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_第1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_第2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单元 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二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注释】 博山:香炉名,形状象海中的博山。 秦女携手仙:指弄玉和萧史。相传弄玉是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嫁给箫史,夫妇骑龙凤飞升而去。这里有意以仙侣携手和情人变心相比照。 此句言香炉在烛前光彩炫耀,有如龙鳞。 此句言炉内烧麝香。 【赏析】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第二首,设为闺怨,叹人心易变。 诗人采用以物写人和“睹物生情”的手法来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诗中描写一位被遗弃的美女,孤独地注视着香炉,往事就象缕缕青烟,浮现在她眼前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把重点放在“物” 香炉上,工笔重彩,精心描画。这只香炉是京师名匠制成,上面雕刻着一对恩爱的仙人携手跨凤图。这只象征着爱情和幸福的香炉曾伴随她度过美好时光。接下去,笔调陡然一变: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曾几何时,丈夫变心了,她只好对着这只被闲置的香炉低嘘长叹 。这明明是一首弃妇诗,却从香炉着墨;明明是写人,却不惜笔墨去写物。诗人用那只精美的香炉来象征女主人公,香炉的始爱终弃也象征着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 诗歌的情调婉转而深沉。女主人公虽然怨情郁结,却只是对炉孤坐,徐徐 “长叹”,并无激愤之语,然而凄楚之情溢于纸面。 四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觉,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 泻:倾也。 首二句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不齐。 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从 “吞声”、 “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赏析】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拟行路难的十八首中的第四首。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所决定了吗! “泻水” 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心非木石岂无感”?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飞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的曲折婉转。 六 对案不能食, 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能几时? 安能叠燮垂羽翼? 弃檄罢官去, 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 暮还在亲恻。 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释】 本篇原列第六首,言孤直难容,只得退出仕途。这诗见出一个才高、气盛、敏感、自尊的诗人在贵族统治社会压抑下的无可奈何之情。 叠燮:即“蝶躞”,小步走路。 檄:文书。一作 “置” 。 孤:孤寒,谓身世寒微。 【赏析】 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六首,主要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 “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 的外形动作来表现内心的焦虑不安。尤其是第二句中三个连贯一气的动作非常精确而传神地刻画出壮士失意的内心痛苦。接下去的 “ 丈夫生世 ” 二句,将压抑的情感尽情倾泻出来。一个 “ 几时 ” 、一个 “ 安能 ” ,说得分外沉痛,分外激愤。以上四句写诗人备受压抑的精神状态和内心反抗。下半段则用亲切的语调描绘 “ 弃檄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 的情景。最后诗人由古代圣贤的厄运联想到自己的不幸,不禁扼腕长叹: “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 激愤中又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怅恨,显得异常沉痛。 此诗不以文辞取胜,而以真情动人。诗歌的格调悲怆而不颓唐,失望而不消沉,沉郁中有关洒脱,悠闲中透出不平,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自尊而孤做的精神状态。 十四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 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 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 胡前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 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 能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 绵忧摧抑起长叹。 【注释】 窅窅:(音杳):遥远。 朔风:北风。 留颜:留住容颜不使变老。 轗轲:车行不利,引伸为人生艰难。 绵忧:绵长不绝的忧愁。摧:悲。抑:压抑。 【赏析】 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十四首,主要表现戍卒流离边塞、思乡难归的愁苦。全诗共十二句,每两句一转。开头两句总写戍卒身世,由此牵出远离故土之悲。第三、四句则分别从时间及空间着眼来写思乡之切。第五、六句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而处境之苦更烘托出思乡之情。如此苦情怎样排遣呢? 唯有 “ 登山远望得留颜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