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强化练习: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9-12(9-11每题3分)。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恰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 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充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艾,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三国志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服轻绡 被:被褥 b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援:持、拿 c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 而:却 d特当借君死以厌众 厌:抑制、镇压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操“酷虐变诈”的一组是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身自佩小鞶囊,时或冠帖帽以见宾客因援剑割发以置地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a b c d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喜欢音乐,倡优伴身,经常是从白日玩乐到夜晚。每次和宾客谈论的时候,言语戏谑,毫不隐晦自己的心中情感。 b本文综合运用了诸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刻画了一个酷虐变诈的曹操形象。c曹操率军讨伐敌人时粮食不足,就采纳主事官员的建议,用小斗量米来供给军队。后来却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他,杀掉了他。 d当初,袁忠担任沛国的辅相,曾经想用法律来惩治曹操,沛国的桓邵也很轻视曹操。最终都在充州被曹操杀掉。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3分)(2)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艾,罚不加于尊(5分)2.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注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注】啖:唆使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 德:感激b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 直:价值c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 度:估计 d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竟:竟然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知周必诉于官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我为公抱不平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岂以祸及平人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7.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夫行为。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霍氏离开霍家。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福不改供词。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见义不为和乡人不明大义,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9.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分)_(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4分)_(3)乡人曰:“囚耳,乌足道?”(3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曲阜为贼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移县就阙里,从之。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谨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侯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廉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注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照。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中旨令:皇帝白宫廷发出的亲笔命令。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籍:登记b.坐巡抚朱钦事 坐:因受牵连c.诏营后父陈万言第 第:府第宅院d.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 举:被举荐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逐吏而代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帝即位,斥以予民 作师说以贻之c.璜因请特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不如因善遇之d.万言诉于帝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3分)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二臣无与,乞罪臣 a. b. c. d.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璜治理政务政绩卓出。任职济南时,不良权贵,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b.