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樟树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第卷 (选择题 共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荷(h)枪 煊(xun)赫 曲(q)笔 喁喁(yng)私语b炮(po)烙蹿(cun)红压轴(zhu)戏拾(sh)级而上c瘙(so)痒锃(zng)亮拧(nng)毛巾铩(sh)羽而归d氛围(fn) 压轴(zhu) 忖度(cn) 心广体胖(p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耄耋 钟灵毓秀 德高望众 筚路蓝缕b朔源 切磋琢磨 平心而论 金碧辉煌 c甄别 蓬荜生辉 喧宾夺主 以逸代劳d暮霭 涸泽而渔 韬光养晦 急流勇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了救助地震灾区的群众,他们一家三口从哈尔滨开车出发,经过几千里浮家泛宅地奔波,最终将几十万元亲手交给了当地政府。 b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安倍政府不仅不进行深刻反思,还一意孤行,以邻为壑,不断指责周边国家,为自己的行为涂脂抹粉。 c.她与女儿的关系本来还算密切,但近来发现女儿与她的交谈越来越少,每到周末女儿才例行公事般给她打一个不冷不热的电话。 d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法国的华裔魔术师巧夺天工的近景魔术表演,获得了许多观众的高度赞誉,并引发了近景魔术表演的热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b江西代表团的代表经过一天的热烈讨论,一套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执法为民理念的议案终于产生,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心声。c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五百多万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d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经济较薄弱的西部地区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大影响。5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见闻的真切、感受的深刻,使其行文“不事铺张,不事雕绘,意随景到,笔借目传”。(张岱跋寓山注二则)b正当我们在为地球的温室效应而苦恼的时候,科学界却有一个全新的观念:抵达地球的阳光在近几十年间变弱了,也就是说,地球渐渐变暗了。c通过想像,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丰富表现内容和手段,可以塑造生动新颖的艺术形象。d赵海轩说他暑假去旅游,好友李哲胜问道:“准备去哪?是南下?还是北上?”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清明节源于周秦,作为中国忠孝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清明节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受到了不同时代节日习俗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的特点。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且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在扫墓祭奠活动中肃穆悲伤,在踏青游春活动中欢乐喜庆,兼具两种情感特征。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融祭祀扫墓、缅怀祖先、欢乐游春于一体的复合型大节。在周秦,祭祖扫墓习俗已经存在。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认为“夫祀,国之大节也”,孔子甚至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而使节俗上升为礼俗,祭祖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汉代风俗与礼俗开始融为一体,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清明节祭祀祖先的真正源头,正是延续周秦习俗而来的墓祭习俗,只不过,在周秦乃至两汉,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在清明日,更谈不上清明节了。 “清明”一称最早记载于周代,在汉代作为节气而真正形成。西汉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公元105年,汉武帝命太史令司马迁等制订了太初历,从此,中国历法两千多年再无大的变化,这对于清明节的具体日期确定在公历4月5日前后,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明节俗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人们在介之推被焚的忌日禁火冷食以示纪念,是为“寒食”。介之推的故事传说于汉末,流行于魏晋,因魏晋的“晋”和春秋时分之推故事发生地晋国的“晋”是同一个“晋”字。