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考物理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课件.ppt_第1页
四川省中考物理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课件.ppt_第2页
四川省中考物理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课件.ppt_第3页
四川省中考物理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课件.ppt_第4页
四川省中考物理复习 第13讲 简单机械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讲简单机械 物理 四川地区 命题点1 简单机械的特点1 2017 乐山 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 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2 2017 宜宾 指甲刀是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 如图所示 它包含三个杠杆 关于这三个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省力杠杆 两个费力杠杆b 一个费力杠杆 两个省力杠杆c 三个都是省力杠杆d 三个都是费力杠杆 a 3 2016 成都a卷 如图所示 古代士兵常用定滑轮把护城河上的吊桥拉起 使用定滑轮可以 选填 省力 省距离 或 改变动力方向 吊桥可以看作杠杆 绳子对它的拉力是动力 吊桥的重力是阻力 在拉起吊桥的过程中 阻力臂大小 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导学号31054046 改变动力的方向 变小 命题点2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1 2017 自贡 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 若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再加一个钩码 钩码的质量都相同 杠杆将 导学号31054047 a 还继续处于水平平衡b 右端上升 左端下降c 右端下降 左端上升d 无法确定杠杆的运动状态 c 2 2016 遂宁 如图所示 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 在这个过程中 力f的大小将 a 不变b 变小c 变大d 先变大后变小 c 3 2016 达州 如图所示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且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 若将两边的钩码分别向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后 则杠杆 选填 a 或 b 端会下沉 b 命题点3 杠杆作图类型一杠杆的力臂作图1 2017 南充 如图所示 已知轻质杠杆ab在水平位置静止 作出物体c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以及拉力f的力臂l 2 2015 成都a卷节选 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 用弹簧测力计沿bc方向拉杠杆 使杠杆平衡 如图所示 请画出 弹簧测力计对杠杆拉力f的示意图 f的力臂 类型二杠杆最小力作图3 2017 广元 如图所示 工人用一根硬棒以o为支点 想在a点施加最小的力撬动石头 请画出最小动力f1的示意图和阻力f2的力臂l2 4 2016 巴中节选 在如图所示中作出拔钉子时施加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和它的动力臂l 方法指导 1 画杠杆力臂的方法 1 确定支点 一定认清 不动 的点 找出支点后最好加以验证 看杠杆是否可以绕着这个点转动 如图甲 2 从动力 阻力作用点沿力的方向分别作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即为力的作用线 如图乙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 支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为力臂 力臂用带箭头的线段 或大括号 标明 在旁边标上字母l1 l2 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 如图丙 阻力臂画法同l1 确定阻 动力作用线 作力臂 2 画杠杆最小动力的方法 1 找最小力的作用点 在杠杆上找出离支点最远的点 就是最小力的作用点 2 过作用点作动力臂的垂线段 即最大力臂 3 根据动力与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 确定动力的方向 定点 定向 连线 3 杠杆作图规范 1 作图必须用直尺 铅笔 所作线要直 2 在作力或力臂时 3 注意 画杠杆的动力或阻力示意图时 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不能将阻力和重物所受的重力或其他力混淆 4 画力臂时可用双向箭头 如图甲 或大括号 如图乙 表示 要画出垂足直角符号 命题点4 功 功率 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1 2017 成都b卷 多选 如图所示 小王通过滑轮组向高处提升重210n的物体 动滑轮重10n 定滑轮重15n 不计绳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8s内物体匀速上升4m 则该8s内 a 小王做的有用功为840jb 小王做的额外功为100jc 小王做功的功率为110wd 小王对绳子的拉力为70n ac 2 2017 南充 将一个重为4 5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 如图所示 斜面长1 2m 高0 4m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0 3n 物体大小可忽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斜面向上的拉力0 3nb 有用功0 36j 机械效率20 c 有用功1 8j 机械效率20 d 总功2 16j 机械效率83 3 d 3 2017 宜宾 多选 如图所示 动滑轮下面挂着重为5 4n的物体 现用2 4n的拉力 把物体匀速提升10cm 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31054048 a 动滑轮的重力为3nb 拉力所做功为0 24jc 滑轮组机械效率为75 d 若使用该滑轮组把物体从水中匀速提升到水面以上 则其机械效率将增大 cd 4 2015 达州 用如图的甲 乙两滑轮组分别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甲 乙 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甲 w乙 若滑轮规格相同 不计绳重及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甲 w乙 甲 乙b w甲 w乙 甲 乙c w甲 w乙 甲 乙d w甲 w乙 甲 乙 c 5 2015 宜宾 多选 如图所示 甲 乙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光滑斜面 长度分别为4m 5m 高度相同 两个工人分别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甲 f乙把完全相同的工件从斜面底端匀速地拉到斜面顶端 且速度大小相等 此过程拉力f甲 f乙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 w乙 功率分别为p甲 p乙 机械效率分别为 甲 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f甲 f乙 5 4w甲 w乙 5 4c p甲 p乙 5 4d 甲 乙 5 4 ac 6 2017 泸州 如图所示 将一个重10n的物体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7 5n匀速拉到斜面的顶端 物体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为5m 上升的高度h为3m 则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是 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在高度相同时 斜面越长越 选填 省力 或 费力 导学号31054049 30 80 省力 7 2017 广元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s内将重g 24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3m 拉力f 150n 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如果忽略绳重和摩擦 动滑轮自重为 n 80 60 8 2017 内江 用一个动滑轮把重80n的沙袋从地面提到6m高的脚手架上 所用的力是50n 这一过程所做的有用功是 j 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480 80 9 2015 南充 如图所示 沿斜面向上拉一个重为4 5n的物体到斜面顶端 斜面长1 2m 高0 3m 拉力做功为2 16j 则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62 5 0 675 10 2017 攀枝花 如图所示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正方体物块a的密度为2 5 103kg m3 边长为0 2m 物体b所受的重力为18n 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匀速拉动物块a 使物体b在2s内竖直向上移动了0 4m 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它的重力的0 1倍 动滑轮所受重力为4n 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 g 10n kg 求 1 物块a的质量 2 物块a对桌面的压强 3 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b的机械效率 4 拉力f的功率 11 2016 雅安 工人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 每次运送量不定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滑轮和钢绳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 g取10n kg 1 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50kg 则建材的重力是多少 2 若工人在1min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12m 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200n 求拉力的功率 3 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时 运送建材的重力是多大 命题点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 2017 成都a卷 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 每个钩码重力相等 杠杆刻度均匀 甲 乙 1 平衡时 应该让杠杆静止在 位置 2 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 实验现象如图甲所示 他们记录的数据为 动力f1 1 5n 动力臂l1 0 1m 阻力f2 1n 则阻力臂l2 m 3 下列四个因素中 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 a 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b 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c 