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目标: 汉、唐、宋的地方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加强;汉初、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汉、宋时期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预习思考: 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七国之乱”、藩镇割据局面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4、汉、宋两朝为削弱地方分权势力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5、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导学提纲 主 体 知 识问 题 思 考学生发现第三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七国之乱 原因 a汉初的地方管理措施及后果: 人物 措施 后果 b有识之士的主张 人物 主张 c汉景帝的举措 经过时间、旗号、首领、参加者 结果 2、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目的 措施 a建立中朝 成员 职能 后果 b设置刺史 数量 职责 作用 c实行“推恩令” 目的 内容 后果 评价 a积极作用 b弊端 1、讨论:西汉时期在地方管理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讨论:治安策、削藩策及“推恩令”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之处? 主 体 知 识问 题 思 考学生发现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藩镇割据 原因安史之乱的影响、地方节度使的设立 表现节度使的继任方式 影响导致了国家分裂 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原因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特点 a北方五代相继、混战割据、周世宗改革奠基 b南方与山西十国并立、相对稳定、发展经济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宋的建立时间、地点、人物、方式 2、中央集权的加强 措施 a收精兵 机构设置 兵力部署原则 统、发兵权分离 b削实权 中央分割相权为三 地方州郡直属中央、置通判限制州郡长官、废武用文 c制钱谷中央通管 评价 a积极作用加强、改变、消除 b消极作用造成 3、讨论:五代十国时期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4、讨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两大着眼点是什么? 5、小结:比较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知识运用 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制 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 d都由于诸侯王国的乱上而瓦解 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皇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施德,必稍自弱矣。”这表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真实目的是 主张推行分封制 b提高诸王的政治地位 c剥夺诸侯王的直属领土 d施德于诸侯,收买人心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并规定 侯国相当于县,直属朝廷 b列侯名义上受朝廷节制 c侯国受王国管辖 d列侯归郡统辖 五代十国时期,皇帝要调动一个实力较大的地方将领,事先总是调兵遣将防备其反抗,如临大敌。这反映出 地方将领会发动兵变 b皇权专制制度已趋没落 c地方将领反对封建专制 d皇权与割据势力矛盾尖锐 “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用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其实质是 剥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分裂割据 c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d加强中央集权 从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