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语文1月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粤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语文1月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粤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语文1月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粤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语文1月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粤教版.doc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语文1月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粤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2015年广州市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试卷综析】一、总体评价这份高三语文试卷,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50分,其中写作6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试卷相同。本次试卷只考查了高中课内背诵部分。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衔接,图文转换,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二、具体情况分析 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2.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本,这降低了难度。4.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5.语言知识运用:重点考查学生成语、病句与衔接、表文转换的能力。 6.作文:本题对于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较适合写议论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卷帙/栉比 豁口/豁亮 模棱两可/盛气凌人b窠臼/沉疴 碑帖/喜帖 未雨绸缪/谬以千里c阆苑/魍魉 蹊径/蹊跷 良莠不齐/秀色可餐 d谶语/杆秤 供认/供职 掎角之势/风光绮丽【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和解析】:c 解析:lng/ling,x/q,yu/xi; a.zh,hu/hu,lng/lng; b.k,ti/ti,mu/mi; d.chn/chng, gng,j/q。【思路点拨】掌握形近字的读音,只有加强记忆,经常做正音练习,就能记住这些形近字的正确读音。平时注意积累语音方面的知识,坚持多读、多问、多查、多练,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力求在实际运用中理解和掌握形近字。【题文】d0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刚刚闭幕的2014广州国际美食节上,各种中华美食荟萃。“庆丰包子”“陈添记鱼皮”等大众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同时粉墨登场。很多市民冒着寒风,大快朵颐,尽情享用中华各色美食。这次美食节让市民不但享受了一次舌尖上的旅行,而且还领略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a荟萃 b粉墨登场 c大快朵颐 d博大精深【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b 解析:“粉墨登场”本义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义,用于此不当。【思路点拨】辨析近义词从下面八个方面考虑: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无比兴奋和激动时才用。3.范围大小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感情色彩不同。6.语体色彩不同。7.语法搭配不同。8.关键语素不同。【题文】e0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公开指责美国不顾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所应肩负的责任而试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法来解决自身问题的行径。b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弊端吗?c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为父亲写传记时,他并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发,务求真实。d现在,微型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政府一次性三万元的注册资金补贴,还可以减免十万元税收和十万元贴息贷款的政策扶持。【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a 解析:b搭配不当,“改善”不能和“弊端”搭配,应将“弊端”改为“现状”;c句式杂糅,“本着的态度”与“从出发”杂糅,应删去“出发”,或将“本着”改为“从”;d成分残缺,“贴息贷款”缺谓语,应在“十万元贴息贷款”前加“获得”。