
1.1.6 生产纲领 大批量生产
1.1.7 工艺结构分析
(1)结构分析
塑件结构复杂程度一般,表面质量要求也较高。塑件外观质量要求高,外表面不允许出现划伤、气泡、缩孔、熔接痕等缺陷, 综合考虑其浇注时的难易程度和成型特征等因素,浇口最好在另一侧的表面用侧浇口来进行浇注,以保证其表面的成型质量。整体来看该塑件成型简单,但在脱模时包紧力较大,应有一定的脱模斜度,用推杆推出即可。
(2)精度等级
选用的精度公差等级按照国家标准为一般精度MT3级。
(3)脱模斜度
该塑件的壁厚约为2.26mm,从表查得该ABS塑件的脱模斜度, 型腔为35′~1°30′, 型芯30′~40′。脱模斜度取决于塑件的形状、壁厚、摩擦系数的大小及塑料的收缩率。形状愈复杂或成型孔较多时取较大的脱模斜度;制品高度愈高、孔愈深则取较小的脱模斜度;内孔包住型芯,应取较大的斜度。因此, 本次设计的脱模斜度型腔取1°, 型芯取40′。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塑件的公差范围内,否则应在图样上加以注明。当要求开模后塑件留在型腔内时,塑件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应不大于塑件外表面的脱模斜度。
1.2 塑件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1.2.1 塑料ABS成型特性
(1)名称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热塑性塑料。综合性能好,冲击强度、力学强度较高,尺寸稳定,耐化学性,电气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其表面可镀铬,适合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摩零件、传动零件盒结构零件。
(2)ABS主要性能
ABS,燃烧性慢,屈服强度、拉伸强度38~50Mpa,伸长率不大,热变形温度60~75°C,计算收缩率为0.4-0.7%。具体如下表:
- 内容简介:
-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与撰写规范(修订稿)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在校期间最后学习深化、提高和全面总结的综合训练,是学生完成所学专业,申请学士学位所撰写的学位论文。搞好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严谨的工作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思维方式、独立的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参照国家标准GB7713-87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特制定本规范。一、毕业设计(论文)构成毕业设计(论文)包括前置部分、正文部分、其他部分。前置部分一般包括:封面、扉页、任务书、指导人评语、评阅人评语、答辩记录、中英文摘要(英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目录等。括号中为外文撰写论文的要求。正文部分包括:引言(或绪论、前言)、设计(论文)主体、结论等。其他部分包括: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附录一般包括设计图纸、主要源程序、插图索引、附表索引以及符号、标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和其它部分,如:软件使用说明书和软盘或光盘等。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2.1 题目要求简明扼要,有概括性,通过标题概括说明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字数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一般不设副标题。2.2 摘要与关键词2.2.1 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并给予客观、具体、简要的描述。摘要中一般不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前置部分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一致,在英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非中文撰写的毕业论文,还要有详细的中文摘要。2.2.2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2.3 设计(论文)正文设计(论文)正文包括引言(或绪论、前言)、设计(论文)主体、结论等部分。2.3.1 引言(或绪论、前言)引言(或绪论、前言)一般单独作为一章排写。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3.2 设计(论文)主体设计(论文)主体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逻辑性强,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计算准确,图文编排得当。2.3.3 结论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最后一章排写。结论是对整个设计(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性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2.4 参考文献文中出现的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在引用处按顺序进行编号标注。参考文献以近期的为主。全部参考文献按有关规范在引用处进行标注,在设计(论文)主体之后列出。2.5 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也应予感谢。2.6 附录包括设计图纸、主要源程序、插图索引、附表索引以及符号、标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等注释表和其它部分,如:软件使用说明书和软盘或光盘等。三、毕业设计(论文)书写3.1 基本要求非外语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用中文撰写。外语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须用外文撰写。除封面、评语、答辩记录及签名等内容必须手工填写外,毕业设计(论文)各部分文字、符号必须在计算机上输入、按本规范规定编排与打印。3.2 章节及层次设计(论文)正文原则上分章节撰写。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般不超过三级。各章层次的编写格式要统一,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3.3 引用文献引用文献标注方式应全文统一,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上标字体。引用文献应与文中标注一一对应。几处地方引用同一个文献时,文中标注按第一次出现的序号。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成果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不得将引用文献标注置于各级标题处。文科毕业设计(论文)可采用标注与脚注并行的原则。脚注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圆圈中,如“成果”,脚注作页下注,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3.4 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采用英文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3.5 计量单位文中所用单位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应采用国际通用符号。3.6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物理量符号、拉丁文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3.7 数字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个单位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08年不能写成08年。3.8 附录对需要收录于毕业设计(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于正文中的设计图纸、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计算机程序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以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A”、“附录B”、“附录C”等依次排列。