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1鲁教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1鲁教版.doc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1鲁教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1鲁教版- 1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八七会议、三湾改编的意义及作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中国敌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这条路走不通,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归纳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井冈山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教学难点: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北伐战争,了解到就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然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落实课标】(课标解读)让学生阅读同步与探究“内容与标准”部分.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检查预习)同步与探究“探究与过程” 部分(课下先让学生完成)学生就该部分内容小组内通对答案,找出疑难问题,(学生通对时,教师四处走动,必要时给予指导).然后让小组代表将这些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再分组讨论.倘若再解决不了,老师讲解一.南昌起义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三单元 第1页1.(1)让学生自己从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去把握这 一重大历史事件.(2)组内相互讲故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师补充:(1)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 学生: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计划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2)南昌起义的意义:师:1928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所以1933年中央确定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1.让学生结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自读课文,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向农村进军、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等基本历史知识.(把握学史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2.讨论“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归纳:城市里敌人力量强大,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起义部队又遭到严重挫折,在大城市里起义不可能取得胜利.农村距离城市远,敌人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革命根据地.【巩固检测】做同步与探究“精思巧选”部分.学生独立完成.【收获共享】学生谈论对本节课的认识与感想.【小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攻打中心城市的失败敌人力量强大受挫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或山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确的道路)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