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卷)高效测评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考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卷)高效测评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考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卷)高效测评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考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卷)高效测评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考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卷)高效测评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生物高效测评卷(二十)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中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b死亡率增加是由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引起的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d点之前,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b点最大)后减小,最后为零(d点),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种群数量增大,食物和空间相对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是天敌数量增加;要合理利用该动物资源,应使种群密度维持在增长速率最大的b点;该种群的最大环境容纳量为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b2.如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答案:d3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图丙为(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生物b处于最高营养级b图乙所代表的种群数量在t2时达到最大值c图丙中种群在cd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乙中t1t2与图丙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答案:d4某水域有a、b、c、d、e五种生物,它们体内的ddt浓度见表,由此可知,这五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是()种群abcdeddt浓度(ppm)0.0052.01.525.50.04解析:五种生物种群中ddt的浓度,从小到大依次为aecbd,其中c与b的浓度虽然不同,但相差很小,所以可以确定c、b属于同一营养级。据此,可以写出这五种生物种群构成的食物链。答案:c5下列各项措施中,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a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b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c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答案:a6若某一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 kg的鱼需消耗海洋植物至多()a1 120 kg b6 440 kgc2 240 kg d1 220 kg解析:根据该经济鱼类的食物结构可以了解到该鱼的食物链有三条,当能量传递效率是10%时,消耗植物最多,故该鱼长到4 kg需消耗海洋植物至多为:41/410101041/4101041/2101 120(kg)。答案:a7种群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结合坐标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s”型曲线增长的自然种群,如果ntn0t,则其中是一个变化值b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应使种群数量处在d点c若图示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b点解析: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c点。害虫防治应该在b点以前;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c点;由于种群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影响,因此(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会发生变化。答案:a8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的演替是从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始的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d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解析:弃耕农田进行演替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的;群落演替的原因有:环境条件的变化、植物繁殖体的散布(即植物不断进行繁殖和迁移)以及人类活动等;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食物链延长。答案:b9(2012湖州模拟)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57年间个体数下降是由于之前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解析:一般情况下,种群的数量与种群的能量呈正相关。根据图中三个种群个体数量变化以及c是自养生物可写出食物链cba,所以b为初级消费者,a为次级消费者。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后一营养级的数量变化较前一营养级的数量变化有滞后现象,种群b在第57年间内个体数量下降是由于前阶段(35年)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b、c三个种群中缺少分解者,因此不能构成生物群落。答案:d10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体现的是()a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b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c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d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解析:用芦苇、秸秆作原料造纸与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体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属于直接价值;引进蜣螂消除草原上成灾的牛羊粪便属于间接价值;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化纤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答案:c11下列有关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解析: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b物种的基因多样性最强,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群落内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演替的不断进行而增强,因此,其演替的顺序为acdb;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汞含量随营养级的增高有富集作用,因而,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由于不同种群的个体大小不同,所需条件也有别,因此,不能简单的根据种群密度判断其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答案:d12(2012陕西高新区一中模拟)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的多少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a具有的能量等于b、c、d的能量之和解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图中a为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具有的能量大于b、c、d的能量之和。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4分)(2012洛阳模拟)图甲表示含有大量藻类、底层水草及挺水植物(芦蒿、香莲)的新型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乙中ad表示藻类和鲢鱼能量流动过程中,不同去向能量的相对值。(1)根据图甲回答问题:与香莲竞争最激烈的生物是_,人占有_个营养级。水生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现象。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的物种逐渐丰富,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如果鱼类大量死亡,分解者的数量变化情况是_。(2)从生态学原理上看,利用粪尿种植蘑菇这一实例体现了_原理。(3)若图乙中c1a2b2c2d2,则从藻类到鲢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用字母表示)。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香莲与芦蒿均属于挺水植物,因此,两者间竞争最为激烈。人在图示食物网中分别属于第二、三、四营养级。水生植物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不同类型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高度,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光等资源。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增加,属于次生演替,该群落演替的起点是池塘中最初具有的简单的生物群落。如果鱼类大量死亡,分解者首先增多,但随着水体中氧气的减少,分解者数量又逐渐减少。(2)蘑菇属于分解者,种植蘑菇可以将粪尿中的能量转变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蘑菇中的能量,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符合生态工程建设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1)芦蒿3分层次生演替先增后减(2)物质循环再生(3)c1/(a1b1c1d1)或a2b2c2d2)/(a1b1c1d1)14(14分)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是南方某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某研究小组对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态系统调研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尽管南岭远离工业化城市,但调查发现终生未离开过南岭的小灵猫体内的含铅量较30年前高出近50倍,这说明铅循环具有_的特点,它可以通过_进入小灵猫体内。(2)下表为该森林公园中甲、乙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种群4 9004 1206710乙种群01203 2104 500甲、乙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着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甲、乙两个种群若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那么它们为其他生物提供_。由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替过程可以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可能是_。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解析:小灵猫属于高营养级生物,因而铅主要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入小灵猫体内。由表格所给数据可知,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明显相反,所以推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竞争关系、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这里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包括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答案:(1)全球性食物链和食物网(2)竞争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能量和有机物自我调节以甲植物为食的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缺乏有利变异15(12分)(2012湖南省十二校联考)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有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_kj。(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同化总量(106 j)储存能量(106 j)呼吸消耗(106 j)a900200700b1001585c15213d186012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106 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解析: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雪兔和狼之间只有一个箭头联系,二者没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因此二者明显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北极狐的能量有三个来源,雷鸟提供1/2、植物提供1/8,还有雪兔提供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