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知识体系建构】【时空框架】朝代变迁: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隋朝:581-618 唐朝:618-907 五代十国:907-979 宋、辽、夏 金:960-1234 元:1206-1271-1368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过渡时期;隋唐(581907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时期。考点三 宋元时期【阶段特征】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1、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3、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4、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是这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少数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 5、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一、经济1、宋元时期的农业 (1)耕作制度的发展宋朝以后,江南形成了稳定的一年两熟制(稻麦轮作),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 (2)灌溉工具的进步:出现了高转筒车2、宋元时期的手工业 (1)制瓷业: 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等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产品行销海内外。【典型例题】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右图)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瓷器分类中的( )a.白瓷系列 b.青瓷系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解析】选b。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国瓷器形成南青北白的特点,北宋时期的哥窑位于中国的南方,由此可以判断应属于青瓷系列,排除a项。青花瓷、珐琅瓷明清时期争奇斗艳,故排除c、d两项,正确答案为b。(2)丝织业: 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3)民营手工业: 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3、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1)条件: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业要繁荣,政府就必须放松对市场的严格控制。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2)表现: 宋: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交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知识链接】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 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通用的铁钱携带极不方便,于是商人们发行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交子”,代替铁钱流通使用,这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信用货币。宋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由政府发行,交子就成了国家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的大量发行、流通,为宋代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了人民的贸易和市场繁荣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合作探究】:北宋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交子的出现对商业发展有何作用?交子出现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合作探究】: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高考真题】(2011天津文综t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解题思路】a。本题考查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解答本题一是要注意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二是要迁移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概况。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b项错在仅在乡村发展手工业;c项出现于明朝末年; d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 【即时点拨】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阶段特征及影响始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商业和城市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及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在联系。【高考真题】(2010海南单科t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北方“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贫富差距不大,无法得出北方比南方农业发达,排除a项;南方“多末作以病农”,“兼并之患兴”是贫富差距的原因,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北方比南方更稳定,排除d项;“末”指工商业,南方“多末”即工商业发达,因此答案为c项。4、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特点: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合作探究】:材料一:(唐朝)坊市制度规定:交易买卖有固定的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场交易;市区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日入市散)。材料二: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 材料三: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去闹处,通晓不绝 依据材料分析唐宋时期的商业发展情况。唐:商业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规定商业活动时间。宋: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不再有时间限制。【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 (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4分)“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2分) 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意义: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发展。【补充例题】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从不同侧面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等中国全史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材料五 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拥有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第(1)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能力,可以从材料一、二、五中各获取一个方面的原因。第(2)题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充分寻找东京经济生活繁荣的表现,从中总结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答案:(1)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的影响。(2)表现:城市规模大,人口多;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政府放宽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性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典型例题】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瞭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等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 )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 b.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c.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 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解析】选b。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东京城市管理现象,可以排除a、c两项;从材料“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可知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城市的消防,排除c项,答案为b。【典型例题】(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在乡村出现定期的集市 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a. b. c. d.【解析】选a。从商品交换的物品看,有蚕桑、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这些物品多是服务农耕的,故正确。从时间与地点来看,“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说明正确。材料无从体现。故答案为a。5、对外贸易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既是个国家进行贸易。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高考真题】(2010江苏单科21)(10分)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3分)(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4分)(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答案(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 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 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二、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一)从分裂走向统一宋元时期政权更替演变(二)中央集权的发展1、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军、政、财三权收归中央(1)措施: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作用: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典型例题】(2011黄山模拟)北宋时期,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收入除少量自用外,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1804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宪法既未授予联邦,亦未禁止各州享有的权利,该归各州各自保留”,也就是说宪法单独列举中央的权力,而未经列举的权力一概归各州。