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力克森的理论-生命发展八阶段 第二讲 发展的特徵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发展的意义与特徵 发展(development),在心理学上的意义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一生期间,其行为上产生连续性与扩展性改变的历程.在这个发展历程中,个体的行为继续不断地发生由简单而复杂,由粗略而精细,由分立而调和,由分化而统整等多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的范围同时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量与质的改变(张春兴,民73). 人类发展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观察人的发展可以看到个人的发展状况有其独特性,但亦具有广泛适用的规律性. 一,发展有一定的顺序 个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例如身体移动的动作,要经过爬坐站走跑的顺序发展.如只会爬行的婴儿,不会突然可以走路,更不用说是突然能够跑步了. 二,早期的发展是后期发展的基础 人类行为的发展,不但是前后连续的历程,而且前后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个人的生活习惯,人格特质等,大多是幼年养成的. 三,发展常具有可预知的模式 虽然没有二个人的行为会完全相同(双胞胎也不例外),但多数人的行为发展还是具有某种规律性的模式可循.如婴幼儿期的发展最明显的模式是:从头到脚的发展,即头部先发展,下肢发展在后;从中心到边端的发展,躯干发展在先,四肢发展在后;从整体到特殊的发展,全身的大肌肉活动发展在先,而特殊的小肌肉活动发展在后.当儿童涂鸭时,一般都是先学会画圆圈,然后才会画方形;先学会具体的事物,而后才能理解抽象的观念;先以自我中心开始,然后才能学习团体秩序与道德规范. 四,发展有个别差异 发展虽然具有共同模式,但就每个人而言具有独特性.如同年龄的婴儿,开始学会走路或学会说话的时间并不相同;身心各部位,各种功能的发展速度可能不同;就连男女性别不同,亦会造成发展的差异. 五,发展具有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在发展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其成熟程度最适合学习某种行为.若乘此关键期提供儿童适当的刺激或学习环境,则该种行为就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反之错过时机,会干扰该行为的正常发展.如近年来教育界特别重视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儿童在这个阶段,好奇与探索的动机特强,语言的学习速度快,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与机会,使儿童获得事半功倍的发展. 第二节 影响发展的因素 支配或影响行为发展的因素很多且相当复杂,但大致可归因於遗传(heredity),环境(environment),成熟(maturation)与学习(learning)等四大因素.其中遗传与环境可以说是影响个体行为发展的客观因素;而成熟与学习则是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观因素(张春兴,民73). 一,遗传与环境 提到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自然会联想到遗传与环境因素,在遗传与环境何者对个体身心发展影响较大 历来哲学家与教育家一直在先天与后天对个体发展影响孰重的问题上争论不休. 所谓遗传,是指经过受精作用个体生命开始之初,父母的生理与心理特徵,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化的历程. 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生命的蓝图),也奠定了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遗传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提供最初的自然物质基础,而且也制约著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即遗传因素限制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可能范围(陈帼眉,民84). 所谓环境是指个体生命开始以后,其生存空间中所有能对其发生影响的一切因素而言.个体一生有两个环境,一为出生前在母体内的产前环境,一为出生后周围的世界.个体自生命开始终其一生均带著父母的遗传在生存的环境中成长. 有关遗传与环境因素何者对个体发展影响较大有下列四种说法: (一)遗传决定论 此种理论认为个体发展是受先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认为儿童的智力和能力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不过是将先天的潜能加以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能产生引发的作用,而不能将之改变.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G.Hall)所提出的后演说,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他曾说过: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属於遗传决定论者. (二)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把个体的发展,归因於环境因素所决定.行为主义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华生(J.B.Watson)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完全否定了儿童的素质,年龄以及内部状态的作用.史金纳(B.F.Skinner)也认为可以经由制约,增强来任意塑造人的行为.