非中文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其详细中文摘要作为设计(论文)附录,排在最后,注意详细摘要前要有设计(论文)题目。附录应有标题。如:附录A:总装配图四、文字编印与排版要求4.1 页面要求4.1.1 页面设计(论文)需用A4纸(210 mmx297 mm)印刷,页眉20 mm、页脚15 mm,上页边距为30 mm,左、右、下页边距为25 mm。4.1.2 页眉从目录页开始往后须有页眉,为“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页眉五号宋体,居中。4.1.3 页码前置部分的目录用罗马数字编写页码,格式为“-i-”、“-ii-”、“-iii-”等。正文第一页往后各部分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写页码。格式为“-1-”、“-2-”、“-3-”等,页码置于页脚,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放置。4.2 正文字体和字号及段落各章题序及标题:宋体加粗,小二号,段前段后各空0.5行;各节的题序及标题:宋体加粗,四号,段前段后各空0.5行;各条的题序及标题:宋体加粗,小四号,段前段后各空0.5行;款、项及标题:均采用宋体加粗,小四号,段前段后不空行,1.2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与内容同行;内容:用宋体,小四号,段前段后不空行,1.2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附录:编排格式与正文相同。4.3 正文层次正文层次的编排建议用以下格式:章第三章 内容1、每章(或附录)另起页,章编号用大写数字。节X.1 内容2、节标题顶格,X为阿拉伯数字的章编号。条X.1.1 内容3、条标题顶格,X为阿拉伯数字的章编号。款、项(1) 内容4、款(项)标题空2格起排。内容内容5、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4.4 公式编排公式原则上居中书写。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1个公式序号为“(1.1)”,如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书写于转行式前。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与右边线顶边排写,公式序号与对应的公式用点线连接。4.5 插表编排一律使用三线表。表格不加左、右边线。表序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1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书写。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4.6 插图编排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编排美观。选图要力求精练。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84,GBl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1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各项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空白页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至次页最前面。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所有标点符号均为半角):参考文献(4个字居中,宋体四号加粗),具体文献条目每条另起行,顶格,用五号宋体。A. 连续出版物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B. 专著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C. 会议论文集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D. 毕业论文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E. 报告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F. 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G.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H. 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I. 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月/引用日期(任选)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普通图书会议录汇编报纸期刊毕业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数据库计算机程序MCGNJDRSPDBCP4.8 封面及扉页4.8.1 封面毕业设计(论文)封面采用统一用纸,固定格式,内容手工填写。4.8.2 扉页(见附件1)各项内容均用二号宋体加粗。4.9 摘要及关键词摘要题头应居中,中文摘要字样如下:摘 要(小二号宋体加粗)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字体为小四号宋体)摘要文字之后隔一行顶格:关键词:词;词;词;词 (小四号黑体)(关键词35个,小四号宋体字)摘要题头居中,英文摘要字样为:ABSTRACT(小二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另起页)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字体为小四号TimesNewRoman)摘要文字之后隔一行顶格(齐版心左边线):KeyWords:Word;Word;Word;Word (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 (35个,小四号Times New Roman)附录中非中文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详细中文摘要,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书写中文标题,摘要内容用小四号宋体。4.10 印刷与装订4.10.1 印刷封面、扉页,单占一张纸,单面印刷。中、外文摘要、目录、设计(论文)的每章、参考文献及每个附录应另起页开始,双面印刷。4.10.2 装订顺序(1)封面(2)扉页(3)任务书(4)指导人评语(5)评阅人评语(6)答辩记录(7)中文摘要(8)英文摘要(9)目录(10)正文(包括引言、主体、结论)(11)参考文献(12)致谢(13)附录设计(论文)装订成本后必须切边。4.11 电子版毕业设计(论文)除按规定印刷设计(论文)外,在设计(论文)答辩完成后,还需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电子版交学院保存。4.12 附件中文撰写的设计(论文),作者可直接拷贝附件进行编排。附件1:扉页示例附件2:任务书示例附件3:指导人评语示例附件4:评阅人评语示例附件5:答辩记录示例附件6:中英文摘要示例附件7:目录示例附件8:正文部分示例附件9:参考文献示例附件10:致谢示例附件11:插表、插图示例附件1:扉页示例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 业 设 计( 论 文 )题目作者学院专业学号指导教师二 年 月 日附件2:任务书示例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 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1 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 2 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 年 月 日开始至 年 月 日止3 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4 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5 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6 发题时间: 年 月 日指导教师: (签名)学 生: (签名)附件3:指导人评语示例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导人: (签名)年 月 日 指导人评定成绩: 附件4:评阅人评语示例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格式、图纸规范程度,工作量,研究内容与方法,实用性与科学性,结论和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评阅人: (签名)年 月 日 评阅人评定成绩: 附件5:答辩记录示例湖 南 科 技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日期: 学生: 学号: 班级: 题目: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料:1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2 设计(论文)图 纸共页3 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设计(论文)质量,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和对设计(论文)的介绍,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名)委员: (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答辩成绩: 总评成绩: 附件6:中英文摘要示例摘 要近三十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从1996年突破1000 亿美元到 2007年底突破1.5 万亿美元。