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的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为了(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给予地方一定自治权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势力【解析】选b。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指中国,美国在材料里侧重讲述如何尊重地方权力。c项指美国,中国侧重收归地方的自治权。d项主要也指中国。b项正确,不管是收地方的权,还是给地方一定权力,都是在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只是协调的方式不同而已。【典型例题】(2011北京模拟)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的言行:“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这位北宋官员应该是( )a.通判 b.枢密使 c.三司使 d.转运使【解析】选a。阅读题干“常与知州争权”、“监郡”等信息,可以判断出宋代在地方上设通判,监管知州,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为中央分管军事的官员;c项为中央分管财政的官员;d项为地方分管财政的官员,故答案为a。2、元朝的行省制度(1)设置: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2)权力: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3)作用: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时间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确立于元,行至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长官的权力可世袭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由皇帝与中央任免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认识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高考真题】(2011江苏单科t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解析】选b。解答本题应对题干中“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理解。a不能从材料反映出来,也不符合行省制的特点,可以排除;元朝行省的行政长官完全由朝廷任命,权力受中央的控制,故c、d均有误;材料信息表明元代的江浙行省获得了“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的紧急事务处置权。【典型例题】(2011宣城模拟)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解析】选b。分析材料可了解到,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但由于群官议政和军事、财赋等权力由中央直接掌握,行省各级官员处理各项庶政又各有分工,互相配合、互相牵制。每名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宋代皇权加强的措施。(1)措施: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高考真题】(2011北京文综t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割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宋代通过分权来分割相权,其中三司使分割丞相的财权,故c项正确。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故a项错误;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故b项错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丞相与皇权的斗争,故d项错误。(2)作用:这些官员的设置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力,皇权得到加强。【高考真题】(2010广东文综t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解析】选d。本题考查唐宋谏官的职能变化,意在考查对古代皇权加强的理解。从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项君权“不受制约”说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项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2、元朝的中书省(依据课文略述)元朝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三、文化(一)宋明理学一)背景【合作探究】:材料一:教材p12引言部分。材料二:教材p12历史纵横。材料三: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问题:根据材料一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的原因?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第一二自然段归纳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概况?(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的传播。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有了新发展。(2)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随着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问题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背景? 必要性: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大一统;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可能性: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运动)【高考真题】(2011广东文综t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儒家思想在唐宋时期的演变过程。解答要抓住关键词“儒者”、“道士”、“僧人”,“唐宋”。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隋唐以来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当时诗歌绘画作品对此情况进行了反映,由此判断a正确;b项错误,佛教传入中国是西汉末,不是唐宋时期;c项不符合材料题意;d项绘画虚构的故事情节,不能证明以写实为主。二)含义: 宋明时期的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结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ng,ho)、程颐(chng,y)、朱熹。三)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所谓“格物”就是指就物而穷理,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他们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小结:理学程颢、程颐朱熹(集大成者)理*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理之源在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客观唯心主义【高考真题】(2010上海单科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c,宋代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所以选a。【典型题例】(2010辽宁沈阳高三测二)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d致良知解析:a,引文出自二程遗书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他们把“知识、道德、天理联系起来。四)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典型题例】(2010青岛高三统一检测)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评论着眼于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 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程朱思想 c. 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d.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解析:d,如何评价程朱理学呢?正确的态度是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也应当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对待传统文化应当采取扬弃的态度,即批判地继承。作者认为程朱理学流毒无穷,只看到了其消极影响,没有看到其积极作用。所以d项是错误的。【典型题例】(2009深圳调研)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c,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不仅仅在于提高个人修养,所以c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典型题例】(2011蚌埠模拟)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群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解析】b。提取材料信息,“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群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外国事物称为夷务,体现了中国统治者鄙视外物,说明其封闭性。 【即时点拨】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成熟和定型的标志。命题主要是从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点、宋明理学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命题考查。复习备考时可以适当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如关于理学和心学的一些名言、典故、后世的遗存等,加深对理学和心学的理解认识。【典型例题】.(2011南京模拟)“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这段话意在说明( )a.心外无理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格物致知【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理学主张的理解。程朱理学强调理在人之外,探究事物之理,需要外在的努力,要通过亲身实践。从题干表明虎伤人儿童都能知道,但是没有亲身实践,不是真知,只有像田夫被虎伤过,才能获得真知,故d项符合题意。(二)陆九渊的“心学”主张(提问)1、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3、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过渡: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继承与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典型题例】南宋思想家朱熹和陆九渊在鹅湖寺会上相遇,两位思想家关于“理”的认识和方法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你认为二人的主要分歧在于a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 c探究获取“理”的途径方法问题 d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解析:c,朱熹和陆九渊二人虽然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但都属于唯心主义,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在继承理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心学,使之更加适合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故a、b、d说法都是错误的。