(三)交互作用论 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均有些偏颇而难以令人完全信服,现在认为环境和遗传都是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持这种观点者不仅认为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认为二者之间存在著交互作用,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视环境的变化而定,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大致遵循下列原则(张春兴,民83) 1.个体在出生前的发展,主要由遗传环境所决定. 2.个体出生后的幼稚阶段,遗传与环境两因素影响之大小,视身心两方面的发展而不同;属於身体方面的发展,遗传的影响大於环境,属於心理方面的发展,环境的影响则大於遗传. 3.在个体发展趋於成熟阶段,影响个体身心发展者,则主要为环境因素. 二,成熟与学习 发展除了受遗传与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外,还受成熟与学习等二大主观因素的影响.所谓成熟指的是到了某一时期,个体的遗传特徵自然会出现生理上的变化.例如身高的增高与体重的增加,长牙齿,细胞的增加与变化等生理发展,主要依赖於机体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所谓的学习,则是一种经由练习和训练等经验性活动,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的行为改变. 成熟与学习因素到底那一个重要 亦是个争论不休的议题,有成熟观与学习观等不同观点. (一)成熟观 成熟观的最大特点是认为对儿童的发展而言,自然生长比学习和经验更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的双胞胎爬梯实验,是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的例子.双胞胎中有一人从出生后第四十八周起开始接受爬梯训练,而另一人则从出生后第五十三周才开始训练,结果仅训练二周就赶上先训练者的水准.格赛尔因此认为没有达到生理成熟水准之前,训练儿童去学习某种技能,效果是欠佳的,甚至可能产生揠苗助长的负向结果.个体的学习有赖於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所以学习应该等到儿童相关生理方面的成熟,有可能接受时再进行. (二)学习观 学习观的特点则认为学习比成熟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更大.丹尼斯(W. Dennis)在德黑兰的孤儿院发现该院58%孤儿一岁以上还不会独立坐,85%到三岁多还不会走路,开始站立和扶著栏杆走的年龄平均为七十周. 后来抽出10个婴儿进行实验,增加保育人员,这些儿童开始站立和扶著走的年龄提前到平均四十周.丹尼斯於1957年因此否定了他以前的论点:行走是本能,环境与经验的作用很小.另外由野兽哺育长大的孩子,虽具有人类遗传素质,却不具备人类的心理与特质,他们都不会直立行走,不能学会说话,没有人类的动作与情感.可见遗传只提供个体直立行走和说话的可能性,没有人类的教导,这种可能性无法成为现实性.所以应该增加儿童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毕竟儿童心理发展与动物心理发展是不同的,动物的发展靠本能,靠成熟,而儿童发展则是靠学习. (三)交互作用论 发展是由成熟与学习这两个要素交互作用而决定的,要将两个因素明确地划分开来是不容易的.交互作用论者主张应该从成熟与学习两个方面综合地掌握人的发展.生理成熟为儿童发展提供自然物质前提,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具有准备状态.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刺激与学习机会,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发展;反之若个体尚未成熟,即使给予刺激与学习机会,也难出现预期的结果.另一方面,若只任由个体自然成熟,而未提供刺激或学习机会,甚至剥夺学习机会或隔离刺激,将会丧失发展的关键期而影响儿童的发展. 三,影响儿童身心发展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 关於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问题,历史上各学者的争论已久.长期以来,儿童心理学家或教育学者往往从上述各种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来探求心理发展过程的特质与规律.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对影响发展的因素,有不同的看法,形成所谓天生与后天之争.成熟与学习之争,环境与教育之争. 事实上,个体身心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影响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很难由单一因素所主宰,因此争论发展是由那一个单一因素所影响已经毫无意义,目前大多认为各个因素之间存在著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关系如下: 第三节 发展理论 人们对身心发展的解释方式有赖於他们对人类本质的看法,也受其个人所处时代背景,所受教育与其成长经验所影响.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了解人类,於是对人类的行为原因作出不同的解释,形成不同的理论观点. 所谓理论,乃是对得自实务经验或研究资料所作的一套相关的论述.科学运用理论来帮助他们组织,解释所得到的资料或观察的现象,再据以预测某种现象的产生.换言之,理论可帮助科学家解释,说明及预测行为.了解理论学家对发展所持的观点十分重要,理论可以协助我们更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现象.现今对人类发展的研究至少来自四种观点:心理分析观,机械观,有机观及人文观. 每种观点都各有其忠诚的支持者和激烈的反对者,没有一个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或是完全错误,每个理论都把焦点放在发展的不同层面,虽无法完整解释发展现象,但对我们对发展的了解都有所助益. 一,心理分析观(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此一观点源於二十世纪初,由佛洛依德(S.Freud)所创始,他提倡性心理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生命开始的头几年,儿童要处理自身生物与性有关的驱力,以及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是决定性的人格形成时期.