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知识讲座1.pdf_第1页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讲座1.pdf_第2页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讲座1.pdf_第3页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讲座1.pdf_第4页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讲座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7 1 100 110 2004 Journal of ShanxiU niversity N at Sci Ed 科技写作知识系列讲座 第1讲 文章编号 025322395 2004 0120100211 编者按 科技写作是科学研究 技术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科技工作者交流工作成果的重要手段 是普及科学知 识的重要途径 为普及科技文章的写作知识 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 我刊特约袁正明先生开设此书面讲座 对 科技写作的共同规律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叙述了科技文章的分类 科技文章写作的准备 科技论文的编写格式 科 技文章的基本手法 科技文章的修改定稿等 旨在为科技文章写作者提供参考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 袁正明 山西地震 编辑部 山西 太原030002 0 引言 科技写作 不仅是科学研究 技术工作的重要环节 而且是科技工作者交流工作成果的重要手段 也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重 要途径 有些科技工作者虽能在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就 而对于把这些成就写成论文进行总结交流或无从下 笔 感到十分为难 或洋洋数千言 却词不达意 有些大学生 研究生生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时 亦不知如何取材 不知按何格 式撰写 这不仅有碍于科技成果的交流 也不利于书刊的编辑加工 因此 积极开展科技写作与科技编辑工作研究 大力普 及科技写作知识与编辑知识 是科技界和编辑出版界的一项基础工作 也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 国外有些国家 如日本 美国 法国等国的大学里 写作课被列为必修课 有些大学还设有科技写作专业并授于学 位 我国现有部分理工科大学也设有写作课 而对于现在在岗的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和在校就读的大学生 研究生来说 尚无 缘接受有关科技写作的系统训练和教育 只能借助学习一些专著 或者按期刊的 稿约 来稿须知 中的各种规定 撰写科技 文章 使科技论文写作尽量符合规范和标准 为提高科技工作者 大学生 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 拟就 科技论文写作的共同规律 作为引玉之砖向大家作一介绍 1 科技文章分类 1 1 科技文章 科技文章系指为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文体 是科技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技工作者 由于工作 的需要 常常撰写一些文字材料 如学术论文 含学位论文 一般学术论文和供在学报 通报类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又如 实验报告 技改报告 考察报告 工作总结 再如科普文章等 这3种文字材料 就其内容和表达形式看 其共同点都是研究工作 结果的科学记录 所不同的是 学术论文一般是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的科学记录 对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经济建设能起一定的推 动作用 而不包括专业读者所共知的知识 实验报告是研究实验工作的如实记录 而考察报告则是论述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 改造的内容 所取得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的文字记录 科普文章则是深入浅出地宣传专业知识的文字表述 因此 所有的科 学研究工作 都应该写成实验报告和工作总结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研究工作均有必要或有可能写成供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科 普文章 而大学生 研究生要取得学位 撰写学位论文则是必须的 1 2 科技论文的分类 1 2 1 按人员分 收稿日期 2003211203 作者简介 袁正明 19462 男 天津静海人 196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外语系 编审 按照撰写科技论文的人员 可将科技论文分成4类 a 大学生论文 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 大学生一般在三年级要写学年论文 四年级写毕业论文 并进行毕业答辩 申请 学位的要提交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b 研究生论文 某一专业的研究生不单是接受知识 同时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撰写论文是研究生的 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生写出的论文 通过论文答辩方能授予硕士 博士学位 c 技术工作者论文 从事某一专业的技术工作者为了总结工作成绩 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晋升技术职称等也须撰写论 文 这既可写解决技术改造问题的成果 也可写为某一问题开辟新路的论文 工作成果 仪器的维修 