二人的分歧关键在于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高考真题】(2010全国新课标文综t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选a。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体是“有生之本”。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天地为万物之本”、“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均是强调万物之本是“天地”,即客观存在的物质,故b、c、d三项都含有唯物主义色彩,不符合题目要求,可以排除。 “心外无物”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和题干中王安石提出的观点相对立,故正确选项为a项。【学生疑问】: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一公元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叫做“理念”;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一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叫做“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烹(1130年一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叫做 “理”。 主观唯心主义则把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做世界的本原,当做第一性的、决定一切的东西。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等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中国宋代的陆九渊认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明代的王守仁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在西方,18世纪英国的贝克莱认为,“对象和感觉是同一个东西”,“存在就是被感知”,他举例说,苹果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看到一定的形状和颜色,闻到某种香气,尝到某种滋味,把这些感觉组合在一起,而后给这感觉的组合起个名字,叫苹果。奥地利的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合作探究】:宋明理学的特点:(教师讲解)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三)宋词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故名宋词。 1、含义: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是一种音乐化和格律化了的杂言体诗歌。词的形式自由灵活,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思想。2、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宋词在总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1)婉约派:柳永(北宋)雨霖铃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清照(两宋之交)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善于用白描手法、浅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豪放派:苏轼(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是北宋中后期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他的词作题材十分广泛,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并以豪迈奔放的感情,为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念奴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辛弃疾(南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的辛弃疾,主张积极抗金,作品都以豪放为主,深刻地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陆游(南宋)【高考真题】(2010重庆文综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解析:d。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四)元曲:1、发展阶段及特点(1)兴起:宋代(散曲)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2)繁荣:元代(散曲、元杂剧元曲)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元代前期)2、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合作探究】: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1)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知识链接】:诗、词、曲有何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五)行书代表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六)两宋时期的绘画:(1)特点: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画学兴起;各画种全面发展名家辈出,其中,风俗画是当时最大的亮点,(2)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有何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典型题例】(2010江苏南通高三二模)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司马光主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的青花瓷片c 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摹本 d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解析:c。注意题干“城市商业发展”与“最有价值”限制词,洞庭春色赋是苏轼一篇文辞与笔墨相结合的完美作品,作品描绘游玩洞庭湖时的景色,并未反映宋代商业发展,可以排除;b选项“青花瓷片”反映的是宋代手工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a、c选项都能够反映宋代商业发展,但“最有价值”的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高考真题】(2011安徽文综t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盘曲)屈无端”,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解析】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艺术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国古代绘画不同派别的艺术特色。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怀。从画中石头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转,显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绘画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这是文人画(或写意画)的特点,a项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符合材料中绘画的特点,由此判断a项正确;b项是传统人物画特点;c项是山水派如王维画的特点;d项是风景画的特点。 【即时点拨】文学艺术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越来越受重视,我省2010年t14考查了唐代的吴道子等,2011年又考查了苏轼的文人画。这类题目形式活泼,一般考查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记忆,对艺术特点的初步认识等。复习备考中一是以朝代梳理画家及其作品,掌握阶段特征,二是以绘画类别梳理,认识艺术特征。(七)科技的繁荣1.四大发明的成熟与定型(1)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11世纪中叶,雕版工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推进了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后来传播到东亚、西亚、欧洲等地,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伟大的贡献。“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2)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火药传至欧洲后,经欧洲人的进一步改进,使得冷兵器时代首先在欧洲结束了。(3)北宋时即制作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并在南宋时期制作了更为方便和精确的罗盘针,大量使用于当时的海上商船。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典型题例】若你生活在北宋末年,你可以看到哪些技术的运用? 用活字印刷术印刷麻纸书籍 利用火药开山采矿 运用指南针航海 翻阅授时历计算日期a b c d解析:a首先排除,授时历是元朝郭守敬编写的。【典型题例】罗素说:“除了16世纪西班牙和美洲之间的文明交流外,我认为在这以后的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没有任何一个两种文明的交流的例子能像中国和欧洲这两种文明交流那样典型。”这种文明交流体现在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蒸汽机车传入中国 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 孙中山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 b c d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的有效信息提取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及其限定,“16世纪” “这以后”“ 中国和欧洲这两种文明交流”的关键信息,由此可以断定错误,因为四大发明在16世纪以前就已传入欧洲,故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选d。【典型题例】 (2010辽宁沈阳高三测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为隋唐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影响b图为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c图为北宋时期山水画千里江山图,气势宏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竞赛线上活动方案设计
- 大学生消费扶贫营销方案
- 智慧零售明星营销方案
- 心理咨询推广方案
- 装修地面工程施工方案
- 钢结构施工方案大全电话
- 信息化网络营销方案
- 故宫文创的营销活动方案
- 东莞火灾显示盘施工方案
- 餐饮商业策划咨询方案
- 人才服务合同书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 矿井顶板事故防治课件
- 2025年工会入职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校园招聘笔试题型分析及备考策略
- 旅游服务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公司章程制定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 2024人教PEP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中国慢性胃炎诊治指南(2022年)解读
- 糖尿病低血糖症诊疗指南
- 直升机发动机油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