【思路点拨】考生在解答此类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题文】i0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个世纪, ,有两个不平衡。第一个不平衡就是中西文化的比例不平衡, ,重要的、重点的是西方的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占很小, 。再一个失衡的,就是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失衡,我们强调科技文化,而忽视了人文文化。 ,至少第一步能够做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教育里面比重相等;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也能够取得相等, ,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 我们在文化发展中间甚至于在有的领域里面根本就没有希望人文文化更受重视希望21世纪这样一种局面有所改变我们整个的社会文化教育中间a. b. c. d.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和解析】:d 解析:句确定此文段讨论的范围是“文化发展”;分句述“教育”中出现了“中西文化的比例不平衡”的现状,并与后文提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言“至少第一步能够做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教育里面比重相等”遥相呼应;句与前一分句构成递进,进一步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当前整个社会文化教育中的缺失;句总说希望;句则紧承“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这一方面,强调重视人文文化教育的希望。【思路点拨】衔接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保持一致性,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句要前后照应;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题文】二、本大题12小题,共50分。【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题。(22分)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时方用兵,总督驻高要。师行征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炮,军吏檄征,语不逊,雍建笞之。总督王国光以是称雍建方刚,特疏荐。莅官甫一年,擢兵科给事中。十六年春,世祖幸南苑,雍建疏言:“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乃回宫未几,复幸南苑,寒威未释,陟历郊原,恐不足以慎起居。且古者蒐苗狝狩,各有其时。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岂能无万一之虑?”疏入,上甚怒,宣雍建入,谕以阅兵习武之意。雍建奏对不失常度,上意亦解。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并镇广东,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两藩并建,供亿维繁。今川、贵底定,请移一藩镇抚其地,俾粤民甦息。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十七年,疏言:“朋党患,酿于草野。欲塞其源,宜严禁盟社,请饬学臣查禁。”从之。转吏科给事中。圣祖即位,辅臣秉政,奏事者入见,皆长跪,雍建独立语。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自是奏事者见辅臣皆不跪。康熙十八年,授贵州巡抚。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土司谒巡抚,故事,必鸣鼓角,交戟于门,俾拜其下。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予以酒食,土司咸输服。始,贵阳斗米值钱五千,雍建请转饷给。既,令民翦荒茅,教以耕种。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二十三年,召授兵部侍郎。寻以亲老乞终养,许之。四十三年,卒,赐祭葬。(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有删节)【注】肴馔:祭祀的酒食。世祖:清顺治帝;南苑:清时皇家猎场。蒐苗狝狩: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圣祖:清康熙帝。辅臣:指当时辅佐小康熙皇帝的顾命大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肴馔畀之 徙:迁移b设使兽起于前,马逸于后,惊属车之清尘 逸:奔跑 c上寻命继茂移镇福建,雍建发之也 发:揭发d比三年,稻田日辟,民食以裕 辟:开垦【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c 解析:发:引发。【思路点拨】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两藩并建,供亿维繁 朋党患,酿于草野 雍建请转饷给a. 且 所 则 b. 且 之 以c. 乃 所 以 d. 乃 之 则【知识点】本题考查根据语境推敲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b 解析: 为递进关系,用连词“且”最恰当; 为偏正关系,用“之”最恰当; 为目的关系,用连词“以”最恰当。【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有以下几种方法:根据语感去推断,根据常见的固定文言结构去推断,根据句子大意去推断。