革新技术成果均属此列 d 研究工作者论文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 需将课题研究成果 研究心得写成论文 这些论文应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探讨新理论 介绍新方法 新技术 新进展的论文均属此列 1 2 2 按性质分 按科技论文的性质 可分为4类 a 科普论文指以生动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和某一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旨在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 b 技术论文指以某一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主 学术为辅 用国内外已有的理论 技术 工艺 方法等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 的论文 此类论文量多而广 技术研究的成果 基础理论 新方法 新经验 仪器的维修 革新 与某一专业有关的边缘科学知识 某一技术项目 技术水平的综述 讲座等均属此列 c 学术论文指代表某一学科研究水平的高级科技论文 其以学术为主 应用技术为辅 此类论文应有新的观点 新的技 术方法及数据等 d 学位论文指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新见解 并以此为内容撰写成文 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时 供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可分成学士 硕士 博士论文几类 1 2 3 按型式分 按照科技论文的型式 可分成5类 a 论证型 指对基础科学命题的描述与讨论的论文 如原理 假说的建立 论证 实验技术及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等 b 发现型 指记述发现某一背景 现象 某些活动规律及叙述发明的观测仪器的原理 特点 使用条件等的论文 c 研究型 指对学科的某一专题 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与考察 试验与分析 模拟与研究 而得到较系统的观察现象 实验 数据或效果比较等重要原始资料和分析结论的论文 此类论文在科技论文中所占比重甚大 d 综述型 指以汇集某一学科文献资料为主 辅以注释 客观地综合叙述某一专题年度发展的论文及对某一领域或专 题 通过回顾历史 察看现状 展望未来的手法 提出这一领域或专题合乎逻辑 具有启发的评价与建议的论文 后者的撰写要 求比较高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往往对讨论的领域或专题的进一步发展起引导作用 e 计算型 指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上讨论工程等的计算方法 原理 精度的论文 此外 还可按作者多寡 文种等进行分类 以上所述的各种论文 并非定规 可交叉撰写 亦可将每种论文写成专题或综合论述 但不论如何撰写 均应以自己的研 究成果为依据 1 3 科技论文的写作目的 写作和发表科技论文的目的有四 a 科学记录 将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用文字 图 表记录下来 为人类科技宝库增添新的财富 为同代人和后代人提供 科技知识 b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能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有利于科技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科技论文的公开发表 比召开 学术报告会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能起更大的作用 其可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为国际所共享 c 提高业务水平 作者在某项研究的过程中 必然要搜集资料 进行实验和计算 而拥有充分而必要的资料 然后对这 些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推理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 往往又能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继而补充之 使 研究成果更臻完善 写作科技论文 正是出成果的最后阶段 作者通过论文写作 可以回顾研究过程 总结研究方法 训练思维 能力 提高分析水平 从而使业务水平 学术水平得到提高 d 考核业务成绩 大学生 研究生的学业考核 获得学位 科技工作者的职称评定 晋升 往往以撰写和发表了多少论 文 以及论文的水平和社会 经济效益等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考核依据 有不少论文正是出于此目的而撰写的 2 科技文章写作的准备 2 1 确定类型 进行科技文章的写作时 作者应先确定论文的性质 内容和写作的目的 是学位论文 还是参加学术讨论会的论文 是职 101 袁正明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 称晋升论文 还是准备向科技期刊投稿的论文 是专题写作 还是综合叙述 等等 类型确定后 作者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论文要 求 从有关文献和媒体 科技期刊 书籍 会议资料 光盘 因特网等 及实验中搜集资料 然后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 去 粗取精 归纳分类 确定论题 拟写提纲 2 2 搜集资料 资料是研究问题的基础 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之一 写作科技论文前的准备 主要就是根据选题去充分地占有资料 搜 集资料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制作阅读卡片 让卡片代脑储存 其优点是清楚 灵活 方便 卡片多了 可集腋成裘 使用起来亦得 心应手 条件许可的 利用电子计算机存储 使用起来更有事半功倍之效 通过搜集资料 可以了解前人对某一问题已作过的工作内容及其得出的结论 