佛洛依德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而各阶段的命名是以该阶段引发个体快乐来源的身体部位为准: 1.口腔期(Oral Stage) 个体出生到一岁之间,此时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来源多来自口腔活动,若此时口腔活动受到限制,可能对人格发展留下不良的影响,如口腔性格(oral character)者,在行为上表现出贪吃,酗酒,抽烟,咬指甲等,而性格上呈现悲观,依赖,洁癖等.口腔期主要任务在培养信任感,相信别人,世界和自己. 2.肛门期(anal stage) 一到三岁的幼儿,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获得感官的满足.此时卫生习惯的训练,对於儿童是重要的关键,过於严苛或过於松散的训练,会形成肛门性格,其特徵是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此时的主要任务在培养独主戚和学习如何认识并处理否定的情感. 3.性器期(phallic stage) 三岁到六岁的幼儿,其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此时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父母对儿童的性教育很重要,若灌输过於严厉而不真实的道德标准,使儿童对天生的性冲动,产生罪恶戚,会阻碍他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在此时期儿童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爱恋对象,出现恋亲情结,与同性别父母较劲中,认同同性别父母的性别角色与行为,此刻也是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期. 4.潜伏期(latency stage) 七岁到青春期以后的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变到周遭的事物与学习活动上,此时期的男女儿童之间,在情感上显得较为疏远,团体活动大多呈现男女壁垒分明的趋势. 5.两性期(genital stage) 此时期开始时间在青春期以后,个体性器官趋於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徵,使两性差异更加显著.白此之后,性的需求由潜伏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与婚姻家庭的意识,性心理的发展已臻於成熟. 佛洛依德认为若欲维持个体正常的发展,必须在儿童的早期阶段满足其基本的需求,否则人格的发展会产生阻碍与迟滞的固著现象.每个发展阶段均有一个发展关键期,父母及教师必须协助儿童满足基本需求,使儿童人格顺利健康成长. 佛洛依德充满原创性的想法对人们对儿童有进一步的了解,觉知到婴儿期的性,潜意识思想与情绪的本质,防卫机制,梦与口角溜言的意义,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并运用到心理治疗方面. 虽然如此,佛洛依德的学说与理论太过泛性论,并不完全为各界所接受,甚至他的学生与追随者也抱持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以艾力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学说对发展心理学有较大的影响. 艾力克森的人格发展论,强调人格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重视社会文化与教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发展依序历经於一生,共分为八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任务存在,是人格发展的转捩点,发展任务能否获得顺利解决. 艾力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每一个发展阶段存在著一种危机,危机的解决代表著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有助於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於个人适应环境;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 表l 艾力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的危机和相应的品质 健康的自我发展包含了对各阶段特殊的危机要求作适应,如果该冲突未获得积极的解决,个人将会继续与之挣扎而妨碍了健康的自我发展,每一个阶段的成功乃是因应下一阶段危机的基础. 二,机械观(mechanistic perspective) 机械观是以个体对事件的反应来看人类的发展,不涉及潜意识力量或目的,意志和智力等层面,此观点认为我们能找出个人环境中的所有影响因素,便可以预测其行为模武.它强调环境因素及经验如何影响后来的行为,并试图透过将复杂刺激和行为加以分解为较单纯的元素,以了解经验的作用.机械观的理论包含两种理论:行为主义(古典制约与操作制约)和社会学习理论.古典制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刺激替代的过程学习而来,以俄国心理学家巴夫洛夫(I.Pavlov)的实验为代表.他藉由重复地在铃声响后,立即伴随出现食物,使得狗听到铃声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由於狗已学到将铃声与食物相联,因此纵使食物没有出现,铃声还是会引起狗的唾液分泌.即原先为中性的刺激,在重复与某一会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联结出现后,个体将学会对中性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操作制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反应增强而来,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史金纳(B.F.Skinner)所发现的制约型态,是常被父母,老师,驯兽师等用来塑造想要行为的方法.史金纳在老鼠的实验中,当老鼠在实验箱中(Skinners box)按杠杆时,给予食物增强,由此教会老鼠按杠杆,他因此得到一个原则:人和动物会倾向於做出某种行为,以得到某种想要的结果(增强物). 社会学习理论则主张儿童的行为是透过观察与模仿楷模学习而来.本理论以班度拉(A.Bandura)为代表人物,除了强调个体受环境所影响之外,视学习者为较主动的个体,而且承认思考在人类学习中所扮演角色.