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供电局电气设备红外测温诊断实施细则(试行).doc_第1页
惠州供电局电气设备红外测温诊断实施细则(试行).doc_第2页
惠州供电局电气设备红外测温诊断实施细则(试行).doc_第3页
惠州供电局电气设备红外测温诊断实施细则(试行).doc_第4页
惠州供电局电气设备红外测温诊断实施细则(试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 电气设备红外测温诊断实施细则 试行 批 准 黄卫民 审 核 顾温国 校 核 陈先锋 编 制 陈青恒 2005 年 12 月 1 目目 录录 1 总则 总则 1 2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1 3 相关文件 相关文件 1 4 定义 定义 1 4 1 红外检测 1 4 2 热像图谱 1 4 3 温升 1 4 4 相对温差 2 4 5 输变电设备 2 4 6 配电设备 2 5 职责 职责 2 5 1 生技部 2 5 2 变电部 2 5 3 输电部 3 5 4 配电部 3 6 管理内容与方法 管理内容与方法 3 6 1 红外巡视检测对象及周期 3 6 2 红外检测方法和基本要求 4 6 3 红外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 6 6 4 红外检测其他管理规定 7 7 附录 附录 8 附录一 各种电气设备常见热缺陷类型及其特征附录一 各种电气设备常见热缺陷类型及其特征 9 附录二 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附录二 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 13 附录三 附录三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GB763 90 3 2 条条 14 2 1 1 总则 本规定用于指导设备管理人员和现场巡视人员 应用红外诊断 技术对带电设备的表面温度进行检测和诊断 以及时发现设备缺陷 和异常情况 为开展设备状态检修提供依据 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 性 本规定明确了采用红外检测设备及诊断系统对输变电设备在运 行状态下的热辐射和温度分布进行检测的方法 周期 要求 热缺 陷的确定原则和技术要求及环境条件等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 10kV 及以上运行中的 输变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热态故障测定 3 相关文件 GB 763 90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DL T 596 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 T 664 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4 定义 4 1 红外检测 通过测定物体的红外辐射来确定其表面温度等参量 进行热态诊 断的方法 4 2 热像图谱 描述物体表面的热态状况及温度梯度的可视图象 热像图谱是 判定电气设备热故障的重要依据之一 2 4 3 温升 物体辐射源温度和周围环境空气温度之差 单位 K 4 4 相对温差 物体辐射源之间的温度之差 单位 K 4 5 输变电设备 指 35kV 及以上输电线路以及变电站的 10kV 及以上的变压器 断路器 互感器 电力电容器 避雷器 电力电缆 母线 导线 绝缘子串 组合电器及各种电气接头等 4 6 配电设备 指 10kV 配电线路以及所连接的设备和各种电气接头等 5 职责 5 1 生技部 负责牵头组织红外检测管理规定的制订和修编工作 并监督本 规定的执行 5 2 变电部门 5 2 1 负责利用便携型红外检测仪对管辖变电站内设备按照 南 网预试规程的要求 的红外测温周期要求 开展红外检测巡视 5 2 2 应在每年负荷高峰来临前对我局的 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 变电站的所有设备进行一次红外检测 3 5 2 3 在怀疑电流执行型设备存在严重过热故障 电压致热型设 备存在绝缘缺陷时 应尽快组织对设备进行复测和对故障进行确认 5 3 输电部门 负责管辖电网内 35kV 及以上架空线路的红外检测 5 4 配电部门 负责其管辖 10kV 配电线路和设备 包括所连接的电缆分接箱 整体和所连接的环网柜电缆接头部分 的红外检测 6 管理内容与方法 