如此高速的增长和巨大的规模,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言是把双刃剑。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势必需要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来确保我国有能力对外支付、干预外汇市场以及提升国家信誉。但是过量的外汇储备规模又会产生管理性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阐述了高额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揭示了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五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作了简要分析;最后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外汇储备;国际比较;启示ABSTRACTThe number of our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has experienced quick growth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from breaking 100 billion U.S. dollar in 1996 to breaking 1.5 trillion U.S. dollar in 2007. The so high-speed increase and gigantic scale,are a double-edged sword for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s a developing country,China definitely needs a certain amount of foreign exchange to ensure external payments,interfere i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and promote the country credit. But excessive exchange cover scale may produce problems in management. At firs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quick growth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illustrate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xcessiv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reveals the problems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Then analyses and comprises the management systems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 five counties; At last,makes recommendations for our countrys management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Keyword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meanings附件7:目录示例目 录(黑体三号字)第一章 前言(宋体加粗四号字) 1第二章 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阶段 12.1 规模较小阶段 12.2.1 12.2.2 12.2 较快增长阶段 12.3 缓慢增长阶段 22.3.1 22.3.2 22.4 大幅度增长阶段 2第五章 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附录A 18附件8:正文部分示例第一章 前 言外汇储备是指国际储备中的各种能充当储备货币的资产,它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一国的外汇储备,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第一,为国家直接持有;第二,是国际通行的可自由兑换货币;第三,储备资产必须具有流动性的性质;第四,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为了分析外汇储备的来源结构,还可以将外汇储备划分为债权性储备和债务性储备,前者由商品出口、劳务出口等创汇形成,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为经常项目顺差;后者由国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及国际游资构成,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反映为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两者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质量。外汇储备与货币当局的黄金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头寸、特别提款权及其他债权一起,构成一国或地区的国际储备。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中规模最大、增长最快、地位最重要的资产,占国际储备资产总额的绝大比重。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第二章 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2.1 规模较小阶段(1978年1993年)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努力增加出口,控制进口,我国外汇储备逐渐增加,1983年达到89亿美元。当时我国认为储备过多,导致之后几年外汇储备急剧减少,到1986年下降至21亿美元,此后,逐渐恢复并一直维持在一二百亿美元的水平。2.2 较快增长阶段(1994年1997年)1994年,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汇率并轨、取消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制、成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等举措,国家外汇储备获得了较快的增长。至199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由1993年的211.99亿美元增长到1398.9亿美元,增加了5.6倍,国家外汇储备进入了较为宽松的时期。2.3 缓慢增长阶段(1998年2000年)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1998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增量明显减缓。19982000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增长额仅为50.97亿美元、97.15亿美元、108.99亿美元,只相当于1997年外汇储备增加额的14.62、27.87、31.27。尽管如此,至2000年末,外汇储备还是增加到1655.74亿美元,居世界前列。2.4 大幅度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从2001年起,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大幅度增长阶段,且增长速度惊人。2001年2007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增长额分别为465.91亿美元、742.42亿美元、1168.44亿美元、2066.81亿美元、2089亿美元、10663.44亿美元和15282.49亿美元。