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X射线替代55Fe测厚的研究.doc_第1页
低能X射线替代55Fe测厚的研究.doc_第2页
低能X射线替代55Fe测厚的研究.doc_第3页
低能X射线替代55Fe测厚的研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能X射线替代55Fe测厚的研究*X射线/低能/55Fe/测厚1 引言放射源在塑料薄膜、无纺布等材料的厚度在线测量和纸张灰份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不与被测物体接触、可进行无损测量、可在恶劣条件下监测等优点,但作为同位素仪表的一种,放射源本身存在辐射防护安全措施复杂、使用寿命短(受半衰期影响)和维修维护成本高等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所面临的共有弊端1。本工作旨在利用低能X射线装置替代放射源研制一款新型测厚仪,较传统测厚仪具有:射线可控、防护简单、无半衰期、能量范围可调、测量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等优点。2 X射线与55Fe测厚对比分析X射线测厚原理与射线类似,是根据射线穿过被测物质后,射线的衰减与被测物的厚度呈现一定关系的原理而设计。射线的衰减幅度与被测物的厚度呈幂指数关系。其数学表达式2为:由于质量吸收系数对一定的放射源和被测物来说,它近似为一常数。因此当被测物的质量厚度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射线强度的变化,通过测得射线强度的变化便能得出的变化,即虽然X射线与射线在测量原理上十分相似,但在具体应用中依然存在一定差别,如使用寿命、防护措施、操作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如下表1所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X射线在测量原理、射线能量等方面完全具备替代放射源的条件,且X射线易于控制,可操作性强,不受半衰期的影响,在测量精度方面也略优于放射源,价格与放射源相比也相对便宜,在购买和运输方面也省去了繁琐的审批过程,目前已经广泛被各行业所接受。3 X射线装置的实现低能X射线测厚仪由X射线管、X射线管电源、能谱准直及硬化装置、射线探测器和采集控制单元等五部分组成3。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3.1 X射线管目前市场上各类的X射线管很多,根据放射源的能量为5.96KeV,且其测量对象包括纸张、塑料薄膜、无纺布等多种材料,因此,将X射线能量范围确定在310KeV。又因为能量范围可调,所以要求X射线光谱为连续谱,确定灯丝靶材均为钨元素。考虑到装置的应用场合,选用无铍的窗口,X射线直接通过玻璃封装发射出去。3.2 X光管电源及灯丝电源X光管电源的作用是在射线管的阴、阳极之间形成足够的电势差,使灯丝发射出的电子束有足够的能量打到靶上,产生X射线。通过外部供给直流24V电压转换成可调的010KV高压。为保证的X射线稳定性,必须要有一个高精度的灯丝电源调节电路,以稳定电子束的大小。X射线的发生主要由管电压和管电流决定的,与管电压的立方或平方及管电流成正比。若换算到厚度上,对于管电压的波动来说要增大410倍,对于管电流的波动要增大14倍。所以要求X射线电源有很高的稳定性。在高压调节电路中,采用以下方法保证精度:(1) 把加到X射线管上的电压整流成直流,检测并控制此电压,采用高压测反馈,从而达到高稳定度;(2) 高压电压,高压电流,灯丝电流可以通过可变电阻实现无级调整,使射线管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来调整工作环境,可以延长射线管寿命和保证测量精度;(3) 高压变压的初级采用高频激励,使控制高速化和外型小巧化;(4) 采用高稳定度的电压检测电阻及低漂移运算放大器。3.3 X射线能谱硬化装置连续能谱的X射线透过不同厚度的吸收物质时,随着吸收物质厚度的增加,不但X射线的总强度会减小,而且平均波长向短的方向移动,也就是高能粒子所占的比例将加大,这是由于低能粒子容易被吸收的缘故。本文所使用的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并不是单能X射线,而是宽能谱的连续X射线,因此需要考虑能谱的硬化。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收实验,在X射线管发射窗口前加上不同厚度的低能滤片和准直栅以达到X能谱的硬化处理。3.4 射线探测器X射线测厚通常采用气体电离室作为射线探测器,它具有灵敏度较高、性能可靠和工作寿命长等优点,适合在线测量的要求。但传统的电离室大都采用胶粘密封的方式,在现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极易破损漏气。本文采用高性能焊封电离室,采用全新密封工艺,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的特性,比传统胶粘电离室性能更好、寿命更长,更能适应现场的恶劣环境。3.5 采集控制单元该部分主要实现对气体电离室探测到的X射线信号进行放大整形处理,同时对X射线电源进行接通和断开控制。从上述测量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射线强度变化的准确测量是系统设计的关键。与55Fe放射源测量相比,X射线方式测量需要更多的考虑高压防护和抗干扰。因此,在X射线测量方式的输出信号采集放大处理上,增加了必要的防护、隔离和滤波措施。信号的采集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在图2中,放大器U1选用高输入阻抗、高增益、低偏置电流和低漂移的放大器,采用正负电源供电,在电源的输入端分别采用多种滤波措施防止干扰的串入。由于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一般为A、nA级信号,因此,采集的信号需经屏蔽线直接引至放大器输入端,以防止其他噪声等的干扰。另外,电路中的反馈电阻R3应选用精度高、温漂低的电阻,阻值的大小应根据输入信号的范围确定,在实际应用中其阻值一般选在几百兆欧为宜,过大或过小对信号的测量都存在影响。积分电容C11与反馈电阻并联,起到抑制瞬间电磁干扰的作用,考虑到在线测量的需要,该电容容值也不宜选择过大。4 实验结果分析本文采用XH9450型X射线管、焊封电离室进行实验分析,X射线管的最大工作电压为25kV,管电流1.0mA,灯丝2.53V(1.7A);焦点尺寸:0.60.6mm。实验首先对X射线管的特性做了测试,分别对不同的X射线管电流进行实验,测量X射线管的电压随X射线经焊封电离室产生电流的关系,图3为管电流为0.5mA和1mA情况下测得的电压与电流曲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X射线管电流为1mA时,电离室输出电流的分辨率明显优于0.5mA。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将X射线管电流调为1mA。在选定X射线管的工作电流后,对采用X射线的测厚仪与放射源测厚仪的进行24小时连续测量对比,图4为X射线测厚仪与测厚仪数据对比图。被测物选用的是标称厚度为80m的薄膜,测量数据每分钟采集一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组曲线在整体的变化趋势上基本相同,但将所得数据通过Origin软件分析得出,X射线测厚所得最大平均标准误差为0.00293,放射源测厚的最大平均标准误差为0.00383,即在相同条件下X射线测厚的效果略好于放射源测厚。5 结束语X射线替代放射源的测厚仪,在仪器的性能指标上还要略优于,而且不需要像使用放射源那样办理繁琐的审批手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