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第七手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高考语文 第七手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高考语文 第七手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高考语文 第七手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高考语文 第七手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时 文章手法一、高考试题回顾及对策文学作品手法题每年的每套试题当中必然涉及,这样就应当做重点复习,首相要辨明手法,指导这种手法的作用。 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文艺类(散文小说)社科类(随笔、政论文)科技文分类及说明记叙 顺叙交待清楚明白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小说中,塑造形象,表达主旨1、 引出需要阐发的事理。2、作为事理的材料论据。3、使阐发的事理形象生动,亲切自然。1、引出需要说明的科学道理,自然亲切。2、使说明的科学道理形象化。倒叙引起悬念插叙使叙述完整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抒情直接抒情1、 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2、 在开头起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1、 抒情的笔法表达事理,即文章主旨。2、 对文章主旨起强调作用。极少使用间接抒情描写细描、白描1、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2在小说中,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1、 对事物的描写,往往是作为阐发事理的材料论据。2、 使阐发事理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说服力,更具感染力。1、出所要谈论的科学道理。2、使说明的科学道理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说服力。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详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肖像、心理、细节、语言、行为)议论1、 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2、 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1、 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开头有时是引起话题,在结尾是对主题总结。2、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段落的中心。极少使用。说明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同散文是科技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所找内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还是排比,等等,有什么作用。修辞方法使用后达到的效果衬托 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反语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 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用使论证具有说服力。顶接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 启人联想,耐人回味。 所找内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象征、联想、想象、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还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先抑后扬。表现手法不同,起到的作用也往往不同。表现手法含义作用备注及举例象征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要有相似、相近、相连之处。如玫瑰与爱情;明月与思乡。白杨礼赞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区别比喻与象征,最简单的辨析方法有二:一、比喻系字句修辞,象征为篇章修辞。两者关系正是由局部至整体。比喻力求引出联想之美,象征偏于全体布阵,高度统摄,讲究内蕴深刻之思。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联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接近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在经验中容易形成联系,因而容易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例如提到天安门就容易想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因为二者在空间上接近。(二)相似联想。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称为相似联想。例如由春天想到繁荣,由劳动模范想到战斗英雄。(三)对比联想。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称为对比联想。如由黑暗想到光明,由冬天想到夏天等。(四)关系联想。由于事物的他种联系而形成的联想,可通称为关系联想。例如:部分与整体或种属关系的联想,如由文具想到钢笔,或由钢笔想到文具;因果关系联想,如由寒冷想到冰雪,或由冰雪想到寒冷,等等。事物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反映事物种种联系的关系联想也是多种多样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使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想象,就比较具体,要塑造出具体的想象的形象。但无论是联想还是想象,都要合理,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铺垫与照应铺垫是作者为后面的抒情、说理或情节的发展所做的准备。照应是指对前面所写的内容作必要的回答。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对比与对照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例如: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能够有力地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点。对比与衬托与抑扬的区别:1、对比,不分主次,彼此并重。 衬托,主次分明,被衬托的事物是主体,是作者主要描述的人或事。2、对比与衬托都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而抑扬是对一个事物的两种态度。衬托或烘托(正衬与反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做背景加以烘托。正衬:描述的两个事物,不论是“主”还是“次”,它们的特点和属性是类似的。例如:天空中,一朵朵升起的烟花正发射出璀璨的光芒,但是姐姐脸上的笑容更璀璨,因她考得奖学金即将去外国深造,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梦想了。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背景,烘托主体。例如:北风呼呼地吹着,天气很冷,诗颖穿著妈妈亲手编织的毛衣,心里暖呼呼的,感到特别温暖。可以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明显。抑扬(先抑后扬与先扬后抑)要肯定某事物,却先要对此事物作否定的叙写;要否定某事物,却要对此事物作肯定的叙写。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可以使情感的抒发含蓄蕴藏,意味悠长,耐人寻味。阅读现代文时,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引申联想,结合作者的处境,得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即文章的主旨就是景与人的相通处。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是在描写外物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外物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借物抒情的方法,使外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外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托物言志(说理)通过描摹事物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事物的特点,寄托作者的心志,说明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借物说理能够把不容易讲清楚的抽象道理深入浅出地说明,使道理说得生动而具体,更有说服力。夹叙夹议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 夹叙夹议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升华,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静”衬“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写法实际上是一种“动”与“静”之间的衬托,用“动”衬“静”,或用“静”衬“动”。其答题模式是: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二、针对练习(一)划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1)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2)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3)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4)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5)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6)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的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7)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8)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1、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答: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答: 3、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6分)答: 4、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8分)答: (二)划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那时是春未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得泼在为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得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得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做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得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注 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5、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6、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答: 7、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用意。(6分) 答: 8、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答: 【参考答案】1、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