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第一期).doc_第1页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第一期).doc_第2页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第一期).doc_第3页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第一期).doc_第4页
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第一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龙岩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第一期)2014年3月 新一轮机构改革调整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原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行使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划归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后,按食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农业部门负责畜禽屠宰环节和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进出口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和监督管理。进口的食品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第一节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相对于生产环节来说,食品流通安全更加复杂。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在流通环节被分散,主体数量呈现扩大现象。一般食品从生产到消费链条中,必须经过批发、零售等环节,一个大型的生产企业需要将产品销到全国市场,需要大量的批发和零售商,使得食品流通的监控节点呈几何级数增长;二是食品流通必须经过仓储、运输等环节,这些环节的环境、作业条件等,如温度、振动等都可能影响到食品品质;三是一些不法分子和地下工厂生产制造的食品会进入流通环节,使食品流通安全风险急剧增大;四是进口食品进入流通,由于不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方面的差异,食品标签上语言不同,也给食品流通安全造成新的风险;五是随着食品进入流通,存放时间增加,会带来品质改变的风险。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面临更大挑战。一、食品安全标准技术要素(一)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1安全无害食品的安全无害是指食品中不允许含有对人体有害、有毒的成分和物质。这是对食品质量最低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各种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各项指标均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2营养价值食品的营养价值是提供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源和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食品的营养价值体现了食品的主要功能,也是人类进食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大多数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等。 3色、香、昧、形等感官要求对食品色、香、味、形的基本要求是在能够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如诱人的香气、鲜艳协调的色彩、鲜美的滋味和具有美感的外形等。需要指出的是,感官指标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如中国名酒与普通白酒也许在卫生、理化指标上没有太大区别,主要区别就在于香与味;雪糕如果化成冰水了,即使检验卫生指标、理化指标都合格,但已不叫雪糕了。因此,只有安全无害,具有应有的营养成分,特征指标合格,感官良好的食品才能称为优良食品。(二)食品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严重地危及人类的健康,也给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反映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常见检验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霉菌计数和酵母计数。(三)理化指标食品理化指标通常包括食品营养成分指标、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等。1.重金属指标“重金属”的限量指标是各种食品、食品相关产品标准中非常重要的指标,铅、镉、汞、砷等元素对人体有明显的毒害作用,被称为有害重金属。2其他重要理化指标水分是食品的天然成分,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与人的生命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它是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要有蛋白质参与。供给人体蛋白的主要食物有畜禽肉类和鱼类、奶类、蛋类、干豆类和主食米面类。2004年发生的震惊全国的“阜阳奶粉事件”,就是婴幼儿长期服用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直至死亡的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也是不法之徒为使乳及乳制品虚高蛋白质的事件。因此,蛋白质是婴幼儿食品、乳及乳制品、固体饮料、含乳饮料等许多食品标准中的强制性指标。脂肪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必须脂肪酸是细胞的重要构成物质。婴幼儿食品、乳制品、冷冻饮品等标准中有脂肪指标。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如葡萄糖)、双糖(如蔗糖)、多糖(如淀粉)和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是人类从膳食中取得热能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婴幼儿食品、冷饮、糖水罐头、饮料、糕饼、果冻、蜜饯等食品的质量标准中有糖的指标。酸价是判断油脂酸败程度的重要指标;过氧化值是反映油脂与空气中氧气发生氧化作用的程度,与油脂新鲜度有关。酸价、过氧化值是油脂及含油脂较高食品(如烘炒食品、油炸小食品、油炸型膨化食品、糕饼、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指标。挥发性盐基氮是肉类由于外界微生物的感染和繁殖,同时进入肉类内层,由于这类微生物分泌酶所起的脱氨、脱羧等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而形成的产物。挥发性盐基氮是鲜(冻)畜禽产品、水产品及禽肉馅的速冻产品(如水饺)卫生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指标。1 农药残留GB2763 - 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中对原粮、加工粮、甘蔗、蔬菜、水果、油料作物、茶叶中可能残留的136种农药残留进行限量,对高毒农药(如甲胺磷、对硫磷等),该标准特别规定不得在蔬菜、水果中检出。2 兽药残留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量规定了:动物性食品允许使用,但不需要制定残留量的药物有维生素等81种药物;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量限量规定有红霉素、庆大毒素等98种药品;允许作治疗用,但不得在动物性食品中检出的药物有氯丙嗪等9种药品;禁示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得检出有氯霉素、瘦肉精等31种药品。 二、食品标签食品标签是食品的外在标识,反映了食品一定的特性,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参考,也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首先接触到的信息,因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执法人员掌握有关食品标签方面的知识对提高监管效能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食品标签必须符合右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目前,我国有关食品标签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相关标准包括食品标签方面的专门标准和具体的食品标准中关于标签规定。