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炉炼钢讲义.doc_第1页
电弧炉炼钢讲义.doc_第2页
电弧炉炼钢讲义.doc_第3页
电弧炉炼钢讲义.doc_第4页
电弧炉炼钢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电弧炉炼钢及铸锭1电弧炉炼钢概述11电弧炉炼钢的发展概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研究阶段(从1800年至1900年)1800年,英国人戴维(HumphreyDavy)发明了碳电极;1849年,法国人德布莱兹(Deprez)研究用电极熔化金属;1866年,德国人冯西门子(Werner Von Siemens)发明了电能发生器;1879年,德国人威廉姆斯西门子(C Williams Siemens)采用水冷金属电极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炼钢试验,但电耗太高,无法投入大生产;1885年,瑞典ASEA(即瑞典通用电气)公司设计了一台直流电弧炉;1888年,法国人海劳尔特(Paul Heroult)用间接电阻加热炉进行熔炼金属实验;18891891年,同步发电机和变压器推广应用;1899年,海劳尔特研制成功交流电弧炉;1900年,海劳尔特开始用交流电弧炉冶炼铁合金;(2) 初级阶段(从1900年至1960年)1905年,德国人林登堡(R.Lindenberg)建成第一台炼钢用二相交流电弧炉(海劳尔特式),该炉特点是采用方形电极,电极手动升降,炉盖固定不可移动,加料从炉门口人工加入;1906年,林登堡成功地炼出了第一炉钢水,浇注成钢锭,从此开创了电弧炉炼钢的新纪元;19091910年,德国和美国分别制成了6t和5t的三相交流电弧炉投产;1920年,采用了电极自动升降调节器,提高了电极升降速度;1926年,德国德马克公司将炉盖改为移出式,首次实现了顶装料;1930年,出现了炉体开出式电弧炉;1936年,德国人制造了18t炉盖旋转式电弧炉;1939年,瑞典人特勒福斯提出了电弧炉电磁搅拌的思想;1960年,为使三相电抗平衡,美国出现了短网等边三角形布置;此阶段由于电力、电极、用氧水平、炉容量等的限制,故炼钢成本大大高于平炉,因而只适合于冶炼合金钢、特殊钢。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电炉钢的产量迅速增长。(3) 大发展阶段(从1960年至今)由于钢铁工业内部结构在50年代中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及LD转炉取代了OH平炉的炼钢龙头地位,但是LD炉不能象平炉那样100%地采用废钢为原料,故伴随着平炉的逐步退出炼钢舞台,废钢过剩的问题就日益突出,因此就要求EAF电炉在冶炼合金钢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一部分冶炼普通钢种的任务。这样就对EAF提出了如何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发展方向。1964年,美国碳化物公司的施瓦伯(W.E.Schwabe)和西北钢线材公司的罗宾逊(C.G.Robinson)共同提出了电弧炉超高功率的概念,并在两台135t的电弧炉上采用不同功率水平进行试验;不久就在世界各国推广UHP操作,使冶炼时间大大缩短,从34小时减少到2小时(功率水平500kVA/t)。从七十年代开始,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提高功率利用率和时间利用率,各国相继发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技术,例如:炉壁、炉盖水冷化、长弧泡沫渣操作、氧燃烧嘴、偏心炉底出钢、废钢预热、炉底吹气、双炉壳电弧炉等等。因此,变压器的功率水平达到8001100kVA/t,冶炼时间进一步降低至1小时以下,电耗降至400kWh/t以下。并逐步在特殊钢厂推广运行“废钢预热电弧炉炉外精炼连铸热送轧制或连轧”的工艺模式,把电弧炉演变成了单纯的废钢快速熔化设备。为了根本上克服交流超高功率电弧炉的电弧不稳定、三相功率不平衡带来的炉壁热点问题,对前级电网造成的剧烈冲击(闪烁问题),70年代开始了直流电弧炉的研究,并于80年代中期投入工业生产,从此电弧炉又在交流和直流两方面同时发展。