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51西学东渐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51西学东渐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51西学东渐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51西学东渐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5-1西学东渐同步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2深圳)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答案】b【解析】注意材料中的“1897年”这一信息,“最近三年”指甲午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和发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故选b项。2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c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d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改革【答案】c【解析】曾国藩(18111872年),不可能镇压义和团运动,排除a项;“中体西用”是向西方学习,而题干中的人物是中国的政务活动家,排除b项;曾国藩并没有主张政治上的改革,排除d项。3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里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知有兵事”“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说明梁启超批判的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4著名学者卓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来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答案】a【解析】“湘乡曾姓”指的是曾国藩,曾国藩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故省略的是洋务清火汤。5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情形可知,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a、b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明显错误。6(2012台州)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c【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涉及到制度方面的内容,“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的主张突破了这一限制。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下列与梁启超 “开民智”不符合的是()a举办新式学堂 b创办新式报刊 c鼓吹民主共和思想 d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 【答案】c【解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实行民主共和,故选c项。8郑观应评价洋务运动时曾说过“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上是指()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及的“遗其体而求其用”指的是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局限性,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9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说不上对西方的崇拜,更不是外交政策上的变化。c项与题意无关。101860年前后,中国人对外国生活好奇并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的情绪在慢慢地增长,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这一“情绪”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学东渐不断深入 清政府统治腐朽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中的时间“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四者都符合题意。11“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今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材料中所说的“道”是()a中国传统思想道德 b科学技术c民本思想和制度 d自然规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文中的“器”是指科学技术,“道”是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12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二、非选择题13(2012江苏22)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 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答案】(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2)略。【解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维新思想,考查学生阐释、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内涵要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主张及其目的上归结。第(2)问是观点论证题,主要是要把握准时代变迁对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影响和认识的变化,找准论据论证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之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陈旭麓论中体西用材料二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康有为孟子微材料三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其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