璜烙尽职守,担任左侍郎时,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缩减皇室的工程造价。c.尽管赵璜没有听从朝廷大臣的意见依然辞职、但朝廷对他的车马供应仍按旧例。d.赵璜很有才干,在他人为纷乱错杂的事件观望惊讶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12.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4分)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4分) (3)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4分)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惟大丞相魏国公(韩琦)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注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相与骈肩累迹 累:重叠 b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 荣:荣耀c以遗相人 遗:留给 d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铭:铭记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富贵而归故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买臣见弃于其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多于南亩之农夫d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旌扬韩琦有高风亮节。b. 文章首先从人情之所荣,从古今之所同入笔,极写衣锦还乡的意气之盛,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c.文章开头写季子和朱买臣,是为了拿他们的骄矜自夸反衬韩琦的谦逊和不事张扬。d.韩琦回家兴建昼锦堂,是反其意而用之,其轻富贵的品格节操,其远大的志向,非一般夸荣显富者可比。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惟 德 被 生 民 而 功 施 社 稷 勒 之 金 石 播 之 声 诗 以 耀 后 世 而 垂 无 穷 此 公 之 志而 士 亦 以 此 望 于 公 也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4分)译文: 。(2)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3分)译文: 。5.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注释】伥伥:无所适从貌 皇皇:指匆忙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若有所责 责:责备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学者有所溺焉尔 复驾言兮焉求b方勉焉以模言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不如因善遇之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c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d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译文: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分)译文6.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陆俟,代人也。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上党太守、关内侯。俟少聪慧。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太武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与西平公安颉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拜冀州刺史。对考州郡,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转武牢镇大将。平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安定镇大将,追讨玉等,皆获之。迁怀荒镇大将。未期,诸高车莫弗惧俟严急,请前镇将郎孤。太武许之。征俟,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明年,诸莫弗果杀郎孤以叛。帝闻之大惊,召俟问其故。俟曰:“夫高车之俗,上下无礼,无礼之人,难为其上。臣莅以威严,节之宪网,欲渐加训导。而恶直丑正,故讼臣无恩,称孤之美。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讥臣为失,专欲以宽惠临之,仁恕待之。无札之人,易生陵傲,不过期年,无复上下。既无上下,然后收之以威,则人怀怨忿。怨忿既多,败乱彰矣。”帝叹曰:“卿身乃短,虑何长也!”即日复除散骑常侍。帝征蠕蠕,破凉州,常随驾剐督辎重。又与高凉王那复渡河南略地。仍迁长安镇大将。与高凉王那击盖吴于杏城,获吴二叔。诸将欲送京师,俟独不许,曰:“若不斩吴,恐长安之变未已。一身藏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诸将咸曰:“令获其二叔,唯吴一人,何所复至?”俟曰:“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头,犹能为害。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遂舍吴二叔,与之期。及期,吴叔不至,诸将皆咎俟。俟日:“此未得其便耳,必不背也。”后数日,果斩吴以至,皆如其言。俟之明略独决,皆此类也。迁内都大官。安定卢水刘超等叛,太武以俟威恩被关中,诏以本官加都督秦、雍诸军,镇长安。帝曰:“超等恃险,不顺王命,朕若以重兵与卿,则超等必合为一;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令使卿以方略定之。”于是俟单马之镇。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超犹无降意。俟乃率其帐下见超。超使人逆曰:“三百人以外,当以弓马相待;三百人以内,当以酒食相供。”乃将二百骑诣超。超备甚严,遂纵酒,尽醉而还。后伪猎,诣超。与士卒约曰:“今会发机,当以醉为限。”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士卒应声纵击,遂平之。帝大悦,征拜外都大官。 (节选自北史陆俟传【注】文中加粗的文字为人名。