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b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c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d昨因圣体违和/传谕孟春飨太庙/遣官致祭/至期皇躬康豫/仍亲庙祀此/敬修祀典之盛心也【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答案和解析】b 解析:结合语境,推断大意为:“前些日子因为皇上身体不适,传旨正月在太庙祭祀,派遣官员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体恢复康健,就亲自前去太庙祭祀,这是非常重视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思路点拨】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杨雍建在高要时,善待军队征来的民夫,鞭打军中语言不逊的官吏,得到了总督王国光的欣赏及推荐。b杨雍建委婉地批评了顺治南苑打猎的行为,惹得顺治大怒,被召进宫中责骂,他慷慨陈辞,据理力争。c杨雍建认为两藩王共同镇守广东的弊端很多,建议将耿继茂调到福建去镇守,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d杨雍建为解决贵州米价高的问题,采取了设立营制、征调军粮、禁除官吏私派、鼓励开荒耕种等措施。【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a 解析:b皇帝没有责骂,扬雍建也未据理力争;c 耿继茂镇守福建不是杨雍建的建议;d 设立营制,禁除官吏私派不是平抑粮价的措施。【思路点拨】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选文细节的理解。一定要把选项与原文对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看其中存在哪些异义与分歧。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3分) 比退,辅臣目之曰:“此南苑上书谏猎者也。”(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 解析:(1) 3分。采分点:“疏” 上疏,“亟” 立刻,各1分;大意1分。 (2) 4分。补出“退”的主语1分,“目”用眼睛看,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1分。【思路点拨】做好文言文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点: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3.要做到文从句顺。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2)杨雍建为什么能让土司心服?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答案和解析】杨雍建废除了土司跪拜巡抚的旧例,不仅询问疾苦,还招待酒食。他尊重(或:关怀)土司,使土司对他心服。 解析:3分。答题区域在第二、三自然段,筛选出来,三点具体事例,答对一点1分,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得2分;分析1分。【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阅读时要注意: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参考译文】杨雍建,字自西,是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中进士,被授与广东高要知县。当时正有战事,总督王国光驻军高要县。军队征集民夫,官吏担心民夫逃跑,把他们绑起来押在官署之中。在除夕之夜,杨雍建让民夫搬到堂下的廊屋中居住,撤去肴馔祭品送给民夫食用。军队索要榕树枝制作绳子来点炮,军中的官吏宣读文书征收,言语不逊,雍建鞭打了他。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疏推荐。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顺治十六年春,清世祖顺治驾临南苑打猎,杨雍建上疏谏言:“前些日子因为皇上身体不适,传旨正月在太庙祭祀,派遣官员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体恢复康健,就亲自前去太庙祭祀,这是非常重视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但是回宫不久,又驾临南苑打猎,天气还很寒冷,到郊外原野上驰骋,恐怕不是谨慎起居的方式。再说古时春夏秋冬的狩猎活动,各有规定的时间。如果野兽突然出现,马受惊狂奔,惊了您的车驾,怎么能不考虑万一的情况呢?”奏折呈入,皇上大怒,宣召杨雍建入朝觐见,告诉他自己狩猎是阅兵习武的用意。杨雍建奏报回答不失常态,皇上才怒气消解。 当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共同镇守广东,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况且两藩王共同镇守,供应繁多。现在四川、贵州安定了,希望调移一位藩王镇守安抚那里,让广东百姓休养生息。皇上不久就命令耿继茂调出广东镇守福建,这是杨雍建引发的啊。顺治十七年,杨雍建上疏说:“朋党的祸患,从民间逐渐形成。想要堵住它的源头,应该严禁结盟结社,请命令学臣查办禁止。”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杨雍建改任吏科给事中。康熙即位,辅臣把持朝政,奏事的大臣觐见,都长跪行礼,只有杨雍建站着说话。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从此奏事的大臣见到辅臣都不跪。 康熙十八年,杨雍建被授予贵州巡抚。