综上所述,在电弧炉炼钢诞生起至今的约100多年的时间里,从开始时的小型电弧炉专门冶炼合金钢种,到后来变化为大型电弧炉兼炼合金钢和普碳钢,直至近来的超高功率大型(交、直流)电弧炉仅仅作为废钢熔化设备。12 电弧炉炼钢的特点优点:靠电弧加热,热效率高,能调节炉内气氛,与平炉、转炉相比,基建投资少,占地面积小缺点:电弧是点热源,电力、电极、耐材消耗高,生产率较低,成本比转炉高13 传统碱性电弧炉炼钢方法及工艺流程介绍1.3.1 常用冶炼方法:一般可分为氧化法、不氧化法和返回吹氧法三种。氧化法:在炉料熔清后,通过向钢液中加矿或吹氧进行脱P、脱C操作,并造成熔池沸腾,去除钢中H、N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再经过还原期脱O、脱S、调整钢液化学成分及温度后出钢。此法的特点在于可使钢中P、S、H、N、O等都可降低至规格范围内,达到纯洁钢液的目的,因此大多数钢种均采用此法冶炼。而此法不足之处在于钢中若含有大量合金元素时,则会造成其氧化损失,并对操作带来不良影响,故一般配料时多用碳素废钢,这又造成后期合金化的困难。不氧化法:冶炼过程中没有氧化期,能充分回收原料中的合金元素。炉料熔清后,经还原调整成分及温度后即可出钢。优点是可在炉料中配入大量合金钢切头、切尾、废钢锭、注余、汤道、切屑等,减少铁合金的消耗量,降低钢的成本。缺点是冶炼过程中不能去P、去气去夹杂,因此要求配入清洁无锈、无油污的低P且C含量合适的钢铁料,并在冶炼中防止钢液吸气过多。返回吹氧法:在炉料中配入大量的合金钢返回料,根据C和O的亲和力在一定温度下大于某些合金元素与O的亲和力的理论,当钢液温度升高至一定温度后,向钢液中吹氧,达到在脱C以便去气去夹杂的同时,又能够避免钢中合金元素氧化损失的目的。这样做,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质量。132 碱性电弧炉氧化法冶炼工艺流程介绍上炉出钢补炉(fettling)装料(charging)熔化期(melting)氧化期(oxidizing)还原期(reducing)出钢(tapping)补炉:上炉出钢毕,迅速将炉体损坏部位进行修补,以保证下一炉钢的冶炼。新炉子在炉役期的前几炉可不补炉。装料:将配好的炉料(burden)按一定规律装入料罐(bucket)中,然后将料罐吊至炉前,打开炉盖,将炉料一次卸入炉内。一炉钢可视情况一次装料或多次装料。熔化期:从通电至炉料完全熔清称为熔化期。其主要任务是迅速熔化全部炉料,并及早形成一定的炉渣,起到稳定电弧、防止金属挥发与吸气,提早脱P等作用。氧化期:待炉料全部熔清后,取样分析,进入氧化期。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脱P(dephosphorization) 、去除钢中气体(H、N)和非金属夹杂物(non-metallic inclusions),并升温至稍高于出钢温度。还原期:氧化期任务完成后,停电扒除氧化渣,重新造新渣,进入还原期。其主要任务是脱O(deoxidization)、脱S(desulphurization),调整钢液的成分和温度。出钢:当钢液成分和温度均符合出钢要求,则打开出钢口,摇炉出钢。出钢时要做到钢渣混冲,利用钢渣在钢包(ladle)中激烈运动,最大限度地脱S,并防止二次氧化、二次吸气。2、 电弧炉的电气设备21 电弧的概念与交流电弧的特性211 电弧:电弧是电流通过两极间气体时使之电离的一种放电现象。阴极放电:热电子发射, 强电场发射。电子自阴极发射后,以极高速度向阳极冲击,在运动中与极间气体碰撞,使其电离成正、负离子,形成电弧。电弧中的电子数目或者电弧电流大小与两极间电功率、阴极材质、气体种类等都有关系。212 交流电弧的特性2121 不连续性:由于交流电弧电压与电流的周期性变化,故当电弧电压未达到燃弧电压时,电流为0,电弧就会熄灭。但当电路中有感抗存在时,则即使电弧电压Va小于燃弧电压,电弧电流Ia0。当感抗增加到一定值时,则可保证电弧连续燃烧而不熄灭。2122 压缩效应:电弧周围空间存在磁场,电弧便在磁场力作用下沿轴向产生径向压力,并由外向内逐渐增大,使电弧下的钢液呈弯月面下凹,加强了钢液的搅动和传热。2123 外偏效应:一相电弧受到其他两相的磁场作用,或受到炉子周围铁磁性物质的作用,使三相电弧不同程度地偏向炉衬。22 电弧炉的主电路:主电路主要由隔离开关、高压断路器、电抗器、电炉变压器、低压短网23 主电路上的电气设备231 隔离开关:也称空气断路开关,无灭弧装置。开关操作顺序:送电时,先合上隔离开关,后合上高压断路器;断电时,先断开高压断路器,后断开隔离开关。