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三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26 三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背诵全文。2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二)难点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三、教学流程设计一泛说“三峡”: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段话描绘你眼中的“三峡”美景。自学指导:先写后说(5分钟)方法:1)可描绘课文中的景物、情景;可做合理的想象、联想。2)此段话要有明确的主题,不能是语句的拼凑,或直译。3)语言做到通顺、优美,富有感染力,体现三峡的个性。时间:5分钟 1生自学,师巡视2师生交流。二细说“三峡”:师生一起细读文本,感受鉴赏“三峡”的个性魅力。自学指导1: 要求:该段主要描写了三峡的什么景物?请说说其特征,再说说阿郦是怎么写的?开篇不直接写三峡之“水”,却写了“山”,为什么?方法:1)从“用字”的角度看景物的特点;2)从“描写角度”理解该语段的写法和作用;3)从上下文关系上理解先写山后写水的原因。时间:5分钟1生自学,师巡视2师生交流,展示成果:写山长,多,陡,高写法直接描写;讲究用字用词;抓住景物特点;侧面烘托作用侧面渲染山高峻,暗写江面狭窄,为下文写水作铺垫自学指导2: 要求:1)此语段有个看似矛盾的地方,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2)请用语段中的关键词概括夏水的特点,如何渲染表现。3)在阿郦的笔下,三峡的“夏水”在读者看来,有何美感?方法:1)解决矛盾要抓住文段中的关键字2)写夏水,却写了 “王命急宣”之事3)如果赋予夏水以人的个性是什么时间:6分钟1生自学,师巡视2师生交流,成果展示:矛盾: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而且“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见水速快不快?(快)加上“乘奔御风”,用奔马和疾风与乘船做比较,是突出水“疾“的特点。美感:奔放美如果说山塑造了三峡的形,那么水便是三峡的魂。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如何描写春冬景色的?自学指导3:要求:春冬之时的三峡是个什么样的情景?作者感受如何?方法:1)仔细品味描写景物的关键字词,把握景物的特点2)想象简洁语句背后的丰富情景,感受情景的美感3)“良多趣味”在你(作者)看来,有哪些趣味时间:5分钟1生自学,师巡视2师生交流,成果展示:关键字词 “素湍绿潭”,素水如白练,明净轻快;绿深沉宁静“湍”动态;“潭”静态“回清倒影”、“飞溯其间”上文是俯视之见,下文是仰视之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情景想象山岩陡壁,高耸入云,故为“绝岩”。柏树又是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又拖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曲着身躯向着日光,自然枝干要扭曲,何况年代久远,自然要变成“怪”状了。但在这种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却显示出它旺盛的生命力,给山水之间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流,让人感觉生机勃勃。自学指导4:要求:秋季的三峡,总体特点是什么?作者如何描绘?方法:1)猿猴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2)猿猴的声音有哪些具体的特点3)作者引用渔者的歌想表现什么时间:5分钟1生自学,师巡视2师生交流,成果展示:环境:寂静、凄凉猿声: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渔歌作用: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但这只是从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如果从修辞的角度去理解,引用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把最后一句诗改写成一般的散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行舟至此,听猿声哀鸣,不觉涕泪沾裳”,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很好,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自学指导5:要求:山水夏水春冬秋;这一顺序能否改为:山春夏秋冬方法:1)理解山和水关系,山为先决条件2)理解三峡之景中最有特点的画面3)推测作者的安排顺序有何潜意图时间:5分钟三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地方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四当堂训练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