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暴霜露,斩荆棘( ) (2)暴秦之欲无厌( )(3)弊在赂秦( ) (4)洎牧以谗诛( )提示: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读音的把握,涉及到一些多音多义字,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掌握。答案:(1)p (2)bo (3)l (4)j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6)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提示:此题是检查在预习中对文言词语字义的掌握。参考答案:(1)率:都,皆。(2)盖:因为。(3)速:招致。(4)数:运数。(5)与:亲附,结交。(6)革:改变,除去。3.六国论选自_,作者_,北宋散文家,与其子_、_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文中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_。提示:此题督促我们对文学文化常识给予关注,首先要落实课本上的知识。答案:嘉祐集笺注 苏洵 苏轼 苏辙 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提示:此题考查对文中涉及到的文言虚词的掌握。a项,“或”,前一个意思是“有人”,后一个意思是“或许、也许”。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译为“就”,后一个译为“可是”。d项,两个“以”,前一个意思是“这才”,后一个意思是“因而”。c项,“固”意义相同,都是“本来”的意思。答案:c2.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提示:“于”作为重点虚词,要熟悉其用法。a项,引进对象;b项,“至于”连用,“于”理解为“到”;c项,表示“在”;只有d项与例句相同,都表示比较,理解为“比”。答案:d3.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提示:本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此类用法应当注意积累。参考答案:(1)“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义”,名词作动词,坚守道义。(3)“日”“月”,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4)“却”,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5)“礼”,名词作动词,礼遇。4.选出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项(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提示:例句为意念被动,意思是“被诛杀”;b句“为所”表被动。答案:b5.作者通过对六国灭亡原因的论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这个教训是(默写课文原文)_。提示:要从作者写作的目的方面考虑。答案: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下列句子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提示:b项前后句之间是承接关系;c项前后句是承接关系;d项“则”表明前后句之间是假设关系。答案:a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的结果。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赵国与秦国打了五次仗,败了两次却胜了三次。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到李牧被杀害,赵都邯郸也就成了秦国的州郡。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况且燕、赵处在其他四国快要被秦国完全消灭的形势下,可以说势力单薄,这样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提示:c句应译为“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而被杀,邯郸才成为秦国的郡邑”。答案:c3.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齐)与嬴而不助五国 丹以荆卿为计 牧以谗诛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智力孤危 三国各爱其地a. b. c. d.提示:是说齐、燕、赵三国采取的错误策略,是总结三国方针上的失误。如果他们能够避免这些错误的做法,那么,胜负、存亡究竟是谁,真的很难说。仅仅是叙述燕、赵所处的客观形势,并不能说明“或未易量”的结果。答案:c4.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提示:作者在文中想表达的是,齐、燕、赵虽然没有贿赂秦国,但在基本国策上有失误,齐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是“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是“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c项表达错误。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题乌江亭 杜 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5.对比阅读上面三首诗,说说作者对项羽乌江自刎的不同评价。提示:此题结合历史考查对人物的了解、对历史的评价、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参考答案:杜牧提倡百折不挠的精神,认为项羽应当“包羞忍辱”“卷土重来”。王安石认为项羽人心丧失,“败势难回”,末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李清照盛赞项羽气概豪壮,让人千古仰慕。(三)(2010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 迫:逼迫。b.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 引:带领。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 修:美好。提示:a项,“迫”是“逼近”的意思。答案:a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提示:b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是“拿、用、把”的意思。a项的“乃”分别是“竟然”和“就”的意思。c项的“为”分别是介词“替”和动词“作为”的意思。d项的“其”分别是表反诘的“难道”和表祈使的“可要”的意思。答案:b8.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人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a. b. c. d.提示:句是反映寇恂执法严格,句是叙述贾复与寇恂见面的客观情况,不存在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问题。涉及到的选项都排除,只能选d项。答案:d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提示: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在于他是高峻的心腹、军师,高峻听从他的计策,杀了他,高峻才能顺利地投降。这是寇恂抓住问题要害、掌握全局的高明之处。答案:c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3)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提示:第(1)句的要把“难”的意动用法翻译出来,第(2)句中“带”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要注意在翻译中体现出来,第(3)句“无乃乎”是个固定句式,要翻译成“恐怕吧”。参考答案:(1)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2)现在河内地区有黄河环绕作为坚固的防线,人口众多。(3)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深层探究11.“六国论”意思即为“论六国”。“论”,为“分析、评论”之意。作者在分析六国灭亡的情况时,提出了怎样的论点?又是从哪个角度入手论证的?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答案:作者在分析六国灭亡的情况时,从反面否定与正面肯定两个方面提出论点:六国“非兵不利,战不善”,其灭亡的原因“弊在赂秦”。作者从“弊在赂秦”入手论证,强调了割地事秦“赂”这一关键的政治因素,为其针砭现实服务。苏洵论古是为了讽今,目的在于劝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不能被辽和西夏“积威之所劫”而要奋起抵御外侮以维护其统治。作者在“呜呼”“悲夫”的反复惋惜、慨叹中点出撰写此文的主旨:如果占有偌大天下的宋王朝如同六国一样被吞灭,其治国的胆量和方略就远在六国之下了。高考链接12.(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黑龙江人才周”嫩江市企事业单位招聘13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嘉兴市海宁市博物馆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厦门航空校园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第二批招聘4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广安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工作人员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哲学解读新视角
- 2025四川省德阳经开区招聘社区专职8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工厂安全培训文图课件
-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研究-洞察及研究
- 渔业月度回顾与展望
- 体彩专管员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消防战斗服穿戴培训课件
- 股浅动脉栓塞个案护理
- 电力项目设计质量、进度保证措施
- 企业营销培训课件
- 高校物资捐赠管理办法
- GB/T 45817-2025消费品质量分级陶瓷砖
- 2025年成都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专利代理机构管理制度
- 极简室内风格软装设计
- 压路机操作手入场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