蠕蠕: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高车莫弗:高车,是北朝人对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莫弗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武征赫连昌 征:征伐b节之宪网 节:约束c又与高骧王那复渡河南略地 略:夺取d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 许:赞许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陆俟有谋略的一组是( )。卿身乃短,虑何长也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a bcd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俟:靛赶武帝征讨赫连昌时,他和西平公安颉一起攻克武牢关,被太武帝封为武牢镇大将军。b陆俟很有预见性,他曾向皇帝说,自己离职后不到一年,诸高车必反,事实正如他预料的样。c陆俟与高凉王那在杏城攻打盖吴,抓住了他的两个叔叔,后来又利用他们杀死了盖吴。d陆俟在平定安定卢水刘超的叛乱中,有胆有识,识破了刘超的计谋,并成功地平定了叛乱。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3分)(2)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3分)(3)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4分)7.文言文阅读(共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记寻大龙湫瀑布 (清)方苞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唯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注】摽:把持。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暴:施加恶行,欺侮。毒:怨恨。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蔓草被径 被:覆盖 b经蒙茸则手披足踏 披:分开 c舆者坦步里许 步:步伐d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 詈:责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按图记以求名迹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b访于众僧 故燕王欲结于君c至崖而反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过此则山势陡仄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率众寻,老僧作向导,可见作者一行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b. 作者认为,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c. 抬轿子的人曾几次欺骗作者等人,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d. 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时不能被人理解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8用“/”为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断三处)(3分)夫 舆 者 之 诳 即 暴 于 过 客 不 能 谴 呵 而 创 惩 之 也 而 怀 怒 蓄 怨 至 此。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始辟者,皆畸人也。(3分)译文: (2)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4分)译文: (3)子毋惑,唯余足迹是瞻。(3分)译文: 8.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陈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球少涉儒学,善律令。阳嘉中,举孝廉,稍迁繁阳令。 复辟公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桂阳黠贼李研等群聚寇钞,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球到,设方略,期月间,贼虏消散。而州兵朱盖等反,与桂阳贼胡兰数万人转攻零陵。零陵下湿,编木为城,不可守备,郡中惶恐。掾吏白遣家避难,球怒曰:“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复言者斩!”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所杀伤众。贼复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相拒十余日,不能下。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球募士卒,与尚共破斩朱盖等。 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以日食免。复拜光禄大夫。明年,为永乐少府,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初,郃兄侍中鯈,与大将军窦武同谋俱死,故郃与球相结。事未及发,球复以书劝郃曰:“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所亲知也。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以次收节等诛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又,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出为步兵校尉,亦深劝于郃。郃曰:“凶竖多耳目,恐事未会,先受其祸。”纳曰:“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郃许诺,亦结谋阳球。球小妻,程璜之女,璜用事于宫中。节等颇得闻知,乃重赂于璜,且胁之。璜惧迫,以球谋告节,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球时年六十二。(选自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期月间,贼虏消散 期待b.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 率领c.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 暗中d.