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非关系三十年的经验累积与理论回应3.pdf_第1页
论中非关系三十年的经验累积与理论回应3.pdf_第2页
论中非关系三十年的经验累积与理论回应3.pdf_第3页
论中非关系三十年的经验累积与理论回应3.pdf_第4页
论中非关系三十年的经验累积与理论回应3.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权所有 西亚非洲杂志社 论中非关系三十年 的经验累积与理论回应 3 刘 鸿 武 内容提要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社会及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都已发生重大变革 其中中非新型合作关系构建及中国发展经验在非洲影响的扩大具有时代 转换的象征意义 30年来 中非关系的实践内容在促进中非双方发展进步方面所累积的丰 富经验与感受 已为相关理论及知识的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 中国的学术理论界需要对30 年来中非关系丰富经历做出理论上的回应 以为新世纪中国外交实践和中非关系新发展提供 更具解释力和前瞻性的思想智慧与知识工具 关 键 词 中非关系 进程 经验感受 理论创新 作者简介 刘鸿武 浙江省特聘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 云南大学非 洲研究中心教授 主任 博士生导师 金华 321004 3 沧 海 巨 变 历 史 未 终 结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 向世界敞开 胸怀的中国 在接受外部世界的种种馈赠 应对外部世界复杂挑战 并因此而使自身发生巨大变革的 过程中 也以自身的变革深刻地影响外部世界 今天 中国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深刻地与外部世 界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结构 对于已经有漫长历史积累的中国文明来说 这30年历程也可谓是另 一种 千古未有之变局 它给了中国知识精英们重新去认知中国文明的特殊性质及中国文明与外 部世界相互关系新的机会与挑战 在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结构的变动中 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调整与发展具有时代变革的重 大象征意义 30年来 在中国社会巨大变革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非关系 特别是双方在贸易投资及 其他经济领域的有效合作及成果 大大拓展了人类现代发展事业的想象空间与选择机会 它所累积的 丰富经验与发展成果 正生动地昭示世界历史进程远未 终结 它还会随着亚非世界现代复兴进程 而开辟自己新的道路 然而 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对待中国及中非关系发展的态度中 却呈现出某种奇异的 发展厌惧 的情绪 在持这种情绪的人心中 创造了脱贫与发展奇迹的中国成为 威胁 麻烦与不安 的根源 31 3 本文是笔者主持的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非洲的利益冲突 影响后果与对策研究 的阶 段性成果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 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被迫签下 马关条约 梁启超喟然而叹 称此乃中华 千古未有之变局 百年之后 中国经30年改革开放 让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再次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而为当代非洲发展事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的中非关系 却往往被断定是中国在非洲推行 新殖 民主义 是一种 新帝国主义 的扩张 西方国家之所以对中国及中非关系发展表现出这种认知情绪 情况较为复杂 总体上可以从下列 两方面来加以分析说明 一方面 对于当代中国及中非关系的变革与发展 旧有的理论与知识似乎已不足以做出完整合理 的解释与说明 这是因为 在目前的各种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理论中 许多内容都是基于西方旧有的 经验与视角 反映的是19世纪和20世纪源自西方主导下的世界内部政治与经济的冲突 以及当时中 国和非洲各自的封闭与贫弱 产自西方语境中的各种关于不发达社会发展问题的发展理论 增长学说 和援助理论 也是囿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国家极不发达状况而得出的 而现在 中国 非洲和 整个世界都已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内容与形式 在此情况下 再用旧的 理论 知识与分析工具 自然不可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今天的中国及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另一方 面 或许也是更重要的 那就是事实上西方世界对于当代发展中国家发展进程的推进 其心态是矛盾 而复杂的 在过去几十年中 作为世界现代化先行者和成功者的西方发达国家 总在用一种居高临下 的姿态谈论和告诫中国需要开放与改革 总在以各种方式督促亚非国家进行变革 并开出种种变革 良方 不可否认 其中自然包含某种善意 以及许多值得中国和亚非国家汲取的思想与观念 但 是 当今天中国与亚非国家真正的变革与发展已经到来 且更多地是出自发展中国家自主的选择 其 开放与变革的真正力量也更多地来自这些国家历史与传统所蕴涵的文明根基时 作为 他者 的西 方国家的担忧 猜忌 甚至抵制似乎也开始显现出来 这其实说明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即在过去一 