这可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对前人的结论 正 确的可以继承 错误的和走过的弯路可以避免 如果自己所研究的问题 前人没有或很少叙及 就要从基本原理出发 另辟新 径 搜集资料时 要尽可能查阅第一手资料 引文必须核对原始文献 以防以讹传讹 直接从外文文献中搜集资料是必须的 这可扩大知识面 广泛了解国际上的研究情况 2 3 构思谋篇 构思包括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问题 作者应根据主题和材料 精心构思 合理安排 文章的构思 不可随心所欲 一般 应遵循以下3条原则 2 3 1 为主题服务 文章的结构要围绕主题来安排层次 组织材料 2 3 2 要完整统一 整篇文章应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 应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应符合科学和认识事物的逻辑 2 3 3 要符合不同文体的要求 不同文体的科技作品 都有其对结构的要求 都有约定俗成的方式 一般地说 记叙性的科技作品要按事件的发展过程布局 以 便线索分明 结构完整 议论性的科技作品要按事件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 以便条理清晰 逻辑严密 2 4 拟写提纲 在撰写初稿之前 应拟出一个尽可能详细的提纲 提纲如同施工蓝图 可描绘出通篇的轮廓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前后表 述如何一致 首尾如何贯通呼应 全文的重点在哪里等 在提纲中都可一目了然 拟写提纲是构思文章实用而有效的办法 也 是锻炼思路 提高构思能力的手段 3 科技论文的编写格式 科技论文的写作应按照国家制订的编写标准 GB 7713科学技术报告 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进行写作 现 将国家标准及规范中所载的编写格式介绍于后 3 1 论文的构成 1 科技论文一般由前置部分 主体部分 附录部分 结尾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内容见第103页表1 上述内容 并非每一篇论文都项项齐备 可按情况删改 如目次 前言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外文摘要等在某些文章中可 以不要 3 2 前置部分 3 2 1 封面 1 封面是论文 报告的外表面 提供应有的信息 并起保护作用 但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 科技论文 报告若作为期刊 书或 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 无需封面 若作为学位论文 预印本 抽印本 单行本时 可以有封面 为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 在封面的左上角应注明分类号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4版 的分类号及 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 的分类号 在封面的右上脚注明本单位的编号及密级 在封面的明显位置标示题名 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著者姓名 另还可将版本 如草稿 初稿修订版等 工作完成日期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 出版年 月 日 标示在封面上 封面格式 见图1 201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7 1 2004 分类号 密级 UDC 编号 山西大学学位论文 题名和副题名 作者姓名 工作完成日期 报告提交日期 出 版 者 地 址 出 版 日 期 图1 封面 表1 论文的构成 前置部分 封面 封二 题名页 序或前言 必要时 摘要 关键词 目次页 必要时 插图和附表清单 必要时 符号 标志 缩略语 首字母缩写 单位 术语 名词 等注释表 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 正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表 附录部分 必要时 附录A 附录B 结尾部分 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 索引 封3 封底 3 2 2 责任者姓名 1 责任者是文责自负和拥有版权的标志 既是对工作负责的体现 又是工作辛勤劳动的见证 责任者包括报告 论文的作者 学位论文的导师 评阅人 答辩委员会主席 以及学位授予单位 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 的职务 职称 学位 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 如责任者系单位 团体或小组 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 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 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 直接参加全 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 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 应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至于参加部分 工作的合作者 按研究计划技改项目分工负责小项的工作者 某一测试任务的承担者 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辅助 人员等 均不列入 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 或书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 必须遵照国标规定书写 2 即姓在名前 名连成一词 不加连字符 不缩写 复姓应连写 对于复姓或非单名的汉语拼音 音节界 限有混淆可能的 应加隔音号 等 3 2 3 题名 题名页 1 3 2 3 1 题名是以最恰当 