专门的食品标签主要有: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13432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1034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以上三个标签标准均为强制性标准(除标准中特别注明非强制性条款外),但三个标准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其中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适用于所有定量包装的预包装食品,非定量包装的食品,如商店中简易包装的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则不受该标准的约束;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适用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包括婴幼儿食品等,这类食品的成分或成分含量,应与可类比的普通食品有显著不同。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主要适用于酒精度在0.5% vol以上的酒精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具体食品标准中对其标签都有相应的规定,如属于强制性的条款,则必须执行。(一)预包装食品标签1预包装食品与食品标签的概念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必须有标签。标签上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1 预包装食品标签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是我国食品标签基础性标准,适用于所有的预包装食品,该标准分为5个部分和一个附录,5个部分分别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标示内容,附录为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最大表面面积计算方法。标示内容分为强制标示内容、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和非强制标示内容三个部分。强制标示内容是该标准中最重要部分,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清单,配料的定量表示,净含量和沥干物(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日期标示和贮藏说明,产品标准号,质量(品质)等级,其他强制标示内容(如辐照食品、转基因食品)等9项,并且对每一项都规定了具体要求。必须注意的是配料清单、配料的定量表示、质量(品质)等级以及辐照和转基因食品等项目并不是所有食品都需要标示,如单一配料食品可以不标示配料清单,未特殊强调某种配料有价值或较少时,可不标示配料定量,不含辐照和转基因配料的食品不需要标示辐照和转基因说明。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品种来说,乙醇含量lO或10以上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二是食品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最大表面面积小于lOc时,可以只标示食品名称、净含量、制造者(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非强制标示内容为:批号、食用方法、能量和营养素。2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是在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基础上,针对满足某些特殊人群的生理需要,或某些疾病患者的营养需要,按特殊配方而专门加工的食品制订的标签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除需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基本要求外,根据特殊膳食食品特点,还规定不得标示:对某种疾病有预防、缓解、治疗或治愈作用;“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白发变黑”、“齿落更生”、“防癌治癌”或其他类似用语;在食品名称前后,冠以药物名称或以药物图形、名称(不包括药食两用的物质)暗示疗效、保健功能等。标示内容分为强制标示内容、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非强制标示内容、允许标示内容、推荐性标示内容5个部分。强制标示内容除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的9项内容外,针对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自身特点增加了能量和营养素、食用方法和适宜人群2项内容,这2项内容在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是作为非强制标示内容的。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和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一致。非强制标示内容为:产品批号。允许标示内容和推荐标示内容也是针对特殊膳食用食品的特点增加的,允许标示的内容规定了符合相应要求的产品允许标示能量、营养素含量的水平,推荐标示内容是指在标示营养成分的同时,可以依据适宜人群,按质量分数标示每份或每100g(lOOml)食品中的营养素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中推荐摄入量(RNI)的百分比。如果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未提供推荐摄人量( RNI),可按质量分数标示每份或每lOOg (lOOml)食品中的营养素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适宜摄入量(AI)的百分比。3 预包装饮料酒标签由于饮料酒自身的特点,将酒精度在0.5% vol以上的酒精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单列出来,专门制订了GB10344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标示内容5个部分。术语和定义部分主要有以下内容:饮料酒:酒精度在0.5% vol以上的酒精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发酵酒(酿造酒):以粮谷、水果、乳类等为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水斗酒。蒸馏酒:以粮谷、薯类、水果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饮料酒。配制酒(露酒):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而制成的、已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酒精度(乙醇含量):在20时,lOOmL饮料酒中含有乙醇的毫升数,或100g饮料酒中含有乙醇的克数。标示内容:标示内容分为强制标示内容、强制标示内容的免除、非强制标示内容3个部分。强制标示内容是标准中的主要部分,规定了饮料酒必须标示:酒名称、配料清单、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示语、生产许可证号等,其中酒精度、示语为饮料酒标签所特有的规定,示语指用玻璃瓶包装的啤酒,应按GB4927标准中8.1.1的规定标示“警示语”,如“切勿撞击,防止爆瓶”。需要注意的是,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了食品配料中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必须在食品标签中列出,而GB7718仅要求标出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具体名称,其他食品添加剂可以标示具体名称也可以标示种类,这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的标示必须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执行。(二)进口预包装食品与散装食品的标签 1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2散装食品标签必须标示的内容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3食品标准中对食品标签内容的要求由于每种具体的食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专门标签标准不能涵盖所有食品的不同特点,因此,除了上述三项标签专门标准之外,许多产品标准对标签规定了标示内容,属于强制性条款的,也必须执行。