至2008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更高达16822亿美元(表1)。表2.1 1978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单位:10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年末外汇储备年末外汇储备19780.16719883.3721998144.95919790.84019895.5501999154.6751980-1.296199011.0932000165.57419812.708199121.7122001212.16519826.986199219.4432002286.40719838.901199321.1992003403.25119848.220199451.6202004609.93219852.644199573.5972005818.87219862.0721996105.04920061066.34419872.9231997139.89020071528.249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第五章 结论外汇储备管理是国家在健全的储备管理体系下,持有适度的储备量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实现外汇储备各项职能的一系列工作,它与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密切相关。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国际间资金流动更加频繁,在这种形势下,各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不仅是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更主要是抵消国际资金冲击的需要,所以说目前各国的外汇储备从某种意义上成了干预储备或安全储备。所以无论积极外汇储备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何,它都是以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人民福利提高为最终目标的。附件9:参考文献示例参 考 文 献(居中,宋体四号加粗)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所有标点符号均为半角,中文五号宋体字,英文五号Times New Roman字):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2 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9 姚伯元.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EB/OL./pub/wml.txt/9808.html, 1998-08-16/1998-10-04.附件10:致谢示例致 谢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提纲的完成到正文的反复修改,我经历了喜悦、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和老师。他们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细心。从选题、定题、撰写提纲,到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直至定稿,两位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正是有了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我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老师以及在大学四年中给我们授课的所有老师们,是他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精彩,让我学会了做人做事。最后感谢四年里陪伴我的同学、朋友们,有了他们我的人生才丰富,有了他们我在奋斗的路上才不孤独,谢谢他们。附件11:插表、插图示例表2.1 学生情况统计表(宋体加粗小四号)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号专业联系电话备注1张三女1985.02041211032李四男1984.12041211123王小五男1985.08041211184赵晓芬女1985.070412112113123456789(表内文字:中文宋体五号字,英文Times New Roman体五号字)图3.1 催化剂的XRD图谱(宋体加粗小四号)目 录前言 .11 塑件成型工艺分析 .31.1 塑件分析.31.2 塑件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42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72.1 分型面的设计.72.2 型腔的设计.83 注塑机型号选择与确定 .103.1 所需注射量的计算.103.2 注射机型号的选定.113.3 型腔数量及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123.4 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143.5 开模行程的校核 .143.6 模架尺寸与注射机拉杆内间距校核.154 浇注系统的设计 .164.1 浇注系统设计的原则.164.2 主流道的设计.164.3 冷料穴的设计.184.4 分流道的设计.194.5 浇口的设计.224.6 浇注系统的平衡.234.7 浇注系统凝料体积计算.234.8 浇注系统各截面流过熔体的体积计算.244.9 普通浇注系统截面尺寸的校核.245 成型零件的设计 .265.1 成型零件的要求及选材.265.2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265.3 成型零件尺寸的计算.26设计总结 .53参考文献 .54 01 塑件成型工艺分析1.1 塑件分析1.1.1 塑件模型 以下是塑件立体与平面图:图 1-1 塑件三维立体图 1图 1-2 塑件平面图1.1.2 塑料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1.1.3 塑料件质量 46.92g1.1.4 塑料件体积 44.693cm1.1.5 色调 不透明(黑色)1.1.6 生产纲领 大批量生产1.1.7 工艺结构分析 (1)结构分析塑件结构复杂程度一般,表面质量要求也较高。塑件外观质量要求高,外表面不允许出现划伤、气泡、缩孔、熔接痕等缺陷, 综合考虑其浇注时的难易程度和成型特征等因素,浇口最好在另一侧的表面用侧浇口来进行浇注,以保证其表面的成型质量。整体来看该塑件成型简单,但在脱模时包紧力较大,应有一定的脱模斜度,用推杆推出即可。 (2)精度等级选用的精度公差等级按照国家标准为一般精度MT3级。 (3)脱模斜度该塑件的壁厚约为2.26mm,从表查得该ABS塑件的脱模斜度, 型腔为35130, 型芯3040。脱模斜度取决于塑件的形状、壁厚、摩擦系数的大小及塑料的收缩率。形状愈复杂或成型孔较多时取较大的脱模斜度;制品高度愈高、孔愈深则取较小的脱模斜度;内孔包住型芯,应取较大的斜度。因此, 本次设计的脱模斜度型腔取1, 型芯取40。一般情况下,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塑件的公差范围内,否则应在图样上加以注明。当要求开模后塑件留在型腔内时,塑件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应不大于塑件外表面的脱模斜度。1.2 塑件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1.2.1 塑料 ABS 成型特性 (1)名称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热塑性塑料。综合性能好,冲击强度、力学强度较高,尺寸稳定,耐化学性,电气性能良好;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其表面可镀铬,适合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摩零件、传动零件盒结构零件。 (2)ABS主要性能 ABS,燃烧性慢,屈服强度、拉伸强度3850Mpa,伸长率不大,热变形温度6075C,计算收缩率为0.4-0.7%。具体如下表: 2表1-1 ABS的物理、热性能指标性能单位数值密度3/cmg1.021.08比体积gcm /30.860.98吸水率(24h)%0.20.4收缩率(%)%0.40.7熔点(或粘流温度)130160热变形温度线膨胀系数C/1058310368 表1-2 ABS的力学、电气性能指标性能单位数值抗拉、屈服强度MPa50拉伸弹性模量MPa1.4310抗弯强度MPa80冲击韧度kJ/m211(有缺口)布氏硬度HB9.7R121体积电阻率介电常数(10 HZ)6m6.916102.42.65 (3)成型特性 a 无定型塑料。其品种很多,各品种的机电性能及成型特性也各有差异,应按品种来确定成型方法及成型条件。 b 吸湿性强。含水量应小于0.3%(质量) ,必须充分干燥,要求表面光泽的塑件应要求长时间预热干燥。 c 流动性中等。溢边料0.04mm左右。 d 模具设计时要注意浇注系统,选择好进料口位置、形式。推出力过大或机械加工时塑件表面呈现白色痕迹 1.2.2 塑料ABS的成型工艺参数 3 (1)注射成形机类型:螺杆式,螺杆转数为30r/min。 (2)料筒温度():后段150170 中段165180 前段180200(3)喷嘴温度():170180。(4)模具温度():5080。(5)注射压力(MPa):60100。(6)成型时间(s):30(注射时间取1.6,冷却时间20.4,辅助时间8) 。 1.2.3 注射成型过程(1) 成型前的准备。对ABS的色泽、粒度和均匀度等进行检验,由于ABS吸水性较大,成型前应 进行充分的干燥(2)注射过程。塑件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成型,其过程可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3)塑件的后处理。处理的介质为空气和水,处理温度为 6075,处理时间为1620s2 拟定模具结构形式2.1 分型面的设计2.1.1 分型面的设计原则分型面即打开模具取出塑件或取出浇注系统凝料的面,在塑件设计阶段,就应考虑成型时分型面的形状和位置,否则无法用模具成型。在模具设计阶段,应首先确定分型面的位置,然后才选择模具的结构。分型面设计是否合理,对塑件质量、工艺操作难易程度和模具的设计制造有很大的影响。分型面的设计原则为: (1)便于塑件脱模; a 在开模时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内 b 应有利于侧面分型和抽芯 c 应合理安排塑件在型腔中的方位 (2)考虑和保证塑件的外观不遭损坏; (3)尽力保证塑件尺寸的精度要求(如同心度等) ; (4)有利于排气; (5)尽量使模具加工方便; (6)有利于嵌件的安装; (7)有利于预防飞边和溢料的的产生; 4 (8)有利于模具结构的简化。 该塑件在进行塑件设计时已充分考虑了上述原则,同时从塑件图样可看出该塑件一端顶部有一个圆形孔,且对应着底部有许多个凸起端,因此在分型时需要在型芯上安置多个镶块进行分型。2.1.2 分型面选择方案(1)分型面选择方案:单分型面注射模单分型面注射模又称两板式模具。它是注射模中最简单又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模具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单型腔,也可以设计成多型腔。构成型腔的一部分在动模,另一部分在定模。主流道设在定模一侧,分流道设在分型面上。开模后由于拉料杆的拉料作用以及塑件应收缩包紧在型芯上,塑件连同浇注系统凝料一同留在动模一侧,动模一侧设置的推出机构推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一般对于塑件外观质量要求不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小型塑件,可采用此结构。(2)分型面选择方案:双分型面注射模双分型面又称三板式注射模。与单分型面注射模相比,在动模与定模之间增加了一个可移动的浇口板(又称中间板) ,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从两个不同的分型面取出。双分型面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 定距板式双分型面注射模b 定距拉式双分型面注射模c 定距导柱式双分型面注射模d 拉钩式双分型面注射模e 摆钩式双分型面注射模f 尼龙拉钩式双分型面注射模双分型面对于塑件外观质量要求比较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小型塑件,可采用以上各种双分型面结构。综上分析,本设计拟定采用单分型面注射模。2.1.3 分型面的确定对于此塑料件,外观质量要求一般,并为防止在塑件外表面出现飞边而影响外观质量,其分型面形式与位置如图所示:分型面图 2-1 分型面的形式与位置 52.2 型腔的设计2.2.1 型腔数目的拟定为了使模具与注射机的生产能力相匹配,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性,并保证塑件精度,模具设计时应确定型腔数目,常用的方法有四种:(1)根据经济性确定型腔数目;(2)根据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确定型腔数目;(3)根据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确定型腔数目;(4)根据制品精度确定型腔数目。型腔数目的确定一般可以根据经济性、注射机的额定锁模力、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制品的精度等。一般来说,大中型塑件和精度要求高的小型塑件优先采用一模一腔的结构,但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小型塑件(没有配合精度要求) ,形状简单,又是大批量生产时,若采用多型腔模具可提供独特的优越条件,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从模具加工成本,制品生产时的成本考虑,故拟定为一模两腔。一般来说,精度要求高的小型塑件和中大型塑件优先采用一模一腔的结构,对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小型塑件,是大批量生产时,若采用多型腔模具可提供独特的优越条件,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由此可见,该注塑机正好匹配所对应的型腔数目,所以可确定其型腔数量为2个。2.2.2 型腔的布置 型腔的布置和浇口的开设部位应力求对称,以防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为此,本模具一模两腔的布置方式如下图:图2-2 型腔的布局3 注塑机型号选择与确定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使用的工艺装备,因此设计注射模时应该详细了解注射机的技术规范,才能设计出符合规范的模具。注射机规格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塑件的大小及型腔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在确定模具结构形式及初步 6估算外型尺寸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对模具所需的注射量、注射力锁模力、注射压力、拉杆间距、最大和最小模具厚度、推出形式、推出位置、推出行程、开模距离等进行计算。同时设计人员还必须对提供的注射机进行校核。3.1 所需注射量的计算3.1.1 塑件质量、体积的计算对于该设计,用户提供了塑件图样,据此建立塑件模型并对此塑件分析得:塑件体积 V144690 mm3=44.69cm3, 塑件质量=46.92g11Vm3.1.2 浇注系统凝料的初步计算、确定由于该模具采用一模两腔,按塑件体积的 0.2 倍计,所以浇注系统的凝料体积为:17.88cm369.4422 . 022 . 012VV则:该模具一次注射所需塑料 ABS:体积 107.26cm32102VVV质量 112.61g00Vm3.1.3 塑件和流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22162.3518609.1466122 . 009.146612mmAnAAKNPAnAFm65.12313519.35)(21型式中 A-塑件及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 -单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1A -流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2A -模具所需的锁模力/N;mF -塑料熔体对型腔的平均压力/Mpa:由于该塑件材料为 ABS 且壁厚均匀,属于容易成型P型的塑件,故查表可取=35 Mpa。型P3.2 注射机型号的选定一般注射机都有高速、低速两种特性(或称高压时间,低压时间)并可调节选用。1000以下2cm的中、小型注射机,其注射时间常为 4s,大型注射机注射时间在 12s 以内,注射速度一般为 757m/min,常用低速注射。选用低速注射的注射机时,模具设计应注意防止产生冷接缝,型腔充填不足。选用高速注射的或用大注射量、大锁模力的注射机注射大面积、小重量的塑件时,模具设计应防止融料内充入空气、排气不良、融接不良、塑件内应力增大、塑料易分解、嵌件型芯受冲击力大及易发生飞边等弊病。根据上面计算得到的 m 和值来选择一种注射机,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额定注射量 G)和额mF定锁模力 F 应满足ggmG48.13285. 061.112式中 -注射系数,无定型塑料取 0.85,结晶型塑料取 0.75。FmF根据以上的初步计算投影面积和锁模力,选定型号为 SZ-320/1250 的卧式注射机。其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表3-1 SZ-320/1250注塑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注塑机各项目单位参数结构型式螺杆直径螺杆转速理论注射容量塑化能力注射速率额定注射压力锁模力拉杆内间距锁模型式最大模具厚度最小模具厚度移模行程定位孔直径mmr/mincm3g/sg/sMPaKNmmmmmmmmmm卧式4810200335191401451250415*415双曲肘300150360160续表续表 3-13-1注射机各项目 单位 参数 8喷嘴球半径 SR mm 15喷嘴孔半径 SR mm 33.3 型腔数量及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3.3.1 型腔数量的校核 由注射机料筒塑化速率校核型腔数量25 .123600/12mmKMtn上式中 26.4 远大于 4,所以型腔数量校核符合要求。