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 第19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测试卷 岳麓版.doc_第1页
高三历史复习 第19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测试卷 岳麓版.doc_第2页
高三历史复习 第19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测试卷 岳麓版.doc_第3页
高三历史复习 第19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测试卷 岳麓版.doc_第4页
高三历史复习 第19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测试卷 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一、选择题1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清末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反映的是风俗习惯的改革。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答案a2婚礼上新娘子身穿新式旗袍,头遮喜庆红盖头,新郎一身长袍马褂的装扮。关于这种场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西文明交融的产物b体现了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c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之后d这种婚礼观在20世纪初的城乡普及解析学生易区分不清c、d两项,新式旗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但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答案d3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解析注意“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和“大脚锦鞋”,而“尊孔复古”与“大脚锦鞋”相反。b、c、d三项逐一缩小范围并具体化,与题旨最吻合最般配的是d。题干中从“三寸金莲”到“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的变化,反映民国以后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a、b、c材料并未体现。答案d4.右图是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妇女杂志。该杂志设有演坛、译编、传记、小说、文苑、新闻、调查等栏目。该杂志的大量发行对人们的影响有( ) 开阔人们视野 关注国事 减少文盲数量 传播新知a.b.c.d.解析 中国女报内容丰富,发行量大。它在开阔人们视野、传播知识、引导民众关注国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杂志的大量发行能够减少文盲数量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答案 b5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解析从材料中“四寸半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既受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从人群的分布看出是各个阶层都有,所以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材料看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被完全改变,排除a。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排除b。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也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d。正确答案为c。答案c6下图反映了中国空姐20世纪70年代以来服饰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生活条件的改善c审美观念的变化d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的思想解放答案d7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a b c d解析解题时应从新式交通、通讯工具的优点和进步性进行考虑。答案d8. 1912年1月11日,民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提倡女权主张男女平等 倡导女子关心国家大事消灭了性别歧视a.b.c.d.解析 消灭了性别歧视的说法不正确,排除。答案 c9.1908年4月3日申报这样报道:“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盛。”史料说明了( )a.国民政府建立后,南京和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c.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民生事业走向近代化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答案 c10近代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而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下列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修建铁路遭到顽固人士的反对b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c此人认为当时中国不适宜修筑铁路d根本目的是为了说明修筑铁路便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中国铁路的修建开始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一新生的外洋事物一开始是遭到顽固人士的反对,同时也说明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文中没有提到修铁路是为方便列强侵略,故选d项。答案d11对下列“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里程简表”分析不正确的是()。年份1894191119271937194519782006中国铁路里程(千米)4009 80011 90015 50024 00048 60077 083.8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a近代铁路的出现与发展和列强侵略紧密联系b民族工业春天的出现促进中国铁路迅猛发展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建设获得一定的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迎来真正的春天答案b12.右图为1863年拍摄的清代醇郡王奕譞的照片。该照片拍摄于奕譞管理禁卫军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奕譞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该照片也是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这幅照片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直接用于研究( ) 清朝禁卫军史 我国近代摄影史 清代中央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a.b.c.d.解析 历史学科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而事实存在于各种史料之中。因此,历史研究必须以史料为依据,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依据图片及题中文字可以判断c项正确。答案 c13“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畸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人这种装束有了显著改观。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有()。维新派的提倡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政府的措施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民俗和服饰变化的原因。解题时注意“19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一时间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答案d14.某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及习俗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流行语言b.网络普及c.自驾旅游d.两岸三通解析 注意关键词是“中国近代”,据此可排除b、c、d三项。答案 a二、非选择题15妇女服饰、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穿着比较开放,这才有了“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佳句。材料二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材料三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四当代中外女性服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服饰的特点?结合史实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变化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3)根据材料四,概括当代中外女性服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解析第(1)问分析材料,概括出唐朝服饰的特点,主要有款式多样、色彩绚丽、开放。根据所学回答原因,需要注意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可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材料二反映出的妇女的就业机会增多,材料三反映出妇女婚姻观念的变化。据材料分析原因可从工业革命的进行、近代教育的发展、救亡图存的需要、辛亥革命、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等方面来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四中图片,可概括出当代中外女性服饰的特点是外露、紧束、开放、多元等。分析原因主要有民主政治的逐渐完善、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加快、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自由民主的社会风气等。答案(1)服饰特点:款式多样、色彩绚丽、开放;原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经济: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如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西域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长安城市布局的完善、广州和泉州等沿海港口的城市兴盛(举出两例即可);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如“诗仙”李白、张旭和怀素的草书、吴道子的绘画等(举出两例即可)。(2)变化的表现:就业机会增多、追求婚姻自由。变化的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近代教育的发展、救亡图存的需要、辛亥革命、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写出其中的4点即可)(3)特点:外露、紧束、开放、多元(写出其中的2点即可)原因:民主政治的逐渐完善、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加快、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自由民主的社会风气等。(写出其中的4点即可)16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然后将挂在墙壁上的长剑取在手中。来到院中,他舞起了一套四十八式太极剑。舞毕回房后,身旁侍立良久的小厮举着一个茶托走上前来。秦孝廉将长剑交与小厮,取了茶托上的一盏茉莉香茶,边饮边读起了朱子语类。据一个开封人的一天明朝版整理材料二孙宝瑄在1907年忘山庐日记中写道: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顷!灯熄,白布间快马人物,变动如生,及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武斌百年流行时尚材料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沂蒙根据地掀起了广泛的扫盲运动,组织群众学习文化,成立了各种“识字班”,按年龄、性别分班。由于女青年班坚持得最好,成绩也最突出,所以就习惯称女青年为“识字班”。至今,在山东的费县、沂南、诸城、临朐等地的方言里,仍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从物质、精神生活两方面归纳明朝的时代特征。(2)材料二所描述的娱乐活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识字班”作用。(4)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有人感慨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有人忧虑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解析第(1)问可以从材料一中关键词句“棉布内衣”“茉莉香茶”“朱子语类”等概括。第(2)问从“电光影戏”推知是看电影;出现的原因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根据时间“三四十年代”和“识字班”的由来归纳作用。第(4)问无论支持同意哪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物质特征:棉布成为主要衣料,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精神特征:注重养生;理学兴盛。(2)娱乐:看电影。原因:西方工业文明(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电影)传入中国。影响: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