如:GB2746 - 1999酸牛乳,产品标签按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标示,还应标明产品的种类和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的含量;GB8537 - 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品标签上必须标明矿泉水水源地的名称及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认可的批准号,特征性界限指标、pH值、溶解性总固体、主要阳离子(K+、Na+、Ca2+、Mg2+)、阴离子(HCO3、SO42、CL)的含量范围,同时标明含或者不含二氧化碳,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加入的,等等。三、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食品包装材料、容器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也会影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第二条规定了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生产经营均属于其调整范围。(一)食品包装与作用1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主要包装材料见表1。表1食品包装材料材料包装容器工具类型塑料塑料薄膜袋、塑料瓶、塑料水杯、编织袋、周转箱、片材成型容器,热收缩膜包装、塑料餐饮具、塑料工具等纸质纸浆模塑制品、纸箱(盒)、纸袋、纸板罐、纸绳、玻璃纸、纸杯玻璃罐头瓶、饮料罐、瓶等陶瓷瓶、管、坛、缸等竹木 木箱、木桶、木盒、木托盘、草或竹制包装容器等 麻麻袋、布袋等天然或复合天然纤维包装容器或纸、塑料薄膜、铝箔等组合而成的复合软包装材料制成的包装袋、复合软管等食品包装用的各种不同材料和容器有其不同的特点,在包装食品时需要考虑包装物的特性和敏感因素,例如温度、湿度、氧气、光线、辐射、微生物和物理机械等方面的因素,合理选择适当的包装。2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作用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等制品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食品。食品在贮运、销售、消费等流通过程常会受到各种不利条件及环境因素的破坏和影响,如自然条件温湿度的变化,光线、氧气的影响,微生物、昆虫等污染,以及一些人为因素包括挤压等外力作用,导致食品品质下降,需要包装材料和容器保护食品不受或少受影响。此外,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还能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诸多方便,如运输、堆放、陈列、携带等,还是提高商品竞争能力,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二)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在保护食品的同时。本身也会带来食品安全方面潜在的问题。在众多的食品包装材料中,塑料制品及其复合包装材料由于比重小、重量轻、品种繁多且性质各异,加工性能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但是塑料包装材料也存在着卫生安全方面的隐患,在监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必须使用食品无毒级塑料原料和制品种类繁多,不是所有的塑料原料和制品都能用于食品包装与贮存。常用的食品包装用树脂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加聚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酯、聚碳酸酯酸酰胺、聚苯乙烯等,这是构成食品包装用树脂的主体;另一类是缩聚树脂,如酚醛、环氧、氨基酸酯等,但应用较少。即使是允许使用的树脂品种,由于塑料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添加各种助剂,如增塑剂、稳定剂、着色剂等,有些助剂不适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因此,必须使用食品无毒级的塑料原料和塑料制品。2未聚合的游离单体和降解产物的含量塑料中的游离单体和降解产物往往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国家标准对食品包装用塑料的游离单体规定了具体限量,超过该限量的产品为不合格产品。3油墨、印染及加工助剂油墨、印染及加工助剂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必须加以注意。纸质材料的不安全性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原材料受到污染和一些杂质、细菌及某些化学物质,如清洁剂、涂料、改良剂等不良影响,有些纸在生产过程中还添加了荧光增白剂,此外,存在油墨污染问题。通常对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纸质应该检测的指标包括:砷、铅、荧光物质、大肠杆菌等。食品用玻璃、搪瓷、陶瓷材料主要的潜在安全问题是重金属问题。国家标准对玻璃容器等规定了铅、砷、镉、锑四种物质的溶出限量。搪瓷、陶瓷的安全问题主要是重金属溶出物问题,如铅、锌、锑、钡、钛、砷、镉、铜、铬等。食品用金属材料常用的有乌口铁、无锡钢板、铝和铝箔等。金属溶出物和表面涂料中溶出的有害物质,如锡、铅含量等构成安全危害。第二节 食品流通许可从事食品经营,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未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一、开办食品经营企业(一)申请与受理1食品流通许可条件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2)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3)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4)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2食品流通许可事项食品流通许可事项包括经营场所、负责人、许可范围等内容。食品流通许可事项中的许可范围,包括经营项目和经营方式。经营项目按照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两种类别核定;经营方式按照批发、零售、批发兼零售三种类别核定。2010年,福建省工商局充分吸收各级工商局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建议意见,根据我省食品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的实际情况,按照食品可能受污染的风险程度以及流通经营规模的大小,依次从高到低将食品流通经营者区分为A1、A2、A3; B1、B2、B3;C1、C2、C3三级九类。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根据食品流通分类许可与监督管理的要求,区别不同类别的食品经营者,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许可审查与监督管理。食品流通经营者分类适用对象具体如下:Al类适用于经营场所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可经营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的经营者;A2类适用于经营场所面积30至1000平方米,经营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的经营者;A3类适用于经营场所面积30平方米以下,经营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的经营者;B1类适用于经营场所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经营预包装食品与散装(不含直接入口)食品的经营者;B2类适用于经营场所面积30-1000平方米,经营预包装食品与散装(不含直接入口)食品的经营者;B3类适用于经营场所面积30平方米以下,经营预包装食品与散装(不含直接入口)食品的经营者CI类适用于经营场所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单一经营预包装食品的经营者;C2类适用于经营场所面积30-1000平方米,单一经营预包装食品的经营者C3类适用于经营场所面积30平方米以下,单一经营预包装食品的经营者。3申请申请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2)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3)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4)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身份证明;(5)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备、工具清单;(6)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经营设施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的文件;(7)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8)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的其他材料。