为防止误操作,常在隔离开关与高压断路器间设置连锁装置。 232 高压断路器:具有灭弧装置。根据灭弧装置的不同设计,电弧炉使用的高压断路器有:油开关、空气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灭弧手段 油 吹气 抽真空233 电抗器:串联在变压器的高压侧(小炉子直接设计在变压器箱体内),目的是增加电路中的感抗,达到稳定电弧和限制短路电流的作用。但它却使无功功率消耗增加,降低功率因素()。一旦电弧燃烧稳定后,就应立即切断电抗器。234 电炉变压器:把几千或几万伏的高电压变为100400V低电压、大电流的电气设备称为变压器。它可以说是电弧炉的心脏。变压原理:改变铁芯上原边绕组的匝数。、 原边绕组的接法从Y时, 例如:、 原边绕组带有若干抽头,通过抽头的变化来变压。为了减少热停工时间,希望不停电转换电压,因此设计了有载调压开关。有载调压开关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它由选择开关m和n、“T”形转换开关K和限流电阻R组成。转换开关K和电阻装于绝缘筒作成的小箱内,小箱内装有灭弧用的油。变压器的冷却采用油冷(辅助强制油循环或水冷来加强变压器的冷却)。一般应确保油面最高温升为50。(即变压器油面温度低于85,因环境温度一般为35)235 低压短网:从变压器副边引出线至电极这一段线路称为短网。构成:硬铜母线(busbar)+软电缆(flexible power cable)+水冷铜管(water-cooled bus tube)三相功率不平衡问题:当三相导体采用共平面布置时,即使变压器三相的二次电压和电流均相等,三相电弧的输出功率也是不相等的。因为三相阻抗不相等。三相阻抗不相等的原因:、中间相短网长度较其他两相短;、边缘两相也因感抗不同使电弧功率不同,电弧功率大的一相称为“增强相”,另一相则称为“减弱相”。应对措施:、改平面布置为三角形布置;、中间相安装电感补偿器;、要求通过相序变换装置,使炉门一侧为强相,而使出钢口一侧为弱相;、将中间相电极向炉子中心移动一点;、采用倾斜电极;、热点区域采用优质耐材,而非热点采用一般耐材;、短网线路改为双线布置法。24 电极升降自动调节装置目的:维持恒定的弧长,保证电弧稳定,保持输入功率恒定。分类:、电机放大机直流电动机式自动调节器;属于20世纪40年代的控制系统。、可控硅直流电动机式自动调节器;、可控硅转差离合器式自动调节器;、电液随动阀液压传动式自动调节器;、微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测量比较系统(电压、电流互感器) 放大系统(电机放大机或可控硅) 执行系统(直流电动机、转差离合器、电液随动阀)3、电弧炉炉体构造与炉衬31 电弧炉的构造:炉体=金属构件+炉衬(耐火材料),电极夹持器及其升降装置,炉体倾动装置,炉顶装料系统,辅助装置311 金属构件构成:炉壳,炉门,出钢槽和偏心炉底出钢,炉盖圈,电极密封圈 炉壳:圆筒形炉身+炉底+加固圈 炉门:“”形炉门框+空心水冷炉门+炉门升降机构 出钢槽:钢板焊成的流钢槽(梯形)+耐火材料流钢砖(高铝质、铝镁质、高温水泥质捣打成) 偏心炉底出钢系统:见图示。 炉盖圈:炉盖圈和炉壳间必须良好密封,炉盖圈内通水,下沿设有刀口插入炉身加固圈的砂封槽内。见图示。 电极密封圈:防止炉内高温气体外溢、防止红热电极对电极孔的侵蚀,必须使用电极密封圈。分为环形冷却、箱形冷却。312 电极夹持器及其升降装置:电极夹持器的作用:夹紧或送放电极;传送电流至电极。 结构:夹头+横臂+送放电极机构电极升降机构:分类:固定立柱式、活动立柱式。 传动方式:电动、液压313炉底倾动机构:分类:侧倾机构、底倾机构 要求:向出钢方向倾动4045;向炉门方向倾动1015。314炉顶装料系统:分类:炉盖开出式、炉体开出式、炉盖旋转式。315辅助装置:、水冷装置:电极夹持器、电极密封圈、炉壳加固圈、炉门盖、炉门框、炉盖圈,还有水冷炉壁、水冷炉盖等都要通水冷却。要求:下进水、上出水。、排烟除尘装置:炉内排烟(通过第四孔抽烟), 炉外排烟:屋顶排烟罩、整体封闭、炉顶加料装置:通过第五孔向炉内加石灰、矿石及铁合金32 炉衬的组成炉底:绝热层(石棉板+硅藻土粉+绝热砖)+保护层(镁砖)+工作层(镁砂砖或打结炉衬)炉墙:保温层(石棉板+粘土砖)+工作层(镁砂砖或打结炉衬)炉盖:一级高铝砖砌筑(按人字形砌法、十字形砌法)4、 电弧炉炼钢的原材料电弧炉炼钢的原材料主要是:钢铁料:废钢、生铁、直接还原铁、热压块铁、脱碳粒铁;合金材料:铁合金、纯金属合金等;造渣材料:石灰、萤石、火砖块等;氧化剂:氧气、铁矿石、氧化铁皮;脱氧剂:块状、粉状;单一、复合;一般是Fe-Mn块、Fe-Si块、Al块、Mn-Si块、Ca-Si块、电石、C粉、Fe-Si粉、Al粉,等等;增碳剂:焦炭粉、电极粉、低P、S生铁块;电极:石墨电极(分为一般功率用和超高功率用)41 钢铁料411 废钢4111 分类:按来源:返回废钢:包括废钢锭、汤道、注余、切头、切尾、废铸件、试样等; 外来废钢:包括废旧设备、冲压边角料、车屑、生活废品等。