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含解析)(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含解析)(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含解析)(1).doc_第3页
高考历史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含解析)(1).doc_第4页
高考历史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含解析)(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2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含解析)【名师综述】1.本专题重点问题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历程及其特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主要部门及其主要成就。难点问题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形成的原因、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阶段特征、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原因。2.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经济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出现过。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的新课标卷涉及本专题考题共有13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大多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设置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古代农耕经济,涉及的知识点有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生产、商品经济、城市发展、对外贸易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等基本知识,并直接或间接与现实问题或社会生活相联系。主要涉及材料解读、信息处理、分析理解、评价应用、计算比较、论证阐释等方面能力。3.预测高考,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可能出现;从内容看,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人民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此外,关注社会的公平公正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从民生、平等、市场、开放、交通、文明等崭新视角审视古代经济的发展。4.学习中要注意了解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及生产关系的变化;注意分析宋元和明清商业发展的原因,注意与自然经济的特点相联系,突出自然经济对商品经济的阻碍作用;正确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未能发展到近代社会的原因;注意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探究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变化与小农经济形成的内在联系。【精选名校模拟】1(2014 余江一中二模)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2(2014余江一中二模)3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3(2014陕西商南高中二模)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盐铁官营制度 早市夜市出现 商人群体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4(2014浙江杭州第一次质检)据史书记载:武则天时期,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女工就达700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棉花种植已广泛推广c官营纺织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d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5. (2014广东江门高三调研)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6. (2014山东枣庄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7. (2014广东茂名一模)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8(2014安徽黄山第一次质检)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十二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有学者认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对该土地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井田制度的实质 b从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c有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与资产阶级民生主张相同9(2014湖北百校高三10月联考)三府督护州县官吏(大唐六典卷30)关于州士曹司士参军职掌条有云:“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此史料反映出唐朝时()a政府在官矿优先的前提下允许公私兼营b民营矿业可私自铸币以补充市场需求c市场上铸币金属的增多导致税制紊乱d私营矿业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10. (2014安徽合肥一模)对右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11. (2014广东深圳一调)南宋时期盛行一种叫“出门税”的银铤。如右图所示,银铤上有“行十郎聚”、 “真花银”、“出门税”等文字。据考证,铭文中“行”指“行商”,“门”指“城门”。据此可知当时()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政府重视管理并征收商税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12(2014吉林白山一中一模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商人地位的提高13(2014山东淄博一中阶段检测)(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福建“民安土乐业,无凶年之忧”。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纺织、陶瓷、制茶、造船、冶炼、造纸、印刷等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宋朝廷大力鼓励商人出海经商,招引外商来华入贡、贸易。嘉祐年间(1056-1063年),福建对外贸易大增,“舶商岁再至,一舶连二十艘,异货禁物如山”。宋初虽严禁与高丽(今朝鲜半岛南部)、侯国(今日本)通商,但泉州一些海商仍以瓷器、丝织品等暗地私贩高丽。南宋时期,与福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50多个。(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地区对外贸易的特点,(2分)并分析其原因。(2分)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一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体制内”的因素有哪些?(3分)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3)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3分)8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海禁政策。14(2014四川南充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1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2分)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