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 热点专题 中国古代史.doc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 热点专题 中国古代史.doc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 热点专题 中国古代史.doc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 热点专题 中国古代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学高考历史热点专题:中国古代史 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第一阶段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基本线索】1、 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 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2) 分封制和井田制。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宗法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2、 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距今一万年左右,处于刀耕火种阶段。距今七八千年,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少量用于农业生产;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藏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图画文字)。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a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c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结束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局面之“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基本线索】1、 政治方面:(1) 政权总体稳定,但有不安定因素。本阶段先后经历了秦朝、西汉、东汉三个时期(公元前期221年至公元220年),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政权稳定,秦、西汉、东汉政权的更替都是由于统治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灭亡或名存实亡(即瓦解),然后被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改朝换代。但这些王朝统治期间,也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东汉的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2)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构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外还制定经济措施、文化措施等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西汉建立后,在沿用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又着手采取措施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承秦制,有所损益)。2、经济方面:秦朝统一后,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实行了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经济恢复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到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东汉初年,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经济,因此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安定局面。3、文化方面:思想上秦朝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由于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得到加强,科技文化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等。文学、艺术各放异彩。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突破了东亚的文化圈,远及欧洲和非洲。第三阶段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的强盛,下为隋唐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是两大鼎盛时期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江南经济大开发并开始赶上北方的历史时期。【基本线索】(1) 政治方面:(2) 政权更替频繁,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先后经历了三国(魏、蜀、吴)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对峙。最终由北周统一北方,为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 政治制度:士族制度。魏晋以来,在九品中正制等的影响下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东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东晋南朝时,士族的势力很大,他们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当时的皇帝都得依赖士族支持。由于士族日益腐化,南朝末年,士族势力逐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4) 政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魏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政治上迁都洛阳,采取汉族地主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上改革鲜卑旧俗。孝文帝的改革,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的全面的改革,不仅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更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 经济方面: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统治者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吴、东晋、南朝各政权统治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后,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这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文化方面:由于各族人民大融合,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这一时期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贾思勰,书法家王羲之,画家顾恺之,田园诗人陶渊明以及民歌等。三教并行发展。第四阶段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1)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隋的统一,使社会秩序安定下来,隋朝开创或沿用前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唐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 唐以755年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a唐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政治比较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流盛况空前,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b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此后,地方上形成藩镇割据,中央出现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政局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唐统治瓦解。2、经济方面:(1) 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开始实行租庸调制,经济曾一度繁荣,为唐的封建经济繁荣打下基础。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来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 a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积极发展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封建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b唐后期,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使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3、思想文化方面:隋唐时,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诗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光耀千古。唐文化泽被深远,促进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时步。第五单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1368年)【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1) 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2)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初,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措施,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3)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北宋中期和元末的农民战争都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民族战争频繁说明了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中主战与主和、改革与保守等说明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2、经济方面:(1) 经济中心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2)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表现在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手工业部门增多,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3、文化方面: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科技成就突出,我国科技外于世界领先地位。最为突出的成就是活字印刷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这些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郭守敬的授时历在当时世界也是最先进的。(1) 教育事业发达。学校制度完备,书院兴起,对人才的培养起了良好的作用。(2) 文学繁荣。词的创作达到最高造诣;关汉卿等的优秀剧作鞭挞了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3) 宋代的哲学主要是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4)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第六阶段 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阶段特征】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阶段特征: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中国制度渐趋衰落;对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