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 触犯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ba 远射千余步,所杀伤众 数月,以日食免 永乐太后所亲知也 球复以书劝郃曰dc 而久在左右 璜用事于宫中 可翘足而待也 乃重赂于璜,且胁之7.下列句子中,能够表现陈球“善用计谋”的一组是 (3分)球少涉儒学,善律令 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 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 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桂阳一带曾经寇贼横行,陈球就任零陵太守后,尽职尽责,致力于消除贼患,最终通过放水淹贼的方法,消灭了李研等贼寇。b.州兵朱盖与胡兰一同反叛,合力进攻零陵,零陵地势低洼,城防简陋,难以防守,城中兵弱,无法独立击退人数众多的叛军。c.光和年间,宫中宦官在朝廷的势力极为强大,陈球联合司徒刘郃、尚书刘纳、卫尉阳球,欲合谋诛灭曹节等宦官,拯救朝政。d.陈球希望自己小妾的父亲程璜能够参与诛灭宦官的秘密行动,但程璜胆小,把陈球的计划出卖给了曹节,以致陈球等均被害。9.断句与翻译。(10分)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4分)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3分)试卷答案1.9、a被:穿、披10、b 表现曹操不稳重、缺少威仪,表现曹操执法严峻11、d在兖州被杀的是边让12、略2.5d 6.c(a项:副词,于是,才/副词,却,竟然; b项:介词,向/介词,表被动; c项:均为介词,替; d项:介词,把/目的连词,来)7.d8.c(c项“借关廷福报复私愤”无据。)9.(1)(3分)你的诉状中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若”、“有子可证者”定语后置、“安在”宾语前置,各1分)(2)(4分)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 (“壮”词类活用、“授以意”状语后置、“令”后兼语省略、“归”,各1分)(3)(3分)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 / (“囚耳”主谓省略、“乌”、“道”,各1分)源:【文言文参考译文】 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佣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佣人的儿子作证,告到官府。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人家架屋回来,听说此事,连夜进城。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儿子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来。佣工的儿子醉了,晚上(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这天半下午,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儿子。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死者的儿子可以作证,如今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过了一天,佣工儿子才回来,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同乡的人这才知道关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几百亩麦田,当初是我们家的,有个姓周的硬说是他家的,(为此)长期打官司。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诉讼,就压低价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于是(周霍) 家起了严重冲突,这年麦子成熟时,周家纠集了几十个壮汉前来割麦,周家的人还带齐了刀棍,在整个田间横冲直撞。正当霍家窘迫时,关廷福给人家砍树回来,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不平。他勃然大怒,提着斧头走向地头。周家人都吓跑了,关廷福杀死了其中一个为首的人。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会向官府告状,估计关廷福要逃跑,(到时候)自己独自承担全部罪责。于是,他急忙喊关廷福过来跟自己饮酒。关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头把门扛紧(以防他轻易跑掉),关廷福笑着说:“我替您打抱不平,杀死了人,罪责由我承担,假如独自跑了,不是男子汉。”略3.8.d(举:全,尽)9.a(表顺承; b.介词,把/目的连词,来;c.于是,就/趁机;d.向/被)10.c(写赵璜品行高尚;写赵璜克忠职守,敢于进谏;写赵璜敢于担当,不牵连他人)11.b(缩减皇室的工程造价,不是担任左侍卫郎时的事) 12.(1)诏令才厂发几个月却忽然更改,这是向天下人显示是皇帝不守信,皇帝就回复同意了他的建议。(3分,“更”1分,“信”1分,“报”1分)(2)从那以后,上书皇帝救人的接连而来,陈万言内心不安,两次请求宽恕。(4分,“锺”“再”“贷”各1分,语意通顺1分) / (3)以后发表白己的意见不断(不停止),那些有权势、受宠幸的小人,嫉恨他的很多,皇帝对他的态度也逐渐疏远了。(3分。“已”“幸”“浸”各1分)4.16.d(铭,铭刻) /17b(b均作介词,表被动;a 连词,表顺承/递进;c代词,代人/结构助词;d、副词,于是/才)18. c(文章并未写季子和朱买臣骄矜自夸,只是为了借他们衣锦还乡乃人之常情,来衬托韩琦的品质之高贵)19. 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20.(1)大凡读书人处在穷困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的人和小孩都可以轻视他,欺侮他。(2)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参考译文: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回到故乡,这在人情上认为是很荣耀的事情,同时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看的。读书人还处在穷苦的时候在乡里受苦,一般人和小孩都能轻视他,欺侮他。像苏秦遭到他嫂嫂的无礼对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离弃一样。他们一旦坐着华贵的大车,旌旗在前面引路,骑马的侍从在后面跟随,路两旁的人,互相肩膀挨着肩膀,脚印叠着脚印,一面望着一面赞叹。这时那些平庸的男子,愚蠢的妇人,却东奔西跑,吓得汗流浃背,羞耻惭愧,趴伏在地上,在大车扬起的灰尘和骏马的足迹之间懊悔请罪。