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新航路开辟1、3、4、5、6英荷等国的殖民扩张7、8、9、10、11、12第一次工业革命13、14、15、16第二次工业革命2、17、18、19、20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07309页)1.(2011汕尾一模)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b.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c.体现了敢于冒险的精神d.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解析:b哥伦布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但是,正是殖民掠夺暴力抢劫大大促进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因此“有新时代的光辉”体现了社会转型的要求。2.(2011福州质检)乔治从美国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开汽车到机场,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伦敦,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您的儿子:乔治。乔治发这封电报的时间可能在()a.18世纪晚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晚期d.20世纪早期解析:d材料中的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飞机则是在20世纪初才发明,所以排除a、b、c三项。正确答案为d。3.(2012大连期末)有人说,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上述评价的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a.客观性b.随意性c.相对性d.时代性解析:c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从关键词“繁荣”“侵略”“灭绝”上看,就体现了这两个角度,具有明显的相对性。4.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开辟促进了()a.贸易范围的扩大b.商业资本的发展c.航路中心的改变d.商品种类的增多解析:b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干关键信息“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是指资本主义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价格革命,商业资本迅速崛起,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都是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不符合题意要求。5.(2011安徽六校联考)新航路开辟后,对图中a、c两点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财富在a国转化为资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a国始终走在新航路探索的前列c.c国掠夺来的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c国支持的航海家最早发现了好望角解析:a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图上所示a是英国,c是西班牙,据此结合史实分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把大量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从而使资金流入英国转化为资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c项错误。b项错误,走在新航路探索前列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d项错误,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迪亚士最先到达好望角。6.(2011泉州四校统考)下图即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界博览会会徽:用数字“500”变化为帆船的图形,在波浪形的海面上行驶。根据会徽传递的信息,请你判断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a.船舶与海洋b.太空时代的人类c.能源世界的原动力d.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解析:a由时间和图片中的人名colombo(哥伦布)可知,其寓意之一是纪念哥伦布远航500周年,b项发生于第三次科技革命,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d项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7.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双方的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但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却废除了航海条例。这一变化反映的是()a.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b.英荷关系的改善c.英国殖民重心由北美转移到亚洲d.英国实力的衰落解析:a17世纪中期英国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了打击荷兰海上优势,颁布航海条例;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了扩大市场,争夺世界市场,英国废除了该条例,故a项正确;b、c两项不是根本原因;d项发生于19世纪晚期。8.(2011南通一模)下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d.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解析:a图片反映的是西欧殖民者残酷的黑奴贸易。出程指殖民者购买欧洲廉价的枪支、杂物等到非洲换取、抢夺黑人奴隶,中程是把黑人奴隶贩卖到美洲,归程是带回贩卖奴隶的金银以及美洲的蔗糖、烟草到欧洲,b、c、d三项均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时间限定,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9.(2011福州月考)15世纪末,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这种现象()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解析:d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价格革命”,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这一现象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有关。a、b、c三项说法错误,答案为d。10.(2011江门一模)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荷兰夺去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解析:a关键词为17世纪,当时的商业殖民帝国是荷兰。b、c两项与时间不符,d项错误。11.(2012太原测试)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美洲出现大量新兴城市b.欧洲文化已渗透到美洲c.美洲传统文化发生改变d.商业资本在美洲的扩张解析:d把握时间1618世纪以及新地名,可知新地名是欧洲强国的殖民地,而此时欧洲强国的殖民扩张以商业资本的扩张为主要特点,选择d项。12.(2011东北四校二模)以下是不同时期三角贸易结构图。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解析: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图反映的是15至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图反映的是1800年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鸦片贸易;而图反映的是明朝(13681644年)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所以选c。13.(2011江苏百校联考)英国社会比较开放,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英国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英国还向大陆受迫害的新教徒敞开大门,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理解: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利于吸引人才、鼓励技术创新。结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下列对该推理判断表述正确的是()a.材料充分,理解错误,结论错误b.材料不充分,理解错误,结论错误c.材料不充分,理解错误,结论合理d.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合理解析:d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本题中材料充分,理解也准确,但结论不合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4.(2011沈阳质检)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至19世纪中期,一系列工具机(机械制造装置,通常用于精密切削金属以生产其他机器)不仅被发明应用,而且能进行配套生产。这表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美主要国家展开b.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全世界展开c.第一次工业革命向精细化方向发展d.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解析:d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材料反映的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这一现象,故d项正确。15.(2011河西期末)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解析:a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时间界定:“1750年”和“再晚两个世纪”。1765年,英国率先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这说明1750年还处于工业革命前夕。再晚两个世纪是指1950年,1750至1950年,世界主要处于前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世界巨变,故正确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都是a项的具体表现。16.(2012南昌一模)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上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解析:a本题关键的信息在于“经济”“19世纪中期”“英国”。19世纪中期,英国刚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劳动力,许多妇女都成为了工人,角色发生了转变,从而服装也发生了变化。因此答案为a。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科技、殖民扩张,故排除b、c、d三项。17.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于()a.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c.经济全球化d.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解析:a审题时应注意“根本上”。材料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选项中最能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项。18.(2011宣城三模)请仔细阅读下面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解读不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解析:c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结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本题中a项说法正确,自由贸易政策一直有延续;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d项说法正确,故选c。19.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从1492年到1800年,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到“中号”;第二个时代从1800年持续到2000年,世界从“中号”缩水到“小号”;第三个时代则是由网络革命把世界变得更为扁平化。”推动“世界从中号缩水到小号”的重大成就不包括()a.罗盘针的传播应用b.蒸汽船和火车的发明c.飞机和汽车的发明d.电报、电话的发明解析:a本题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切入点是近现代的科技成就与全球化的关系。a项属于古代中国传入西方的重大科技成就,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应属于第一个时代,与材料要求时间不符。20.(2011浙江五校联考)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的一场音乐会通过无线电进行实况转播。这一史实最早可能发生在以下哪一年()a.1860b.1910c.1927d.1931解析:b无线电依靠电磁波进行传播。电磁波的发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888年德国的赫兹发现了电磁波。意大利人马可尼最先发明无线电报,此后才出现了无线电。所以选b项。1860年还未发现电磁波,排除a项;c、d两项晚于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09310页)21.(2010年山东文综,27)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6分)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8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影响和评价。第(1)问首先做出判断,然后据哥伦布航行的背景、目的、结果分别评述说明,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作答:偶然的;必然的;偶然与必然相结合三种观点。第(2)问提取问题二发现美洲“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的观点,判断该说法的立场;“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说法的依据,主要从看待文明的角度及态度上说明。第(3)问,紧扣题目中“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的提示词,以“交流与发展”为主线,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历史机遇角度,联系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说明中国丧失机遇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本问具有开放性,解答要紧扣主题,观点明确,言之有理。答案:(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6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分)(3)评分标准:主题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达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符合逻辑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缺乏逻辑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8分)22.(2011浙江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