杨雍建上疏请求设立营制,减轻徭役,招集流亡的人,严禁地方官吏私自征派。土司拜见巡抚,按照旧例,一定要吹响战鼓号角,在门前交戟,让土司在巡抚面前跪拜。杨雍建把这些规矩全部废除,将土司引至座前询问疾苦,给酒食,土司都心服。起初,贵阳一斗米价格五千,杨雍建请求朝廷运送军粮来供给市场。之后,命令百姓开荒,教百姓耕种。等到三年后,稻田一天天地开垦出来,老百姓的粮食已经充足。康熙二十三年,杨雍建被召回京担任兵部侍郎。不久以双亲年迈的理由请求退休,皇上答应了他。康熙四十三年,杨雍建去世,皇上亲赐祭葬。【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2分)管幼安画赞(并引)宋苏辙予自龙川归居颍川十有三年,杜门幽居,无以自适,稍取旧书阅之,将求古人而与之友。盖于三国得一焉,曰管幼安宁。幼安少而遭乱,渡海居辽东三十七年而归。归于田庐,不应朝命,年八十有四而没,功业不加于人,而予独何取焉?取其明于知时,而审于处己云尔。盖东汉之衰,士大夫以风节相尚,其立志行义贤于西汉。然时方大乱,其出而应世,鲜有能自全者。颍川荀文若,以智策辅曹公,方其擒吕布,毙袁绍,皆谈笑而办,其才与张子房比。然至于九锡之议,卒不能免其身。彭城张子布,忠亮刚简,事孙氏兄弟,成江东之业,然终以直不见容,力争公孙渊事,君臣之义几绝。平原华子鱼,以德量重于曹氏父子,致位三公,然曹公之杀伏后,子鱼将命,至破壁出后而害之。汝南许文休,以人物臧否闻于世,晚入蜀依刘璋,先主将克成都,文休逾城出降,虽卒以为司徒,而蜀人鄙之。此四人者,皆一时贤人也。然直己者终害其身,而枉己者终丧其德。处乱而能全,非幼安而谁与哉?旧史言幼安虽老不病,著白帽、布襦袴、布裙,宅后数十步有流水,夏暑能策杖临水盥手足,行园囿。岁时祀其先人,絮帽布单衣荐馔馈,跪拜成礼。予欲使画工以意仿佛画之。昔李公麟善画,有顾、陆遗思,今公麟死久矣,恨莫能成吾意者。姑为之赞曰:幼安之贤,无以过人,予独何以谓贤?贤其明于知时,审于处己,以能自全。幼安之老,归自东海。一亩之宫,闭不求通。白帽布裙,舞雩而风。四时蒸尝,馈奠必躬。八十有四,蝉蜕而终。少非汉人,老非魏人。何以命之,天之逸民。(选自苏洵苏辙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注】管宁,字幼安。指反对曹操称魏公之事。指华歆奉曹操之命捕杀汉献帝的伏后,在宫中夹壁牵出伏后,将其囚禁至死。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36. 功业不加于人,而予独何取焉 加:超过b士大夫以风节相尚,其立志行义贤于西汉 尚:高尚c子鱼将命,至破壁出后而害之 将:将要d然直己者终害其身,而枉己者终丧其德 枉:冤枉【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a 解析:b尚:推崇。 c将:奉行。 d枉:曲,不直。【思路点拨】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在颖川隐居期间,无所事事,于是阅读古书来消磨时光,想要在历史人物身上寻找精神的共鸣。b管幼安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年轻时遭逢战乱,渡海到辽东居住了三十七年才返回家乡,享年八十四岁。 c华子鱼在东汉末年以品德高尚著称,他为曹操阵营效力,因参与残害伏后的行动,而令自己的操行受损。d“我”请善画的李公麟按照古书的描写为幼安画像,可惜李公麟早逝,未完成画作,给后人留下了遗憾。【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d 解析:李公麟已经去世,作者只是希望能有像李公麟那样的画家为管幼安画像,但没能找到,故而感到遗憾。【思路点拨】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12将“事孙氏兄弟,成江东之业,然终以直不见容”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张子布)辅佐孙策、孙权兄弟,成就孙吴江东的帝业,然而终于因为刚直而不被容纳。解析:3分。“事” 辅佐,“见容” 因为刚直而不被容纳,各1分,大意1分。【思路点拨】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3在三国时代众多历史人物中,作者为什么特别推崇管幼安?根据文意简析原因。(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答案和解析】:因为管幼安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能够明智地了解时世,而且审慎地对待自己,他不投靠依附于任何一方势力,保全了自己的品格节操,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解析:3分。筛选信息,了解时世,不依附于别人(不入世),保全节操与性命。意思对即可。【思路点拨】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参考译文】 我从龙川归来住在颖川已有十三年了,闭门隐居,没有什么能使自己心情愉快,就逐渐取出旧书来阅读,准备寻求古人,与他们做朋友。在三国找到一个,叫管宁,字幼安。幼安年轻时遭到战乱,渡海到辽东去居住,三十七年后才回到老家。他在隐居田园,不接受朝廷的命令,不出去做官,活到八十四岁去世。他的功业没有超过别人,而我偏偏取他哪一点呢?取他明智地了解时世,而且审慎地对待自己,如此而已。东汉衰亡之时,士大夫以品格节操相互推崇,他们树立志向、依义而行,超过了西汉。但是当时正天下大乱,他们出去应时做官,很少能有使自己身名两全的。颖川人荀文若,凭智谋辅佐曹操,当他擒获吕布,打垮袁绍时,事情都是在谈笑之间办成的,他的才能可与张良相比。但是等到众人提议曹操受九锡之事,他加以反对,终于不能脱免杀身之祸。彭成人张昭,为人忠诚谅直,刚毅清简,辅佐孙策、孙权兄弟,成就孙吴江东的帝业,然而终于因为刚直而不被容纳,因为力争不可拜公孙渊为燕王之事,君臣之义几乎断绝。相反平原人华歆,以他的道德为曹氏父子所看重,官位直至三公,但在曹操杀伏皇后这件事上,是他奉了曹操的命令,直至把墙壁凿破,拖出皇后并害死了她。汝南人许文休,以品评人物闻名于世,晚年到四川依附刘璋,蜀先主刘备将要攻破成都时,文休出城投降,虽然他最终做到司徒,但蜀汉的百姓鄙视他。这四个人,都算是三国时代的贤人,然而像荀文若、张子布这样坚持正直的人,最终损害了自己;而像华子鱼、许文休这样后来屈节的人,最终丧失了他们的品德。