式中 K-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无定型塑料一般取 0.85; M-注射机的额定塑化量(g/s),该注射机为 19g/s; t-成型周期,因塑件小,壁厚不大,取 30s; -单个塑件的质量和体积(g 或) ,取=46.92g;1m3cm1m -浇注系统所需塑料质量和体积(g 或) ,取 0.2;2m3cm12m3.3.2 注射机工艺参数的校核1)最大注塑量的校核为确保塑件质量,注射模一次成形的塑料重量(塑件和流道凝料重量之和)应在公称注射量的35%75%范围内,最大可达 80%,最低不应小于 10%。既保证塑件质量,又充分发挥设备的能力,选在50%80%范围内为好。最大注射量是指注射机螺栓式柱塞以最大注射行程注塑时,一次所能达到的塑料注射量。注射量容积表示:最大注射容积为:3max26833585. 0cmVV式中 -模具型腔和流道的最大容积() ;maxV3cm V-指定型号与规格的注射机注射量容积() ,该注射机为 140;3cm3cm -注射系数,取 0.750.85,无定型塑料可取 0.85,结晶型塑料可取 0.75,该处取0.85。倘若实际注射量过小,注射机的塑化能力得不到发挥,塑料在料筒中停留时间就会过长。所以最小注射量容积。故每次注射的实际注射量容积应满足3min75.8333525. 025. 0cmVVV 9,而=93.2,符合要求。minVVmaxVV3cm2)锁模力的校核锁模力是指注射机的锁模机构对模具所施加的最大夹紧力。当高压的塑料熔体充满型腔时,会沿锁模方向产生一个很大的胀型力。因此,注射机的锁模力必须大于该模的胀型力,即:KNAPkF84.11773562.351862 . 10型符合要求。式中 -型腔的平均压力,查表到 25MPa;型P -锁模力安全系数,一般取=1.11.2。0k0k3)注塑压力的校核所选用的注射机的注射压力必须大于成型塑件所需的注射压力。成型所需注射压力与塑料品种、塑件的形状及尺寸、注射机的类型、喷嘴及模具流道的阻力等因素有关。根据经验,成型时所需注射压力大致如下:1、塑料熔体流动性好,塑件形状简单,壁厚者所需注射压力一般小于 70MPa。2、塑料熔体粘度较低,塑件形状一般,精度要求一般者,所需注射压力通常选用 70100 MPa。3、塑料熔体具有中等粘度(改性 ABS、PE 等) ,塑件形状一般,有一定精度要求者,所需注射压力选用 100140MPa。4、塑料熔体具有较高粘度(PMMA、PPO、PC 等) ,塑件壁薄、尺寸大,或壁厚不均匀,尺寸精度要求严格的塑件,所需注射压力约在 140180MPa 范围。注射机的额定注射压力即为该注射机的最高压力=145MPa,应该大于注射成型时所需用的注射压maxP力,即0PMPaPkP126904 . 10max符合要求。式中 -安全系数,常取=1.251.4,这里为使用安全取用 1.4。kk实际生产中,该塑件成型时所需的注射压力为 70100 MPa,这里取 90 MPa。3.4 注射机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3.4.1 喷嘴尺寸主流道的小端直径 D 大于注射机喷嘴直径 d,以利于塑料熔体流动。通常为 10D=d+(0.51)mm对于该模具 d=3mm,取 D=3.5mm 符合要求。主流道入口的凹球面半径应大于注射机喷嘴半径,以利于同心和紧密接触,使主流道内0SRSR的凝料易脱出。通常为=+(12)mm0SRSR对于该模具=15mm,取=16mm,符合要求。SR0SR3.4.2 定位圈尺寸注射机固定模板台面中心有一规定尺寸的孔,称之为定位孔。注射模端面凸台径向尺寸须与定位孔呈间隙配合,便于模具安装,并使主流道与喷嘴同心。模具端面凸台高度应小于定位孔深度。注射机定位孔尺寸为,定位圈尺寸取且两者之间呈间隙配合,符合要求。mm125mm1253.4.3 模具厚度校核模具总厚度与注射机模板闭合厚度的关系:两者之关系应满足:minmaxmHHH式中 模具闭合后的总厚度/mmmH注射机允许的最小模具厚度/mm;minH注射机允许的最大模具厚度/mm;maxH由上表 3-1 可知:,;mmH150minmmH300max而该模具的总厚度 H=25+63+20+40+40+80+25=293mm,符合要求。3.5 开模行程的校核 开模行程是指从模具中取出塑件所需的最小开模距离,它必须小于注射机的最大开模行程,由于注射机的锁模机构不同,开模行程的效核有三种情况。3.5.1 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无关这种情况主要是指锁模机构为液压机械联合作用的注射机,其最大开模行程由曲肘机构的最大行程决定,与模具厚度无关。对于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其开模行程按下式校核:mmHHS113108023)105(21 11式中 S-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表 3-1 查得 S=360mm; -塑件脱模距离/mm;-包括流道凝料在内的塑件高度/mm;1H2H3.5.2 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与模具厚度有关对于全液压式锁模机构的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受到模具厚度的影响。此时最在开模行程等于注射机移动、固定模板台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减去模具厚度。KSmH对于单分型面注射模,按下式校核:)105(21HHHSSmK则 mmHHHSmK233108023120)105(21=240mm233mm,符合要求。KS3.6 模架尺寸与注射机拉杆内间距校核该套模具模架的外形尺寸为 250mm315mm,而注射机拉杆内间距为 415mm415mm,由此可以看出其模架尺寸校核符合要求。4.4.1 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1)主型芯参数的确定主型芯径向尺寸主型芯径向尺寸按以下公式计算: (4.2) 0zxSlllcpssm式中型芯基本尺寸;ml塑件内形基本尺寸;sl塑料平均收缩率,0.6%;cpS修正系数,取;x43塑件尺寸公差;型芯制造公差,取。z3/ 12则主型芯大端径向尺寸=0334. 0134. 043006. 0114114ml011. 094.114 主型芯小端径向尺寸=033 . 023 . 043006. 06 .916 .91ml010. 037.92 主型芯的轴向尺寸主型芯轴各尺寸按以下公式计算: (4.3)0ZxShhhcpssm式中型芯基本尺寸;mh塑件内形基本尺寸;sh塑料平均收缩率,0.6%;cpS修正系数, ; x32塑件尺寸公差;型芯制造公差,取。z3/则主型芯高度 =0338. 038. 032006. 0130130mh013. 003.131(2)型腔参数的确定型腔径向尺寸 (4.4) ZxSLLLcpssm0式中型腔基本尺寸;mL塑件外形基本尺寸;sL塑料平均收缩率,0.6%;cpS修正系数,取;x43 13塑件尺寸公差;型腔制造公差,取。z3/则型腔大端尺寸为=334. 00134. 043006. 0118118mL13. 0045.118 型腔小端尺寸为=33 . 0023 . 043006. 027.9527.95mL10. 0062.95型腔轴向尺寸型腔轴向尺寸按以下公式计算: (4.5) ZxSHHHcpssm0式中型腔基本尺寸;mH塑件外形基本尺寸;sH塑料平均收缩率,0.6%;cpS修正系数, ; x32塑件尺寸公差;型芯制造公差,取。z3/=338. 0038. 032006. 0130130mH13. 0053.1304.4.2 成型型腔壁厚的计算本设计为小型模具,成型零部件的强度问题比较突出,即应力达到许用数值时,弹性变形量与其许用数值之间相差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只对成型零部件进行强度校核即可。型腔选用材料为 T8。 侧壁厚度 (4.6)12Mcprt 14式中侧壁厚度,;ctmm凹模型腔内孔的半径,57.7;rmm材料的许用应力,一般中碳钢取 200;MPa模腔压力,25。MpMPa=8.93,取 9。12522002007 .57ctmm则型腔外轮廓半径为 67,可做为选择模架的依据。mm 底部厚度 (4.7)432rptMh式中底部厚度,;htmm凹模型腔内孔的半径,57.7;rmm材料的许用应力,一般中碳钢取 200;MPa模腔压力,25。MpMPa=17.67,取 18。20047 .572532htmm4.5 脱模机构脱模机构设计原则:保证塑件不因顶出而变形损坏及影响外观;尽量将塑件留在动模;推出机构运动要准确、灵活、可靠,无卡死现象,机构本身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耐磨性。因圆盒型较深,PS 质软,且一模一腔,为不使塑件变形,可利用成型零件推出。4.5.1 脱模力的计算本圆盒为薄壁制件(t/d=2/116=0.0170.05),所需脱模力按以下公式计算: 15 (4.8)AKfESLF1 . 01tancos221式中圆环形制品的壁厚,2mm;1塑料的弹性模量,3000;EMpa塑料平均成型收缩率,0.6%;S制件对型芯的包容长度,128;Lmm模具型芯的脱模斜度,5;塑料的泊松比,0.32;无量纲系数,随和而异,取 1.0084;2Kf制件与型芯间的磨擦系数,0.12;f盲孔制品型芯在垂直于脱模方向上的投影面积,7076.63。A2mm63.70761 . 00084. 132. 015tan12. 05cos128006. 03000214. 32F =2074.48N4.5.2 推出零件尺寸的确定本设计使用成型零部件脱模,只需计算推杆即连接杆的尺寸。根据压杆稳定公式,可得推杆直径()的公式mm (4.9)4/12nEFLKd式中推杆的最小直径,;dmm安全系数,可取;K5 . 