二百年来一直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并已习惯于这种状态的西方国家 目前也面临自身变革问题 因为 当中国与亚非世界的变革已经真正开始时 西方国家不可能固守旧有的方式来面对变化中的世界 它 们也需要反思一下自身的变革问题 包括与亚非国家传统关系的变革问题 从全球国际关系演进的角度看 当代中非关系的发展 在若干重要领域必然会突破和超出近代以 来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传统国际关系体制的范畴 其中必有一种新的世界观念和国际交往关系随之形 成 这种关系在理念与原则上反映出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历史文化 以及在现代发展中具有各国各地区 特色和个性的发展要求与路径选择 当然 从一个长远过程来看 建立这样一种新型的全球关系 既 需要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努力 也需要发达国家的理解与尊重 惟其如此 现代国际关系才会成为与今 天处于变革时代相符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关系 事实上 在30年中非关系快速拓展的背后 深刻地隐含着亚非世界复兴进程逐渐加快 全球国 际关系结构与性质亦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的复杂内容 历史没有终结 它在向前发展 解释历史的知 识工具也必须跟上时代而图谋创新 历 史 正 前 行 理 论 当 变 通 理论对时代变革的回应与前瞻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 而敏锐地把握时代变革的趋向则是理论 创新的重要前提 应该说 目前无论是中国 还是西方 也包括非洲自身 其学术理论界似乎都还没 有做好足够的理论与知识准备 来更加敏觉与前瞻性地把握快速变革中的中非关系 当代中非关系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演进过程 它在近年的快速提升既是符合历史逻辑的必然结 果 更有其复杂而深刻的时代背景与未来发展指向 自近代起 中国国运沉沦衰败 任由外人欺凌鱼肉 全无自主外交的空间可言 非洲的情形 亦与 中国相仿而尤甚之 但新中国的建立与非洲的解放 已使双方改变这一状态的理想成为可能 可以说 41 西亚非洲 2008年第11期 参见刘鸿武 当代中非关系与亚非文明复兴浪潮 载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年第9期 第29页 中非双方在追求现代复兴与发展的过程中 同时发现了对方 这两个自近代就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压迫的 国际关系主体 在初步接触后便发现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有平等待我之民族 有真诚助我之国家 从 此 以平等和相互尊重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便以一种全新方式发展了起来 当代中非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自有其时代的要求与历史逻辑 而这样一种新型的中非关系一旦建立 并向前发展 它便会逐渐彰显多方面的时代意义 11从根本上说 中非关系之所以具有昭示新时代的特殊意义 在于从这一关系建立伊始 它就 成为亚非世界追求民族复兴与国家自强的组成部分 其中深刻地包含了20世纪以来亚非人民寻求现 代发展的持久的努力与希望 因而这一关系必然会随着亚非国家现代复兴事业的发展进程而持续向前 推进 而这一关系所具有的新的性质和意义 并不能用基于近代西方兴起经验及西方列强扩张历史而 形成的那些旧有的理论与观念来解释 21中非新型关系的建立对世界体系与人类交往方式的变革具有特殊推进作用 自近代起 随着 西方列强在全球的扩张 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西方国家为中心 非西方国家为外围的 中心国家 支配与控制外围国家 的世界体系结构 它迄今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但是 中国与非洲这种相 互尊重 平等交往 互不干涉的现代关系的确立与发展 以及中国在与非洲国家交往中提出的各种政 策主张与原则的付诸实践 却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这一结构的基础已开始松动 世界文明的总体格局在 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向多元文明平等交往和自主对话的方向转化 31尽管当代亚非复兴进程的到来充满艰难曲折且路途漫漫 但它却表明 过去数百年间以欧洲 或西方国家为中心的现代性的经验与话语过程 终究只会是整个人类现代性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或过 程 而不是终结 事实上 世界历史自然不会 终结 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与完成 它会随着亚 非世界现代复兴进程的推进而继续开辟自己的道路 如今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与曲折探索之后 亚非世界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加快 新的 重大变革正在发生 它预示着世界史上一个意义深远的新时代正在悄然到来 作为思想与知识形态的国 际关系理论 国际政治理论 发展理论及世界史理论 也应该因应这一过程而做出自己的理论创新 走 出 非 洲 还 是 走 进 非 洲 中非关系所孕育的当代世界体系结构转换的意义 是一个逐渐显现的过程 它在20世纪60年代 已初显端倪 到90年代 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的特定时代条件下 它获得了一个特殊的战略机 遇期而开始明显提升 并在21世纪到来时跃上了一个历史新高度 而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恰恰是为 囿于 西方中心论 的许多观察家所忽视的 这种忽视则暴露出西方世界在认知当代亚非国家发展 进程方面的知识盲点 