按化学成分:碳素废钢:包括普碳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碳素弹簧钢等;合金废钢:一般为合金钢的返回料,包括滚珠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低合金高强度钢、不锈钢、耐热钢、高速工具钢等。按尺寸及单重:重型废钢:1002000kg;中型废钢:10100kg;小型废钢:110kg;轻型废钢:需打包成压块钢屑、渣钢等:需打包或切割。4112 一般要求:、清洁少锈,少油污;、Cu、As、Sn、Pb、Zn等有色金属严禁带入;、严禁炉料中混入密封容器、易燃易爆物及有毒物;、S、P含量少;、尺寸合适。412 生铁、废铁和软铁:4121 生铁:用途:(1)配料:配入量:1020%,生铁牌号:P08、P10;(2)增C:采用优质低P、S生铁,生铁牌号:S10、S15。4122 废铁: 用途:配料,代替生铁;包括废钢锭模、浇注底盘、中注管外套、废铸铁件等,配入量配料量的10%。4123 软铁(工业纯铁):用于还原期调低C。413 直接还原铁(DRI)、热压铁块(HBI)和脱碳粒铁:4131 直接还原铁:Direct Reduced IronDRI,是以铁矿石或精矿粉为原料,在直接还原炉内,在低于炉料的熔化温度下,以CO或H2(气基)或煤炭(煤基)作还原剂,所还原得到的金属铁产品。4132 热压铁块:Hot Briquette IronHBI,由海绵铁或金属化球团趁热压制成形是产品,称为热压块铁。HBI比DRI 密度高,不易氧化和破碎。 4133 脱碳粒铁:高炉生铁粒化后,在回转窑中被CO2脱碳后的产品,称为脱碳粒铁。C:0.22.0%,粒度515mm。与直接还原铁比,TFe要高510%,脉石含量低13%,但价格高。42 合金材料:电弧炉炼钢主要使用的是铁合金,还有一些纯金属。主要作用是合金化,还可作为脱氧剂。421 常用的合金材料:1.Fe-Si 既是合金剂,又是脱氧剂。Fe-Si含H量高,应高温烘烤。2.Fe-Mn 既是合金剂,又是脱氧剂。有低C、中C、高C之分,尽量用价廉的高C Fe-Mn,含Mn量均为5080%之间。3.Fe-Cr 分为碳素Fe-Cr、中C Fe-Cr、低C Fe-Cr、微C Fe-Cr与金属Cr等,含量均为5060%之间。4.其他 Fe-W:熔点高、比重大,应早加入炉内,块度80mm;Fe-Mo:熔点高,块度应该小一点,熔清后即可加入;Fe-V、Fe-Ti、Fe-B、Ni(粒、板)、Al(块)、Fe-Nb、RE合金,等等。422 合金材料的管理:(1)、堆放时分类标牌清楚;(2)、不露天堆放,保持干燥、清洁;(3)、块度合适,一般来说,熔点高、密度大、用量多和炉子容量小时,块度宜小一些;(4)、必须在使用前烘烤。高温退火:电解锰、电解镍等;高温烘烤:适合于Fe-Si、Fe-Mn、Mn-Si、Fe-Cr、Fe-W、Fe-Mo等;低温干燥:适合于RE合金、Fe-B、Al、Fe-V、Fe-Ti等。43 造渣材料 431 石灰:由石灰石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成分 CaO SiO2 MgO Fe2O3+Al2O3 S H2O含量(%) 85 2 2 3 0.15 0.30 块度:3060mm 烘烤:700,2小时以上432 萤石(CaF2) 作用:能降低炉渣的熔点,提高炉渣流动性,且保持碱度成分: CaF2 SiO2 CaO S H2O含量(%) 85 4 5 0.2 0.5块度:1080mm 烘烤:100200,4小时以上。 433 粘土砖块(火砖块):即废汤道砖与废中注管砖块(模铸中产生)成分: SiO2 Al2O3 Fe2O3含量(%) 5870 2735 1.32.2作用:提高炉渣流动性,但会降低炉渣碱度,适合于高MgO渣。44 氧化剂、脱氧剂、增碳剂441 铁矿石:分为赤铁矿石与磁铁矿石成分: TFe SiO2 S P H2O 含量(%) 55 8 0.10 0.10 0.5 块度:30100mm 烘烤:500以上高温下,2小时以上。 442 氧化铁皮:即轧钢时氧化剥落的铁皮。