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XZ-3.0型重力式清选机下体设计
65页 16000字数+说明书+实习总结+开题报告+5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5XZ-3.0型重力式清选机下体设计开题报告.doc
5XZ-3.0型重力式清选机下体设计论文.doc
变速带轮装配.dwg
变速机构装配.dwg
变速轴.dwg
学生个人工作计划.doc
实习总结.doc
装配图.dwg
风机装配.dwg







摘要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作物种子清选机械也日趋成熟,其中正压式重力清选机发展最快最成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现场实习,设计出5XZ-3.0型正压式重力清选机,其生产率为3.0t/h。该机通过双向倾斜且往复振动的工作台和穿过工作台面由下而上的气流进行清选作业,适用于经过风筛式清选机、窝眼滚筒清选机等机具清选过的外形、尺寸较相似的种子分选。
该机具利用比重不同分离出发育不好、成熟不完全、受虫害霉烂和已发芽的种子,以及与种子尺寸相近而质量有一定差异的夹杂物。
关键词 正压式 重力清选机 双向倾斜 往复振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he crops seed cleaner weapon is also getting more and more progressive, the positive pressure type gravity cleaner development is most common. Through the consult massiv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he workshop practice, designs the 5XZ-3.0 positive pressure type gravity cleaner, its productivity is 3.0t/h. This equipment to realize chooses the function clear, through can incline and vibrate the work table and passes through work floor air current from bottom to top to complete, it is suitable for the contour which the size similar seed separation passes through primary elects clear. The equipment used to separate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oor, immature, and has been subject to pests or germination of seeds ,and seed with similar size and quality of a certain difference of impurities.
Key word Positive pressure type Gravity cleaner
Two direction angles may adjust Reciprocating vibration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 绪论1
1.1国内外发展情况1
1.2结构特点与分类3
1.2.1 结构特点3
1.2.2 分类3
1.3工作原理4
1.3.1 重力分选原理4
1.3.2 物料的分层化过程5
1.4 应用范围8
第二章 无级变速部分的设计方案及选择9
第三章 设计计算10
3.1 总体参数及运动参数的选择10
3.1.1 振动台振动频率的确定10
3.2 所需风量与风压的计算13
3.2.1 风量的计算13
3.2.2 风压的计算13
3.3 风机的设计17
3.3.1 叶轮的设计17
3.3.2 蜗壳的设计19
3.4 传动设计23
3.4.1 无级变速器设计23
3.4.2 轴承寿命校核25
3.5 所需动力功率确定26
3.5.1 振动台功率确定26
3.5.2 风机所需功率的确定27
3.5.3 所需理论功率和实际功率28
3.6 强度与刚度的设计与校核28
3.6.1 驱动连杆的强度与刚度校核28
3.6.2 压杆稳定校核31
3.6.3 无级变速轴的强度与刚度校核32
3.6.4 无级变速器压缩弹簧的计算35
第四章 机器的调节、操作与维护40
4.1 调节40
4.2 操作44
4.2.1 初步调整44
4.2.2 分选开始后的调整48
4.2.3提高分选能力49
4.3 维护50
4.3.1工作台50
4.3.2皮带51
4.3.3轴承51
结论52
致谢53
参考文献54
1.3.1 重力分选原理
传统的风筛组合清选机依靠筛体的振动,辅以风力作用,使轻杂质吹出机外,重的杂质和尺寸大小不一的籽粒通过不同尺寸的筛孔进行清选分级,同时风力又有延长籽粒在筛面上的运动时间,达到更好的清选效果。