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许多行为是透过社会环境中观察别人的行为模仿学习而来,儿童在学习中扮演了主动的角色,选择自己之想要模仿的对象与行为,再经由直接增强或替代增强巩固所学.行为学派认为环境塑造儿童,但社会学习理论相信儿童也会影响,创造环境. 三,有机观(organismic perspective) 有机观视人为有生命,不断成长的个体,对发展有自己内在的冲动和型态.根据此观点人为主动的有机体,人会引发行动,而不只是对事件作反应,虽然内,外在力量交互作用,但发展变化的根源在於个人. 有机观另一论点是认为发展乃是以质的阶段发生,人们在每个阶段发展出不同的能力,调适不同的问题.每个阶段都奠基於前一个阶段,并成为下一个阶段的基础.由於每个阶段的思考行为和既有的思考行为都有著质的差异,因此只有藉著了解发展的一般途径,才能预测个人日后的状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便是有机观最重要的倡导者. 皮亚杰以认知发展为探讨的中心主题,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足成熟和学习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相信智力行为的核心是一种天生的倾向:人们必须适应周遭的环境.儿童在感觉,动作和反射能力的基础上,主动建构他们对外界的知识,他们从经验中学习,并发展出更复杂的心理架构,帮助他们历经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过程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这几个阶段是依照年龄先后次序固定不变的,所有的儿童都必须经过这几个发展阶段,才能达到成人的智能程度. 一般是按照感觉动作阶段(Sensory-Motor Stage)前运思阶段(Preoperation Stage)具体运思阶段(Concrete Operation Stage)形式运思阶段(Formal Stage)发展次序进行.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是一个按照自己经验来诠释世界的小哲学家,当儿童的想法与知觉与外在世界不同时,会使儿童产生不平衡的现象,为了消除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存在,儿童一方面会把新的知识并入先前已学会的一些相同概念,就是所谓同化作用,或者为了适应新的经验或事物,修正一下过去已建立的资料系统,就是所谓调适作用,以适应环境.透过同化与调适的交互作用,儿童慢慢增强其适应能力,也就是认知发展的根源. 四,人文观(Humanistic perspective) 人文观认为人类具备著主宰自己的生活,并形成本身发展的能力.此观点强调个体经由选择,创造,价值判断和自我实现等特质,以健康,正面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发展.人文观奠基於人性本善,任何不好的特质或行为都是来自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伤害. 人文观以马斯洛(Maslow)为代表人物,认为人们乃是透过选择,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形成自身的发展.根据马斯洛的说法,人类行为动机的需求有其优先顺序,当人们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后,便继续寻求高一层需求的满足,依序渐进,直达到最高层的需求满足为止. 1.生理需求:生理需求在维持身体运作的需要,如食物,空气,水份,性,休息,运动,睡眠等. 2.安全需求:是免於恐惧,压力,紧张,危险等需求,包括对家庭,工作,财务,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感. 3.爱与隶属的需求: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需要爱与被爱,关心如何为人所接受,所热爱. 4.自尊的需求: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5.知识与理解的需求:人对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和自己本身具有好奇心,去探索,了解和解释事物等求知的冲动. 6.审美的需求:人皆生而具有审美的需求,而能追求美的事物,美化人生. 7.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允许个体不论在情感和在行动上皆能成为我们所想成为的(to be all we can be),不仅在求发挥个人的潜能,而且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实现个人的潜能. 比起对人持负面看法的心理分析观,人文观给人类和人类发展的潜力,提供了一种正面,乐观积极的模式,且考虑了情绪,价值观,希望等内在因素,所以此机械观来得深入.人文观在推动尊重儿童独特性的教育方式上,具有相当的启发与页献. 图2-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图示 资料来源:采自Maslow,1970 【习题】 一,请说明发展的特徵. 二,请简述影响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这些因素之间有何关系存在 三,佛洛依德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请说明之. 四,请列举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为何 主要是提高和他人的相互依赖程度。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肢体运动技能会有显著的提高。其主要任务是:提高自己的情绪能力,包括学会延迟满足。儿童开始知觉到自己和他人在性别、种族和能力水平上存在不同。此期任务还有:学会和他人一起游戏、学会分享、发展同伴关系、开始认识到自己是和周围所处的世界相联系,提高信任他人的能力。艾力克森心理社会发展学说认为:学龄前期主要特征是:游戏及角色预期。主要建立竞争性和主动性。如果剥夺其主动决定权,他们将会倾向于发展出内疚感。即主动对内疚的主要冲突。5其结果:儿童会体验许多消极感觉,如敌意、愤怒、破坏、生气和仇恨等。如果这些感觉不被接受,个体以后就不能接受他们自己的感受。父母亲可通过言辞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态度意见。消极的学习体验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自然冲突的内疚感。