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教案 .doc_第1页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教案 .doc_第2页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教案 .doc_第3页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教案 .doc_第4页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教案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教案 说明:本专题复习教案由三个子教案组成,每个教案一课时:专题总领课教案;如何把握诗歌的形象;怎样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教学目标: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3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教学方法:以感性材料为基础,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大量材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前置诊补:问题: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近十年来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大盘点1994年是元稹的菊花;1995年是李清照的如梦令;1996年是一首咏史言志的元曲;1997年是以比较阅读形式出现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1998年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1999年是考查的是杜甫的漫成一首;2000年高考题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2001年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2002年高考考查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教学过程:一、明确考纲要求:(板书)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构建知识网络一设问: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进行细化和诠释?板书:术语、细化、诠释点拨: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表现手法:(板书):表达方式(板书):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文艺表现方法(板书):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篇章结构(板书):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板书:思想内容、书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板书)。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归的乡愁、闺怨树奇、爱情诗;、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板书)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 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提示:这个过程及其重要,它起着为整个鉴赏过程定向的作用。否则,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如,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a、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b、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c、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从这首诗的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分别考查了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态度等考点,题肢设计严密、科学,有较好的检测功能。而明确了考点的具体内容对于正确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具有强烈的定向和定位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对于考点的阐释的重要性。二、对高考题目的分类及命题趋向的分析、问题设计:高考试题的分类如何?明确:综观十余年的高考试题,按照诗歌表现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咏物诗。(板书)1994年高考题元稹的菊花;2000年春季高考试题虞世南的蝉。透过两首诗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咏物诗的特点,掌握品读此类诗歌的规律、方法;以便举一反三,更好地指导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工作。请看作品: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蝉 虞世南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问题:、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点拨:两首诗虽然冠以“菊花”“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别有兴寄”,另有寄托。如菊花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的高贵无暇的品行的。蝉中,虞世南藉“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点评: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自况、自喻、自比”的清高的节操来。同样,1994年和2000年高考题在设置选项时,也紧扣了“咏物”的体式,从形象和技巧方面命题。归纳:咏物诗有两大特点: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我们在复习时,对同类的诗歌,如果能从“咏物”的特征入手,那将会事半功倍。2、咏史诗(板书)。请看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阁江犹唱后庭花。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水龙吟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妁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讲东。问题:请就这两首诗,谈一下咏史诗的特点?明确: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板书:特点)、借古伤今、借古讽今;、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离,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下面我们结合这两首诗,来分析一下。点评:从字面上看,写的就是“夜泊秦淮”,而且,表面上,作者似乎把批评的矛头直指不知“亡国恨”的“商女”,但这其实是曲笔。因为商女唱什么,是由达官贵族决定的。所以,“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和想象未来纳入读者的视野,既有辛辣的讽刺、深沉的哀痛、无限的感慨,更有隐忧国事的清醒。这样,读者通过对诗作的品读,可以对晚唐的政治腐败有切实的感受。同样,1996年的水龙吟的考查,也是通过干扰项的设置,体现了作者对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的感慨和思索。可见,咏史诗的检测的重点也是落在“借古”而“讽今”和“伤今”上。3、即兴即景抒怀之作(板书)。点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类诗歌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1995年李清照如梦令抒写了深闺女子暮春伤感的愁绪;1997年高考题考查的是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是采用的比较鉴赏的形式写出了洞庭湖和君山的山光湖色之美;1998年高考题目是贾岛题李凝幽居是通过描写李凝幽居的环境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999年杜甫的漫成一首检测了考生对诗歌所描绘的江上月夜那安谧、和平的意境的领悟能力;2000年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是通过考察考生对经典的细节“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赏析进而检测考生体悟含蓄蕴藉的诗风的素养;2001年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考查的是临别之景和送别之情;2002年是用主观试题考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由此可见,这类诗歌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设问:高考试题中的即兴即景诗歌有什么特点?