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学教程】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限时检测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动物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群落。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个体的总和,而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不是同一物种。群落由一个区域内的全部种群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d2(2014新余模拟)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能量c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0解析当鼠全部被消灭后,要计算鹰至少获得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应按10%计算,即:q110%10%0.01q1,a正确;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牲畜的奶、肉等,牲畜属于第二营养级,b错误;鼠的活动能力较强,因此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志重捕法,但标记物不能太大,且对鼠无伤害,c正确;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一般达到最大值k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0,d正确。答案b3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食物链就越多b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c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d生态系统中引入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解析 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不一定越来越大;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当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足以养活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时,这个食物链就自然终止了,一般来说,一个食物链的环节不超过五个;新的物种引入到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a4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答案b5某农户在其庭院中种植了谷类、蔬菜和牧草,栽培了蘑菇,养殖了家畜和家禽,还建有一沼气池,构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庭院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b生产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人的食物c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d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不能作为消费者的饲料解析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其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故a错误;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并非都可作为人的食物,如人吃蔬菜、水果时并不是把所有的都吃了,故b错误;人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有的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故c正确、d错误。答案c6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ad,be,cf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解析图中应是ad,be,cf;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狼所处的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答案b7如果一只老虎的食物有1/2 来自初级消费者,1/2来自次级消费者,假如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老虎每增加2kg的体重,约消耗植物a1 500kg b1 100kgc1 750kg d1 250kg解析老虎有1千克来自初级消费者,则消耗初级消费者10千克,消耗次级消费者10千克; 则消耗植物为1010%1010%10%1 100千克。故选:b。答案b8(2013九江六校联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解析 图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甲虫和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根据能量金字塔,在生态系统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即桉树、合欢树;该食物网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答案d9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两种成分解析分析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d10(2014温州联考)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解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 1 250 kj;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答案c11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丙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乙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同化得到的能量多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甲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丁ab c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丙和丁有共同的食物乙,所以二者之间除存在捕食关系外,还存在着竞争关系;乙只以甲为食物,丁除以甲为食物外,还以乙和丙为食物,二者之间缺乏其他条件,同化能量多少无法比较;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根据富集作用的原理,丁中ddt的浓度可能最高;与丁有关的食物链有三条,丁分别占有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答案c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解析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abh;acdh;acfgh;aedh;aefgh,共5条。在该食物网的5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中)、第四(链中)和第五(链中)营养级。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2分,每小题17分)13(2014苏北四市模拟)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损毁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保留一位小数)。(2)图1中a表示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103kj/(m2y)。(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损毁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演替。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有两种方式:输入太阳能和人为输入有机物,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输入的太阳能为3147023110103 kj/(m2y), 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110100%12.7%。(2)图1中a表示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植被受损,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补偿能量输入可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0.549)2.5103 kj/(m2y),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0.050.252.15.1)2.5 5103 kj/(m2y)。(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c点时,种群数量小,增长速率最大;在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损毁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答案(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12.7% (2)细胞呼吸(或呼吸作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5(4)ce(5)群落(或次生)14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 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干旱a组:将大鬣蜥移走a组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b组:不作处理c组:将小鬣蜥移走c组大鬣蜥的存活率比b组略有增加湿润d组:将大鬣蜥移走d组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e组:不作处理f组:将小鬣蜥移走f组大鬣蜥存活率与e组差别不大(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_关系。(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_。(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小的是_组。解析(1)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竞争和捕食,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捕食关系。(2)由于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故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3)由于在湿润年份,食物充分,竞争较弱,故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由于b组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故b组种群密度较小。答案(1)竞争和捕食捕食(2)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3)食物充分,竞争较弱(4)b15(2014江西红色六校联考)科研工作者对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了调查,请依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统计结果(调查面积单位是:cm2)。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面积10102020404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甲358141617192020乙35691113131313丙235888888(2)通过调查丙草原发现,在狐与兔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兔和跑的快的狐均得以生存。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二者_的过程;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信息传递能够调节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通过调査放牧区与未放牧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发现,放牧区小动物的丰富度明显低于未放牧区,说明放牧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改变放牧区草原群落的_结构。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这类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_。(4)研究丙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通关练习试题一套附答案详解
- 202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通关练习试题必考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全员B证考试试卷重点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全员B证考试试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城区2019年事业编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2
- 世界卫生日安全班会课件
-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练习试题及答案
- 惠东2021年事业编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试题及答案(卷十)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糖尿病患者教育试题及答案
- 围墙维修合同协议书
-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克拉玛依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白碱滩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校园舆情管理制度
- 2022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技能及素质要求第1部分:地铁、轻轨和单轨
- T-CECS 10400-2024 固废基胶凝材料
- 2025年广东南油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MOOC】人工智能原理-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人教版劳动教育一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DB1310-T256-2021石油天然气站场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技术规范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油气井增产技术》课件-2、压裂混砂车的选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