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自 主 学 习 学习目标1. 通过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心抱负。2.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3. 通过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举措,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增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高 效 课 堂 史料研析史料阅读: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范文澜中国通史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问题设置: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分析参考:两则材料分别从两个方面对秦始皇和康熙帝进行比较:第一,秦始皇“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和康熙帝“皆朕一身亲理”,说明两人都实行皇权专制;第二,秦始皇“不看完不休息”和康熙帝“从不敢稍自暇逸”,说明两人都勤于政事。答案:都实行皇权专制,勤于政事。达 标 训 练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起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籍寇兵,赍盗粮者也。”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材料四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嬴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 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各国。范双杰试论嬴政的用人之道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2) 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3) 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出的品质和特点。(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答案:(1) 状况;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2) 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态度: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3) 品质:知错就改。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网罗各种类型的人才。(4) 作用:有利于实现全国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国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却宾客以业诸侯”分析;第二小问,根据“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回答。第(3)问,寻找两则材料中的相似点信息,材料中都提及知错就改的例子。其特点可以从其积极的做法方面归纳。第(4)问,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即可。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贞观政要务农材料二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征曰:“顷读周(北周)、齐(北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齐后主)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是也。然天元(后周宣帝)、齐主,孰为优劣?”征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懦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贞观政要辩兴亡材料三(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贞观政要教诫太子诸王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唐太宗为巩固统治而强调什么?带来了什么影响?(2) 材料二说明魏征对齐灭亡原因的分析是“政出多门,国无纲纪”,唐太宗为避免重蹈覆辙,采取了哪些经济、政治方面的措施?(3) 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唐太宗这种认识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答案:(1) 强调发展农业和人君“简静”。唐太宗在位时,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2) 经济措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发展经济。政治措施:选贤任能,虚怀纳谏,励精图治;完善科举制;慎用刑法,加强中央集权。(3) 唐太宗亲眼看到农民战争亡隋的现实,深刻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3. 唐太宗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尤其重视人才的选用,这是他治国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贞观政要崇儒学材料二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者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择人标准与人才培养观点。(2) 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国成功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人与用人的看法。答案:(1) 标准:德行;学识。观点:博学成就美德(或学习能提高个人素养)。(2) 做法:爱才惜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民族平等。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3) 看法:德才兼备、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宽容包容。解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唐太宗的“用人之道”。第(1)问从材料一中“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分层概括要点(做法)。第(3)问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材料二 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活动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30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材料三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目前共完成五部144集,康剧的系列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人物丰富生动,戏剧结构明快,风格诙谐得当,每一小部还有大量当红艺人加盟,因此一播出便得到部分观众的喜爱。请回答:(1) 材料一、二在康熙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结合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2) 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可以作为研究康熙的主要依据吗?为什么?对这种历史题材的作品,你有怎样的认识?(3) 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答案:(1) 材料一认为康熙具有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态度。材料二认为康熙未能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2) 不可以。因为文艺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历史题材的作品涉及具体人物、事件时要尊重历史史实。(3) 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材料二(贞观四年,唐朝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在如何处理东突厥部落的问题上,朝廷内部出现争议)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族,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中书令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蔽,策之善者也。”资治通鉴材料三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在灭六国后是如何加强国家统一的?(2) 据材料二归纳在处理东突厥部落问题上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采用了哪种观点?这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3) 依据材料三,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其对康熙帝的影响。(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古代政治家共同的历史贡献。答案:(1) 派人北伐匈奴、修筑长城,南击百越,设郡县加强管理。(2) 观点:将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将游牧民族变为农民;保全其部落,顺其习俗。唐太宗采用了第二种观点。这反映了唐太宗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管合同协议书范本
- 合同更改协议书范本
- 员工饭堂合同协议书
- 购买旋耕机合同协议书
- 司机合同协议书样本
- 履约合同解除协议书
- 终止买房合同协议书
- 签订培训合同协议书
- 货车托管合同协议书
- 沙子合同协议书合集
- 工程伦理案例与分析
- (高清版)WST 227-2024 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程序编写要求
-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常州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英语试题(无答案)
- T-CACM 1218-2019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粗隆间骨折
- 可口可乐灌装封口线机器人工作站控制系统设计
- 线路保护知识
- 漂珠检测报告
- 永不言败不放弃不抛弃
- 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课件
- 《用户画像-大数据时代的买家思维营销》读书笔记
- 高原疾病急救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