明确: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考查的大多是唐宋时期的著名流派的著名作家,如李白、杜甫、贾岛、韦应物、刘禹锡等等,且鉴赏的四个选肢是从语言、形象、技巧、主旨等方面进行的全方位的考测,作家作品不重复考;二是选材的原则是不避俚俗,如梦令考的是少女伤春的闺怨,望洞庭题君山以及杜甫的漫成一首都是湖光山色和江月清风的山川之美,比较庄重的是春夜洛城闻笛赋得暮雨送李胄和题李凝幽居分别是写客子之思和送别之情以及隐居不仕。至于约客更是写尽了生活的闲居细节。但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大多数师生倾情关注的爱国的“壮词”,却一直“千呼万唤未现身”。这同样给我们今年的高三备考工作以有益的启示。在2003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们仍需要趋冷避热。三、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考查形式及预测问题:(一)、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的检测形式主要有几种?:归纳与明确:近十年高考古典诗歌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1、对古典诗歌的词句含义的正误的评判;1997年和1998年的试题就是对诗词文句的翻译能力和诗句的理解能力的考量。2、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命题者的审美判断进行选择,因为,高考试题的选肢,不是考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验证,而只是作为冷眼旁观的“裁判者”来进行正误选择。除2002年,其余几乎都是这种方式。3、以主观题目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古典诗歌的审美判断水平和能力。2002年高考形式。(二)、对于2003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形式的预测:设问:今年的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将会以何种方式出现?明确:1、试题将不会像新诗鉴赏一样再来一次“回归”,2002年以前客观题目的形式的考查将不大可能出现。2、2003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有可能以下面两种方式出现:a、2002年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为主要目的的检测形式;b、2003年高考也可能以一种新的形式,即写赏析小论文的形式。题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写一段100左右的文字,描写闺妇的心理活动。 闺怨 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注:“伏波”,指后汉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证人所在军营。明确:夜晚,皓月当空。独守空房的她想象借雁足给丈夫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无限的愁绪。这愁绪搅得难以成眠,因此,想借梦境与亲人团聚也不可能了。她揽衣起身徘徊窗前,痴痴地想: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的亲人身上。诗歌鉴赏与阅读扫描延边大学出版社。四、复习古典诗歌专题要注意的问题和复习建议:问题:古典诗歌专题复习应注意那几个问题?明确:1、注重诗歌感性材料的积累。将教学大纲规定的诗词部分背诵篇目共30篇,逐一落实;对新编教材中的诗歌要加以分类。做到熟读成诵;将唐诗宋词中的重要流派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2、在知人论世上下工夫。为此,必须强化文学常识的复习。尽管文学常识没有列入考试的范围,但文学常识基础不牢,“知人论世”就无从谈起。3、 要熟知唐宋两代代表作家的个人风格: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清新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等等。4、要明确做鉴赏题目的一般步骤和程序。1、整体感知,辨清类别;2、品评语言,炼字炼句; 3、体会意境、体察形象;4、突出技巧,明辨特色。5、注重辅助条件,如诗题、作者、时间、地点、小注等隐含条件和显性条件。5、要在已知的鉴赏知识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通过对比、调换、再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的自觉意识。平时的每一次训练,都应以培植这种意识为着眼点。五、课堂反馈:阅读下面王维的两首诗,回答问题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题:、两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分别说出两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在两首诗中分别找出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词或句子。明确:、两首诗都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鹿柴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反衬”,以“人语”反衬其静,用“返景”反衬其幽暗。山居秋暝则是运用烘托手法并兼用比兴。、;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六、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设问:、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解答问题: 春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田园乐 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两首都写到了“春眠”,请指出其不同?春晓: 田园乐: 、在春晓中,诗人留下了很大的空白,请解释。 。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答: 。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初冬夜饮 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附: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2、春晓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早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以用“春意闹”的“闹”字来表现。田园乐最后才写到春眠,花落莺啼反衬山客的居处和心境越加宁静,其意境主要在“静”上。3、答: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幽雅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抡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高冠广袖的少女的身影。、阵阵春色透露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大自然。4、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园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侵霜”一词,“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辛酸。、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典诗歌(二)如何把握和体察诗歌的形象复习目标: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复习的方法:以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形象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时间: 一课时过程: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那就是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由于意象的含混和意境的多重性,使得本诗的主旨扑朔迷离。