申请人委托他人提出许可申请的,委托代理人应当提交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表的身份证明。已经具有合法主体资格的经营者在经营范围中申请增加食品经营项目的,还需提交营业执照等主体资格证明材料,不需提交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新设食品经营企业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该企业的投资人为许可申请人;已经具有主体资格的企业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该企业为许可申请人;企业分支机构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设立该分支机构的企业为许可申请人;个人新设申请或者个体工商户申请食品流通许可,业主为许可申请人。申请人应当在申请书等材料上签字盖章。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所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合法、有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人应当对其提交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负责。企业的分支机构从事食品经营,各分支机构应当分别申领食品流通许可证。4受理许可机关收到申请时,应当对申请事项进行审查,并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1)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2)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许可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3)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由申请人在更正处签名或者盖章,注明更正日期;(4)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当场告知时,应当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属于五日内告知的,应当收取申请材料并出具收到申请材料的凭据,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5)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了全部补正材料的,许可机关应当予以受理。许可机关受理许可申请之后至作出许可决定之前,申请人书面要求撤回食品流通许可申请的,应当同意其撤回要求;撤回许可申请的,许可机关终止办理。许可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决定予以受理的,应当出具受理通知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捉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二)审批1审查许可机关应当审核申请人提交的相关材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规的有关规定。许可机关认为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许可事项需要听证的,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必要时,可以按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其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进行现场核查,许可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参加并出示有效证件,申请人和食品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现场核查应当填写食品流通许可现场核查表。2许可批准对申请人提交的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予以受理的,许可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许可决定的,经许可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许可机关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准予许可通知书,告知申请人自决定之日起十日内,领取食品流通许可证。许可机关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应当予以公开。许可机关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的,应当出具驳回申请通知书,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二、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分为正本、副本。正本、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食品流通许可证正本、副本式样,以及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食品流通变更许可申请书、食品流通注销许可申请书等式样,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食品流通许可证应当载明:名称、经营场所、许可范围、主体类型、负责人、许可证编号、有效期限、发证机关及发证日期。食品经营者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后,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伪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食品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食品流通许可证正本。(一)变更与延续1变更食品经营者改变许可事项,应当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食品流通许可。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改变许可事项。食品经营者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变更食品流通许可的,应当提交下列申请材料:(1)食品流通变更许可申请书;(2)食品流通许可证正、副本;(3)与变更食品流通许可事项相关的材料。2延续换证食品流通许可的有效期为3年。食品经营者需要延续食品流通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申请,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办理许可证延续的,换发后的食品流通许可证编号不变,但发证年份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有效期重新计算。(二)撤销、注销与补证1许可撤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的许可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已作出的食品流通许可:(1)许可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给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的;(2)许可机关工作人员超越法定权限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的;(3)许可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的;(4)依法可以撤销食品流通许可的其他情形。食品经营者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和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取得食品流通许可,应当予以撤销。依照前两款规定撤销食品流通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2许可注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许可机关应当依法办理食品流通许可的注销手续:(1)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且食品经营者未申请延续的;(2)食品经营者没有在法定期限内取得合法主体资格或者主体资格依法终止的;(3)食品流通许可依法被撤销,或者食品流通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4)因不可抗力导致食品流通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5)依法应当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其他情形。