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d 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水平 0 15 a 4 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 他们想进一步探究 如果杠杆受到f2 f3两个阻力 结构会怎样 通过实验 他们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结果 根据这个结果 可以初步得出 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f1l1 f1 f2 f3的力臂分别用l1 l2 l3表示 f3l3 f2l2 2 2016 宜宾 如图所示 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 带有刻度的杠杆 细线 若干相同钩码 弹簧测力计 单位 n 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探究实验中 1 在挂钩码前 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 如图甲 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端调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出 2 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 移动钩码的位置 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乙 这时杠杆两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各自钩码所受重力大小 若在a 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则杠杆 选填 左 或 右 端将下沉 左 力臂 等于 左 3 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 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 在a处挂上适当的钩码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钩码总质量为 kg g取10n kg 3 0 n 0 2 命题点6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 2016 自贡 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 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a b c等多个 要研究其与b因素的关系 需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即先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而改变 因素 从而进行研究 b 2 经过讨论 同学们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 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绳的绕法有关 猜想二 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 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按图1 图2 图3和图4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对比实验 验证猜想一的小组应按图 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实验 若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 选填 相等 或 不等 则可初步判断猜想一是错误的 验证猜想二的小组应按图 所示的两个滑轮组进行实验 若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等 则可初步判断猜想二是 选填 正确 或 错误 的 3 请你为该班同学提出一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1 3或2 4 相等 1 2或3 4 正确 尽量让滑轮组满负荷工作 提升可以提升的最大物重 在转轴上加润滑油 减轻动滑轮的自重等 实验一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命题点1 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 减小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 实验前杠杆的调平 左高左调 右高右调 注意 实验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3 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 方便读出杠杆的力臂 4 多次实验的目的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实验结论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或f1l1 f2l2 例1 2017 黔西南州 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1 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若出现图 甲 所示情况 应将杠杆的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 2 如图 乙 所示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记录数据 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 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他这种做法的不足是 经老师提醒后 小明继续进行实验 如图 乙 若将a b两点下方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 则杠杆 选填 仍保持平衡 左端下沉 或 右端下沉 3 如图 丙 所示 若不在b点挂钩码 可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 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 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其示数大小将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右 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 左端下沉 变大 4 实验中 用如图装置的方式悬挂钩码 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杠杆的每格等距 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该方式的不足主要的是因为 a 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c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不易得出结论d 杠杆受力不平衡 c 5 如图甲所示 实验时若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 改为逐渐向右倾斜时 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其原因是 6 实验结束后 如果小王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 发现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仍然处于水平位置时 若每个钩码重0 5n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大于 n 变大 拉力的力臂变短 3 6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吊重物重力大小的关系 控制滑轮组的绕线方式相同 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 2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大小的关系 控制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相同 改变滑轮组的数量或换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 7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采用减轻机械本身的重量和加润滑油减小摩擦的办法减少额外功 当额外功一定时 在机械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每次提起的物重 实验结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动滑轮越重 机械效率越低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所挂重物越重 机械效率越高 例2 2017 齐齐哈尔 某小组在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 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 应该静止读数 你认为他的想法 选填 正确 或 不正确 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 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 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 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匀速 或匀速直线 不正确 摩擦力 或摩擦 0 4 80 4 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 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物重越大 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6 通过比较3 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1 2 2 3 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 动滑轮越轻 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 动滑轮越重 滑轮组机械效率越低 7 有的同学认为 机械越省力 它的机械效率越高 分析表中数据 你认为这句话是 选填 正确 或 错误 的 8 在测拉力时 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便于读数 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 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 选填 偏大 偏小 或 不变 测得机械效率 选填 偏高 偏低 或 不变 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 有关 错误 偏小 偏高 运动状态 9 有两个小组所用的动滑轮重力相同 提升的物体也相同 测得机械效率却不同 原因可能是绳子与滑轮或滑轮轴之间的 不同而影响了测量结果 所以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给各种机械加润滑油 是为了 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10 通过实验 请你提出提升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