当代中非关系所蕴涵的新的时代特征 不仅有一个逐渐呈现而被世界感知的过程 而且在许多时 候它其实是因为西方世界对亚非国家的傲慢与干涉而被催生出来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 战结束后 西方世界普遍认定世界历史进程已终结于西方国家当下的最完美形态 更断定非西方世界 已然失去创造历史的可能 它们所能做的 就是如何改造自我 使自身蜕变成西方模式的社会 在这 种观念支配下 西方世界普遍地忽视亚非世界 全然不去认真看待与思考亚非国家未来可能具有的自主 发展潜力与创新空间 西方世界对亚非世界的知识盲点正是在此背景下积累起来的 在西方眼里 整个 20世纪90年代是非洲 失去的十年 漠视加悲观 构成了90年代西方世界对待非洲的基本倾向 然而正是在西方普遍漠视的背景下 中非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期 而开始了战略性的提升 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11一方面 由于有不同的战略诉求和情感纽带 更基于不同的文明背景与历史观 20世纪90年 代的中国对于非洲的期待却与西方多有不同 对非洲未来前景的认知也更具 一种历史的眼光与信 51 论中非关系三十年的经验累积与理论回应 心 另一方面 20世纪90年代前期 中国外交一度面临严重的困难和挑战 客观上需要借重于非 洲 这使中非关系对于中国改善国际处境 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价值与意义愈加凸显 当非洲被西方 世界日益边缘化时 中国基于自身发展和战略需要而对非洲国家的关注却在逐渐加强 从1990年起 中国外交部长每年度的外交访问 第一站无一例外都是非洲 中非关系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21作为政治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与非洲国家自然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政治经济发展与 变革问题 但是西方在人权 民主等问题上随意谴责亚非国家 它们在对待此类问题上有明显的实用 主义和双重标准 这使亚非国家普遍认为 人权 与 民主 等原则其实已被掌握话语权力的西方 国家当做了讹诈发展中国家的 魔咒 西方国家的这种行为 既显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 立 也反过来强化了中非战略利益的基础 可以说 是西方国家的傲慢行为反衬出了中非平等交往 相互尊重关系的战略意义与时代价值 31正当西方国家以悲观眼光看待非洲前景 纷纷减少在非洲投资和援助的时候 中国却在保持 与非洲国家传统友好关系的基础上 以更加积极和长远的眼光看待非洲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中 期起 中国结合国内边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中形成的 输血与造血 相结合 既授人以鱼 更授人 以渔 的成功经验 对援助非洲的政策与方式进行了改革 将援助与贸易和投资适当地结合起来 推进中国与非洲国家间形成 平等 互利 理性 务实 的新型发展合作关系 中非经贸合作因获 得了新的动力与基础而逐年加温 到1999年 已经有800多家中国企业和公司在非洲40多个国家从 事工程承包 贸易和投资活动 直接在非洲开办的贸易投资公司也达到了近400家 1997 2006 年 中非贸易额由不到60亿美元增至730亿美元 预计2010年将达到1 000亿美元以上 超过所有 欧洲国家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 41值得注意的是 作为发展中国家间的经贸合作 中国企业走进非洲首先是从20世纪90年代 较低层次的工程承包 劳务合作及援助方式的转型开始的 然而这一过程却有特殊的意义 因为在此 过程中 中国企业较早地熟悉了非洲国家的经济与投资环境 占有了非洲基础设施与工程项目的很大 份额 并在非洲赢得了市场和声誉 对于许多后来在国际上取得成功的中国跨国公司 非洲往往是它 们通往世界的第一站 是它们最终得以适应国际经济激烈竞争环境的第一步 这一过程也表明 南南 合作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与增长潜力 51正是在此期间 中非关系呈现出日渐鲜明的新的时代特点 它逐渐超越了冷战时期的意识形 态束缚而迈向切实的经济发展目标和民生诉求 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务实 理性和前瞻的性质 事实 上 当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还在偏执的意识形态世界里谈论种种空洞原则 以旧眼光随意指责中国在 非洲搞 新殖民主义 时 中国与非洲国家已按新的共同理想和意愿行动起来 不偏执于陈旧的意 识形态 面向未来 多干少说 正是当代中非关系充满活力并得以不断推进的重要原因 也是当代中 非关系进程中值得汲取的宝贵经验 脱 去 束 身 衣 天 地 入 胸 臆 当代中非关系在过去30年发展历程中累积的经验是多方面的 它对世界体系原有结构的调整变 革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从总体看 西方国家与非洲的关系已经历几个世纪 其起点远早于当代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关系 然而 不论是殖民主义时代的暴力掠夺 还是非殖民地化之后的 恩赐式 援助 它们似乎并没有 61 西亚非洲 2008年第11期 吉佩定主编 中非友好合作五十年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版 第99页 Drew Thompson China s Soft Power in Africa From the Beijing Consensus to Health Diplomacy China B rief Vol15 Nol121 October 13 20051 给非洲带来现代意义上的发展 而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及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政策 