成分: TFe SiO2 S P H2O含量(%) 70 3 0.04 0.05 0.5烘烤:500以上高温下,4小时以上。443 氧气成分: O298% H2O3 g/m3吹氧压力: 熔化期 0.30.7MPa 氧化期 0.61.2MPa444 脱氧剂:块状脱氧剂:Fe-Mn、Fe-Si、Al、Mn-Si、Ca-Si,等等;粉状脱氧剂:C粉、Fe-Si粉、Al粉、电石,等等。445 增碳剂:通常有:焦炭粉、电极粉、低S、P生铁、碎电极块(块度50100mm)45 电极451 对电极的要求:(1)、导电性能良好,电阻系数小,以减少电能损失;(2)、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免碰坏、撞断;(3)、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氧化能力;(4)、几何形状规整,且表面光滑,以保证电极与电极夹头之间接触良好。452 降低电极耗的措施:(1)、防振、防碰撞;(2)、防潮;(3)、防接头松动;(4)、防氧化剥落;(5)、提高电极自动调节器的灵敏度(47m/min);(6)、强化管理。5、碱性电弧炉氧化法冶炼工艺简介51 配料与装料511 配料5111 要求:(1)、氧化法:、配C量:根据熔化期C的烧损、氧化期脱C量和还原期增C量这三个因素来定。一般来说,配C量=钢种规格下限+0.65%。、Si:熔清样中Si0.15%(一般不人为配入)。、Mn:熔清样中Mn0.20%(一般不人为配入)。、P、S:越低越好。一般熔清样中P0.050%,S0.080%。、熔清样中,Cr、Ni、Cu一般均应小于0.25%。、炉料综合收得率:9597%。(2)、不氧化法:、炉料由清洁少锈、干燥的本钢种返回料,以及类似本钢种的返回料,少量碳素废钢与软铁组成。、一般熔清样中P规格-(0.0150.020)%。、熔清样中,C 规格下限-(0.030.06)%。、炉料综合收得率:98%。(3)返回吹氧法:、炉料由本钢种返回料、碳素废钢、铁合金以及软铁等组成,其中本钢种返回料占4080%。、脱C量:0.200.40%。、一般熔清样中P规格-(0.0150.020)%。、为了升温,可配入一定量的Fe-Si和Fe-Mn。、炉料综合收得率:9597%。5112 配料计算:1.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的配料计算:、确定出钢量:出钢量=(钢锭单重钢锭支数+每块锭盘汤道及中注管重量锭盘数+注余量)相对密度系数。其中,注余量为出钢量的0.51.0%(小炉子取上限) 相对密度系数是以45号钢的密度7.81t/m3为标准,依此换算出不同钢种的相对密度系数,对出钢量进行校正。、确定炉料装入量 其中,矿石带入纯铁量=每吨钢加矿量钢水量矿石含铁量收得率。如矿氧结合法,则矿石加入量约15kg/t;矿石氧化法,则加入量约40kg/t。矿石含铁量约60%,铁的收得率为80% 、计算各种炉料的配入量:各种炉料配入量=装入量配比 其中,废钢含C量=0.25%,生铁平均含C量=4%(估算) 其中,电极块成分约99%,收得率为80%举例:氧化法冶炼45钢,采用下注法浇注2t方锭8支,汤道及中注管重200kg,注余量150kg,炉料由50%外来废钢,返回废钢及低S、P生铁组成。使用的铁合金料为:Fe-Mn含Mn量70%,收得率为98%;Fe-Si含Si量75%,收得率为90%。求配料量及炉料组成。(相对比重系数为1.0)解:出钢量=(20008+2001+150)1.0=16350 (kg) 矿石带入纯铁量=1635015/100060%80%=118(kg) 外来废钢=1689050%=8445(kg) 返回废钢量=16890-8445-3603=4842(kg)计算结果:炉料由返回废钢4842kg,外来废钢8445kg,配生铁量3603kg。2.高合金钢的配料计算:高合金钢配料计算比低合金钢复杂,现将最基本的配料方法介绍如下:装入量=总进炉量-还原期补加合金总量例如:采用返回吹氧法冶炼1Cr18Ni9Ti,出钢量为16400kg,炉料的综合收得率为95%,其他计算数据为(%):合金元素CCrNiMnSiTiP控制成分0.06189.81.50.650.50.025配料成分0.35910.01.00.800.020铁合金成分6099.9987530熔清收得率80985020还原期收得率9698989060炉料由GCr15切头,本钢种返回料、镍板、硅铁及软铁组成。解:=164000.765=12546(kg)如配入GCr15切头3000kg,则本钢种返回料配入量为: 软铁用量=12546-3000-6023-665-71-13=2774(kg) 验算炉料中的P含量: 512 装料 5121 布料顺序:为了炉料在炉内密实,大、中、小料必须合理搭配。