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主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应符合编制题录 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中 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英文题名不应超过10个实词且应与中文题名相对应 必要时 可加副题 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 首字母缩写词 字符 公式 代号等 题名应左右居中书写 论文若分册出版 应用不同的副题名以区别其特定的内容 3 2 3 2 题名可单独书写成题名页 题名页应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并成为另页的右页 若论文分装两册以上 每一分册均应 有各自的题名页 并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含封面上所有的一致内容外 还应包括单位名称和地址 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 职称 单位名称 地址 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3 2 3 3 题名在整篇报告 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 应完全相同 3 2 4 序或前言 1 序并非必要 序 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报告 论文基本特征的简介 如 说明研究工作的缘起 背景 主旨 目的 意义 编写体例 以及资助 支持 协作经过等 也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评述等等 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3 2 5 摘要 122 摘要是对文章不加评论的诠释 简明 确切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摘要应尽量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 若采用报道性文 摘 着重写结果和结论 若采用指示性文摘 可着重写目的等 若采用结构式文摘则按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进行分写 摘要的 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 方法 结果和结论等 摘要一般不分段 应具有独立性 一般不用图表 化学结构式 非公知公用的符号 和术语 也不宜引用正文中的图 表 参考文献 公式的序号 如采用非标准的术语 缩写词和符号等 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予 301 袁正明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 以说明 中文摘要 以200字 300字为宜 一般应置于作者署名与关键词之间 英文摘要 以1 000左右字符 250 个实词 为宜 摘 要要用第三人称 不要使用 本人 本文 作者 我们 笔者 等作为陈述的主语 英文摘要谓语动词尽量用一般现在时或过 去时 移行应遵守有关规则 英文摘要可书于中文摘要或参考文献之后 有封面 题名页的报告 论文的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 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 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 这可不受数字规定的限制 3 2 6 关键词 1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 一般每篇以3个 8个为宜 关键词应按 汉语主题表 专业主题词表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科学科技名词 自由词的顺序选 用 关键词应置于摘要和正文之间 关键词 加冒号 接写关键词 词与词之间 用 或 隔开 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3 2 7 目次页 1 长篇报告 论文单独刊印时可以有目次页 短文则无需之 目次页由报告或论文的篇 章 节 条 款 项 段 附录 题录等的序号 名称和起始页码组成 另页书于序之后 整套报告 论文分卷编制时 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 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目次 不宜用 目录 书写之 3 2 8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报告 论文中的图表较多 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 图 表 的清单应有序号 图 表 题和页码 3 2 9 符号 标志 缩略语 首字母缩写 计量单位 名词 术语等的注释表 文中需附符号 标志 缩略语 首字母缩写 计量单位名词 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时 应将其汇集成表 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3 3 主体部分 1 3 3 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 一般由引言开始 以结论或讨论结束 主体部分必须从另页右页开始 每一篇 或部分 必须另页起 如报告 论文向期刊编辑部或出版社投稿 则按书刊编排格 式书写 全部报告 正文的每一篇 章 节 条 款 项 段的格式和版面安排 要求整齐划一 层次应清楚 3 3 2 序号 a 如报告 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 或分册 以上 或分为两篇 或部分 以上 各卷或各篇应用序号 可写成 第一 卷 第二分册 第一篇 第二部分等 用外文撰写的报告 论文 其卷 分册 和篇 部分 的序号 用罗马数字编号 b 报告 论文中的图 表 附注 参考文献 公式 算式等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 