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周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周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周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周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周练试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周练试题 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唐诗有云:“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酒姥溪头桑袅袅,春巷摘桑喧姹女”。这些诗句反映出a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集贸市场的繁荣 b经济作物的商品化种植c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农业精耕细作的水平 d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2.(安徽蚌埠二中2008届10月月考)“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3. (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普通校)中唐诗人王建描述汴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时间限制 b“夜市”已在各地普遍推广c个别大城市开始出现“夜市” d政府已取消对市场的空间限制4.(2013河南洛阳高三统考)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 “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 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5.唐德宗曾向长安富商借钱八十余万缗,这些富商开办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机构,这种机构当时叫 a钱庄 b柜坊c票号 d邸店6右图中的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泉州、明州、登州被称为唐代八大都市。由此可获取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城市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 扬州和成都成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政治都会与经济中心重合的特征依然存在 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a b c. d7. 齐民要术杂说中曰:“凡人家营田,须量已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体现了贾思勰怎样的农学思想: a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b广种薄收粗放经营c因地制宜多快好省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8.(2013山东临沂高三期中)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9.北魏均田制的提出者李世安认为,“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无)余地之盈”。可见,其推行均田制的出发点在于a重新分配土地 b打破旧田制 c缓和社会矛盾 d平均社会财富10.(2013佛山市顺德区高三期中质检)日本学者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a b c d11. (2013山东济南高三期中)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2.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13.(2013安徽省高三大联考)隋书记载,隋炀帝时牛弘引(刘)炫修律令。刘炫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它反映出a隋朝改变选拔官员制度 b历代帝王注重歌功颂德c刘炫对修律令充满敌意 d隋朝改变地方行政制度14. (2013安徽省高三大联考)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时期a决策实现民主化 b三省六部制有弊端c皇帝权力已旁落 d皇帝无能优柔寡断15. (2013湖北省稳派高三强化训练)唐律疏议资贼规定:“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财产,构成犯罪;应在普通盗窃罪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这反映出唐朝a提倡“重罪轻罚”的原则 b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趋势c宗族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 d经济发展推动了法律制度的改进16. (201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道:“(科考取士使得)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大集合。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而边区远陬,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向上之新活力。”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科考取士有利于全国各地人才的汇集 b科考取士有利于促进文化交融与传承c科考取士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群体交流 d科考取士有利于边远地区文化的发展17. (2013河北保定高三摸底)程天相说道: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 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学说 b考试方式单一,不够突出能力c考生基本出身社会上层 d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18.(2013山西晋商四校高三11月联考)唐朝科举制规定“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有一定的资格限制 以门第出身为标准体现了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政策 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a b c d19. (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二次摸底)“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赵佶20. (安徽蚌埠二中2008届10月月考)某电视剧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场景,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道具是 书案上放置大量的纸张 书橱中整齐地排列着印制的书籍 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墙上挂有花木兰替父出征的画像 a b c d二、非选择题:21.(22分)阅读下面四段材料材料一 梁武帝(萧衍)时,有一交趾人并韶者,富于词藻(文章写得很好),诣选求官,而吏部尚书蔡撙以并姓无前贤,除(任命)广阳门郎(守门的小官)。蔡撙贤者也,不能免俗,何哉?洪迈容斋随笔材料二 高锴知贡举(掌管科举考试事务)为礼部侍郎,阅三岁,颇得才实。新唐书高锴传材料三 唐长庆元年的一次科举考试后,因有人上告取士的做法不公正,皇帝让知制诰(官名)白居易等重加考试。考毕,白居易在其奏状中说:“伏料自欲重试进士以来,论奏者甚众。盖以礼部试进士,例许用书册,兼得通宵,得通宵则思虑必周,用书册则文字不错。昨重试之日,书策不容一字,木烛只许两条,迫促惊忙,幸皆成就,若比礼部校不同。”白氏长庆集材料四 杜佑通典记载:“(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当时有人说唐朝科举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唐代诗人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回答:(1) 材料一中的“俗”是指什么?蔡撙“不能免俗”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6分)(3) 长庆元年那次考试与后来重考考试相比较,在考试方法上有哪些变化?改革考试方法的作用是什么?(6分)(4)根据材料四,史料说明了科举制的哪些问题?(6分)22(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月朔,制:“悉籍岭北茶药,宜今诸道一任商人兴贩,不得禁止往来。廉州珠池(养珍珠和蚌的池塘),与人共利,近闻本道禁断,遂绝通商,宜令本州任百姓采取,不得止约。”旧唐书懿宗本纪材料二 德宗非时召拜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赶上。疾驱,请客至府,已列筵矣。或问:“何速?”吏曰:“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 (筵席),常可立办。”唐语林补遗材料三 今商贾贱类大者上污卿监,小者下辱州县,至於廊庙(朝廷),不无杂人。如专经以求进,主文而望达者,若不困顿於林野,则必凄惶於道路,今日国家行何道得九流鉴清?作何法得侥幸路绝?施何令使人自知耻?设何教使贤愚自分?全唐文问进士二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唐懿宗对商业发展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8分)(2) 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4分)(3) 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材料体现了怎样的治国思想?(6分)汉铁高中2014届高三周练历史试题(5)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2122. (2)改变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知识分子,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2分)变化原因:隋唐时期,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士族门阀衷落,庶族地主兴起,要求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要求把选官权力从门阀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4分)(3)前者考试是允许应考者带书,而且不限定考试的时间;后者考试不允许带书,而且只限定在点完两根蜡烛的时间内完成。有利于选拔人才,维护了自己的统治。(6分)(4)唐朝的科举考试仍有一定的资格限制,并不能完全做到人尽其才。科举制度体现了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科举录取率很低,即使有真才实学,也要奋斗多年,不利于人才的早期发现与成长使士人把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