这是一个读书人,在当时得意,因而意气洋洋的表现,过去人们把它比作穿着锦绣回到故乡那样荣耀。只有尊敬的丞相魏国公却不是这样。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德,是当时有名的公卿。自从魏国公年少的时候,就已经中了高高的科第,做了大官;天下的读书人,闻风下拜,希望瞻仰丰采,大概也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当有的。不像那穷困的人,在一个时候侥幸得志,出乎平庸男子和愚蠢妇人的意料之外,从而使他们惊骇,并向他们夸耀自己。既然这样,那么作为仪仗的大旗,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荣耀;三公的命圭和礼服,不足以表现魏国公的显赫;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这些事情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乐章里,光照后代,流传到永远,这才是魏国公的志向,读书人也是在这一点上对魏国公寄予希望啊。哪里只是炫耀一时,荣耀一乡呢?魏国公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相州,就在后园里修建了“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了诗,把它留给相州的人民。他把快意于恩怨和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他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耀,却把它当作警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所以他能够出将入相,勤劳为国,做到平安的时候和艰险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至于遇到重大事件,决断大的主张,他垂着衣带,拿着手板,不动一点声色,却能把天下治理得像泰山一样安稳,真可以称得上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了。他的丰功伟业,刻在钟鼎上,谱在乐歌里,都是国家的光荣,不单是乡里的荣耀啊! /我虽然没机会登上魏国公的昼锦堂,幸运的是曾经私下里诵读过魏国公所写的诗;我因魏国公的志向能够实现而高兴,很乐意讲给天下人听,于是写了这篇记。略5.2(3分) c(责:要求,责求)3(3分)c(b来;相当于“而”表并列 c 如果;好像 d因为;趁机)4(3分)d(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5(6分)(1) 世上想借助(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人,从我这里能获取什么呢!(3分,每句1分)采分点:假(借助) / 以为(“以之为” 用它作为) /状语后置 取于修焉:于修取焉(从我这获取)(2) 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即使要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采分点:若(如果) / 虽(即使) / 之(动词,到达)【文言文参考译文】 /前(些时日)有辱(您)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略6.4.d(许:答应)5.d(是太武帝的话,不是直接体现。不是直接体现其谋略。)6.a(当时封的是冀州刺史。)7.(1)(帝)下诏命令陆俟统领各个军镇来防备蠕蠕。(关键词:诏,督,以)(2)郎孤得以回镇为官,得意于自己的好名誉,一定会(或是)更多施恩给百姓。(关键词:获,欣,加恩)(3)况且在治疗心腹的疾患时,却说一定要留下类似的毛病,这样做可以吗?(关键词:况,而,遗,类)参考译文:陆俟,代郡人。他的父亲陆突,道武初年率领部落跟随大军征战,立了很多战功,官至上党太守、关内侯。明元帝即位后,他承袭了关内侯之爵。太武帝征讨赫连昌时,下诏命令陆俟统领各个镇军以防备蠕蠕,他和西平公安颉一起攻克武牢关,赐爵为建邺公,官拜冀州刺史。当时对州郡长官进行了考核,陆俟和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后来他又转任武牢镇大将军。平羌的狄子玉等反叛,陆俟又转任为安定镇大将军,追击征讨狄子玉等,将他们全部擒获。陆俟又被升迁为怀荒镇大将军。到任未满期,高车的众莫弗指控陆俟为政严厉,性情暴躁,恳请前任镇大将军郎孤回来接任。太武帝批准了他们的要求。陆俟被召回,到京师朝见太武帝时,他说不超过一年,郎孤一定会丧命,而高车一定会反叛。太武帝怀疑他在胡说,狠狠责备了他,(他)只带着建邺公的爵位回到家中。第二年,众莫弗果然杀了郎孤而起兵反叛,太武帝听到消息后大惊,召来陆俟问其中的原因。陆俟道:“高车那里的风俗是上上下下都不知礼数,对不知礼数的人,很难做他们的上司。臣到高车后,对他们施加威严,用法纪纲常约束他们,想慢慢引导他们。然而有些奸恶之人,厌恶正义道德,因而指控臣没有恩德,却称赞郎孤的好处。郎孤得以回镇为官,得意于自己的好名誉,一定是多施恩惠给百姓,而贬低臣的行为。对下级只想以宽厚、仁慧、恩惠、放任对待他们。不知礼数的人,容易滋生霸气和傲气,于是不再有上下级之分,不不规则有上下之礼后,郎孤再用威势想使下面人收敛,就招来那些人的怨恨情绪。怨恨情绪高涨,叛乱之事也就显而易见了。”太武帝叹意:“你身材短小,想得却那么长远!”当天就重新提拔他做了散骑常侍。太武帝征讨蠕蠕,攻破凉州,陆俟经常随驾督管辎重的运输,他又和高凉王那渡过黄河去攻城夺地,被升任为长安镇大将军。又和高凉王那在杏城击败盖吴的两个叔叔。众将想将二人解送到京城,只有陆俟不同意,他说:“如果不杀了盖吴,只怕长安之变还不会结束,(盖吴)一个人藏匿潜逃,如果不是他的亲信,谁能抓得到他。假若十万大兵停驻而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重点留意事项解析
- 2025餐饮公司劳动合同范本AA
- 2025精明租房合同签订策略
- 2025数据中心改造合同范本
- 三沙装饰物拆除施工方案
- 灯火通明施工方案设计
- 求大学足球考试题及答案
- 帮扶乡村振兴试题及答案
- 城区水泥配送方案范本
- 计生专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安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淘宝客服合同协议书模板
- 骨水泥测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管理共识 课件
- 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指南 2025
- 无人机教育培训创业计划书
- 咸阳社区面试题及答案
- 电力工程施工进度及安全保障措施
- GB/T 19973.2-2025医疗产品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用于灭菌过程的定义、确认和维护的无菌试验
- 装修合同意向协议书
- 鸡蛋分拣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