序号可以就全篇报 告 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的顺序编 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 可分别为 图1 图2 1 表3 表4 3 附注1 文献 4 式 6 式 4 3 c 注释 的序号用带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 2 3 顺序编号 d 表的脚注应由上标形式的从 a 开始的小写拉丁字母编号 即a b c等 e 图 表 公式或文字中的数字 符号或其他内容需用脚注时 应在所注对象右上角用a b c 顺序编号 当同时有注和脚注时 先逐条写注 全部写完后 再逐条写脚注 f 报告 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 页码应从书写 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 作为第1页 封面 封二 封三和封底不编 入页码 可以将题名页 序 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页码 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 以便识别 报告 论文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时 应连续编页码 如各册有其副题 则可独立编页码 g 论文的附录依次用大写正体A B C 编序号 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 表 式 参考文献等应另编序号 与正文区别开 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 如 图A 1 表C2 式D3 文献 A 5 等 3 3 3 章节的编号及标题 3 科技报告 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等是科技文献的一部分 按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行业标准CY T 35 2001科技文献的章 节编号方法的规定 科技文献一般按其内容分成若干章节进行论述 章节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 3 3 3 1 章节编号的类型 401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7 1 2004 章节编号分为基本类型和扩充类型两类 1 基本类型章节的编号 a 科技文献的第1级层次为 章 它是科技文献的基本划分单元 通常从1开始连续编号 b 每一章下可依次可分成若干连续的第2级层次的 节 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第3级 第4级层次的 节 节的编号只 在所属章 节范围内连续 为使章节编号易于辨认和引用 章节的划分一般不超过4级 当科技文献的结构复杂 需将章节的层次再细化划分时 则 采用扩充类型的章节编号 c 书写章节编号时 在表明不同级别章节的每2个层次号码之间加 圆点 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 但终止层次的号码 之后不加圆点 d 在正文和目次中书写章的编号时 其前不加 第 字 其后不加量词 章 字 只在引用章的编号时书写成 第几章 以利 于分清层次 在正文和目次中书写节的编号时 其后不加量词 节 字 只在引用节的编号时书写成 1 1 1节 e 科技文献如有前言 概论 引言或其他类似形式的章节 应以阿拉伯数字 0 作为该级层次的前置部分的编号 2 扩充类型的章节的编号 a 第1类扩充类型 向上扩充类型 如果科技文献的章数较多 为层次清晰 使用方便 可以组合若干章为一篇 篇的编号用拉伯数字 编号前加 第 字 后加 量词 篇 字 如 第1篇 第2篇 增加篇的编号后仍保持该文献章的连续性 b 第2类扩充类型 向下扩充类型 较大型科技文献章节的层次较多 可在基本类型章节编号的基础上向下扩充层次的编号 用增加带符号的阿拉伯数字方 式表示 在正文中书写向下增加的4级层次时 其后不加量词 条 款 项 段 只在引用时书写成 3条 5款 7项 9段 c 第3类扩充类型 向上下扩充类型 在基本类型章节编号的基础上向上 向下2个方向同时增加层次编号 3 章节编号的排列格式 a 编号数字与标题之间应有一字空 基本类型章节标题末一般不加符号 b 基本类型章节编号全部顶格书写 正文另起行 章的编号也可以居中排 但全文应统一 c 向上扩充类型 篇 的编号及其标题之间应有一字空 并居中排 d 向下扩充类型 条 款 项 段 的编号前应有二字空 正文接排 标题与正文之间应有一字空 e 为了版式的美化 各级编号的排列格式可以变化 但全篇应统一 4 篇章节层次编号示例 篇 章 节层次编号的示例见第106页图2 5 层次名称编号及其引用示例 层次名称编号及其引用示例见表2 表2 层次名称编号及其引用示例 类 型名 称编 号正 文 中 引 用 示 例 0 概论 向上扩充类型篇 第1篇 基本类型 第1级章1 按第1章 第2级节1 1 参见1 1节 第3级节1 1 1 第4级节1 1 1 1 向下扩充类型条 1 见1 1 1 1节 款 1 项 1 段 在1 1 1 1中1条1款1项1段 3 3 3 2 章节的标题 篇 章 节 条 款 项 段 都应有标题 标题文字要精练 一般不超过15个字 题末不用任何标点 3 3 3 3 列项说明的编号及符号 3 科技文献的内容需要列项说明时 可在各项前加编号 可在各项前加符号 也可在各项前加汉字序次语 1 列项说明的编号 501 袁正明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 图2 篇 章 节层次编号的示例 科技文献列项说明的编号 用带半括号的英文小写字母 如须细分时用带双括号的英文小写字母 只有基本类型而无向下扩充类型科技文献的列项说明 也可用带半括号的阿拉伯数字 如需细分时用带双括号的阿拉伯 数字 2 列项说明的符号 科技文献的列项说明 可在各项前用破折号 也可用实心圆或其他符号 如 等 3 列项说明的汉字序次语 科技文献的列项说明 也可在各项前用汉字序次语 如 第一 第二 第三 其一 其二 其三 首先 其次 再次 一 二 三 甲 乙 丙 这里应注意的是 序次语 第一 其一 首先 的后面只能用逗号 不用顿号 序次语 一 甲 的后面只能用顿号 不用逗 号 一般汉字序次语不再细分 4 列项说明编号符号示例 a 列项说明编号的示例 示例1 a b a 601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7 1 2004 b c b 