寒食节也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扫墓祭祀祖先成为主流。 由于李唐王朝发迹于寒食节流行的中心晋地山西,所以寒食习俗被带到了长安城,并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被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的前二天,开元礼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唐玄宗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代宗“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公元790年,唐德宗下令将其延长至七天,唐将寒食并入清明,突出了祭祖扫墓的主题,同时,唐代清明节还融合了三月三上巳古节祓禊除灾的习俗内容,加入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的“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可为力证。 宋代,随着理学兴起和封建伦理观念深化,传播孝文化的清明节受到重视,朝廷明文规定:从寒食至清明三日,各阶层均须祭扫陵墓。但寒食节的悲戚色彩已经淡化,从邵雍春游吟“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可见已变得快乐明朗起来。元废除火禁,寒食节遭受重创,上巳也被淡化,清明已成扫墓、游春为主的大节。明清时寒食节、上巳节基本淡出,清明节已是春天唯一的大节。6下面关于“清明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节承载中国忠孝文化,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特点不同,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形式主要是户外活动如扫墓、踏青等。 b.清明节是兼具悲喜两种情感的复合型春天大节。既因祭祀扫墓、缅怀祖先而有肃穆悲伤的情感;又因踏青、游春活动而有了欢乐喜庆气氛。 c. 清明节祭祀祖先源自周秦的墓祭习俗,后汉书记载秦始皇在墓侧起寝,汉沿袭此俗,在每月和每年的一些重要日子都会给先人上饭祭奠。 d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被古人视作“国之大节”,被孔子称为“国之大事”,使节俗上升为礼俗,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初开元礼寒食清明放假三日,后用诏令形式确定,列入五礼之中,直至唐德宗放假七天,可以看出唐代对寒食与清明的重视。 b. 唐代对清明节的贡献,主要是把寒食节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确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之前,将寒食这个节俗与清明这个节气相融合。 c.唐代寒食、清明、上巳三者融合,禁火冷食、祭祖扫墓、祓禊除灾与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活动并存。 d宋元时寒食节和上巳节逐渐淡出,清明节继承了两节的节俗内容,在明清两朝时由最初的一个单纯的节气上升为一个大的节日。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一开始是作为节气出现的,早盔周代就有记载。淮南子天文训说清明节气在春分后的第十五日,北斗星指向乙的时候。 b.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奉汉武帝命令制订了太初历,两千多年基本没有变化,对后来将清明节确定在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起了重要作用。 c.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被焚而产生的,在他的忌日禁火、冷食。而清明节的禁火、冷食即源于此,所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密切相关的。 d.纪念春秋时期人物的寒食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更以祭祀祖先为主。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变化过程。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 题。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兄敞之,为赵伦之征虏参军。庆之少有志力。孙恩之乱也,遣人寇武康,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年三十,往襄阳省兄,伦之见而赏之。伦之子伯符时为竟陵太守,竟陵蛮屡为寇,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伯符由此致将帅之称。伯符去郡,又别讨西陵蛮,不与庆之相随,无功而反。永初二年,庆之除殿中员外将军,又随伯符隶到彦之北伐。伯符病归,仍隶檀道济。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稍得引接,出入禁省。寻转正员将军。及湛被收之夕,上开门召庆之,庆之戎服履袜缚绔入。上见而惊曰:“卿何意乃尔急装?”庆之曰:“夜半唤队主,不客缓服。” 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征西司马朱修之讨蛮失利,以庆之为建威将军,率众助修之。修之失律下狱,庆之专军进讨,大破缘沔诸蛮,禽生口七千人。