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的琴一、 电影简介1、 导演:张猛辽宁籍电影导演,舞台美术专业出身,代表作品耳朵大有福钢的琴,善于对社会底层人物形象的发掘和塑造,同时也能够展现出社会环境对个体的人的最直观影响。张猛也是赵本山的御用编剧,红遍中国的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红高粱模特队、三鞭子、卖拐均出自他之手。2、 演员:王千源,秦海璐3、 上映时间:2011年4、 创作背景:90年代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与破败背景之中,展现了人们在大浪潮的推动当中遗失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刻画了当时人们内心的细腻情感和生活状态。1980年代末的东北,国营企业随着私有经济开放,美其名的经济改革,其实是一场上百万的工人沉默下岗的失业战争。二、 影片分析1、 影片内容概述影片讲述了在90年代的中国东北工业城市里,陈桂林为留住女儿的抚养权,完成自己对女儿音乐梦想的期许,想要给女儿一架钢琴,他尝试借钱,偷琴,直到最后陈桂林异想天开的找来了自己过去在钢厂的伙伴,发挥各自最熟悉的技能,铸造了一架“钢”琴。2、 双重叙事线索影片表面上是一个落魄无奈的父亲与有钱的母亲争夺抚养权的故事矛盾,而其中又暗含了在大环境下的人们那种无奈的心境。影片通过两条主要的线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第一条线索,也是本片的主要线索,就是陈桂林为了女儿的抚养权,要为女儿弄到一架钢琴,最终成为造一架钢琴的故事线。另一条线索是铸造厂的两根烟囱,工人们联名呼吁保留,最终却还是化作一地尘土的故事线索。这条线索在影片中看似是比造钢琴更为荒诞的,但这条线索所讲述的故事,在影片中是更为深刻的,这两根烟囱经历几十年岁月,伴随几代工人的劳动、成长和生活,是城市地标,是记忆参照,更是过去时代光荣与梦想的见证。这条线索断断续续的出现在影片的主线“造钢琴”当中。3、 由双重的故事线索探讨影片的双层主题在影片双重故事线索的影响下,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影片所要表达的双重的主题。简单的归纳可以称其为“家庭”主题和“时代”主题。(1)“家庭”主题:影片最着重讲得就是陈桂林的家庭故事,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弥补自己家庭责任上的缺失,留住女儿的抚养权,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何摧残,所作出的抗争。“家庭”主题可以看做是父爱亲情的一种讨论与表达。(2)“时代”主题:任何一部影片都有时代的背景,但这部影片看似是讲述个体的故事,却更努力的在传达着对时代的叹息。钢厂的两根烟囱就是时代的符号,人们希望留下这两根烟囱所作出的努力,其实所要表达的就是人们不希望失去自己最光荣和最熟悉的时代,如果这些曾经被称为“共和国的骄子”的工人离开这个时代,他们将迷失在未知的浪潮之中,就像陈桂林最终还是失去了女儿的抚养权,季哥因为销赃被抓等等。影片当中有着大量的工业遗迹的空镜头,加上厂房里汪工的那段演讲,无疑都是要表达对这个渐行渐远的时代的无线缅怀。两层主题加在一起,再结合片中人物的命运,就构成了整部影片的一个大的主题。在大环境的背景下,作为一个远去的时代的牺牲品,不管人们如何的努力,如何的聪明,最终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留不下,人们一生中的家庭、理想、事业最终都停留在了令人惋惜的大工业时代,他们最终都无法继续前进,只能继续生存。但整个影片都没有表达出一丝一毫的负面的能量,就如影片一开始人们的出场一样,没有继续那悲伤意味过重的三套车而是继而奏响了欢快的步步高。用错位的方式奏响了对命运,对时代的挽歌。4、 人物的分析本片中出场人物非常多,但是人物间的关系简单清晰。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与钢厂、“钢”琴有关,同时每个人物又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与经历,这些人物的交织,使得影片看起来非常的饱满。片中的每一个人物看似是一个个体,实际上却都是一个年代的符号。(1) 陈桂林:一个曾经的无上光荣的工人阶级,一个失去组织依托的底层劳动人民,一个依然有朴素梦想的技术工人,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失去老婆的男人,一个有一群“狐朋狗友”的小人物,他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缩影。(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影片中的主角都是其年代中人物的缩影),在陈桂林的身上展现了大工业时代中国工人的几乎所有突出特点:技术过硬、踏实勤劳、生活拮据、粗野豪放甚至世俗狡黠。而陈桂林的生活更是浓缩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几十年甘之如饴地围绕着某个重工业据点,辛劳工作、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沉迷于为时代所不容的过去当中,做着与自己并不相称的黄粱一梦。(2) 淑娴:淑娴是与陈桂林的前妻形成强烈反差的人物,虽然与所有片中的人物命运一样,时运不济,却还是乐观的靠着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而不是成为他人的依附,物质的奴隶。她与陈桂林之间的感情,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爱情观念,生活的艰辛和理想的迷失,使他们以一种最实用的方式相处,找一个女人过日子,找一个男人做依靠。(3) 胖头:赌徒,无赖,混混,这些就是扣在胖头身上的标签,在工业年代当中,这样的人大量的存在,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给予人以理想的普遍存在观念,人们只得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处世。而当胖头得知女儿未婚先孕的时候,他又不顾一切的站了起来,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为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父爱增加了更强烈的感情色彩。(4) 快手:被刻画成了一个拥有精湛开锁制锁技术的人,他曾经是钢厂的技术工人,这样的人物形象存在更加让人产生对那个时代远去的叹息和悲怆。工业时代没有给人们带来过多的文明力量,而只是更多的让人们在自己的流水线上不断生产,人们所掌握的技能也都仅仅局限于生产的过程。从影片中对快手的一些镜头中不难看到,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工人,因为无知的犯错,和时代的变迁,最终沦为现如今的境地。而快手和胖头的人物关系的前后变化,强烈的表现出了在那个年代当中,工人阶级最终还是穷帮穷的命运。(5) 大刘:陈桂林总是说大刘是唯一一个有产业的人,小小的屠宰场,让曾经是焊工的大刘,勉强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处,而他性格中的那种软弱,也正是那个时期离开工厂环境的工人们所共有的自卑感。(6) 王抗美:看似是陈桂林的情敌,但却也是无奈化身,他愿意为了朋友仗义出手,哪怕丢了工作,就算是被陈桂林痛打,也不会一直怀恨在心。(7) 季哥:这个人物是工业年代的另一种群体的普遍性代表,这类人在时代的变迁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看准了机会,混的风生水起,但也是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分。片中季哥在被警察带走之前,不忘完成自己的工作,给兄弟一个交代,可以看出那个年代的工人心中最重的还是那个工业时代,季哥被警察带走的时候,这种戏谑的场面却让人感到一种崇高感,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戏看生活,壮而不悲。(8) 二姐夫:二姐夫是一个普遍性的存在。(9) 汪工:留俄工程师,他代表了那个时代当中,将自己的终生都奉献给工业年代的人们,他在工厂里为了保住烟囱的演讲,成为了一首对于缅怀时代远去和叹息工人阶级被遗忘的咏叹调。5、 影片中的三个超现实的段落(1) 陈桂林雪中弹琴(2) 陈桂林,淑娴光束下(3) 斗牛士之歌中造琴6、“钢琴”本片片名为钢的琴,而钢琴在全片中又是最重要的一个道具,无论是纸壳上画的钢琴,还是偷得钢琴,再到最后的“钢”琴。都对影片的两个线索,两个主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最后的“钢”琴陈桂林造钢琴的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