父母此时的严格教导可能会导致儿童的刻板、强烈抵触、自责以及自我宣告有罪的倾向。6儿童中期(6-12岁)儿童开始学习读书、写、算、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性别、种族、文化和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样他们对自己的家族、伙伴以及社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了解。此时的关键任务是要发展出移情或学会观点采择。学龄期的核心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如果没有形成勤奋感,他们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儿童需要扩展所处世界的了解,并且继续发展出适当的性别角色身份。习得一些学习所需的基本机能。会有勤奋对自卑冲突。其核心品质是:体现能力。其问题可能有:消极的自我概念、在建立社会关系上存在自卑感、价值观冲突、性别角色认同混乱、过度依赖、害怕挑战以及主动性的缺失。阿德勒是一个身体有障碍的人。他很好的研究了自卑。 1.自卑感 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它驱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 2. 追求卓越 每个人生来就有追求卓越的基本动机,包括由自卑感引发追求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 3.社会风格(创造性自我) 使个体按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的独特生活方式;能在可供选择的生活格调和追求目标之间进行选择;是塑造人格的有意识的主动力量。 4.社会兴趣 人的本性具有社会兴趣: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对自卑感的一种最根本的补偿 当然,我们也很好的温习了艾力克森的8个阶段。 人生发展的八大心理危机阶段: 阶段 年龄 成功品质 不成功品质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岁 希望 恐惧 2. 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1-3岁 自我控制与意志力 自我怀疑 3. 主动性对内疚感 3-6岁 方向和具有目的 无价值感 4. 勤奋对自卑 6-12岁 能力 无能感 5. 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12-18岁 忠诚 不确定感 6. 亲密对孤独 18-24岁 爱 孤僻和疏离 7. 繁殖对停滞 25-65岁 关心 自私 8. 自我整和对失望 65- 明智和完美无憾 绝望与悲观沮丧 奥尔波特的完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躯体“我”的感觉阶段 自我同一感阶段 自尊感阶段 自我扩展感阶段 自我意向阶段 自我理智调适感阶段 统我追求显露阶段 知者自我的显露阶段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的特质: o 能够准确地知觉现实 o 能悦纳自己、他人和环境 o 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o 能超越自我中心,以问题为中心 o 具有超然独立的性格 o 对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具有自主性 o 对平凡事不觉得厌烦 o 具有高峰体验 看了这些,知道自己要修炼得还很多,路还很长。呵呵。(还有很多,不感兴趣的时间:2011-01-17 15:48作者:健康专家 点击: 3次心理分析学家认为生命中有八个 阶段,在每个阶段必须面临一重要危机,如何处理这些危机便影响个人的行为。 艾力克森 Erikson 的八阶段 : 生命不是由前几年决定的,每一时期都重要心理分析学家认为生命中有八个 阶段,在每个阶段必须面临一重要危机,如何处理这些危机便影响个人的行为。艾力克森 Erikson 的八阶段: 生命不是由前几年决定的,每一时期都重要。信任对不信任: 0-1岁第一年会发展出信任或不信任感,对世界信任的态度来自於被照顾 的品质,尤其是母亲的。测知小孩的信任感发展是看他能否较无焦虑与不生气地接受母 亲不在的时刻。这个危机并非完全在第一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IFP 202-2024高比表氢氧化钙
- GB/T 13854-2025射流管电液伺服阀
- 【正版授权】 ISO 17438-5:2025 E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Indoor navigation for personal and vehicle ITS stations - Part 5: Requirements and message specification for central ITS
- 2025年服装行业虚拟试衣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科技创新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通信行业5G网络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文化娱乐行业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前景探讨报告
- 2025年云计算行业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战略咨询行业全球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5年资源共享授权合同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社交心理在网络营销中的实战运用
- 2025年少先队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
- 2025年宁波农商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蜀道集团招聘笔试
- 历年全国普通话考试真题50套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农业测绘技术服务方案
- 202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识记背诵默写
- 2024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