1K推杆的长度,244,Lmm 16脱模力,456312.32;FN推杆数目,1;n钢材的弹性模量,3000;EMpa=21.37,取 25;4/12300048.20742445 . 1dmmmm推杆直径确定后,按以下公式进行强度校核 (4.10) 42dnF式中推杆材料的许用应力,200;Mpa推杆所受的应力,;Mpa 其它符号同前。=4.23200,符合受力要求。22514. 348.20744MpaMpa4.6 侧抽芯机构圆盒的两侧开有对称小窗,存在与开模方向垂直的分型,深度较大不能强制脱模,故需要侧向抽芯机构。考虑到型腔较深,对型芯的包紧力较大,虽有较大斜度仍不能保证能顺利脱模,故采用弯销滞后侧抽芯机构,开模后有一段空行程,该机构抗弯强度高,可使用较大的倾斜角,在开模行程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得开更大的抽芯距。4.6.1 侧抽芯机构主要参数的确定抽芯距S型芯从成型位置到不妨碍塑件脱模的位置所移动的距离叫抽芯距。一般抽芯距为侧孔或侧凹深加 23mm 的余量。0S这里=2,则=2+2=4mm0SmmmmSS)32(0弯销的倾角 17倾角不仅决定开模行程和弯销长度,对弯销的受力状况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设计取倾角。 20有效工作长度L=11.67sinSL 20sin4mm弯销和滑块孔之间的间隙,取 0.5。mm工作原理见图 4.6.1。图 4.6.1 弯销工作原理示意图弯曲力F弯曲力,式中为抽芯阻力,即塑料对侧型芯的包紧力。coscFF cF因pAFc式中塑料制品收缩对型芯单位面积的正压力,一般取 812,收缩力越大,pMpa包紧力越大,的取值越大,本设计取=9。ppMpa 塑料制品包紧型芯的侧面积,这里为A241049. 1m故=134141049. 19cFN =142720cos1341FN弯销的截面尺寸、bh弯销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宽为,高为。抽芯时,弯销受有弯矩的作用,其最bhM大值为=26.620cos01754. 01427cosFLMmN mN 由材料力学可知弯销的弯曲应力为 18 (4.11)WWWM式中弯销的抗弯截面系数;M弯销材料的弯曲许用应力,对碳钢可取 13.7(137);W3/cmkNMpa弯销的截面为矩形,其截面系数为,本设计中取=, 62bhW bh32=13.13,规整取 143cos9WFLh 3820cos1037. 101316. 014279mmmm则=8.75,此为不安装螺钉而满足强度要求时需要的最小尺寸,由于b13.1332mm还需螺钉固定,螺钉选用 M3 系列的,故应加上螺钉导致的缺孔的宽度,取 12。mm空行程取 5。mm抽芯行程为=12.37。20cos16.13cosLScmm4.6.2 侧抽芯机构设计要点弯销常采用 45 钢、T10A、T8A 及 20 钢渗碳淬火, 热处理硬度在 55以上,表HRC面粗糙度不大于 0.8,弯销与固定板采用。aRm6/7 mH滑块采用组合式,便于加工、维修和更换,并能节省优质钢材,滑块常用 45 钢或T8、T10 制造,淬硬至 40以上,而型芯则要求用、T8、T10 或 45 钢制造,HRCCrWMn硬度在 50以上。HRC导滑块槽应使滑块运动平衡可靠,二者之间上下、左右各有一对平面配合,配合取H7/f7,其余各面留有间隙。滑块的导滑部分应有足够的长度,以免运动中发生偏斜,一般导滑部分长度应大于滑块宽度的 2/3,否则滑块在开始复位时容易发生倾斜。导滑槽应有足够的耐磨性,由 T8、T10 或 45 钢制造,硬度在 50以上。HRC滑块应有定位和锁紧装置。锁紧块有于在模具闭合后锁紧滑块,承受成型时塑料熔体对滑块的推力,以免弯销弯曲变形;但开模时,又要求锁紧块迅速让开,以免阻碍弯销驱动滑块抽芯。故销紧块的楔角应大于倾斜角,一般取。)32(设 194.7 调温系统4.7.1 调温系统的重要性模具温度对塑料制件的质量及生产效率有极大的影响:(1) 改善成形性(2) 成型收缩率(3) 塑件变形(4) 尺寸稳定性(5) 力学性能(6) 外观质量4.7.2 调温系统设计 单位时间型腔内的总热量 Q(kJ/h) (4.12)1NGQQ 式中每小时注射次数;N每次塑料的注射量,kg;G单位热流量,。1QkgkJ /本设计中成型周期为 20s,=3600/20=180 次;N每次塑料的注射量包括塑件的质量和浇注系统的质量,本设计中塑件的质量为113.3g,设浇注系统质量为 10g,则=123.3g=0.1233kg。G查文献1第 222 页图 10-2,取=160.81QkgkJ /=3568.7952Q8 .1601233. 0180hkJ / 通过自然冷却所散发的热量 、dQfQtQ 由对流所散发的热量 Qd(kJ/h) (4.13) 3422)30036025. 0(187. 4eMMMdAQ 20式中模具平均温度,本设计中为 30;MQ2C室温,一般取 20;eQC模具表面积,;MA2m (4.14) 21MMMAAA式中模具的四个侧表面积,即1MA=526820=0.52682;1003212511435542mm2m模具的两个分型面表面积,为模板面积与塑件侧面积之和的两倍,即2MA=332050=0.33205;4000035535522mm2m开模率; (4.15) tttt21式中注射成型周期,20s;t注射时间,2s;1t制品冷却时间,9.3s。2t故 =0.435,=0.671,203 . 922033205. 0435. 052682. 0MA2m =81.16342030671. 0)3003036025. 0(187. 4dQhkJ / 由幅射所散发的热量()fQhkJ / (4.16) 44211002731002738 .20eMMfAQ式中模具的四个侧表面积,0.52682;1MA2m辐射率,本设计取 0.80;(资料 1P223) 21模具平均温度,本设计中为 30;M2C室温,一般取 20;eC =92.8244100202731003027380. 052682. 08 .20fQhkJ / 向注射机工作台所传递的热量()tQhkJ / (4.17) eMMtAhQ232式中模具与工作台接触面积,=284000=0.284;3MA23554002mm2m传热系数,普通钢取=5022h2h)/(2ChmkJ =1425.682030284. 0502tQhkJ / 脱模后塑件带走的热量()zQhkJ /2NGQQz式中每小时注射次数,180 次;N每次塑料的注射量,0.1233;Gkg单位热流量,30时取 20。2QCkgkJ /=443.88201233. 0180zQkgkJ / 由冷却系统带走的热量 ()2QhkJ /ztfdQQQQQQ2= 1525.255288.44368.142582.9216.817952.3568hkJ /应分别由凹模和型芯的冷却回路带走,采用资料 1 式(10-41)的分配方案,2Q=610.102552.52514 . 04 . 022QQGhkJ / 22= =915.182552.52516 . 06 . 022QQKhkJ / 计算冷却回路有关参数.1 凹模所需冷却水管参数 (4.18) inoutGVcQq12式中冷却水入口温度,设定 20;inQC冷却水出口温度,本设计要求精度较高,设定出口温度为 21(精度为 3outQC级时进出口温差应小于 2) ;C冷却水平均温度时水的密度,998.2; 3/mkg冷却水平均温度时水的比热容,4.187;1cCkgkJ /所需冷却水的体积流量,Vqhm /3= 2.4320212 .998187. 410.610Vq601310min/3m则冷却水的平均流速=1.612152dqvV23008. 014. 3151043. 22sm/将冷却管道设计成螺旋形半圆水道,直径设为 0.008,则冷却水流速应是计算的dm一倍,即 3.22。sm/凹模冷却水道长度:模具热阻按以下公式计算 (4.19)GplAQt2式中模具的热传导阻力,表现为温差,;tC进入模具的熔体的总热含量,922.1W;plQ 23水孔中心至型腔的距离,取 9;mm型腔表面积,122783;GA2mm模具材料的传热系数,查资料 2P215 表 5-55,一般钢材取;)/(1054KmmW=K4105122783291 .922t71035. 1可见,冷却水管壁与型腔壁温差几乎为零,即整个型腔温度可视为相等。则型腔散热面积 (4.20)vQMMMGG)(015. 01 (133605252式中型腔的散热面积,;G2m冷却水平均温度,20.5;M5C=0.0037,制件与型腔的接触面积为 0.047)5 .2030)(5 .20015. 01 (1336010.610G2m,与计算的散热面积比较接近。2m则型芯冷却水管长度=179.96dLG) 15 . 0(8) 114. 35 . 0(3700mm凹模冷却水道参数校核冷却水流动状态的校核校核公式为 (4.21) 100006000Revd式中水的运动黏度,查资料 1P229 图 10-8,取=sm /100 . 125则10000600025760100 . 1008. 022. 3Re6故水的流动属于稳定湍流,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24冷却回路压降计算 (4.22) 2)(32dLLpe式中水在时的密度,993.2;M53/mkg冷却回路因孔行变化或改变方向引起的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型腔中有一次eL90 转弯,得=0.24eLd301008. 0301m=671.6Pa26008. 0)24. 018. 0(22. 32 .993100 . 132p该压力远小于一般自来水的压力,故该方案可靠。图 4.7.1 型腔三维图.2 型芯所需冷却水管参数inoutKVcQq12式中冷却水入口温度,设定 20;inQC冷却水出口温度,本设计要求精度较高,设定出口温度为 21;outQC冷却水平均温度时水的密度,998.2; 3/mkg冷却水平均温度时水的比热容,4.187;1cCkgkJ /所需冷却水的体积流量,Vqhm /3= 3.6520212 .998187. 