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维设计】2013版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单元小结阶段质量检测 鲁教版必修2 (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该地区a城从阶段到阶段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b环境污染可能加剧c地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d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解析: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破坏了原有生物的栖息地,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城市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面硬化地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会造成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答案:c2下列关于阶段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出现逆城市化b相对阶段、,中心区人口密度较高c相对阶段、,中心区环境污染较轻d城市带沿河流延伸解析:阶段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开始减少,出现了逆城市化;由阶段到阶段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城市中心区污染不断加剧;阶段a、b两城市相连形成城市带,且沿河流延伸。答案:d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35题。3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a10%b20%c30% d40%4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5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解析:第3题,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计算出该国的总人口数,然后再去计算城镇化水平。第4题,从图示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城镇人口增加,而农村人口下降。第5题,从该国的城镇化进程来看,该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是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答案:3.b4.d5.c读“某城市温度与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变化关系图”,回答67题。6下列判断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与城市面积不相关该城市职能为政治文化中心a bc d7由此必然会带来的现象有()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减小a bc d解析:本题组考查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图可知该城市温度不断升高,建成区面积和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由此判断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城郊间形成热力环流。城市人口增加会导致城市面积扩大。答案:6.a7.d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89题。8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ak1线 bac曲线cad曲线 dab曲线解析:根据图中的横纵坐标可知,ab曲线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地下降,显然这是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答案:d9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控制城市化进程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集中布局城市用地分散城市职能a bc d解析:生态城市即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这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分散城市职能等途径来实现。答案:a下图是“一幅大比例尺的某岛屿海岸带的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1011题。10从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图中何处更适合建城市()a甲点、乙点 b乙点c丙点 d丁点、戊点11从图中信息分析,上题你选择的理由是()a海湾、河口 b平原、淡水c经济腹地、资源 d气候、交通解析:丙点位于海湾,河流入海口处,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海湾较封闭最适合建城市。答案:10.c11.a读“我国某区域各大城市的三级体系比较表(下表)”。回答1213题。城市面积/km2gdp/亿元人口/万人城市级别甲82 4033 486.202 808直辖市乙12 4002 750.001 234副省级城市丙21 1111 203.00619地级市丁8 032603.00395地级市戊27 600334.1500地级市12.关于城市等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丁戊 b丁乙甲c丙乙甲 d乙丁戊解析:城市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答案:c13由表格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数量与城市等级呈负相关b经济实力与城市等级呈负相关c城市面积与城市等级呈正相关d城市人口数量与城市等级呈正相关解析:由材料可推知,城市面积与城市等级关联不大;而gdp越多、人口数量越多,城市等级越高,即经济实力、人口数量与城市等级呈正相关。答案:d14下图为某三个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示意图。读图判断()a图中城市等级最高,等级最低b城市所在地区人口环境容量最大c图中城市比等级更高d城市服务种类最齐全解析:城市等级的高低和它的服务人口、服务的范围呈正相关;但商业中心服务人口越多,等级越高,由此可以判断c正确。答案:c下图为印度某城市(由西至东相距25km)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统计。读图回答1516题。15图示甲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均很低,合理的解释是()a位于城市中心,为市政中心广场b距离城市中心近,不利房地产开发c位于城市边缘,基础设施不完善d位于郊区,只适合电子工业发展解析:从甲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都较低的情况来看,应该为市郊,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生产来说,只适合发展电子工业的说法太绝对,因此c项正确。答案:c16根据乙地土地价格和人口密度的关系可判断,乙地应属于()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c工业区 d文化区解析:乙地土地价格最高,而人口的密度较低,在城市功能分区中,最适宜的是中心商务区。答案:a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a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b示意地租变化。读图,回答1718题。17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a西风,自西向东流 b西北风,自东向西流c东南风,自东向西流 d东风,自西向东流解析:如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重化工企业应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所以图中的主导风向是西风,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东。答案:a18图b中曲线能反映图a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a bc d解析:图a中从甲到乙的地租的变化和图中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便捷程度有关,b图中的曲线正好能表达其含义。答案:d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1920题。19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1990年之间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密度变化越来越大,即人口白天到中心商务区工作,夜间到住宅区休息,体现出住宅区和中心商务区的分离。答案:c20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解析:只有城市交通改善,使人们上下班更为快速便捷时,才有利于两者的分离。答案:b(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2122题。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2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 bc d解析:第21题,由图可知, 19822000年,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甲城市变小,乙城市变大, 故a项错误;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都变大,故b项错误;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大,故甲城市的等级高,服务范围大, 故c项错误,d项正确。第22题,中心商务区的楼房最高,卫星城位于城市的郊区,并且常住人口密度会增多,故应选b。答案:21.d22.b23下图中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a政治制度的差异 b自然条件的差异c地域文化的差异 d发展历史的差异解析:欧洲园林的美是几何图形的美,而中国园林是艺术性的再现自然风景。中国园林表达了感觉,几何图形式的欧洲园林表达了合理化,这种差异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答案:c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读图,完成2425题。24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解析: 甲图表示人口密度分布,乙图表示人口增长率。比较两图可知,京津冀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而且该地区也是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该地区东部和南部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使该地区人口增长很快。答案:c25应用gis技术在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c各行政区的边界d各行政区的面积解析:与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密切相关的是人口数量,因此需要添加人口数量的数据。图中人口密度和人口增长率是2000年的数据,而计算人口增长率的基数应该是1999年的人口数量,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1: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材料2: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2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材料3:下图是“20世纪末江苏省小城镇分布示意图”。(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怎样的?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2)请描述江苏省小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请据图说明苏南和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3)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4)在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6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读材料1及图1、图2可知改革开放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第(2)题,读材料3可知苏南地区小城镇密度高于苏北,主要交通线沿线小城镇密集。苏南和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联系材料2从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两方面回答。第(3)题,从资源、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第(4)题,从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答案:(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2)苏南地区小城镇密度高于苏北,主要交通线沿线小城镇密集。苏南城市化水平高、起步较早(目前速度无法比较,不能答速度快慢),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近代历史上苏南地区工业发展历史悠久。(3)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从资源、环境、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任答3点即可)(4)加强对城市的科学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人类各种活动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从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任答3点即可)27读“某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1)若a城和b城人口规模相当,a城比b城服务范围更大,原因是_。(3分)(2)一般情况下,a、b两城市中,杜明家选购同级商品会选_,原因是_。(4分)(3)杜明家到a、b两城接受服务,说明城市服务范围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4)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某城市功能分区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cbd表示_,多位于_,其主要职能有哪些?图中还缺少_功能区,简要说明其地理意义。(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主要因素和城市功能区区位。a城和b城人口规模相当,说明其级别相同,但是由于受到交通等因素的影响,a城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这吸引了周边其他地区的人口,说明在实际中,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发展变化的,服务边界具有不确定性。中心商务区应具有商业和服务功能,城市工业和住宅之间应该设置绿化带,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答案:(1)受高速公路的影响,a城比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