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一中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安徽省蒙城一中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安徽省蒙城一中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安徽省蒙城一中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城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歌曲中国话唱到:“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下列关于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文化在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强 b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具有积极作用c儒家伦理道德越来越成为西方世界推崇的伦理道德d孔夫子思想包含着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合理成分2.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 含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反映了近代民主法治精神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直陈“天下为主,君为客”a b c d3.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道:“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此处“皇帝的方向”是指( )a.实现政体改革,顺应民情 b. 实现变法图强,救亡图存c.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d.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同光中兴4.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逾迟则逾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a赞同三民主义 b倾向民主革命 c认清政府本质 d同康有为决裂5.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比,正确的是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a b c d6. 请阅读下面的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a b c d7.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8.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到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9.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不懂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指a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10.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海峡两岸。2010年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11. 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新民主主义论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a、 b、 c、 d、12. 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米勒的播种者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毕加索的格尔尼卡13. 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 剧本 散文 小说b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c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体现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 叙述爱情悲剧 挑战教会神学 歌颂民主科学14.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 b. c. d.15.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于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16.1913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d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到达农村17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a 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18.在周代的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王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守西周的分封制19.“元起朔方,固以崇尚释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20.柳宗元的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21.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他所批评的应该是a. 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 b. 东汉时期的乡举里选c. 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 d. 隋唐时期的科举仕进22.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a. 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 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 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23. 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 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a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b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24. 公元1302年,元朝中书省批评各行省“不详行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甚非所宜”,要求各行省自主处事,如非重要事情,应自行解决。元朝中书省这样做的目的是a扩大行省权力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地方监察25.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有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材料一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材料一中体现出的孟子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4分)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7分)材料三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公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出现了严重欠账。当时的人民生活在购物证和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票券里,从吃的粮食、油到穿的衣裤,用的锅碗瓢盆,都严格的定量供应。(3)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百姓的生活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5分)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明史选举志材料二 1876年京师同文馆的八年课程表中的八年课程规划为:第一年,认字写字、浅解词句、讲解浅书;第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第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第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第五年,恪物、几何原本、平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年,讲求机器、微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第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注: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请回答:(1) 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哪些特点?(6分)(2)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上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历史背景。(10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葛洪抱朴子审举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清史稿选举志(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6分) (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中国选官制度有何变化?(4分)答案一 选择题15ccbba 610aacac 1115cbcda 1620adcab 2125cbaca二26(1)治国思想:仁政(2分)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或小农经济)(2分)(2)国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地主垄断土地,农民生活贫困。(4分)具体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分)(3)状况: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文教卫生水平低下;生活用品严重缺乏。(只要答出两个要点即可)原因:“左”的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5分)27.(1)特点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