中国援助 非洲方式的变革及显著成效 却给了非洲国家许多的启发与联想 非洲的知识精英与政治领导人开始 以自己的方式思考中国经验对于非洲可能具有的意义 面对非洲的这种变革要求 西方国家和国际 社会有必要重新思考自己与非洲的传统关系 包括突破束缚自我的欧洲中心论 从时代的高度去认真 理解和看待当代全球关系的变革 以及在此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创造与贡献 但总的来看 西方理论 界迄今的反应明显迟钝和无力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结构的变革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发达国家须有一个长期过程来适 应这种转变 但如果固守旧观念 将更难适应这样的变革 长期以来对亚非或东方世界历史与当代变 革进程的漠视 造成西方世界累积起许多认知的 盲点 甚至 盲区 一些西方人对几十年里亚 非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几乎是懵然无知 傲慢与偏见亦使他们对悄然上升的中非关系和亚非文明复兴 的进程缺乏基本敏感性 因此 当中非关系在经历长期积累与发展过程 并终于在新世纪到来时获得 快速发展与提升 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不断呈现时 西方国家一时愕然而不知如何面对 一些西方媒 体于是用 中国突然出现在非洲 中国对非洲石油与资源突然产生兴趣 这样的 时尚 标题来 表达西方世界对于中非关系的看法 来给中非关系定性 当然 在一些西方人看来 中非关系快速发 展可能会使非洲 偏离 西方世界预设的框架与结构 对欧洲在非洲的传统地位形成冲击 因为这 种困惑与焦虑 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发展和中非关系表现出一种明显的认知偏见 这表明 西方国家 知识精英普遍有对亚非世界现代发展进程的认知盲区 以及西方知识界在历史认知上存在某种根深蒂 固的道德优越感 大 江 东 去 更 需 登 高 望 远 事实上 对于正在形成中的新世界 旧有的知识与观念常常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观诸过往 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任何重大变革与发展的意义与性质 身居其间者皆有不易明察之处 惟有置身于一 个更广阔的历史平台上 登高望远 追本溯源 方可窥其全貌 把握本质 对当代中非关系的性质及 其功过得失的议论与评价 正需有如此的眼光与境界 当代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什么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 普世理想 我们认为 从当下人 类面临的发展困境来说 整个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的最终解决 以及以此为标志的人类现代性发展的 合理收敛与终成正果 一个富裕而和谐的现代世界的建立 正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 是当 代世界 真正的普世主义理想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 历史远没有终结 它将随着亚非国家的现代 发展进程而继续向前发展 总体上说 近代以来西欧率先兴起并进入现代发展进程 虽然开创了现代世界历史的进程 却不 是世界发展问题的最终解决 从世界史角度看 直到20世纪80年代 只有占世界人口20 的西方 国家解决了富裕与现代化问题 而占世界人口80 的非西方地区依然贫穷落后 这是一个世界性问 题 也是人类各种冲突根源之所在 然而西方国家不可能在一个仅仅自己富裕的世界上永享和平 只 有扩展到世界所有地区 并惠及世界所有人民的发展 才是 世界问题之真正解决 才是人类希望 之所在 随着亚非国家地位的提升 新的世界历史变革过程将会加快 2008年4月11日 世界银行发布 的报告显示 发展中经济体正在崛起 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 已经由2000年的36 升至2008年的 71 论中非关系三十年的经验累积与理论回应 SeeWanjohi Kabukuru Kenya Look EastMy Son New African July 2006 p1261 See Joshua Kurlantzick Beijing s Safari China M ove into Afric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Aid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November 2006 p111 41 过去30年 1978 2007年 中非双方年贸易额由7亿多美元增长到730多亿美元 增长了 100倍 2000 2007年 非洲对亚洲的出口占非洲出口比重由14 上升到28 亚非间经济关系正 迅速加强和提升 来自中国 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与投资日益成为拉动非洲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这是非洲经济的 新曙光 虽然目前亚非国家的发展水平并不平衡 崛起的道路依然艰难 甚至 不排除还会有反复与挫折 但从长远看 这是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另一个 第三次浪潮 一个真 正意义上的 激动人心的 世界波 随着这一进程的推进 世界结构与面貌必将在未来发生根本的 改变 中非关系在近年的快速发展与提升 正可以由此得到某种合理的解释 从未来更长远的战略发 展前景看 这种新型中非关系的进程现在才刚刚启动 它所具有的全新性质 它对双方现实和未来可 能产生的复杂影响 目前尚只显示出冰山一角 随着21世纪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浪潮全面波及非洲 时 它将会更充分地显现出来 总体而言 在当今世界 发展的问题还远未得到解决 但发展已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由发展及 