6 1 红外巡视检测对象及周期 6 1 1 35kV 及以上线路 6 1 1 1 新建线路接头 线夹等导体连接投运后 1 年内要进行红 外测温 6 1 1 2 运行中的 35kV 及以上重负荷线路在每年负荷高峰来临 之前要进行导体连接红外检测 6 1 1 3 每年对运行中的不低于 5 的合成绝缘子进行红外检测 6 1 2 35kV 及以上变电站设备 6 1 2 1 新投运的所有设备 应分别在投运后初次带负荷 三个 月内各检测一次 6 1 2 2 已运行电气设备的巡视检测周期见表 1 4 表 1 运行电气设备巡视检测周期表 序 号 检测对象要 求周期 1避雷器检测整体温度分布 相间温差及历 年的数据比较 每年雷雨 季节前 2变压器检测套管温度分布 油位 接头连 接及油枕油位 箱体涡流 冷却装 置和油路系统 每年负荷 高峰来临 前 3户外敞开式少 油开关和 SF6 开关 检测油位 动静触头 引线接头连 接情况 每年负荷 高峰来临 前 4电压 电流互 感器 检测油位 接头连接及内部损耗异 常情况 每年一次 5隔离开关检测接头及转动接头连接情况每年一次 6电容式电压互 感器 耦合电 容器 检测整体温度分布及油位每年一次 710kV 开关柜 母线敞开式 GG 柜 检测开关柜上方的母线各连接头及 刀闸 每年负荷 高峰来临 前 8所有设备之间 的电气连接头 检测是否发热每年负荷 高峰来临 前 9电抗器检测整体温度分布 接头连接情况每年一次 6 1 3 配电设备 新投运的 10kV 配电设备应在投运后三个月内检测一次 具体 检测对象 部位及要求在不违反安全规程且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 提下由各运行部门自行制定 各供电所涉及的 10kV 配电设备应在保供电之前检测一次 具 体检测对象 部位及要求在不违反安全规程且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 前提下由各运行部门自行制定 日常检测时的检测对象 要求和周期 各运行单位根据电气设 5 备在电网中的作用 可自行制定 6 1 4 每年负荷高峰期间 各运行部门应对重要设备 重载设备 的重点部位加强红外监测 如 变压器将军帽 变压器套管接线掌 开关接线掌 刀闸接线掌 导线接头 连接线夹 电缆接头等 各运行部门可根据本部门红外测试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测试经验 制订相关的红外测试工作实施细则 以进一步明确各运行设备的重 点测试部位 6 2 红外检测方法和基本要求 6 2 1 红外检测的操作方法 红外检测时一般先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应测部位进行全面扫描 找出热态异常部位 然后对异常部位和重点检测设备进行准确测温 6 2 2 准确测温应注意下列各项 6 2 2 1 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选择不同的环境温度参照体 6 2 2 2 测量设备发热点 正常相的对应点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 温度值时 应使用同一仪器相继测量 6 2 2 3 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发射率 见附录二 6 2 2 4 作同类比较时 要注意保持仪器与各对应测点的距离一 致 方位一致 6 2 2 5 正确键入大气温度 相对湿度 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 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 6 2 2 6 应从不同方位进行检测 求出最热点的温度值 6 2 2 7 正确选择测量距离和测量范围 应在安全的前提下 尽 6 可能缩短测量距离 6 2 2 8 记录异常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和发热相 正常相及环境 温度参照体的温度值 6 2 3 红外检测的环境条件 检测目标及环境的温度不宜低于 5 如果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检测 应注意仪器自身的工作温度要求 检测时空气湿度不宜大于 85 不应在有雷 雨 雾 雪及风速超过 0 5m s 的环境下进行检 测 6 2 4 对红外检测人员的要求 6 2 4 1 红外检测人员必须熟悉红外设备的操作方法 掌握红外 检测有关专业知识 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和表面辐射率 必须熟悉 