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时间 90分钟 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禅让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远流长,其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3“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等级制君主专制宗法制a b c d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他,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5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6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7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法令出一”c“别黑白而定一尊”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8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1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1.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1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监督地方掌控地方赋税a、 b、 c、 d、1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制度的基础14、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15、以下关于明代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起明宣宗后地位日益提高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决策机构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a、 b、 c、 d、1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a、军国大计,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在内阁而于军机处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调选翰林院学士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17、 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18.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19.“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20.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21.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相权不断扩大a.b.c.d.22.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23.明清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围绕( )a 皇权与外戚、宦官的矛盾 b 中央政权与边地民族的矛盾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4、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25.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时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级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 )a.唯物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26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7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28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人曾用“事无不总”形容三省六部中的某一部门的职权,这个部门是()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礼部和工部29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朕自临御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朕”应该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3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二、材料解析(共40分,其中第31小题20分,第32小题20分)31、7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幅图:图一图二请回答:(1)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4分)(2)上述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 (3)图一、图二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发展趋势如何?(6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至东汉末年封建统治者不断补充健全岁举孝廉的有关规定,察举标准为“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宰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后汉书左雄传)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材料三 隋炀帝能够在传统取士科目之外创设足以开启新局面的新科目,无论如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刘海峰科举制的起与进士科的起始材料四 汉代的察举与唐代的科举基本一致皆朝廷统一部署下,以按科取士、考试进用为特征的官僚选拔制度。 徐连达、楼劲汉唐科举异同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察举制的基本特点。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西汉时期的主要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对后世有何不利影响?(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隋炀帝所开设的“新科目”是什么?在当时有什么有何意义”?(8分)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月考参考答案1-10 b aabacaddd11-20 d bb bcadbcd21-30 a cdba d c c c a31(1)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4分(2)影响: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10分(3)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