食品经营者申请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应当向原许可机关提交下列申请材料:(1)食品流通注销许可申请书;(2)食品流通许可证正、副本;(3)与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相关的证明文件。许可机关受理注销申请后,经审核依法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3补证食品经营者遗失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应当在报刊上公开声明作废,并持相关证明向原许可机关申请补办。经批准后,由原许可机关在二十日内补发食品流通许可证。第三节 食品经营 一、食品经营者义务(一)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1.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品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食品经营者对其经营的食品安全负责,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社会责任。鼓励和支持食品经营者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提高食品安全水平。2禁止经营的食品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下列食品:(1)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2)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3)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4)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6)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7)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8)超过保质期的食品;(9)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IO)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经营的食品;(11)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食品;(12)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13)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停止经营的食品,在食品生产者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生产者采取的补救措施。3经营条件变化处理食品经营者的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的,食品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4食品储运食品经营者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食品经营者对贮存、销售的食品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5散装食品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经营者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6预包装食品标签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2)成分或者配料表;(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4)保质期;(5)产品标准代号;(6)贮存条件;(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8)生产许可证编号;(9)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7提供销售凭证食品经营者应当主动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履行更换、退货等义务。鼓励食品经营者在其销售食品的包装上附加特殊身份标记,将其销售的食品与其他食品经营者销售的食品相区分。8提供食品销售场所或柜台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应当依法履行下列管理义务:(l)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2)明确入场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3)定期对入场食品经营者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4)建立食品经营者档案,记载市场内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品牌和供货商状况等信息;(5)建立和完善食品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培训;(6)设置食品信息公示媒介,及时公开市场内或者行政机关公布的相关食品信息;(7)其他应当履行的食品安全管理义务。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应当禁止其入场销售;发现食品经营者不具备与所经营食品相适应的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可以暂停或者取消其入场经营资格;发现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鼓励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经营柜台的出租者、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和有条件的食品经营企业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对食品进行自检或者送检。9食品广告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广告中不得含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向消费者推荐食品的内容。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10.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经营者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二)建立食品安全相关制度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培训档案;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食品经营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其检查项目等事项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患有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人口食品工作疾病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2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鼓励其他食品经营者按照前款规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可将有关资料复印件留存所属相关经营企业备查,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联网备查。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票据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3批发记录制度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销售食品,应当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销售票据。从事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向购货者开具载有前款规定信息的销售票据或者清单,同时加盖印章或者签字。批发记录或者票据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碍少于二年。4食品退市制度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退市制度。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二、监督管理(一)监督检查内容与措施1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食品经营者进行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