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附城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1页
广东省附城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2页
广东省附城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3页
广东省附城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九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纲要求(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动乱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通讯工具的变革;(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的兴起。考向预测从2007年高考以来,本专题的知识点出现的频率日渐增加。高考命题者主要从西学东渐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社会习俗的变迁。本部分内容既可以单独组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也可从社会生活变迁的角度出发,通过新颖的背景材料(如歌谣、文献资料等),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考点探究探究1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势力传入中国);2、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3、革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的影响)新 式 文 明 婚 照 (20世纪20年代)旧式婚礼课堂演练1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照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服饰的变化发式的变化礼仪的变化是否缠足的变化a、 b、 c、 d、探究2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有何特点? 经历了由被动到与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与民主进程发展有关地域发展不平衡有关始终保持民族特色课堂演练2下列对近代服饰风格演变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民间服饰变革推动政府服饰变革 政府倡导推行又使新服饰走向社会下层 “易服”与“断发”并行,是社会变革的缩影 洋装与传统服饰具有不可调和的冲突 a、 b、 c、 d、课堂演练3红金龙香烟广告图(注意广告语: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其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由此反映 是“异味争尝”的近代饮食文化的反映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a、 b、 c、 d、 探究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顺应时代变革。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课堂演练4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最能符合历史潮流的是 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课堂演练5“时尚中国”的标志有( )“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 穿着打扮个性化“装修热”流行语言的变化 a b c d拓展延伸1、如何看待近现代西方文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1.主观方面:西方的一切都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野蛮侵略强行进入中国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2.客观方面西方传入中国的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旦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课堂演练6在以技术特征命名的下列时代,中国跟进最快的是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计算机时代 d.互联网时代巩固反馈1、(2008年山东文综)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 西汉札记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 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 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2、有研究者在研究中国婚姻习俗的变迁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1) 依据材料一回答,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3分)态度:支持(1分)。依据: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1分) 阿兄(亲属)同意(1分)。 材料二: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唐代51人,宋代267人,明代36000人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林纾畏庐琐记(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3分)原因:唐朝受少数民族影响,宽容妇女再嫁。(1分)明清理学教育毒害(1分)明清统治者推崇和提倡。(1分)材料三: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3)据材料三说明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变化:从父母之命到婚姻自由 (2分)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2分)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到平等自由;(2分)材料四: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