一般小料(10kg占1525%,中料(1050kg)占4045%,大料(50kg)占3545%。顺序:、底部小料装一半;、小料上装大料全部;、大料间填充小料;、中料及剩余小料装在上面及四周;、生铁装在大料上或电极下;、难熔铁合金装在高温区,但不要在电极下,其他铁合金装在炉坡及四周。 5122 装料操作:在料罐内按上述布料顺序布料,通过装料起重机吊至炉前,打开炉盖,卸料入炉。注意:(1)、料罐距炉底不宜太高;(2)、炉料应装在靠近2#电极稍偏向炉门处,以利于熔化。52 烘炉与补炉 521 烘炉:有两种炉衬:沥青炉衬和卤水炉衬。沥青炉衬:以沥青、焦油作粘结剂;卤水炉衬:卤水作粘结剂。1.烘炉曲线:沥青要在150200时发生软化,故烘炉时要从高温到低温进行。而卤水(MgCl2x H2O)中有结晶水,故卤水炉烘炉时要从低温到高温进行。2.烘炉操作:烘炉前在炉底先铺一层碎电极块或焦炭,一般1020t的电弧炉放200400kg。上面用废电极按“丁字形”或“三角形”准确平稳地放在三相电极下。不能搁在炉坡上,废电极直径不能过细。若无废电极,也可用大块焦炭来代替。烘炉时出钢口不堵,并用木柴等物烘烤出钢槽。522 不烘炉直接炼钢法:只适用于沥青炉。第一炉宜冶炼35#60#钢。熔化期要慢,不吹氧助熔。氧化期适当增加脱C量,脱C速度要均匀。还原期要快,采用快白渣法。523 补炉:1. 补炉原则:热补、快补、薄补;先外后里,先坏后好。2.补炉材料:对沥青炉:13mm镁砂+10%沥青(3mm)或13mm镁砂(70%)、熟白云石(30%)+10%沥青(3mm)对卤水炉:13mm镁砂+78%卤水。3.补炉部位:2#电极处渣线,炉门口两侧,出钢口两侧,其他渣线以及炉口处为常见易损部位。4.补炉操作:人工补炉:先补炉门两侧,再打开炉盖投补出钢口两侧,再补2#电极渣线及其他渣线处,损坏严重处采用卤水镁砂贴补。5.补炉方法:人工补炉:仅适合于小炉子。机械补炉:回转式补炉机,要打开炉盖、无法进行局部修补;风压式喷补机:从炉门插入喷补。53 熔化期 531 主要任务:在保证炉体寿命的前提下,合理供电,尽快使固体炉料迅速熔化成为成分均匀的钢液;提前造好熔化渣,以稳定电弧,并减少钢液的吸气及金属的挥发和氧化损失;利用熔化末期温度不高的有利条件,去除5070%的P,以减轻氧化期的去P任务;加热钢液温度,为氧化期创造正常的沸腾条件;正确控制熔化结束时钢液的各种化学成分,尤其应控制好钢液的熔毕碳量。532 熔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弧、穿井、电极回升、熔化末期。1.起弧:510min,输入功率为额定功率的2/3,以免炉盖被电弧光辐射受损;生成Fe2O3(红棕色烟雾),噪音大。2.穿井:占熔化期的1/4,输入功率为最大(甚至可短时超载);加入电抗器,稳定电弧。3.电极回升:占熔化期的1/2,输入功率仍然保持最大,可不加电抗器,因为熔化渣已形成,烟雾变淡褐色,噪音变低沉。4.熔化末期:炉料熔化3/4以后,三个“井”已经连成一片,炉门口已能看到电弧光,此时用低一级电压供电,吹氧助熔(氧压0.40.7MPa)约1015min。533 熔化过程中物理、化学反应5331 元素的挥发与氧化:金属挥发总损失约战炉料的23%。Al、Ti、Si,基本全部氧化。Mn:5060%被氧化。C:1030%被氧化,氧化量与配C量、配Si量及吹氧助熔时间均有关,另外塌料大沸腾也会造成C的损失。Fe:26%,与炉料的表面质量、熔化时间、吹氧助熔时间、氧压等有关。 5332 钢液的吸气:在高温电弧作用下,炉气中的水分和氮气被分解成H、N,溶解入钢液中成为H、N。熔清时,一般wH=0.000450.0007%(即4.57ppm),wN=0.00600.012%(即60120ppm)。5333 熔化渣与脱P:1.熔化渣的作用:、稳定电弧;、覆盖钢液,有利于升温,防止吸气,吸附杂质,减少金属挥发;、有利于去除P、Si、Mn等元素。2.脱P :利用熔化期温度不高(约1500)的有利条件,控制好熔化渣,即可去除5070%的P。熔化渣控制:碱度B=2.02.5;w(FeO)=1525%;渣量=35%;流动性良好。534 缩短熔化期的措施:快速补炉和合理装料;提高变压器输入功率(超高功率或高功率)和合理配电;吹氧助熔;氧燃烧嘴助熔;炉料预热;二次燃烧技术;埋弧泡沫渣技术;炉底吹气搅拌技术;其他:如热装铁水、注余钢水回炉、改善三相功率不平衡、留钢留渣操作。