处于乱世却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与声誉,除了(赞许)管幼安(我)还能赞许谁呢?旧史书上记载说,幼安虽然年老却不生病,戴着白帽,穿着布袄、布裤、布裙。他的住宅后面几十步的地方有流水,在夏暑之时,他能拄着拐杖,到水边濯洗手足,在园子里行走。逢年过节祭祀他的祖先时,他头戴丝絮的帽子,穿着布单衣,进献菜肴食品,一跪一拜完成礼节。我想让画工根据这意思大致画一个幼安的像。当初李公麟善于绘画,有顾恺之、陆探微的遗意。现在李公麟已死了很久了,遗憾的是没有人能成全我的意愿。姑且替幼安写一篇赞,赞说: 幼安的贤德,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为何偏要说他贤呢?因为他能明智地了解时世,审慎地对待自己,而且最终保全了自身。幼安老时,从辽东归来,在占地一亩的住宅里,闭门不与外界交往。戴了白帽,穿了布裙,过着“舞雩而风”的隐居生活。四季的祭祀,包括各种祭奠,他必定亲自主持。八十四那年,似蝉蜕一般,无疾而终。年轻时,他不算是汉朝的人,到老了,也不算是曹魏的人。用什么来称呼他呢?(就叫)“天之逸民”吧。【题文】l0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3)而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答案和解析】:(1)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2)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 (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解析:注意“达”“度”“攀援”“萦岩峦”“醉”“箫鼓”等易错字的书写,漏字、错字均不得分。【思路点拨】四句话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题文】k015.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江楼别幼弟孚令清吴伟业野色沧江思不穷,登临杰阁倚虚空。云山两岸伤心里,雨雪孤城泪眼中。病后生涯同落木,乱来身计逐飘蓬。天涯兄弟分携苦,明日扁舟听晓风。(1)诗的首联和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别离场景?(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场景描写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诗人与幼弟在野色苍茫的江边,登楼远眺,望两岸云山,只见雨雪飘飘,孤城远影,不禁泪眼涟涟。解析:3分。抓住诗歌中涉及的人物与地点(诗人与幼弟、江边)、所为(登楼远眺)、所见(云山、雨雪、孤城)、情态(泪眼),去概括。【思路点拨】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2)诗人在颈联与尾联写出了哪些“苦”?请简要概括。(2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病后体衰之苦,乱世飘泊之苦,兄弟分离之苦。解析:2分。抓住关键词“病后”“乱来”。“兄弟分携苦”答对两点1分,三点2分。意思对即可。【思路点拨】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理解词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树立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的观念;把握诗歌的结构层次。一首诗多半是有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使是绝句、律诗这样的短诗,我们仍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分解以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地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分层后,还应琢磨一下层与层之间诗意是如何转换的,即如何过渡衔接的;掌握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技巧;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诗词鉴赏】吴梅村自幼聪慧,十四岁通春秋、史记。二十三岁中榜眼(明崇祯四年)名动一时。吴梅村身受崇祯皇帝的知遇之恩,御笔在他的试卷上批了“正大博雅”四字。吴梅村二十八岁时,被崇祯任命为湖广乡试主考。二十九岁时,又被任命为东宫讲读,一时春风得意。诗词中提到的江楼即北固楼,在镇江京口,南宋时即有此名(又称北固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辛弃疾的词,雄浑壮阔,气势宏远,其十足的底气恰与吴梅村身不由己的落寞,形成鲜明的对照。在镇江,陪他一路行来的三弟,要折回老家去了。吴梅村缓步登上北固楼,目送搭载吴伟光的舟楫远去,郭沫若说他是天下第一苦人,诚哉斯言也。平心而论,倘要在太平之世,吴梅村不失为名士。【题文】k016.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渔家傲 福建道中南宋陈与义今日山头云欲举,青蛟素凤移时舞。行到石桥闻细雨,听还住,风吹却过溪西去。我欲寻诗宽久旅,桃花落尽春无所。渺渺篮舆穿翠楚,悠然处,高林忽送黄鹂语。【注】这首词是词人前往福建的路途中所作。篮舆: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1)词的上阕所描写的天气是如何变化的?(2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从风吹云舞到下起细雨,再到风吹雨去,天又放晴。 解析:今日山头云欲举,青蛟素凤移时舞。写“风吹云舞”,行到石桥闻细雨,“下起细雨”听还住,风吹却过溪西去。