和遵守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6 2 4 2 对运行设备进行巡视检测时 要选择最佳的巡测路线 防止漏检 对有怀疑的热故障 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检测 排除可能 的影响因素 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6 2 4 3 做好现场检测记录及被测设备的运行参数 负荷 油温 等 记录 6 3 红外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 6 3 1 直接测定法 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 对照 GB 763 90 的有关规定 见附 录三 可以确定一部分传导电流设备的缺陷 对温度 或温升 超过 标准 不能正常工作的设备 可根据设备温度超标的程度 设备负 荷率的大小 设备的重要性及设备承受机械应力的大小来确定设备 7 缺陷的性质 对在小负荷率下温升超标或承受机械应力较大的设备 要从严定性 6 3 2 相对温差判断法 对电流致热型设备 若发现设备的导流部分热态异常 应按进 行准确测温 按公式 1 计算出相对温差值 按表 2 的规定判断设备 缺陷的性质 公式 1 100 100 01 21 1 21 TT TT t 式中 1和 T1 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 2和 T2 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 T0 环境参照体的温度 表 2 部分电流致热型设备的相对温差判据 相对温差值 设备类型 一般缺陷重大缺陷视同紧急缺陷 SF6断路器 20 80 95 真空断路器 20 80 95 充油套管 20 80 95 高压开关柜 35 80 95 空气断路器 50 80 95 隔离开关 35 80 95 其他导流设备 35 80 95 注意 当发热点的温升值小于 10K 时 不宜使用表 2 的数据 可暂定为一般缺陷 加强监视 6 3 3 比较测定法 在同一电气回路中 当三相电流对称和三相 或两相 设备相同时 比较三相 或两相 电流致热型设备对应部位的温升值 可判断设备是 8 否正常 若三相设备同时出现异常 可与同回路的同类设备比较 对于型号规格相同的电压致热型设备 可根据其对应点温升值 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宜用允许温升 或同类允许温差的判断依据确定 一般情况下 当同类温差超过允 许温升值的 30 时 应定为重大缺陷 当三相电压不对称时应考虑 工作电压的影响 6 3 4 热谱图分析法 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的热谱图的差异来判断 设备是否正常 6 4 红外检测其他管理规定 6 4 1 红外检测工作应设专人负责 6 4 2 红外检测设备应指定专人维护 并应每月不少于一次开机 检查 非专业人员严禁拆卸仪器设备 要严格按照维护说明书做好 日常维护工作 6 4 3 红外检测发现的缺陷应按照缺陷上报的流程及时上报 必 要时用电气试验等其他检测手段核实红外检测的结果 6 4 4 配备了红外检测设备的各部门 应建立完善的红外检测技 术档案资料 6 4 5 红外检测的技术资料包括 6 4 5 1 红外检测的规范化检修工作文档 现场记录和发现故障 的诊断报告 6 4 5 2 发现存在故障的设备的红外热像图 或设备照片 6 4 5 3 发现过热故障的设备的历次红外检测数据记录 9 6 4 5 4 设备故障缺陷的跟踪和处理情况 6 4 5 5 运行设备台帐和有关的预防性试验数据 7 附录 附录一 红外测温记录表 附录二 各种电气设备常见热缺陷类型及其特征 附录三 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 附录四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GB763 90 3 2 条 本管理规定由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生技部负责解释 10 附录一 红外测温记录表 序号单位部门变电站 电压等 级 变电 站名 称 设备类 别 按照 高压 MIS 分 类 设备电压 等级 设备编号设 备 相 别 本体 平均 温度 本体 最高 温度 接头 最高 温度 测温人测温日 期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12 附录二 各种电气设备常见热缺陷类型及其特征 1 变压器和电抗器 1 1 