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 业三参考答案.doc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 业三参考答案.doc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 业三参考答案.doc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 业三参考答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 业3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夏、商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庠 、序 、学等形成。周王朝开始,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形成并发展起来。2.西周在继承夏商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是:政教合一、官师不分。3.孔门私学可谓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为完备、影响最为深远的私学。4.齐国的稷下学宫是战国各家私学的汇集地。5.秦代,基于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成为秦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其结果出现了取缔私学,乃至焚书坑儒的阴暗面。6.汉初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恢复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王朝的官方学术和教育的主体内容。8.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其以五经博士为教师,进行专经教学,其教学形式以自学为主,辅之以个别指导,学习生活比较自由。9.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机构除太学外,国子学、四门学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的兴起,形成了多渠道办学和多学科并举的格局。10.隋朝国子监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教育从千年来传统礼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政治系统。隋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央教育体系,确立了实科教育制度和职业教育制度。11. 庆历兴学、熙宁兴学和 崇宁兴学是宋代官学逐步改造、完善、定型的时期。12.以国学和地方入学为核心的儒学教育系统、以社学为中心的小学教育系列、以乡约 、旌表等构成的社会教育网络构成了明代基本的教育类型。13. 察举、岁贡和 科举是明代选士制度的三大主体。14.清代 国子监是我国古代最后一所最高学府。15.为数众多的地方官学与国子监、满族官学一起,构成清代官学的基本结构。16.科举制从隋朝大业 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 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17.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标志科举制已经诞生。18. 在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分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19.宋代扩大了科举规模,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即 州试 、省试和殿试;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20.宋代的科举有常科、制科和武举。21.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 殿试 三级。乡试第一名叫 解元 ,会试第一名叫会元 ,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22.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即 童试 、岁试 和科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即 乡试、会试和 殿试。23.我国最早的教育思想,是载于尚书周书中的箕子、周公 的教育思想。真正系统化、形成独立体系的教育思想,还是从 孔子 开始的。24.我国夏商时期的教学内容是六艺,其中至少包含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孔子关于“有教无类”、重视德育和智育的思想,还有仁者爱人的忠恕之道,都闪耀着素质教育的火花。25.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诗经、楚辞和春秋战国时代的 散文。26.文学史上习惯于把建安文学作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曹植则代表当时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27.从“初唐四杰”到陈子昂,唐诗逐步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之路。28.南宋的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29.散文方面,以 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中唐古文运动,提倡恢复先秦两汉的优良传统,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30.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是元代的文学代表。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31.“诗言志”说最早见于 尚书。尧典。32.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历史,从整体结构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远古及先秦 艺术、秦汉至隋唐艺术和宋元明清艺术。33.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的 乐舞,巫人以舞降神,巫舞逐渐演变为民间歌舞和小调。34.三国时的画家曹不兴是第一位画佛能手,东晋时的画家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合称“六朝三杰”。35.中国书法艺术源远长流,应当说从甲骨文就开始了。但是从总体上讲,书法艺术的真正形成是在汉魏时期。36.汉代是书法艺术成熟的时期,隶书定型,草书、行书 、楷书 应运而生,终于形成“隶书盛行、诸体皆备”的辉煌局面。37.唐代 虞世南 的孔子庙堂碑、欧阳询 的九成宫醴泉铭和皇甫诞碑、褚遂良 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薛稷的升仙太子传等都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传世名作。38. 张择端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大画家,其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当时风俗画的代表。39. 兰亭序 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誉为法贴之冠。40.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在 武则天时已修建到千多佛龛,所以又称“ 千佛洞”。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1.2.4)属于西周时期教学内容“六艺”范畴。礼 乐 画 射2.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有(1.3.4)法家 名家 儒家 道家3.