列项说明符号的示例 示例2 下列各类仪器的任何一种都不需要开关 正常操作状态下 功耗不超过10W的仪器 在任何故障状态下使用后 2 m in内测得功耗不超过50W的仪器 用于连续操作的仪器 示例3 仪器的振动可能产生于 转动部件的不平衡 仪器座的轻微变形 滚动轴承 气动负载 c 卷编号的示例 地中海海洋学 地中海海洋学 第3卷 盐浓度 第5卷 海流 d 册编号的示例 环氧树脂在换流器工业中的应用 第1册 1 页 824页 环氧树脂在换流器工业中的应用 第2册 825 页 1164页 3 3 4 引言 1 引言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 范围 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 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 研究方法和实验设 计 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应言简意赅 不要与摘要雷同 也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 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较短的论文可用小段文字起引言的作用 而不单独书写引言 学位论文为了反映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了开阔的科学视野 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 证 可将有关历史的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 理论分析等单独成章 可用足够的文字进行叙述 引言 的序号为 0 引言紧接关键词之后书写 引言 不宜采用 引语 概述 前言 等 3 3 5 正文 1 正文是文章的核心 占主要篇幅 应包括 调查对象 实验和观测方法 仪器设备 实验和观测结果 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 数据资料 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 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的选题 研究方法 工作进程 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 对正文虽不能作统一的规定 但事实求是 客 观真切 合乎逻辑 层次分明 简练可读 却是每一篇报告和论文必须恪守的原则 3 3 5 1表 1 3 4 论文中适当时应使用表 这样可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提供信息 每张表在正文中都应明确提及 例如 用 表1给出 见表 3 等 表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编号 这一编号应独立于章和任何图的编号 只有1张表 仍应标 明 表1 每张表都应有表题 表题应放在表的上面居中书写 表序与表题间应空1字长 栏中使用的单位应标在该栏表头项目名称的下方 表格的画法采用封闭式 即要边框线 某栏中使用的单位一般应标在 该栏表头中量的名称之下 示例1 表 机械性能 类 型 线密度 kg m 内直径 mm 外直径 mm 701 袁正明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 如果表中所有的单位均相同 应在表的右上方的上面用一适当的陈述 例如 单位为毫米 代替各栏中的单位 示例2 表 机械性能 单位为毫米 类 型长 度内直径外直径 不允许使用示例3的表头 而应使用示例4的表头 示例3 尺 寸 类 型 ABC 示例4 尺 寸 类 型 ABC 表内文字宜用比正文小1号的字书写 表序 表题宜用有别于表内文字的字体书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上和国内科技编辑界为使表的结构简洁并便于铅字排版 科技文章中的表格曾采用三线表 若必 要时可用三线表 但由于目前用计算机排版软件生成的均是卡线表 用三线表 无疑会增加排版人员的麻烦 因此 不提倡用 三线表 如果表的长度超过2页或2页以上 应在每页重复表的编号 并在编号后用适当的文字外加圆括号注明 如 在表未完的各 页中用 表 1 续 在表的末页用 表 1 完 等 续表均应排列表头 为示表未完 续表的底线宜用细实线闭合 表若卧排 应顶左底右 即双页表顶向切口 单页表顶向订口 表若跨页 一般应画成双页跨单页的骑缝表 以使整个表格 呈现在一个视面上 当竖向项目较少 而横向栏目过多 或宽度过大时 可以把表格转换成上下叠置的2段或3段 段与段之间用双细线隔开 每段左方的竖向项目栏应重复书写 示例 表 abcdefgh 可改画为 表 abcd efgh 801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7 1 2004 对于横向项目较少 而竖向栏目过多的表格 可以把其切断后平行地转写成2列和3列的形式 列与列之间用双细线隔开 每列的栏目应重复写出 示例 表 abab 有些表格可以由横向转换成竖向排列 反之 有些竖向排列的表格也可以转换成横向排列 这可根据科技文章的实际需 要 灵活运用 示例 表 转成横向排 表 表中夹带有图且图形太扁或太长 导致在表格中横向挤不下 或竖向占篇幅太多 则可采用代号加脚注的办法 示例 表 改画为 表 901 袁正明 科技论文写作知识 表一般应随文排 先见文字后见表 若囿于版面 不能随文排时 应注明表所在的页码 如 见第8页表 2 表旁空白较大 时 可串写文字 表应精心设计 具有自明性 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书写 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 量或测试项目 标准规定的符号 单位 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表中的术语 符号 单 位等应同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表的编排 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 数据依序竖排 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 应重复标注或以通栏表示 不能用 同左 同上 等代替 表内 用 空白 表示未测或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