箱体涡流损耗发热 变压器漏磁通产生的涡流损耗引起箱体或部分连接螺杆发热 其热像特征是以漏磁通穿过而形成环流的区域为中心的热谱图 涡 流损耗所引起的箱体温度不得超过 DL T 572 95 的 4 1 3 所规定的 顶层油温的允许值 1 2 变压器内部异常发热 当变压器内部出现异常发热时 有可能引起箱体局部温度升高 这种热谱图不具有环流形状 这类缺陷同时伴有变压器内部油的气 化 可采用红外诊断与色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1 3 冷却装置及油路系统异常 潜油泵过热则热谱图上有明显热区 管道堵塞或阀门未开则无 热油循环的部分管道或散热器在热谱图上呈现低温区 油枕缺油或 假油位则热谱图上油枕内油气分界面清晰可辨 1 4 高压套管缺陷 套管介质损耗增大的热像特征是套管整体温度偏高 正常时同 类比较相间温差不应超过 1K 如果套管缺油则热谱图上有明显的油 气分界面 1 5 导电回路连接件接触不良 导电回路连接件接触不良的热像特征是一个以发热点为中心的热 像图 一般可用相对温差判断法和同类比较法来判断其故障 1 6 变压器铁芯绝缘不良 一般干式变压器在热谱图上表现为以缺陷部位为中心的局部温 13 度升高 油浸式变压器在吊罩后施加一定的试验电压才能观测铁芯 的绝缘损坏情况 必要时配合变压器大修进行 2 高压断路器 2 1 外部连接件接触不良 其特征是一个以发热点为中心的热像图 2 2 内部连接件接触不良 是指封闭在断路器内部的动静触头 中间触头及静触头座接触 不良 其特征是一个局部发热的热像图 3 电磁型电压互感器内部损耗异常 正常的电磁型电压互感器的总损耗不大 温升不高 而且基本 相同 同类比较时 储油柜表面温升及相间温差不得超过附表 1 的 规定 必要时可配合色谱及电气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确定缺陷性质 及处理意见 附表 1 电磁型电压互感器允许的最大温升和相间温差值 电压等级 kV表面最大温升 K相间温差 K 6 10 4 0 35 665 01 5 1105 01 5 2206 01 8 4 电流互感器内部损耗异常 正常电流互感器的总损耗不大 当一次电流和二次负载相同时 同类电流互感器总损耗基本温差不得超过附表二的规定 必要时可 配合色谱及电气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确定缺陷的性质及处理意见 附表 2 电流互感器允许的最大温升和相间温差值 电压等级 kV表面最大温升 K相间温差 K 6 10 4 0 1104 01 2 14 220 5004 51 4 5 互感器内部连接件接触不良 其热像特征是以接触不良处为中心的热谱图 最高温度在出线 头或顶部油面处 这类缺陷的性质可用相对温差判断法来测定 电 流互感器内部连接件接触不良时 内外部的温差为 30K 45K 为 了保证内部温度不超过 GB763 90 的规定 油浸式互感器的表面温 度应限制在 55 以下 6 电力电缆 6 1 出线接头接触不良 其特征是一个以发热点为中心的热像图 可用相对温差判断法 和同类比较法来判断故障 6 2 电缆头局部绝缘不良或整体绝缘不良 是指电缆头因加工不良或长期运行造成绝缘局部损伤 受潮 劣化等缺陷 其特征是电缆头交叉处出现局部绝缘区域温升偏大 可用同类比较法来测定 6 3 电缆头出线套管绝缘不良 是指 35kV 以上电缆出线套管因密封不良 引起进水受潮的缺 陷 其特征是套管整体温度升高 靠近法兰的中下部温度偏高 同 类比较时相间温差不应超过 0 5K 6 4 电缆整体发热 是指电缆绝缘老化或过负荷运行所引起的缺陷 电缆及电缆头 的外表最高允许温升不得超过附表三的规定 附表 3 各种电缆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升 表面允许温升 K 电 缆 类 型 内部长期允 许温度 带铠装不带铠装 15 6kV 以下652025 油性浸渍 绝缘电缆 20kV 35 kV 601520 充油电缆75 8025 3020 25 交联聚乙烯电缆80 9030 4025 35 橡胶皮电缆652025 7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热像特征和允许的温升及异常判断 可按附表四的规定执行 当热像异常或相间温差超过附表四规定时 应用其他试验手段确定缺陷性质及处理意见 附表 4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允许的相间温差及最大工作温升参考值 电压等 级 kV 正常热像特征异常热像特征允许温升 K 相间温差 K 3 200 5 35 601 0 1101 0 或 1 50 5 2201 5 或 2 00 6 330 5 00 整体有轻微发 热 热场分布基 本均匀 整体或局部 