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A)中图版必修3.doc_第1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A)中图版必修3.doc_第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A)中图版必修3.doc_第3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A)中图版必修3.doc_第4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章末检测(A)中图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目前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据此回答12题。1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国土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a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2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有计划、合理地进行资源的开采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a b c d采用小流域为单位的整体模型试验,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规划的合理性。据下表数据,完成35题。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植被覆盖率(%)降水量(mm/30min)径流产生量(mm/30min)入渗量(mm/30min)产沙总量(g)减流效益(%)减沙效益(%)100609.7750.230.8580.7899.3856020.4639.541.5259.7598.77706027.3132.694.3446.2796.48606038.2421.7624.1124.7780.41406041.9118.0957.2917.5353.45206042.4417.5688.7516.5127.8906050.839.17123.0700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b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c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小而增大d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4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的条件下,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最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围是()a20%40% b40%60% c60%70% d70%85%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69题。6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7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8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9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是()扩大了耕地面积稳定了灌溉水源减少了洪涝灾害增加了土壤肥力a b c d下图甲、图乙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关于图甲中a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是a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ba城市依靠附近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了钢铁工业c石油资源枯竭是制约a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d便利的水陆交通,使a城市成为该省最大的工业城市11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a b c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纲要的重点,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下图,回答1213题。12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三大粮食主产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大粮食主产区共同特征: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较为丰富b东北平原冬季低温c华北平原夏季干旱d长江中下游平原旱涝灾害较重13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下列从农业自身角度分析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错误的是()a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使农民增收b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增施化肥、农药,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c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使农民增加收入d扩大发展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增加农民收入山西省在“十一五”能源建设中的目标是到2010年,该省原煤、焦炭产量、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与此同时,煤化工将成为山西能源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并借此打造一条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据此回答1416题。14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点是()a能源、冶金、化工 b轻工业 c电子工业 d旅游业15内蒙古东部地区和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煤炭基地的共同点是()a都有铁路干线与主要工业区相通,市场广阔b都属“西部大开发”的省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c煤炭储量都以动力煤为主d区域内都有丰富的铝土矿,发展金属冶炼工业条件优越16关于能源基地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叙述正确的是()a能源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不大b生态环境建设中只要采取工程措施即可c用生物方法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唯一措施d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并结合复垦,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呈现了自己的特点,同时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据此回答1718题。17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苏南乡村城市化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a大城市的人口和工业大量迁移到苏南地区b苏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人口数量大c京杭运河在苏南地区有很高的航运价值d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8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程中环境问题突出乡镇工业发展分散产生服务设施效益差,基础设施成本高城市规模相对缩小城市优势显著,城乡差别扩大特大城市增多,城市经济畸形发展a b c d读“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1920题。19图中a、b、c、分别代表的要素可能是()a纺织工业、中小型企业、劳动力和市场b微电子工业、中小型企业、资源和能源c微电子工业、大型联合企业、技术和劳动力d航天工业、资源和技术、中小型企业20下列城市与图中b、c模式工业发展最符合的是()a巴西利亚、旧金山 b法兰克福、巴黎c新西伯利亚、鞍山 d温州、匹兹堡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 案二、综合题(共5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石山区。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7.8万平方千米,其中综合治理面积4.5万平方千米,实施封育保护3.3万平方千米。材料二南方丘陵地区农业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系统示意图(1)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试分析其原因。(2)比较黄土高原与南方丘陵水土流失在地理背景上的差异。比较相同点不同点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3)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离不开沼气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沼气的好处有()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实现有机质还田将污染物资源化解决畜牧业的饲料来源a b c d(4)林草植被在材料二所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吸烟滞尘,调节气候 d绿化、美化环境(5)南方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_。22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10分)(1)甲、乙两区域的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_、_。(2)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自然地理特征对a河下游地区洪水泛滥的影响(3)据气候统计图概括,甲区域n城市气温特征是_,乙区域k城市降水特征是_。甲、乙两区域气候类型不同,其中更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_。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后来的1.6元/kg,降幅近30%。材料二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产地含油量运输费用(元)生产成本(元/kg)生产方式国产大豆17%0.181.60粗放式进口大豆19%0.161.28集约式材料三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面积(km2)0.310.210.100.020.070.050.10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km2)4 9165 8725 8707 0446 2076 1754 885(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_。(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丰富(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和_。(4)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双选)()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5)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_。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6)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_。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24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读“珠江三角洲范围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2)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原因是()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文化因素(3)(任选其一回答)a如果你的家在城市,说出一条城市化问题,并提出一条解决该问题的对策;b如果你的家在农村,说出两条城市化进程对你家乡的有利影响。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a)1a2.c第1题,我国西部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西部生态破坏严重,自然恢复几乎不可能,主要制约人类行为,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3c4.c5.b第3题,依据表格数据,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随入渗量减小而增大。随植被覆盖率减小入渗量减小,产沙量增大。第4题,从表中可以看出60%70%河段减流减沙效益变化最大。第5题,轮荒耕作会加重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生产力,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的主要功能在于含蓄水源、保持水土。6d7.c8.d9.b第6题,田纳西河位于美国的东部,上游地区以山地为主,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降水多。第7题,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水电站的开发,促进了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发展。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的开发是以梯级开发为核心环节,通过梯级开发来发展航运、防洪、养殖、发电等。第9题,田纳西河综合治理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灌溉和防洪等方面。10c11.b第10题,从图中可判断出a为大庆市,是石油城。黑龙江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哈尔滨。第11题,黑龙江沼泽面积广大,这些沼泽具有很高的环境价值,应很好地保护,正在实施的退耕工程,目的就是保护湿地。该省地广人稀,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和乳肉生产。12c13.b第12题,考查影响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华北平原冬春季干旱。第13题,考查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14a15.a16.d第14题,山西省的发展方向是我国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依据其自然条件优势,可重点发展能源、冶金、化工工业。第15题,山西不是西部大开发省份,以优质动力煤为主,而内蒙古东部以褐煤为主。山西省铝土丰富,而内蒙古东部主要有石油。第16题,a选项很明显是不正确的,露天矿表土的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等都需要开挖地表,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影响很大;b、c项中只有一个措施,比较片面;在能源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中,人们总结出工程、生物措施可分别用在不同的地方。17d18.c第17题,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所以城市化发展较快。第18题,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也利于中小城镇的发展。19b20.d根据题干中框图列出的联系,可知a为以知识和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模式,a则为技术导向型工业;b为以小商品经营为基础形成中小型企业,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模式,b则为中小型企业;c为在资源和能源基础上发展钢铁工业,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模式,c则为资源和能源;联系实际可知温州的发展模式符合b,符合c模式的应为资源型城市,只有d项符合题意。21(1)这里人均土地少,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量较高,同样单位面积土地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一旦表层较薄的土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几乎没有可能;江河下游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2)比较相同点不同点黄土高原土壤抗侵蚀力差,降水集中,多暴雨;人地关系紧张、开发历史悠久、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开矿后未及时复垦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难,常规能源丰富南方低山丘陵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生长快,常规能源短缺(3)a(4)b(5)恢复地表植被解析同样的水土流失面积江南丘陵损失大,可从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工农业分布及土层等方面分析。两地水土流失严重,相同之处要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因为农村能源结构以薪柴为主,当地植被破坏较严重,所以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恢复地表植被。22(1)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2)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3)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季节分配均匀乙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甲区域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乙区域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两区域在开发治理中都遵循了因地制宜的原则。治理措施的共同之处有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第(2)题,由于a河流经区为山地,坡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