418.915Vq601310min/3m将冷却管道设计成螺旋形半圆水道,直径设为 0.008,则冷却水的平均流速dm=2.422152dqvV23008. 014. 3151065. 32sm/ 25半圆形水道流速应为 4.82。sm/型芯冷却水道长度:与型腔设计时同理,整个型芯温度可视为相等。则型腔散热面积vQMMMKK)(015. 01 (133605252式中型芯的散热面积,;K2m冷却水平均温度,20.5;M5C=0.0055)5 .2030)(5 .20015. 01 (1336018.915G2m制件与型芯的接触面积为 0.048,与计算的散热面积比较接近。2m则型芯冷却水管长度=267.51dLK) 15 . 0(8) 114. 35 . 0(5500mm型芯冷却水道参数校核冷却水流动状态的校核校核公式为100006000Revd式中水的运动黏度,查资料 1P229 图 10-8,取=sm /100 . 125则10000600038560100 . 1008. 082. 4Re6故水的流动属于稳定湍流,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冷却回路压降计算2)(32dLLpe式中水在时的密度,993.2;M53/mkg 26冷却回路因孔行变化或改变方向引起的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型腔中有一次eL90 转弯,得=0.24eLd301008. 0301m=1220.74Pa26008. 0)24. 027. 0(82. 42 .993100 . 132p该压力远小于一般自来水的压力,故该方案可靠。图 4.7.2 型芯冷却回路三维图冷却水道的布置如图 4.7.3 所示,其中 A、B 为两股不同的水流:图 4.7.2 型芯冷却回路三维图1.定模板 2.动模板 3.动模垫板4.8 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主要用于保证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或模内其他零部件之间的准确对合,起定位和导向作用。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导向两种形式,其设计基本要求是导向精确,定位准确,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耐磨性。4.8.1 成型部分的导向本设计中塑件的尺寸较大,成型压力会使型芯和型腔偏移,且型腔较深,精度要求较高,故采用锥面定位。此种设计还可以提高模具的刚性。 27具体结构见图 4.8.1,其中锥角取 22,高度大于 15mm,两锥面均进行淬火处理。图 4.8.1 圆锥面定位结构示意图4.8.2 推出机构的导向为保证连接杆的准确推出与复位,同时也为了使复位杆的运动不至于偏离预定路径,本设计中采用了四根导柱来保证推出机构的运动精确,其安装形式如图 4.8.2 所示。 28图 4.8.2 推出机构导向示意图1.动模垫板 2.推杆固定板 3.推板 4.动模座板 5.导柱 6.导套4.9 排气系统型腔得浇注系统产生的气泡常分布在与浇口对应的位置;熔体中水分蒸发产生的气泡呈不规则分布;熔体分解产生的气泡主要分布在厚壁部分。可据此判断气泡来源。排气方式很多: 利用分型面排气; 利用型芯与模板的配合间隙排气; 利用推杆或侧型芯的间隙排气; 开设排气槽。经模流分析,本塑件中气泡主要产生有分型面上,如图 2.3.7,故可利用分型面排气,若还不足,则加大侧型芯运动间隙来排气。5.1.2 模具的装配1)按图纸要求检验各装配零件。2)加工定模板 1 的外形以定模板 1 的一大面为基准,用插床精加工四周(四边保持垂直度) 。3)镗线切割用穿线孔按精插后的外形,求得型腔的实际中心尺寸 L 和 L1(如图 5.1.3) ,钳工画线,铣制平台尺寸 10mm(镗孔用) ,镗制穿线孔 10mm。 29图 5.1.3 镗穿线孔中心示意图4)以穿线孔 10mm 为基准,线切割型腔安装孔 134mm。加工台肩尺寸 146mm,深 5mm。5)在型腔上装上密封圈 9,并将型腔 8 压入定模板。型腔压入模板一小部分时,用百分表校正其位置,当调整位置正确后,再将型腔全部压入模板。6)在定模板 1 和型腔 8 上加工限位钉孔并压入圆柱销 10。7)将主流道衬套 6 压入型腔 8。8)在动模座板 1 上加工出定位环孔以及主流道衬套孔。9)将定位环 4 与定模座板 2 用平行夹头夹紧,加工螺钉孔。然后分别在定位环 4 上加工沉孔、在定模座板 2 上加工螺纹。10)将定模座板 2 与定模板 1 用平行夹头夹紧,加工 M16 螺纹孔,之后分别在定模板 1 上加工螺纹、在定模座板 2 上加工沉孔。11)将定模板 1、定模座板 2、定位环 4 用螺钉紧固。12)同步骤 2) 、3) ,在动模板 1 上找出实际中心位置,并线切割出型芯安装孔134mm 与台肩 146mm。13)在冷却水套上装入密封圈。14)同步骤 5) ,装入型芯 3、冷却水套 12。15)配钻出型芯 3 与动模板 17、型芯 3 与冷却水套 12 的防转销孔并压入防转销。16)将动模板 17 与 4 个导轨压块用平行夹头夹紧并在相应位置钻出螺纹孔,之后分别加工出沉孔与螺纹。 3017)将推杆固定板 25、动模垫板 19、动模板 17,用平行夹头夹紧,并加工出10mm 复位杆孔,之后加工 11mm 深 87 孔,如图 4.1.4 所示。图 5.1.4 复位杆孔加工示意图1推杆固定板 2.动模垫板 3.动模板18)将动模垫板 19、推杆固定板 25、推板 24、动模座板 22 用平行夹头压紧,加工出导柱孔 20mm。拆下动模垫板,加工导柱孔台肩 27mm。19)将动模垫板 19 与推杆固定板 25 用平行夹头夹紧后,加工出连接杆孔 25mm,拆下推杆固定板并在其上加出连接杆台肩 37mm。20)在推板 24 与推板固定板 25 上配钻出相应的螺纹孔。21)将动模座板 19、垫块 27、动模垫板 19、动模板 17 用平行夹头夹紧,加工出螺纹孔 16mm,拆下后分别在动模座板上加工螺孔台肩、在动模板上加工螺纹。22)将导柱 33 压入动模垫板 19。23)将复位杆 29 装入推杆固定板 25 并套上弹簧 20。24)将衬套 11 压入冷却水套 12,然后将连接杆 26 通过推杆固定板 25 和动模垫板16 插入衬套 21,将连接杆 26 与推件型芯 5 用圆柱销 7 连接。25)在动模板 17 中加入定位装置 18 并与动模垫板 19 合拢,调整复位杆的位置。26)在推板中压入导套,并用螺钉将其与推杆固定板紧固,注意调整各零件的位置。27)在动模座板 22 上装入限位钉 23。28)将动模座板 22、垫块 27、动模垫板 19、动模板 17 用螺钉 28 固定。29)将滑块 16 放在动模板 17 上,用导轨压块 32 压紧并用螺钉固定,注意滑块的运动灵活。 3130)将弯销 13 插入滑块,将动模和定模缓慢靠拢,到动定模完好合拢时,将弯销固定在定模板 1 上。31)装配完后进行试模,合格后打标记并交验入库。5.2 模具的开合动作分析1) 拉出凝料。开模时,开始滑块有 5mm 的空行程,这一过程中滑块与动模板不发生相对运动,塑件依靠小窗这一结构将凝料从流道中拉出。2) 侧抽芯过程。滑块经历 5mm 的空行程后,开始与弯销的斜面接触,在弯销的作用下,滑块开始向两侧运动,经历 17.37mm 的开模行程后完成侧抽芯动作。3) 推出塑件。完成侧抽芯后,动模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在注射机顶杆的作用下,推板通过连接杆作用到推件型芯,使整个塑件平稳的脱离型芯。至此,可以取下塑件。4) 合模。合模过程是以上开模运动的逆过程,首先是动模向定模侧运动,推出机构复位,之后在弯销的作用下,滑块复位,最后锁紧方可进行下一次注射。5.3 试模试模是模具生产的最后阶段,此时模具要经受正常工作条件的考验。试模时可能发现各种各样的产品缺陷,要经具体的分析改进注塑条件以求获得满意的质量。如果生产由于产品设计或模具设计、制造的问题而产生问题,且不能由注塑条件的调整加以解决就必须修整模具或提交有关人员解决。试模的一般过程是:先将擦干净的模具按常规安装到注射机上,然后调整合模、开模和顶出,在空载情况下合模开模来回活动几下,若没发现模具有异常或不灵活等问题,就开始试打样件。料筒的塑料应符合要求并存放一定的量,由注射机加热塑化,打样件时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通过试模确定最佳值,此时塑件应符合外形和表面质量达到产品设计要求。塑件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动作灵活,操作正常,制品合格,试模工作即告结束。5.3.1 试模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注射填充不足:产生原因:熔体流动阻力过大;型腔排气不良;锁模力不足。改进措失:正确的设计流道或分流道使其合理;合理的安排顶杆、镶块,利用间隙 32充分排气调大锁模力,保证正常制件料量。制品尺寸超差:产生原因:注射压力过高,保压时间过长;注射压力偏低,保压时间不足。 改进措失:提高模具温度;降低注射压力,缩短保压时间;调整工艺参数。制品产生飞边:产生原因:注射过量;锁模力不足;模具局部配合不佳。 改进措失:调整工艺参数;加大锁模力;省模。翘曲变形: 产生原因:物料带有杂质灰尘,未干燥;排气系统不佳;型腔表面粗糙度不高。改进措失:加大喷嘴、改变冷却水道和推出杆的位置或延长保压时间。表面质量差:产生原因:物料带有杂质灰尘,未干燥;排气系统不佳;型腔表面粗糙度不高等。改进措失:通过对物料的充分清洁干燥;改进排气系统;研磨型腔表面等。制品粘模:产生原因:浇口尺寸太大,且位置不当、型腔的表面粗糙度太高了、脱模斜度太小或推出位置不恰当。改进措失:增加浇口尺寸、改正它的位置;抛光型腔的表面;增加脱模斜度;选择合适的推出位置来达到要求。主流道粘模:产生原因:主流道衬套的表面粗糙度太高、主流道脱模斜度太小、喷嘴的孔径大于主流道的直径、主流道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