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 第27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时作业.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27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时作业.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27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时作业.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 第27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时作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二十七)第27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如果回到2500年前,在下图所示的场景中你可能听到 ()孔子讲学图“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君权神授”“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bcd2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君轻民贵d得道者多助3. 学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历史后,几个同学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其中说法不恰当的是()a小张:数学老师学期初就制定规章,并严格执行,深受法家思想的影响b小王:语文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者风范c小李:外语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涉,无为而治,深得老子真传d小代:历史老师很会摆架子,特别注意师道尊严,招人厌,这是庄子的做法4“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6. “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材料中的观点属于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7.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董仲舒8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9“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10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该致辞所包含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有()宗法观念忠孝观念等级观念神道观念ab. c. d11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祸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祸天意说12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13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就此事,某校甲、乙两个学生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中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以下是讨论中利用的两则材料。材料一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意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2012年10月14日新华网博客材料二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适用的。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格言,耳熟能详又历久弥新,仿佛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2年9月人民政协报请回答:(1)作为甲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2)作为乙组同学,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4一个时期的思想与社会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反作用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韩非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摘编自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材料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当时仅是将“百家”摒弃于官方尊奉的意识形态之外,对其在社会上自由发展则不予干预,未曾一概禁绝。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带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并非教条地照搬儒家原则。法家的一套施政思想、手段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只不过注意用儒术加以“包装”“修饰”。虽然王朝治国并非纯用儒学,但由于形成了一套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选官和教育制度,故而儒家经学大盛于时。另外,汉儒鼓吹的“天人感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概括出法家法治思想的哪些特点。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对王朝政治的影响。课时作业(二十七)【基础演练】1c解析 从图片内容可以看出是孔子讲学,故本题是考查对孔子思想的掌握。是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不属于孔子。另三项都是正确的,故答案为c。2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内容。根据材料中“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这一信息可知这是从孟子的“君轻民贵”思想发展而来的,故选c项。3d解析 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主张的掌握。道家追求自然和精神自由,所以d项不是庄子的做法。4c解析 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认识。据材料信息分析,材料强调了“爱人”体现了墨家思想中“兼爱”的理念,故正确答案为c。5b解析 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思想的掌握。根据材料中“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属于儒家,故答案为b。6d解析 根据材料中“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增威严之势”等信息,可知这是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以法治国的主张。7d解析 先秦法家理论集大成者是韩非,后经董仲舒改造成为君主专制系统理论,故本题答案应为d。【能力提升】8c解析 从材料信息“节用”“划定土地经界”“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可以看出,这些主张都与经济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思想家的上述主张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故选c项。9d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a项是思想文化专制;b项是君权神授;c项不是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这一理论规劝统治者施行仁政,治乱与天是相呼应的,答案为d。10c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依据材料中“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可知反映了宗法、忠孝和等级观念,神道观念无从体现。11b解析 汉武帝作为统治者,对董仲舒神化皇权的主张采取支持态度,所以b正确。12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董仲舒改造儒学。从题干中反映出外儒内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汉代。13(1)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符合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代表中华文明,拔高了孔子的地位。进一步说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2)历史影响: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现实意义: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3)应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对中国传统儒学的认识。第(1)问注意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来说明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而材料二中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从其消极影响中分析。第(2)问注意概括材料二中对儒家思想积极作用的分析。第(3)问正确态度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做题】14(1)特点: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的意愿。影响: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但法家理论仍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或中央集权)统治,但对君主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解析 本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