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二课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 西师大版 .doc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二课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 西师大版 .doc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二课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 西师大版 .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课 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目标1. 能用自己习惯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2. 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3. 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留心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教学准备1. 学生课外搜集鲁班的其他故事。2. 准备亭、荷叶、伞的挂图以及造伞过程的活动幻灯或者多媒体课件。教材简析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勤劳而富有智慧,中国古代有许多能工巧匠,流传最多的是关于鲁班的传说。大家比较熟知的是鲁班发明锯子、盖房屋的故事,而关于鲁班发明伞的故事则少有人知晓。“传说”,是在老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故事。这篇故事既然是个传说,就是说不一定真有其事,但它一般也以一些基本的事实为基础。 这个故事在鲁班发明伞的过程方面讲得很清楚。首先讲了他聪明又用心,学会了造房子造桥,但他并不满足,还想发明一种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遮太阳的东西。亭子便是这种产物。 鲁班仍不满足亭子的功能,还想让它变得轻巧能够随身携带。一天,他看到一个小孩用荷叶遮太阳,由此而受到启发,发明了伞。 鲁班在发明了伞后,又开动脑筋,继续改进,终于做出了又轻巧又能收张的伞。 整个发明伞的过程,就是一个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的过程。让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受到良好习惯和品质的教育。 本课的重点一是造伞的过程,二是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的良好品质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建议12课时完成。 鲁班,公输般,通称鲁班,春秋时鲁国人。曾创造攻城用的云梯和磨粉的工具。相传曾发明多种工具。后世建筑工匠、木匠尊其为“祖师”。可以从课题引入,设问:你知道鲁班这个人吗?课前搜集的资料可以用于这里。 从“很聪明”、“很用心”可以了解到这是鲁班取得成功的基础。 写鲁班建造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雨的亭子是鲁班造伞的最初动机。 “可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这两个句子是鲁班能够发明伞的动力。教师可以在这两个句子上深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在学文的时候可以借助插图帮助理解。 叶脉:叶片上分布的细管状构造,主要由细而长的细胞构成,分布到叶片的各个部分,作用是输送水分和养料等。叶脉给了鲁班启发,由此,鲁班发明了伞架。引导学生明白留心观察和认真思考的重要。 写了制作伞的步骤,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将过程叙述得清楚、有条理,让人一看就明白。 同桌可以讨论一下,伞最后形成时是怎样的,可以比划一下,也可以画一下。老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你还想对现在的伞作一个什么样的改进。教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鲁班造伞的过程应该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211段) 在这些生字中,建议重点指导“遮”、“傅”、“劈”的书写。 课后第1题: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鲁班造伞的过程。可以同桌互相讲一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 课后第2题:要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后第3题:第一句话是递进关系,第二句是并列关系。教学时,不要要求学生说出是哪种关系,而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表达,会用这样的句式。教学设计参考一、以旧引新,学习课文1. 老师语言提示:对于我国古代的鲁班,大家知道吗?你知道鲁班发明过什么?2. 出示课题:鲁班造伞的传说。3. 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 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 把课文的生字与词语放进课文中认识理解,把它们弄明白。三、再读课文,掌握故事脉络1. 再一次自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思考:(1)鲁班造伞的过程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2)你认为鲁班造伞最关键的是哪一部分。2. 同桌讨论一下,伞最后成形时是怎么做的。可以比画一下,也可以画一下。3. 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再读一下。四、精读课文,启发教育1. 自己读课文并思考:(1)鲁班为什么会成为古代有名的工匠?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来?(2)学完这个故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或者教育?2. 同桌讨论学习。3. 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一听。4. 汇报学习情况,老师相机点拨。5. 齐读课文。6. 请生上台讲故事,如能将自己的思考及感想加进去则更好。五、拓展学习,活跃思维1. 齐读课文。2. 老师可以抛出问题:你们还想对现在的伞作个什么改进?增加它哪方面的功能,或者使哪方面的功能更完善?3. 小组合作讨论,可以带来伞的实物进行创造性思考。4. 汇报讨论结果,老师要肯定合理的,对于胡思乱想的创造既要鼓励其想法的新颖大胆,又要引导它的合理性、可行性。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合理创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没有想法的小组不必强行编造一些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