有明显发热 3 0 或 4 01 2 注 1 有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正常时整体温度与环境温度基本相同 凡出现整体或局部发热者均属异常 2 允许温升大值适用于室内设备 小值适用于无风条件下的室外 设备 8 电力电容器和耦合电容器 正常的电容器一般热像特征中上部及顶部有明显的温升 耦合 电容器瓷表面有轻微发热 异常的电容器则整体或局部有明显的发 热 如果 耦合电容器中上部出现明显的电位梯度 则可能是内部 缺油 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9 绝缘子 正常绝缘子串的温度分布同电压分布规律对应 即呈不对称的 16 马鞍型 相邻绝缘子之间温差很小一般不超过 1K 低值绝缘子的热 像特征是钢帽温升偏大 零值绝缘子是钢帽温升偏低 污秽绝缘子 表现为瓷盘温升偏大 10 其他设备 10 1 导线断股 散股 母线 隔离开关等连接部位接触不良 其热 像特征都是以发热点为中心的热像图 可按同类比较法或相对温差 判断法来确定其故障 10 2 穿墙套管支撑板发热 大电流穿墙套管的支撑铁板未开口 引起较大的涡流损耗 10 3 阻波器内避雷器损坏 正常的避雷器基本不发热 如明显发热说明避雷器已损坏 17 附录三 常用材料发射率的参考值 材 料温度 发射率近 似值 材 料 温度 发射率 近似值 抛光铝或铝箔1000 09 棉纺织 品 全颜 色 0 95 轻度氧化铝25 600 0 10 0 2 0 丝绸 0 78 强氧化铝25 600 0 30 0 4 0 羊毛 0 78 黄铜镜面280 03皮肤 0 98 氧化黄铜 200 60 0 0 61 0 5 9 木材 0 78 抛光铸铁2000 21树皮 0 98 加工铸铁200 44石头 0 92 完全生锈轧铁 板 200 69混凝土 0 94 完全生锈氧化 钢 220 66石子 0 28 0 44 完全生锈铁板250 80墙粉0 92 完全生锈铸铁40 2500 95石棉板250 96 镀锌亮铁板280 23大理石230 93 黑亮漆 喷在 粗糙铁上 260 88红砖200 95 黑或白漆38 90 0 80 0 9 5 白砖1000 90 平滑黑漆38 90 0 96 0 9 8 白砖10000 70 亮漆 所有颜 色 0 90沥青 0 20 0 0 85 非亮漆 0 95玻璃 面 230 94 纸0 100 0 80 0 9 5 碳片 0 85 不透明塑料 0 95绝缘片 0 91 0 94 瓷器 亮 230 92金属片 0 88 0 90 电瓷 0 90 0 9环氧玻 0 80 18 2璃板 屋顶材料200 91 镀金铜 片 0 30 水0 100 0 95 0 9 6 涂焊料 的铜 0 35 冰 0 98铜丝 0 87 0 88 19 附录四 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GB763 90 3 2 条 电器中各零件 材料及介质的最高允许温度和温升不应超过表 1 中所规定的数值 注 空气和 SF6用作高压电器产品的介质时 其长期工作时的 最高允许温度和温升不需限制 表 1 电器中各零件材料的最高允许温度和温升 最高允许温度 周围空气温度为 40 时 的允许温升 K 序 号 电器零件 材料 及介质的类别 1 2 3 4 空气 中 SF6 中 油 中 空气 中 SF6 中 油 中 触头 5 6 裸铜或裸铜合 金 759080355040 镀锡9090905050501 镀银或镀镍 包 括镀厚银及镶银 片 10510590656550 用螺栓或其 他等效方法连接 的导体接合部分 7 裸铜 铜合金 和裸铝 铝合金 90105100506560 镀 搪 锡105105100656560 2 镀银 镀厚银 或 镀镍 115115100757560 3 用其他裸金属 制成或表面镀其 他材料的触头或 连接 8 20 用螺栓或螺钉 与外部导体连接 的端子 9 裸铜 铜合金 和 裸铝 铝合金 90 60 镀 搪 锡或镀银 镀厚银 105 65 4 其他镀层 8 5 油开关用油 10 11 90 50 6 起弹簧作用的 金属零件 12 下列等级的绝 缘材料及与其接 触的金属零件 13 14 15 a 需要考虑发热 对机械强度影响 的 Y 对不浸渍材 料 8590 4550 A 对浸在油中 或浸渍过的 100100100606060 E B F H110100110707060 b 不需要考虑发 热对机械强度影 响的 Y 对未浸渍过 的材料 9090 5050 A 对浸渍过的 材料 100100100606060 E120120100808060 B130130100909060 F15515510011511560 H18018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