发展不平衡而引发的南北国家间政治经济冲突也逐步成为新的世界冲突的焦点 事实上 在追求改革 开放与主动变革的今天 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发展与国际环境正日益交织在一起 当问题与影响日益具 有超越国家的全球性质时 发展中国家间的发展合作不仅日益重要 而且会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挑战 对此 亚非国家惟有继续进行改革与开放 努力前行 在此过程中 发展中国家当然需要利用西方已 有理论中正确的原理与经验 但更需要基于亚非国家现代复兴经验与现实需要的新理论 过去30年中非合作与中非关系的发展 已经给人类现代发展事业带来了属于新世纪强有力的经 验与感受 理论创新的现实基础已经显现 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 发展理论 以及更为基础性的世界 史理论 世界经济理论 需要因应当代中非关系发展实践的经验累积与丰富感受而做出自己的思想总 结与理论归纳 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需要将我们学术研究的方式与手段 关注的角度与重点 由以往 那种西方理论本位 他者话语主导的格局 向立足亚非发展实践 观照全球整体变革的方向转换 更 多地着眼于当下中国社会变革及中国与亚非关系快速发展的现实趋向 只有这样 才能为当代中国的 外交实践与发展过程提供更具解释力与前瞻性的思想智慧与知识工具 责任编辑 詹世明 责任校对 安春英 See FemiAkomolafe No One IsLaughing at the AsiansAnymore New African No1452 June 2006 pp148 501 资料库 非 洲 移 动 通 信 业 发 展 面 临 挑 战 据肯尼亚 商业日报 报道 非洲与中东电信 周刊 发表了名为 2008年非洲手机情况书 的报 告 该报告称 非洲许多国家的手机市场都面临税收 过高问题 手机的使用和销售均要交税 尤以东非国 家最为突出 报告说 东非国家政府所收取的手机服 务税税率达25 30 而非洲各国手机服务的平均 税率为17 该报告还指出 非洲许多国家人均收入 水平较低将阻碍移动通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非 洲许多民众受教育程度不高 无法使用如短消息等基 本的手机数据服务 将导致手机用户增长乏力 根据这份报告 非洲移动通信市场主要由南非移 动电话公司 MTN 沃达丰 扎因和法国电信等公 司控制 截至2007年底 非洲手机用户总数为21807 亿 手机普及率为3014 资料来源 新华网内罗毕2008年9月10日讯 安春英 摘编 81 西亚非洲 2008年第11期 The Thirty Years of Inaugurating China the M iddle East Countries Relations An W eihuapp15 12 There appear some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era China complete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diplomaticrelations withallthe Middle East countrieswith the i mplementation of it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China pursues an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concerns the hot spot inthe Middle East area andtrys to play constructive rol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countries has been systemized and mechanized with trade relations greatly develop2 ment and other fields1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Middle East in China going in depth W ithin the thirty years since its opening up China has real2 ized its historical leap in developing relations with the Middle East countries and inaugurated new vast space for such relationship On the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Response of the Thirty Years China African Relations L iu Hongwupp113 18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 m and opening up policy in 1978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among which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typed China Africa cooperativ e rel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effect of China s experience on Africa bear the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the era transformation The thirty years practice and its rich experience of China Africa relaion in promoting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Chi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