庆之患头风,好著狐皮帽,群蛮恶之,号曰“苍头公”。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苍头公已复来矣!”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鲁爽反,乃遣庆之济江讨爽。爽闻庆之至,连营稍退,自留断后。庆之与薛安都等进与爽战,安都临阵斩爽。寻与柳元景俱开府仪同三司,辞。改封始兴郡公,户邑如故。庆之以年满七十,固请辞事,上嘉其意,许之。三年,司空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复以庆之为使持节,率众讨之。自四月至于七月,乃屠城斩诞。进庆之司空,又固让。 (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七)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人寇武康 寇:侵犯。 b稍得引接 稍:渐渐。 c.夜半唤队主,不容缓服 缓:延迟。 d.事何由济 济:成功。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沈庆之作战威武勇猛的一组是(3分) 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 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 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 上开门召庆之庆之戎服履袜缚绔入 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苍头公已复来矣!”爽闻庆之至,连营稍退,自留断后 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庆之富有谋略,深得将领赏识。他跟随赵伦之的儿子伯符时,给他出谋划策,常常击退蛮人的进攻;后来他隶属檀道济,道济称赞他忠诚敬慎通晓兵法。 b.沈庆之忠心耿耿,保卫君王恭谨。太祖让他守卫禁宫,在刘湛被逮捕的晚上,太祖让庆之去叫禁卫军首领,庆之穿上戎装和袜子缚着裤子匆匆来到皇宫。 c.沈庆之直言敢谏,所奏切中要害。太祖想要北伐,向他征询意见,庆之说,己方步兵难与北方骑兵相抗,这种状况由来已久,如北伐恐君王部队将遭受失败。 d沈庆之不求高位,多次推辞加封。因庆之战功卓著,深得皇帝信任,皇帝先封他开府仪同三司、又改封始兴郡公,平竟陵王后封他做司空,他都没接受。 第卷(117分)四、(28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修之失律下狱,庆之专军进讨,大破缘沔诸蛮,禽生口七千人。 (2)庆之以年满七十,固请辞事,上嘉其意,许之。(3)及湛被收之夕,上开门召庆之,庆之戎服履袜缚绔入。13阅读下面首诗回答问题(8分)章台夜思 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4分) (2)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4分)14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1) ,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3)鹿门月照开烟树, 。 ,惟有幽人自来去。(4) ,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鱼跳波瘦蛟舞。(5) ,只是朱颜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6分)1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三国演义)b高老太爷的病一直不见好,高家便求助于神的帮助,拜菩萨、祭天之后,便是捉鬼。捉了高老太爷病房里的鬼,还要捉高公馆所有房间的鬼。捉鬼捉到觉民的房间时,觉民却紧闭房门,将巫师等人挡在了门外。(家)c、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d、孔子凭自己的学识与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爱。子路赞誉他,说他的才德是不可逾越的日月;说他不可企及,就好比天空不能踩着梯子爬上去一样。颜渊赞誉他,说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16“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是红楼梦史湘云和林黛玉对的一副妙联。请结合人物的身世分析其“妙”在何处。(3分)答:_六、(18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20题也是水湄张晓风(台湾)(1)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2)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3)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不甘心那热,仿佛想生气,只觉得越来越不负责,就那么风风雨雨闹了一阵,东渲西染地抹了几许颜色,就打算草草了事收场了。(4)这种闷气,我不知道找谁去发作。(5)丈夫和孩子都睡了,碗筷睡了,家具睡了,满墙的书睡了,好象大家都认了命,只有我醒着,我不认,我还是不同意。春天不该收场的。可是我又为我的既不能同意又不能不同意而懊丧。(6)我坐在深褐色的条几上,几在廊上,廊在公寓的顶楼,楼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似乎每件事都被什么阴谋规规矩矩地安排好了,可是我清楚知道,我并不在那条几上,正如我规规矩矩背好的身份证上长达十几个字的统一编号,背自己的邻里地址和电话,在从小到大的无数表格上填自己的身高、体重、履历、年龄、籍贯和家庭。