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胜利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1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胜利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2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胜利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3页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胜利学校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3.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谈话、阅读与讨论、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具准备:地球仪、挂图、收录机及音像资料等。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1:放录音(配上雄壮的国歌音乐):“各位听众,我是人民日报记者,现在在遥远的南极长城站向您发回报道,现在是当地时间1985年2月14日晚22点,北京时间2月15日上午10点,我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已全部完成,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它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南极洲正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所有考察队员都肃立在旗杆下,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都闪动着自豪而激动的泪光,他们仿佛向祖国宣誓,要为南极考察事业竭尽全力以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望。”教师接着叙说:我国的南极考察已经有了激动人心的开端,而后又于1997年7月,首次派出国家北极考察队赴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但今后的历程会更加艰难和漫长,极地事业需要后继有人,需要我们大家踏着先人的足迹,勇敢地走下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极地地区的有关知识。方法2:教师出示地球仪。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讲授新课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第五,需要考虑人类考察的最终目的。第六,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展示挂图: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9)指出北(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均跨越了360个经度,位于东西两半球)(10)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讨论交流:先组织、指导a、b两组各以学习小组分别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好记录。然后a、b两组各推荐一个代表同时上讲台就上述同一个问题分别逐个边指图、边汇报,其他同学分别边补充,教师边点拨,进行全班交流研讨。小结板书:教师在肯定、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后,重点强调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板书:1.位置与范围(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圈以南中心南极大陆。(2)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圈以北中心北冰洋。承转过渡:从以上对两极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分析中可知,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其纬度最高,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必然对两极地区的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观看图片:感性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展示几幅有关两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景观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图片,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以什么颜色为永恒的基色?(白色)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冰雪覆盖)点拨板书:大家说得很对,白色是两极地区永恒的基色,这里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的景观;雪的世界,冰的海洋,终年银装素裹,并板书:一、冰雪覆盖的地区实例感知:让学生说说学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气温大约为多少度?先有一个“冷”的意识。建构想象:在我们的印象中,两极地区冰天雪地,气温很低,而且风大,究竟冷到何种程度,风有多大,让学生进入遐想,在头脑中构造出从未经历过的,但现实又存在的严寒景象。指导阅读: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以后,先让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p102阅读材料“南极的大风”,然后指导b组学生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a组学生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组织讨论:由感性想象理性,引导各组学生分别讨论交流,得出两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寒冷、少雨、多风。比较小结: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04活动2中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的数据,并与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然后再让学生列举出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状况)的异同,以及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2.自然环境(2)北极地区: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提出问题: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你能否说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组选派1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点拨板书:教师对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点拨。使学生知道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构成了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板书:企鹅南极的主人(北极)北极熊的故乡扩展探讨: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讨论下列一个问题:(1)南极地区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层?(2)假设你在南极地区生活,清晨直接操斧头砍柴,会出现什么现象?(3)有人称南极地区为“白色沙漠”这是为什么?(4)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固定在南极地区的旷野,会发生什么变化?汇总点拨:在各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后,汇总点拨讨论结果。(1)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2)斧头会折断。因为南极地区非常严寒,这时斧头失去了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很容易折断。南极地区平均气温在50,最低气温达88.3,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3)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和撒哈拉沙漠不相上下,在内陆极点附近,降水量只有35毫米,比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少,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地表又被冰雪覆盖,因而南极地区不是沙漠,胜过沙漠,被称为“白色沙漠”。(4)不到第二天就会被大风吹得光亮如新。南极地区,风速常达30米/秒至50米/秒,这已经比我们所知道的最大风力12级台风(32.6米/秒)大得多了,而其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这是目前世界上的最大风速,这种风可以把2000千克的大石头吹得满地乱滚,把装满汽油的油桶卷到10千米外的冰山上去,是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库”。课堂小结展示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共同比较、归纳本节课知识要点。反馈练习1.位于极地中央的大洲是( )a.大洋洲b.拉丁美洲c.南美洲d.南极洲2.位于极地中央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太平洋c.北冰洋d.印度洋3.在北极点,前后左右的方向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在南极地区建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a.坐东朝西b.坐南朝北c.坐西朝东d.坐北朝南5.北极地区是指( )a.北极点 b.北冰洋 c.60n以北的地区 d.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6.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地区是( )a.北极地区b.青藏地区c.南极地区d.高原地区7.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a.北冰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太平洋8.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b.南极洲c.大洋洲d.南美洲9.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 )a.西伯利亚地区 b.北极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南极地区10.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a.巨鲸b.白熊c.企鹅d.磷虾11.北极地区象征性的动物是( )a.企鹅b.北极熊c.海豹d.巨鲸12.有“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的地区是( )a.沙漠地区b.高山地区 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13.阅读“南极地区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南极地区示意图(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2)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_,是指_度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_大陆,以及周围的_,是一个_的寒冷世界。(3)南极地区素有“_”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平均厚度达_多米。(4)南极地区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_”和“_”。(5)a、b、c三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a点位于s的_方向,c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