“天又放晴”【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只有在感知并领悟意象的基础上才能把握诗歌内容,进入诗歌意境,感知诗人情感,领会诗歌主旨。(2)“高林忽送黄鹂语”写出了词人的欣喜之情,请结合下阕分析。(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词人欲寻诗意而无处可觅,直至穿行翠绿的林间,忽闻黄鹂啼鸣,诗情油然而生,倍感欣喜。 解析:3分。抓住关键词语“欲寻诗”“忽闻黄鹂诗”,结合注释去分析。【思路点拨】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要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分析;二要从作品描写的关键词入手品味;三要借助于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来分析;还要注意掌握常用的诗词鉴赏术语,如用来描述思想情感的就有清新脱俗、寂寞孤独、忧愁伤感、恬淡闲适等。【诗词鉴赏】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太学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开德府教授。后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著作佐郎等职,不久谪监陈留酒税。北宋亡,奔徙于今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等地。高宗绍兴元年(1131),抵临安(今浙江杭州)。历任中书舍人、侍讲、礼部侍郎、翰林学士等职。绍兴七年任左中大夫,参知政事。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他不象江西派诗人那样, 只从句律用字着手,而是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题文】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小题。书法的精神气象张德祥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被后人推崇的书法家王羲之,他的行书,形质坚毅,神采俊朗,洒脱飘逸,行云流水,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追求所致,当然,更与那个时代相关。因为那是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名教溃烂、政治动荡、豪强专制,士人不再倾心仕途,反而有意疏离权力,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所谓“魏晋风度”,就是以老庄为本的玄学与佛学相汇而形成的“与道逍遥”的精神风度,淡泊世俗名利,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所谓“风骨”,就是不傍不倚、不趋不鹜的独立与自由。这是魏晋时期的精神风尚,汉字结体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南朝梁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什么风气?清爽洒脱之风也!时间来到了唐代,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唐人在书法上的贡献是以楷书和草书为代表。看颜真卿的楷书,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丰腴饱满,胸襟气度,自信从容。如果说初唐时期的楷书,以欧阳询、虞世南等书家为代表,承续了二王以来的隽永书风,那么,经过盛唐,南北融合,国势强盛,时代气象投射到文化之中,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书风大变,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笔画中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千百年来,欧体字与颜体字,分别代表了内擫遒劲与外拓雄放的高度,成为楷书的标本,后人难以企及。张旭与怀素,推开细腻古雅的清韵,倾一腔之热血,笔墨似从天上来,纵笔千里不复回。草书,直接变成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墨随心舞,笔共意扬,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直把草书推到了“狂草”境地。隋唐时代,天下归一,历史气脉大畅,南北文化能量聚合,这是一个政治开明、思想开放、文化融合的时代,不仅儒道释并存,而且西域文化、外邦文化兼收并蓄。什么是“盛唐气象”?说到底,就是大气量、大志向、大格局。这里看不到任何的精神禁锢与压抑,自信与豪情交响,热血与勇气激荡,热烈奔放的浪漫主义踏着历史节拍汹涌而来。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在楷书上,几乎被唐人穷尽了法度与风格,宋人一时也找不到拓荒之处,于是在意态上自由发挥。苏轼、黄庭坚等人把书法的法度先放置一边,不刻意讲究点画的平直均衡,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强调笔势的提按顿挫之意,形成夸张变形的欹侧姿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宋人“尚意”。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显露个性,出新意于法度之外,但毕竟没有在法度上再创新格。元明清还出现了许多书家,赵孟頫、董其昌等等。他们的书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点画到位,流利美观,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他们既没有魏晋时期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啸傲山林之精神气候,更没有唐代那开放浪漫宽博的精神环境,甚至没有北宋那浓厚的人文气氛。