元好问曾经感叹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其实,就这首诗而言,不是“无人作郑笺”,而是“作郑笺”的人太多。造成了意境“丛生”、意象混乱,所以才会使得对诗歌主旨和形象的解读,众说纷纭。一、理清相关概念的内涵,为古典诗歌的鉴赏提供一个清晰的参照和指向,使得整个的复习进程可以有序和规范地进行。高考考试说明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纲把“形象”放到第一位,可见,形象的重要地位。但在古典诗歌的鉴赏过程中,“意境”和“形象”两个概念的交叉和混杂使用,往往让我们困惑不解,无所适从。下面我们就这两个概念作一下辨析。问题:(一)、什么是意境,什么是形象,二者有何关系?明确:意境:此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大多数人认为“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景”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归纳: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宏阔)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细腻)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繁复)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清冷)板书:宏阔、细腻;繁复、清冷(二)、点拨:形象:形象既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也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它既指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包括作者),也指即兴即景诗歌里的景和物。其实,沧海桑田是形象,大漠孤城是形象,田园风光、湖光山色也是形象。在即兴即景之作里,形象就是意象。由此可见,形象和意境是一种种属关系和包容关系。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件。板书:形象(意象)-意境-主旨(诗情)二、归纳诗歌形象问题: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具有那些特点呢?明确:(一)古典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诗歌里面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板书:主体内容示例1、请看2002年的高考试题:春城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明确:虽然高考设题时没有直接考察学生的领悟作品形象和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但它通过考查“折柳”这一关键词的作法,将形象的考察暗寓其中,因为,折柳就是“折柳曲”的省称,其意境是:在春晓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是“折柳曲”。但我们体味一下,还是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想象的空间里,眼前拓开了一幅画面:夜阑人静一位游子正在聚神凝听,侧耳伸首,想到春天已到来,而自己却漂流在外,不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虽不言形象然而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示例2、请看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题李凝有居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复来,幽期不负言。点评:作者通过对李凝幽居的环境的勾勒和描写,虽然只是渲染和点染某种情调和气氛。却向读者暗示出李凝幽居隐者的身份。第一联是写景而非抒情。尽管作者并没有让李凝露面,但我们仍然可以想见作者所认同的隐居不仕和不与流俗同道的有节操的潇洒的奇男子李凝的形象。示例3、2000年春季高考试题: 蝉 虞世南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赏析:在试题的选肢中,命题者将此诗的“形象”列入重点。如“a”项,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富有象征意义,在意象“蝉”中,作者那种“清”和“贵”的品行就蕴涵在其中了。同时,作者的立身高洁,志正行方而又隐然自得的形象便矗立在人们的眼前。可见,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高考命题者始终将“形象”纳入命题的范围内。几乎每年都考。归纳:古典诗歌的形象是由叙事诗中的“人”或“事”组成。如,春夜洛城闻笛的“凝神闻笛”的作者; “咏物”或“即兴即景”之作里面的“物”或“景”组成,那么,“垂绥、流响、居高”的“蝉”就是形象。板书:人、事、物、景 (二)、诗歌的形象里面包孕和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板书:寄托包孕思想感情点拨:示例1、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以兰叶的“葳蕤”和桂花的“皎洁”来抒发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不求人知,孤芳自赏的高雅情致。在诗人着力描绘的“葳蕤”和“桂花”上,不正是包孕了作者的向善和高洁的品行吗?那种赞赏和褒奖的口味是何等的强烈。示例2、采莲曲(其二)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点评:这首诗描写了一群美丽、天真、烂漫、勤劳的采莲少女的形象。作者没有将少女置于中心地位,却把少女放置在荷塘中,让她们夹杂在田田的荷叶、艳艳的何丛之中。使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意境。试想一下,在这美丽的景色和美丽的少女的形象上面,难道就折射不出作者那种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喜爱之情吗?(三)、诗歌的形象往往代表相对固定的意义并能传达情感、揭示主旨。板书:意义、情感、主旨点拨:在诗歌里,既然形象本身倾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和作者的思想情趣息息相关。故形象的本身就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意义。示例1、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简析:这首诗足可以称为“千古失意之人”吟出的“千古得意之句”了。在这首诗里,“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蕴涵着诗人的感情并且富有诗意的形象(意象),已经成了古典诗歌里面描写失意的“秋士”和“漂泊的客子”的形象的代称。更为绝妙的是,“夜半钟声”已经不是单纯的诗歌意象了。因为唐初诗僧寒山曾居住于此,所以,“夜半钟声”这一形象,才从单纯的枫桥夜景意象的水平上升到“一种静谧幽美、富有浓郁的历史和宗教色彩的表现孤独失意的士人的情景交融的典型意境”了。一首诗成就了一种千古意境,这是张继对文学的回报也是历史对张继的馈赠。归纳并板书: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失意的秋士、漂泊的客子夜半钟声-孤独失意的士人示例2、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 罗隐霸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点拨:古典诗歌里面“柳”的形象,寄寓了作者多种情感和审美情趣。在罗李两位诗人的视野里,也呈现出迥异的情采。板书: 老大无就、自伤迟暮折柳送别、情天恨海烟柳雾堤、盛衰今昔其他的如“东风”“青鸟”“鸿雁”“元宵灯节”“船帆”“流水落花”“烟锁雾横”等形象,因为常见,故不再赘述。小结:诗歌的形象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1、形象的主体内容;2、形象本身包含感情;3、形象本身就蕴涵着相对固定的意义或象征内容、故能揭示诗歌主旨。三、诗歌形象的归类设问:常见的诗歌形象有几种,或者说我们从哪几方面解读诗歌的形象?点拨:(一)、在唐宋诗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一幅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如下列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同上)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寂寞柴门人不到,空云独与白云期 王维凇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 琵琶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深涧中。 王维鸟鸣涧点拨:作者通过艺术手段,使得那种空虚冲淡的氛围和人们的心境上的愉悦、明亮、淡雅、寂静、素朴、纯净的心态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种以悠远渺茫为基调的意境。