重力清选机的作用原理是在风力的作用下,使籽粒达到流化状态,比重小的籽粒悬浮于重籽粒之上,籽粒之间的摩擦系数降低,重籽粒在风力作用下不脱离筛面,使其在筛体振动过程中依靠惯性力、摩擦力、风力、籽粒重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比重小的籽粒与比重大的籽粒分离的目的。应注意,图1-2代表理想的状态,这理想的状态在理论上是最好的状态,实际上很少发生。通常,层化区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当物料不完全层化时,分选的过程已经开始。因此,使物料分层化过程尽可能地快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在分层化过程发生之前较轻的物料将被带到工作台的高边。这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喂入端较卸料端有更大些的气流。
许多分选过程中,好粒与轻料之间的差别不明显,这时必须周期性地测试每次试验中沿卸料端各点的重量,以确定分选是否正确。
从重力分选机卸料端排出的物料是以最重的颗粒到最轻的颗粒连续分产品。这连续的产品被分成三个部分:(1)重的,合格的产品;(2)轻的,不合格的产品;(3)少量的没完全分选的中间产品。在分选含有沙子或其它重物料时,产品分出四部分,含有沙子及某些好颗粒物料部分可以进一步加工。
该机是以双向倾斜、往复振动的工作台和穿过工作台面由下而上的气流进行清选作业的清选机具。工作时,物料经进料口均匀连续喂入到工作台面上,此时物料受到工作台振动和穿过工作台面由下向上气流吹动的复合作用,即按比重不同进行分层,比重大的物料产生正偏析而下沉到被振动着的物料层底部,并逐渐移至尾部的出料口。比重小的物料,在物料上方漂浮,并沿着工作台的倾斜方向流动至前方的轻物料出口,如此连续不断地工作达到重力清选的目的[7]。在这三个月,通过大量的资料查阅、现场调研,完成了型号为5XZ-3.0的重力式清选机的设计。本设计符合了我国农业高速发展、农业机械急待提高的要求,满足了现代化农业对粮食和种子生产加工越来越高的要求。该机是以双向倾斜、往复振动的工作台和穿过工作台面由下而上的气流进行清选作业的清选机具。它能将经过风筛式清选机、窝眼滚筒清选机等机具清选过的较均匀的种子,按密度大小进行分选加工,以清除发育不好、成熟不完全、受虫害霉烂和已发芽的种子,还可分离与种子尺寸相近而质量有一定差异的混杂物。
虽然在这次设计中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做了相关实习,但由于水平有限,设计中一定还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李毅念. 萌动小麦重力分选效果的研究 [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
[2]马继光. 国内外重力式清选机的发展方向. 世界农业. 2001,07
[3]王艳茹, 王艳萍, 李淑清. 试述种子加工设备. 农机化研究. 2002,02
[4]魏永立. 正压式重力分选机分选质量的因素分析. 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
[5]梁杰, 隋书华, 魏国华. 重力分选机网面上物料运动特性的理论分析 [J]. 农机化研究. 1998,02
[6]杨庆华, 洪伟彬, 李淑兰. 5XFZ-25型重力复式清选机的改进. 现代化农业. 2003,02:45
[7]张立新, 谢志根. 5XZ-3重力式清选机的研制与开发.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1,01:25-26
[8]马忠才, 许峰, 温海江, 何树国, 任嘉宇. OLIVER重力式分选机选型依据 [J]. 现代化农业. 1999,01
[9]李法德, 张晓辉, 康景峰, 刘承良, 侯存良, 李光提. 5XZW-1.5型重力精选机—主机部分 [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1997,02
[10]苏迎晨, 黄兴国, 刘国定, 杨开明. 重力分选机主要参数与分选质量的试验研究 [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1992,01
[11]赵国福, 胡晓平, 李彩花. 清选机筛选机构主要参数的试验研究.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6,9
[12]张子臣, 刘守林, 刘华, 马立峰. 5XZ-1.0型重力式种子清选机的使用维护.现代农业. 2002,08:47
[13]Joel Douglas, Janet Grabowski, Bennie Keith. 1997. A Comparison of Seed Cleaning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Eastern Gamagrass Seed, Technical Note:43-47
[14]王长春, 王怀宝. 5XZ-3.0型正压式重力分选机. 种子加工原理与技术. 1997:167-179
[15]韩雪松, 梁全, 高春光, 马文军. 丹麦GA-100型重力式分选机简介 [J]. 现代化农业. 2002,08
[16]蔡春源. 机械设计手册.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17]张松林. 轴承设计手册.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