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有(1.2.3.4学而不厌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以身作则4.学记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有(1.2.3 )。预防性原则 及时施教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有教无类5.学记关于教学方法的内容有(1.2.4 )。讲解法 问答法 讨论法 练习法6.朱熹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1.2.3.4 )。立志 居敬 存养 省察7.朱子读书六法包括(1.2.3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虚心涵泳 温故知新8.(1 )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 周公 韩愈 董仲舒9.孟子存养式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2.3.4 )。深造自得 盈科而进 专心有恒 教亦多术10.荀子积渐式教学法的内容包括(1.2.3 )。闻、见、知、行的教学审视过程 虚壹而静,专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中恒 教亦多术11.朱熹书院式教学法的内容包括(1.2.3 )。升堂讲说 认真读书,自行理会 互相切磋,质疑问难 质实12.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1.2.3 )。 诗经楚辞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 易经13.真正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是(1.2 )。汉乐府诗 司马迁的史记汉赋 汉书14.东晋陶渊明的著名作品有(1.2.3 )。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记咏怀15.李白的著名诗篇有(1.2.3 )。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丽人行16.杜甫的著名诗篇有(2.3.4 )。将进酒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17.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有(1.2.3 )。秦中吟十首长恨歌琵琶行登高18.近代(1.2.3.4 )被称为“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19.(1.2.3 )是中国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动物画20.以才绝、画绝、痴绝被称为“三绝”的画家是(1 )。顾恺之 吴道子 阎立本 郑板桥21.中国古代有“书圣”美誉的书法家是(4 )。王献之 颜真卿 褚遂良 王羲之22.唐代颜真卿的主要书法作品有(1.2.3 )。颜氏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颜勤礼碑皇甫诞碑23.欧阳询的主要书法作品有( 1.2.4)。九成宫醴泉铭卜商帖寒切贴皇甫诞碑24.唐代怀素的主要书法作品有(1.2.3.4 )。东陵圣母帖食鱼帖论书帖苦笋帖25.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传世墨迹主要有(1.2.3.4 )。苕溪诗卷蜀素帖天马赋方圆庵记26.元代赵孟頫的主要书法作品有(1.3.4 )。仇锷墓碑铭鹊华秋色图度人经兰亭十三跋27.乐曲通过琴保存下来的古琴曲目有(1.2.3 )。梅花三弄流水阳关三叠十面埋伏28.郑光祖的元杂剧代表作是(4 )。汉宫秋西厢记窦娥冤倩女离魂29.元杂剧汉宫秋的作者是(2 )。关汉卿 马致远 王实甫 白朴30.有“国剧”之称的戏曲是(3 )。南戏 昆腔 京剧 秦腔31.孔子之后,儒家以(2 )为主的经籍教学体系逐渐成型。四书 五经十三经 论语32.法家学派以其( 2)思想对战国末年的社会发展以及秦王朝的统一都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德政 “霸术”尚贤 无为33.( 4)是汉代最高学府,不仅是全国文教中心和示范教学的辐射源,而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鸿都门学 四门学 国子学 太学34.我国最早的文艺类专门学校是汉代建立的(3 )。四门学 太学 鸿都门学 国子学35.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为首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在猛烈批判封建教育的基础上,提倡(4 )学风,主张学习西学,开近代史上学习西方的先河。“知行合一”温故知新 考据 “经世致用”36.宋代扩大了科举规模,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即(2.3.4 )。乡试 州试 省试 殿试37.(1.2.3.4 )属于孔子提倡的教师职业道德。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 以身作则 教学相长38.(1.2.3.4 )属于学记提倡的教育教学原则。预防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学习观摩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39.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是(2 )。论语学记师说 新学伪经考40.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4 )。白朴 马致远 关汉卿 王实甫 三、名词解释(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8题)1.“学在官府”P1092.“六艺” P1093.汉代太学P110-1114.八股文 P1155.“有教无类”P1176.学记P1187.启发式教学法 P1268.存养式教学法 P1269.积渐式教学法 P12610.功利主义教学法 P12711.书院式教学法P12812.察举制度 : 察举,主要是指在汉代实行的一种自下而上选拔人才的制度。察举就是考察以后予以荐举的意思。朝廷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立各种科目,指定有关的官员担任举主,依照规定贡上相应的人才,经朝廷检定后给予录用或升迁。13.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14.科举制 P11415.师说P12916.诗经 P13017.离骚P13118.“梨园” P15119.中唐古文运动 P13420.顾恺之 P15521.历代帝王图 P15522.“画圣” P15623.清明上河图P15624.“书圣”P15925.“颜体”P159四、简答题(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4题)1.简述唐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P1112.简述宋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P1123.简述唐代的科举制度。P1144.简述明代科举制度鼎盛的内容。1155.简述孔子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P1176.简述孔子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1187.简述学记教育教学的原则。P1198.简述学记的教学方法。P1199.简述董仲舒所倡导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P12010.简述朱熹论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P12111.简述朱子读书六法。P12112.简述中国传统文学的分期。P130-13513.简述中国传统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P14214.简述中国传统文学的审美价值和借鉴作用。P142-14315.简述吴道子的绘画成就。P15616.简述郑板桥的绘画成就。P15717.简述欧阳询的书法成就。P15918.简述张旭的书法成就。P16019.简述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