如,在崔灏的黄鹤楼里,作者那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千载空悠悠”的白云,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艺术境界。(二)、用意象的并列和组合而不用动作和情节来揭示逻辑关系或者用几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的并列迭加,来体现诗歌的画面感。能收到“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的作用。板书:意象的并列和组合示例赏析:王维的田园乐七首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点拨:全诗无一动词,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列,但却能造成一种疏淡和空朗的意境。正如薛雪的一瓢诗话所说:“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板书:自然意象具足事实上,这类的例子很多,可以说不胜枚举,现聊举数例(仅以唐诗为例)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杜甫春日亿李白3、极蒲三春草,高楼万里心 贾至岳阳楼宴4、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 刘长卿负谴后登干越亭上述例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景象的迭加造成的空白来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三)、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点拨: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庄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身在江海隐遁,而心思魏阙之荣华”的矛盾心理。示例赏析:1、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当作者听到自己被召见的消息时,那种神采飞扬的情态。“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即使是受到挫折也仍然梦想受到重用。仍然那么信心百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杜甫“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自是高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难道不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吗?3、王维“忘身辞风阕,报国取龙庭”归纳:诗歌里的大言无忌的狂士形象,正是诗人理想抱负的反映。当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不可避免时,诗人就转向山泉深林,要做一个隐士,或以著述为念了。示例:1、“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遗草泽”三个字,便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2、“谁怜越子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作者以“自浣纱”贫贱女自比,无限伤痛。(四)、诗人常借助于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形象来隐喻、传达、透射出自己的情思理想、节操等。这在咏物诗里最为常见。板书:托物寄情,咏物抒怀。点拨:“竹兰梅菊”的“四友”形象历来为诗家所称道。“咏物诗”就是典型。示例辨析1、宋代诗人林逋的诗作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写尽了梅花的神清骨秀、端庄高洁、幽独超逸的气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一尘不染和恬淡的情趣。咏物和抒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示例辨析2、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和“竹林”“明月”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特点相契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追求冲淡平和、清幽绝俗的志趣品节的情趣。事实上,古典诗歌里的“咏物抒怀的例子比比皆是。归纳:在咏物诗中,“形象”是作者的情感的寄托和外化。从形象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读出作者的审美情趣。板书:形象是“有我之境”。四、课堂反馈: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请回答这首诗的主旨,并具体分析。、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2、下面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夜直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简评本诗的情景交融的特点。、点评“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在造语炼字方面的妙处。3、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附: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问题:、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从对方写起,而本诗却双方同时写。“两处春光同日尽”,请简评一下这样写的好处。、全诗是围绕一个字展开,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附:参考答案:1、:本诗是一首思乡之作。写出了作者的思乡游子的孤独、寂寞、缠绵凄清的情怀。如,“摇落”一词和“清枫霜叶”就奠定了全诗的思乡基调,而“孤城紧闭”“独鸟背飞”进一步点染了作者的游子之思,“何处倒寒衣”这一传神的细节,把作者的悲苦忧愁,寄寓于那破空而来的为亲人赶制寒衣的砧声里。描写的含蓄蕴藉,言尽而意存。、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诗歌从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时间上有递承,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思乡感情逐渐加重的心路历程。2、首句“金炉香烬漏声残”诗人因国事而一夜未眠,对时间的流失十分敏感。所以既看香炉里的“烬”又听漏声之残。次句“翦翦轻风阵阵寒”此句写诗人由室内来到户外的感受,“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有些微的寒意,恰好说明了诗人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三句中的“春色恼人”更是把作者亢奋不已的心情表现俱足,收束句“月移花影上栏杆”,更是借景抒情,“以景语结情语”,将作者的愉悦的心境表现的含蓄而又兴味长。、“春色恼人眠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不已。这里“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3、所谓“两处”是指妻子韦丛处和诗人处。“尽”字如利刀断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同时也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个人欢聚的希望落空了。这样自然地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一种相思,两处离愁。再加上这一天是春尽日,那么,这种相思的情愫就更难解了。、诗歌是围绕一个“思”字展开的。前两句通过形象传情。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句借“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三句写出在三月三这个特定的时刻的刻骨相思。只是由“春光尽”含蓄点出。第四句如银瓶乍破,直点两个“思”字,关合有力。板书设计: 一、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形象?两者的关系?二、 形象:1、主体:人、事、景、物、情、理2、包孕作者的情感3、形象的相对固定的意义三、 种类和方法(略)09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3 教学内容:介绍一组相关的概念意境,抒情方式以及形象。 教学过程: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及寓情与景,寓情于物。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