他们的书法,更多的是学习、综合、继承前人的法度,笔笔有来历,字字有出处,融入个人的些许情趣,体现出很好的文化修养与造诣。书法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而很少成为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加之明清不清明,大兴文字狱,思想禁锢,精神压抑,书法中再难见到率性而为的天真烂漫。精神被桎梏的时代,诗书仅仅剩下了诗书的形式,唯美而干瘪,形体虽在,生气难寻。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这舞姿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7月31日第24 版,有删改)1718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7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7下列关于“书法的精神气象”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王羲之的书法清爽洒脱,是因为他没有受到魏晋时期名教溃烂、政治动荡的影响。b欧体字内擫遒劲、颜体字外拓雄放,反映了盛唐南北融合、国势强盛的时代气象。c怀素的狂草墨随心舞,笔共意扬,是政治开明、思想开放、文化融合的时代产物。d宋代只是承继了唐代文化,但没有创新,所以宋人书法在意趣上无法超越唐人书法。e明清的书法唯美干瘪、生气难寻,缺少力量,是受思想禁锢、精神压抑的时代影响。【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和解析】:c e 解析:a根据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名教溃烂、政治动荡、豪强专制”是魏晋的社会现状,而由这种社会现状所导致的 “魏晋风度”和“风骨”,才是形成王羲之书法特点的原因,该项有因果失当的错误; b根据文章第四自然段,“南北融合,国势强盛”是盛唐的时代气象,而写欧体字的欧阳询是初唐时期的人,该项有张冠李戴的错误; d根据文章第七自然段,宋代书法是在法度上无法超越唐人,并非意趣上无法超越唐人。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答案超过两项,不得分。【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18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超越前人的过程。b行书、楷书和草书这三种字体更容易抒发个人情感和精神。c历代书家所追求的艺术风格都集中在字体的法度和意态上。d中国当代书法的精神气象一定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都不同。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推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d 解析:a根据文意,元明清三代的书法只是“学习、综合、继承前人的法度”,未“超越前人”; b文中未用其它字体举例,不能比较出“这三种字体更容易抒发个人情感和精神”; c根据文意,唐代书法家追求法度,而宋代书法家则重追求意态,并非“历代”书法家都集中在这两方面的追求。【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19分别概括张旭与苏轼的书法特点及他们的书法所承载时代的精神气象。(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张旭的草书直接变成了个人情感的抒发,无拘无束,尽显个人豪情;苏轼的书法强调笔势的提按顿挫之意,表现出自己深厚的学养与才气。 张旭的书法承载着唐代浪漫奔放的精神气象;苏轼的书法体现出北宋浓厚的人文气氛。4分。特点各2分,时代特征各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答题范围在四、五自然段,筛选概括出即可。【思路点拨】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首先,应明确归纳的思维步骤。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四步:一是通读原文,知其大意;二是审清题干,明确要求;三是找出对应,分析要点;四是组织语言,加以概括。其次,掌握归纳的技巧。掌握了归纳内容要点的步骤还不足以应对较为复杂的试题,考生还要学会如何归纳。20.根据文中观点,谈谈你对下列材料的理解。(4分)明代书法家文徵明身处政治斗争残酷的时代,十次应举均落第,抑郁失落。他的小楷书法主要师法王羲之,王世贞评论他“所书千字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然而,文徵明的小楷如王羲之般精细工整、法度谨严,却没有王羲之秀美开朗之意态,显得老成稳重。【知识点】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断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和解析】:明代书法家主要是学习、综合、继承前人的法度,(1分)文徵明的书法师法王羲之书法的技巧,显得精细工整。(1分)同时因为书法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度,文徵明身处政治斗争残酷的时代,自己又多次落第,(1分)所以他的小楷书法没有王羲之书法艺术中飘逸秀美开朗之意态,显得法度严谨,老成稳重。(1分) 解析:4分。先概括文中关于明代书法特征的观点,点明文徵明与王羲之书法比较,写出文章总观点,文徵明所处时代与个人际遇导致其书法独特性。意思对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题文】四、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题文】i021.下面两幅图是对2008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