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3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中图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3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中图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3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中图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3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中图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3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中图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程标准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习目标1 了解环境承载力 环境人口容量 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 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重点 3 理解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难点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环境承载力阅读教材p17 p19第一自然段 填写下列知识 1 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 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 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 影响因素 主要有 科技发展水平和 最大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 人类文化水平 3 估算 1 单个要素考察估算 如 资源 淡水资源 粮食等 一般方法 2 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 如 科技 等要素的综合 土地 资源 社会文化 食物资源 粮食 土地资源 提示曲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 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 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采用 读轴 看线 抓点 的三步判读法 1 读轴 即明确横轴和纵轴各是什么 弄清它们的含义 做到 读轴识变量 2 看线 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 看清曲线表示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做到 看线理关系 3 抓点 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 如极值点 交点 起止点等 这些特殊点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要先领会其含义 做到 抓点求突破 教材梳理2人口合理容量阅读教材p19 p20 填写下列知识 1 概念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 的生活方式 有舒适的生活环境 并满足 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 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 2 意义 影响发展战略 影响人口政策 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健康合理 物质和文化 适宜 3 影响因素 数量与质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供给能力 新的资源 资源利 用的效率 资源的互补 降低 4 特性 具有相对性 5 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 大力发展经济 努力提高科技水平 提高资源的 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提倡 利用效率 适度消费 预习效果自测 1 正误判断 1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2 不同时期 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不大 3 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4 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5 科学技术水平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 都会使得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6 日本 荷兰等国土地 矿产资源都不足 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提示 1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某一地域环境 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2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将不断发现新资源 探索资源的最新利用方法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等 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将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 所以在不同时期 同一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也不相同 差别较大 3 土地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4 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 5 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消费水平的提高 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6 日本 荷兰的土地 矿产资源不足 但其开放程度高 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 提高了人口合理容量 下图为某城市2017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 读图 回答2 3题 2 该城市2017年的人口容量为 a 351万b 105 6万c 97 3万d 85 4万3 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 土地资源b 市政c 教育d 劳动就业解析第2题 人口容量木桶效应中 短板决定人口容量 图中劳动就业人口所代表的桶板最低 为97 3万人 第3题 制约城市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条件 答案2 c3 a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1850年 清朝的人口为4 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 人多之害 山顶已植黍稷 江中已有洲田 川中已辟老林 苗洞已开深菁 犹不足养 而今天的中国 不但养活了13亿人 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4 5题 4 以上材料表明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a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 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 科技发展水平d 蕴藏的资源数量5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 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 其主要意义在于 a 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 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 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 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第4题 从材料中可知从清朝到今天的中国养活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 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 发现了更多的资源 同时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5题 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是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参考依据 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 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 答案4 c5 c 探究点一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图 材料一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 木桶能容纳多少水 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 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 那么 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 这就是 木桶效应 材料二清朝以前 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 一般在7000万以下 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 人口猛增到3亿 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开发边陲 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 玉米 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 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结合材料探究 1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 那么 木桶效应 揭示了什么道理 2 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的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资源的数量对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3 乾隆年间 中国人口猛增到3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上述材料说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1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 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 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一般来说 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 资源越丰富 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3 开发边陲 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 农业技术进步 推广种植高产粮食作物 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习惯 4 自然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人类文化消费水平等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1 工业文明时期 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 甲区域b 乙区域c 丙区域d 丁区域 2 甲 乙 丙 丁四个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a 甲乙丙丁b 乙丁丙甲c 丁乙甲丙d 丙乙丁甲 解析第 1 题 工业文明时期 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 第 2 题 读图可知 乙区域位于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 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因此乙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最大 丁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且地形比甲 丙两区域平坦 因此丁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甲 丙两区域 丙区域坡缓 甲区域坡陡 因此丙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甲区域 答案 1 d 2 b 探究点二人口合理容量有一片草原 放养了一定数量的牛羊 若干人在此幸福地生活 几年后迁来一些人 当地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 但也可以勉强维持生活 又过了几年 又迁入了一些人 结果生活难以维持 大批人被迫外迁 结合材料探究 1 你能够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论解释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吗 2 中国人口与环境 一书中指出 按照中国的国情 中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 最大 极限 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 如何评价 理解其中的7亿与16亿的区别 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固定值吗 试说明 提示 1 草原上 开始属于 人口合理容量 当第一次人口迁入后 已接近 环境人口容量 当第二次人口迁入时 已超越草原 环境承载力 即 环境人口容量 2 这里所说的最适宜人口指的是人口合理容量 而最大人口数量指的是环境承载力 我国适度人口为7亿左右 而环境承载力为16亿左右 适度人口是理想的人口规模 与环境承载力含义不同 一般来说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度人口要小于该国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3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 但不是固定值 如果一个区域的人口受教育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科技水平逐步提高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增加 如果人口过快增长 区域供养能力下降 生活质量下降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下降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1 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a 15亿 16亿b 15 1亿 16 6亿c 8亿 9亿d 14亿 15亿 2 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地区开放程度c 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 国家的人口政策 解析第 1 题 人口合理容量即该地区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 据表可知 我国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8亿 9亿 即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 9亿 第 2 题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 地区开放程度 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等 其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 答案 1 c 2 d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1 比较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与区别 2 说出影响环境承载力的自然环境要素 3 说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及具体影响 对点练一环境承载力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 完成1 2题 1 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 错误的是 a 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 消费水平的高低 对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c 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 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d 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2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坏地排列 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 b c d 解析第1题 环境承载力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 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抚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 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具有不确定性 但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程度 人口数量都不可能超越环境承载力 第2题 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承载力 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地发展下去 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 使环境承载力变小 答案1 c2 a 对点练二人口合理容量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 部分 完成3 4题 3 表中所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