54 氧化期541 主要任务:脱P至0.0150.010%以下;脱C以去气去夹杂,氧化末期控制wH0.00035%,wN0.00400.0070%,夹杂物总量0.01%;升温至出钢温度以上1020;氧化末期,控制wC=钢种规格下限-(0.030.08%)。542 脱P5421 脱P反应2P+5(FeO)=(P2O5)+5Fe(P2O5)+3(FeO)=(3FeOP2O5)+) (3FeOP2O5)+4(CaO)=(4CaOP2O5)+3(FeO)2P+5(FeO)+4(CaO)=(4CaOP2O5)+5Fe H= -950kJ/mol脱P条件:、适当偏低温度:14701530;、w(FeO)=1225%;、w(CaO)/w(FeO)=2.53.5;、B=2.03.0;、渣量大,流动性好。5422 氧化前期脱P操作:控制温度在1550以下;B=2.53.0;w(FeO)=1220%;渣量=35%,不断流渣、补渣料。若熔清时P0.050%,可控制渣量=57%,且通过扒渣、换渣操作来迅速降低P。 543 脱C5431 脱C反应间接氧化: C+O=CO O的来源:、矿石分解成(FeO),(FeO)=O+Fe 、氧化铁皮(FeO),(FeO)=O+Fe、吹氧: O2+2Fe=2FeO直接氧化: C+1/2O2=CO 5432 氧化方式1.矿石氧化特点:、w(FeO)wO平衡wO,要求w(FeO)15%(控制在1525%)、加矿温度:低碳钢:1590;中碳钢:1580;高碳钢:1570,为了防止大沸腾(因矿石分解吸热,导致C、O反应停滞)、分批加矿,防止大沸腾;、渣量少:23%;、碱度B=1.82.0;、脱C速度一般为0.01%C/min;、矿石用量:3040kg/t,脱C0.300.40%;、氧化结束时,要求有约10min净沸腾时间,以降低过剩wO。2.吹氧氧化:特点:、wOw(FeO)平衡wO ,w(FeO)12%(控制在1220%);、吹氧温度无要求。当然高温有利于脱C,特别是后期wC0.200.30%时,有利于提高C的扩散系数;、吹氧强度前期小,后期高;、渣量=23%;、B=1.82.0;、脱C速度,一般为0.0250.050%C/min;、氧化结束,除低碳钢外,无须净沸腾。2.综合氧化:先加矿氧化、后吹氧氧化,称为综合氧化。先加矿的目的是脱P,待P0.015%,开始吹氧脱C,去气去夹杂和使钢液迅速升温,至C合乎要求,温度合乎要求后,即可扒渣进入还原期。544 脱C的目的去气去夹杂:去气速度取决于脱C速度,去气量取决于脱C量。一般要求:脱C速度0.01%C/min,脱C量0.30%C就可以使wH从4.57ppm降低到3.5ppm以下,wN从70120ppm降低到4060ppm以下,非金属夹杂物从0.03%降低到0.01%以下。另外,要保持脱C速度吸气速度,即要求避免大沸腾,防止钢液直接与 大气接触而大量吸气。545 氧化期的操作:应视熔清后的全分析成分决定如何操作,最主要是熔清C和P的高低。546 氧化期的强化冶炼:1、熔氧结合,提前脱P;2、造泡沫渣,实现埋弧操作;3、以氧代矿;4、喷粉脱P和喷粉增C。55 还原期551 主要任务:脱O至wO0.0020.003%,并降低夹杂氧;脱S,一般钢种wS0.045%,优质钢wS0.020.03%;合金化,合金元素含量进入钢种规格要求;调整钢液温度。552 脱氧5521 O对钢的危害性:1、C、O在凝固过程中反应,造成冒涨、皮下气泡、疏松等钢锭缺陷;2、生成钢中内生夹杂物;加剧S的危害性,因为共晶化合物FeOFeS的熔点只有940。5522 脱氧方法:1.沉淀脱氧:直接将脱氧剂加入钢液中,与钢中的O反应生成氧化物上浮入渣而脱氧。优点:脱氧速度快;缺点:氧化产物易玷污钢液,造成钢中夹杂物的增加。、脱O能力:脱O反应: xMe+yO=MexOy(S) 当1600时,脱O元素wMe=0.1%,通过比较的大小来排列其脱氧能力。 脱O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RE、Zr、Ca、Mg、Al、Ti、B、Si、C、P、Nb、V、Mn、Cr、(Fe、W、Ni、Cu)。但元素Me浓度大于一定值时,脱O能力却反而降低。、脱O产物上浮速度快:生成大颗粒产物液态产物,如复合脱氧剂易生成低熔点的共晶化合物;生成与钢液界面张力大的产物,如Al2O32.扩散脱氧(或渣中脱氧):将脱氧剂(一般为粉状)加入渣中,先降低(FeO),再通过扩散使O降低。根据O在渣、钢间的分配定律: 扩散脱O操作可分为白渣法、快白渣法、弱电石渣法和强电石渣法等。3.综合脱氧:还原期开始时为大幅度降低O,采用加入块状的Fe-Mn、Fe-Si、Mn-Si或Al来进行强脱氧(降O至0.010.02%);待稀薄渣形成后,采用粉状脱氧剂(C粉、Fe-Si粉、Al粉或电石等)扩散脱氧;出钢前再用强脱氧剂(Al块、Ca-Si块)进行终脱氧,使O降至0.0020.003%。