(7)可是,我一直知道,我不在那里头,我是寄身在浪头中的一片空白,在一瞬眼中消失,但我不是那浪,我是那白,我是纵身浪中而不属于浪的白。(8)也许所有的女人全是这样的,象故事里的七仙女或者田螺精,守住一个男人,生儿育女,执一柄扫把日复一日地扫那四十二坪地(算来一年竟可以扫五甲地),象吴刚或薛西佛那样擦抹永远擦不完的灰尘,煮那象“宗教”也象“道统”不得绝祠的三餐。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9)如此,那夜,我就坐在几上而又不在几上,兀自怔怔地发呆。(10)报纸和茶绕着我的膝成半圆形,那报纸因为刚分了类,看来竟象一垛垛的砌砖,我恍惚成了俯身城墙凭高而望的人,柬埔寨在下,越南在下,孟加拉在下,乌干达在下,“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故土在下(11)夜忽然凉了,我起身去寻找披肩把自己裹住。(12)一钵青藤在廊角执意地绿着,我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肯好好看它,我一直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委屈的还是悲壮的。(13)我决定还要坐下去。(14)是为了跟夜僵持?跟风僵持?抑是跟不明不白就要消失了的暮春僵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不要去睡,而且,既不举杯,也不邀月,不跟山对弈,不跟水把臂,只想那样半认真半不认真地坐着,只想感觉到山在,水在,鸟在,林在,就好了,只想让冥漠大化万里江山知道有个我在就好了。(15)我就那样坐着,把长椅坐成了小舟。而四层高的公寓下是连云公园,园中有你纠我缠的榕树,榕树正在涨潮,我被举在绿色的柔波上,听绿波绿涛拍舷的声音。(16)于是,渐渐地,我坚持自己听到了“流水绕孤村”的潺缓的声音,真的,你不必告诉我那是巷子外面新生南路上的隆隆车声,车子何尝不可以“车如流水”呢?一切的音乐岂不是在一侧耳之间温柔,一顾首之间庄严吗?于无弦处听古琴,于无水处赏清音,难道是不可能的吗?(17)何况,新生南路的前身原是两条美丽的夹堤,柳枝曾在这里垂烟,杜鹃花曾把它开成一条“丝路”,五彩的丝,而我们房子的地基便掘在当年的稻香里。( 18)我固执地相信,那古老的水声仍在,而我,是泊船水湄的舟子。(19)新生南路,车或南,车或北,轮辙不管是回家,或是出发,深夜行车不论是为名是为利,那也算得是一种足音了。其中某个车子里的某一把青蔬,明天会在某家的餐桌上出现,某个车子里的鸡蛋又会在某个孩子的便当里躺着,某个车中的夜归人明天会写一首诗,让我们流泪,人间的扯牵是如此庸俗而又如此深情,我要好好地听听这种水声。(20)如果照古文学学者的意思,“湄”字就是“水草交”的意思,是水跟岸之间的亦水亦岸亦草的地方,是那一注横如眼波的水上浅浅青青温温柔柔如一带眉毛的地方。这个字太秀丽,我有时简直不敢轻易出口。(21)今夜,新生南路仍是圳水,今夜,我是泊舟水湄的舟子。(22)忽然,我安下心平下气来,春仍在,虽然已是阴历三月的最后一夜了。正如题诗在壁,壁坏诗消,但其实诗仍在,壁仍在,因为泥仍在,曾经存在过的便不会消失。春天不曾匿迹,它只是更强烈地投身入夏,原来夏竟是更朴实更浑茂的春。正如雨是更细心更舍己的液态的云。(23)今夜,系舟水湄,我发现,只要有一点情意,我可以把车声宠成水声,把公寓爱成山色的。(24)就如此,今夜,我将系舟在也是水湄的地方。17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5)段中作者感到“懊丧”的原因。(4分) 18理解第(8)段中“可是,所有的女人仍然有一件羽衣,锁在箱底。她并不要羽化而去,相信自己曾是有羽的,那就够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9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22)段的作用。(4分) 20题目“也是水湄”富含深意,请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探究。(6分) 七、(15分)21、语言综合运用。 许多古典诗词名句都会让人觉得真切如画,意趣无穷。所以人们常用“诗中有画”评价那些优美的诗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就是这样的诗句。请你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出这两句诗所描摹的景象与意境。八、写作(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师指着远处的一座高山,问弟子:“那山为什么能与天相连?” “因为它刚强,所以它拥有一定的高度!”弟子说。 大师带弟子来到海边,指着远处与天相连的海面问:“海水很柔软,为什么海也能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呢?” 弟子吱唔着,答不上来。“那是因为海的胸襟宽,宽阔的胸襟让它与天相连、与天等高。”大师说,“胸襟,也能成就一种高度,一种抵达天空的高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樟树三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 文 答 题 卷一、(311=33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 (2) (3) 13(8分)(1) (2) 14.(8分)() , () , () , () , (5) , 15(3分)( )16(3分) 17(4分) 18(4分) 19(4分) 20(6分) 21(15分)樟树三中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d【a喁(y);b蹿(cun);c瘙(so)】2d(a项,德高望重;b项,溯源;c项,以逸待劳)3.(3分)c(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浮家泛宅:形容长时期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4、d(a“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句式杂糅。可改为“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电磁力”或“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b两套主语,将“经过”移至句首c“提不出灵丹妙药”搭配不当,可改为“开不出灵丹妙药”或“提不出好办法”5、b(a句号放在括号后面c将“思路”“限制”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将“构思”“手段” 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d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6.d 【解析】偷换概念。被孔子看成“国之大事”的是祭祀和战争,不是清明祭扫活动;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的态度使节俗上升为礼俗;“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的是祭祖,不是清明祭扫活动;被看成是“国之大节”的,是“祀”(祭祀),不是清明祭扫活动。7.d 【解析】“宋元时寒食节和上巳节逐渐淡出”不严谨,是宋元开始(宋寒食节的悲戚色彩已经淡化”“元废除火禁,寒食节遭受重创,上巳也被淡化),至明清基本淡出。“继承”说法不妥,宋、元时寒食、上巳遭受重创或淡化,节俗内容当有所减少。且明清两朝时,不是由节气上升为节日(唐时已成节日),而是由三个节(寒食节、上巳节、清明节)缩减为一个节。8.a 【解析】“一开始就作为节气出现”,错。“清明”一称虽然最早记载于周代,但到汉代才真正形成节气。9.c (缓:宽松,宽大。“缓服”指宽大舒适的官服。)10.a (说明其有谋略,说明其忠谨晓兵,表明其忠诚尽职。)11.b (“让庆之去叫禁卫军首领”错。)12.(1)(5分)修之因为战事失利被关进监狱,庆之独自掌管军队进兵讨伐,大败缘沔各地众多蛮兵,捉住俘虏七千人。(译出“失律”“专军”“禽”“生口”各1分,全句通顺1分。)(2)(5分)沈庆之因为年满七十岁,坚决请求辞去政事,皇上赞赏他的诚意,答应了他的请求。(译出“以”“固”“嘉”“许”各1分,全句通顺1分。)(3)等到刘湛被收押的那天晚上,主上开宫门召见庆之,庆之来不及换下戎装就穿着袜子缚着裤子跑进去。13(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怨”字,赋予“清瑟”人的情感,凄清的琴声撩人幽怨,让人彻夜难眠,就好像风雨绕弦使人生出无尽悲哀。这样写,既为“思”设计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又为全诗奠定了深夜思乡的凄凉的感情基调。(2)同意。本诗以“夜思”为题,全篇虽未现一个“思”字,却选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如“清瑟”“遥夜”“孤灯”“残月”“故人”“秋雁”等,展现了“思”的意境。诗的三、四联更是直接描写“思”的内容:时值秋季,芳草已暮,故人不来,秋雁又回,家书难寄。诗人将自己的无限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14略15、c (a. 糜夫人是跳井死的b紧闭房门的是觉慧d.“子路”改“子贡”)16.林黛玉是绛珠草下凡还泪的,寄人篱下。“冷月葬花魂”即是主人公在最凄冷的月夜里孤独死去的悲凉结局的预示。营造出悲凉的意境,烘托出主人公凄凉的情感。21略 22略附文言文译文:沈庆之,字弘先,吴兴郡武康人。他的兄长沈敞之,是赵伦之的征虏参军。庆之自幼就有志气和勇力。孙恩叛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东海杯考试题及答案
- 电大商法考试题及答案
- 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提升培训工具
- 《光学现象与应用:光的折射与反射教案》
- 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执行模板
- 乡村振兴护理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vb考试题及答案
- 学术研究诚信保障责任书9篇范文
- 数据分析基础模型及处理流程模板
- 旅游景点综合评价报告表
- 学校预算制度管理制度
- 产后抑郁症妇女的护理
- 公司全电发票管理制度
- 《人工智能通识导论(慕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视频制作拍摄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题库带答案2025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环境检测与监测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贵州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试行)2025
- 2025-2030中国钽电解电容器市场营运格局分析与全景深度解析报告
- 《手缝工艺双面呢大衣》
- 《消化性溃疡诊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