553 脱S:脱S反应: FeS =(FeS) +) (FeS)+(CaO)=(CaS)+(FeO) FeS +(CaO)=(CaS)+(FeO)还原期内发生: (FeO)+C = Fe + CO 2(FeO)+Si =(SiO2)+ 2Fe 3(FeO)+CaC2 = (CaO)+2CO+ 3Fe因此,脱S反应条件十分有利。控制因素:、w(FeO)0.5%,即造成白渣;、B=2.03.0(最好控制到2.53.0);、渣量=35%;、适当高温;、加强搅拌:人工搅拌、钢渣混冲、喷粉、电磁搅拌。554 温度控制:供电制度:加入稀薄渣料后,一般用中级电压(23级)与大电流化渣,一旦还原渣形成,应立即减小电压(35级),输入中、小电流供电。应该严格避免“后升温”的发生。tT=tM+(80120),小炉子或连铸取上限,即100120;大炉子(20t以上)取下限,即80100。555 合金化5551 合金加入顺序及操作要点:(1)、合金加入顺序的原则:合金元素的化学稳定性、合金的熔点、比重与加入量多少决定了合金的加入先后顺序。(2)、合金化操作特点: 、Ni、Co、Cu不会氧化,故在装料时配入,或熔、氧期加入。、W、Mo与O亲和力小,且比重大、熔点高,应早加。氧化法,可在加稀薄渣料时一起加入;返回吹氧法,可随炉料配入,但吹氧助熔时应在熔池温度足够高时进行,以免W的过分损失。还原期补加Fe-W时应注意块度一定要小,加到高温区,并加强搅拌,加入后20min以后才可出钢。、Mn、Cr一般还原初期加入,后期调整。Cr若氧化入渣会使渣变绿(Cr2O3)并变粘,应加强还原期造渣,使渣色由绿变白,并调整炉渣的流动性,以免给脱S造成困难。、V与O亲和力较强,要在白渣下加入。一般冶炼低V钢(wV0.3%,在出钢前815min;冶炼高V钢(wV1%),可在出钢前30分钟内加入。、Si冶炼硅钢时,在出钢前10分钟左右,按规格中、上限加入(包括残余Si);一般钢种在出钢前5min加入。Si的合金化还应注意Si的烧损及含Al、Ti钢种的回Si、Fe-Si粉造成的增Si等。、Al、Ti、B极易氧化的元素,因此加入前钢水必须脱氧良好。加B前先应加适量的Al和Ti,脱O固N。加入方法有三:一是用铝皮或马粪纸包好插入;二是出钢过程中加入钢包的钢流中;三是采用喂丝的办法。加Ti:低Ti钢可在出钢前510min加入,也可在出钢时加入包中(注意会增Si约0.10%左右);高Ti钢(wTi0.5%),当炉内Si已经较高时,应扒渣后加入,且加入后10min内出钢。加Al:作为合金元素,应在出钢前10min加入,加前应扒掉炉渣,将Al块加在钢液面上,然后立即向炉内加入23%的石灰和萤石,采用大电压化渣,化好渣后出钢。、其他元素N:通常在还原期用含氮锰铁或含氮铬铁加入,钢液中含Mn和Cr可提高N的回收率;另外,还可向钢液中通入氮气来增N;P、S:在还原期加入,但必须造中性渣,以保证合金收得率;RE:采用稀土合金或稀土氧化物在插Al后加入,回收率在3050%。5552 合金加入量的计算:1.碳钢、低合金钢及单元素高合金钢的计算基本公式: 当计算碳钢和低合金钢时,由于控制成分较铁合金含量低很多,故可把分母简化为“合金成分回收率”来计算,误差很小。对于不易氧化的合金,其回收率可作100%。2. 多元素高合金钢的计算:(1)、补加系数法:其思路是先用单元素法计算,然后考虑到这部分加入的合金只是将原来炉内钢水的成分配至要求。、求出各合金元素的补加系数:即计算在100kg不含任何合金元素的纯铁中,必须分别加入多少铁合金,才能使之达到规格成分。、按炉前分析结果,用单元素方法计算出各合金元素的加入量(注意分母中不减控制成分,另外不考虑合金回收率)。、按各合金的补加系数,计算出欲使整炉钢水成分达到规格成分需补加的各合金量。、计算出总出钢量。、将、步的计算结果,再考虑到合金收得率后,计算出实际各合金的总加入量。例1、冶炼1Cr18Ni9Ti,控制成分:wC=0.07%;wMn=1.25%;wSi0.80%;wCr=17.5%;wNi=10.6%;wTi=0.5%。所采用的铁合金为:30%Fe-Ti 收得率:55%65%Fe-Cr 收得率:100%100%Ni板 收得率:100%100%金属Mn 收得率:100%如果炉内现有8t钢水,还原分析结果是:wMn wNi wCr wTi1% 10% 16% 根据上述条件,问需要加入多少各种铁合金,才能达到成品规格的控制成分的要求,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