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愚公移山》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愚公移山》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愚公移山》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愚公移山》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4页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愚公移山》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愚公移山 【学情分析】一般情况下,中考文言文设计的题型中包含解词、译句等需要平时日积月累的客观识记题。在临近考试的这些天里,我们仍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学习内容分析】文言文阅读考查正越来越成为中考语文中的一道“大餐”。如何提高学生文言素养,积极应对中考文言文阅读,成为中考语文成败的关键之一。【学习目标】1、 文言字词2、 句子翻译3、 课文内容理解【重难点预测】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难点1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2)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学习过程】+【学法指导】(第一课时)一、出示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学生扫清生字。默读、全班齐读。三.结合翻译材料自学15分钟。主要任务:理清翻译,同组交流。四、课堂交流,师生互动,小组加分。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箕畚( ) 始龀( ) 穷匮( ) 高万仞( ) 孀妻( ) 智叟( ) 一厝( ) 荷担者(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四.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并画出朗读有疑问的地方 2.听读录音,要求,注意朗读有疑问的地方3. 学生独立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不懂的地方做记号)4检测自学效果。(一)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1、河阳 2、汉阴 3、方七百里 4、年且九十 5、惩山北之塞 6、出入之迂也 7、吾与汝毕力平险 8、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9、如太行王屋何 10、且 焉置土石 11、荷担者三夫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其如土石何 15、虽我之死 16、河曲智叟亡以应 17、帝感其诚 18、一厝朔东(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甚矣,汝之不惠。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6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三),整体感知:(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故事 (2)什么地方提出“移山”的问题?什么地方写“移山”斗争?什么地方写“移山”的结果?(3)按照要求找出下列句子 愚公移山中表现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 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4)愚公的精神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五.自学检查,成果展示1、“曾不若孀妻弱子”中“曾”的读音是什么?2、江苏有“江阴市”,请问它在长江的:a、南面b、北面3、愚公的年龄是:a、90岁b、80多c、90多4、“聚室而谋”中“室”指:a、房子b、全家人5、“某人已有家室”中“家室”指:a、住房b、家属、家庭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焉”的意思是:a、语气b、哪里 c、于之(在这里)7、“杂然相许”中的“相”表示:a、互相b、一方对一方8、“诸位”与“公诸世人”中的“诸”:a、相同b、不同9、“京城氏”、“夸娥氏”中:“氏”的意思是:a、姓b、名 c、字10、“跳往助之”的“跳往”可否改为“前往”?11、“寒暑易节”指的是:a、一年b、半年12、“不毛之地”中“毛”指的是:a、草b、长草13、“杂然相许”中“许”的意思是:a、赞成b、允许14、“而山不加增”中“加增”的意思是:a、增加b、增高 15、“不能自已”中“自已”的意思是:a、我b、控制自己1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已”的意思是:a、停止b、已17、“方七百里”是指:a、周长七百里b、四边长七百里c、七百平方公里18、“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中,“二子”是指:a、第二个儿子b、两个儿子19、“帝感其诚”中,“诚”是指:a、诚实b、诚信c、忠诚 d、诚心20、“太行、王屋二山”中,“二山”的说法与现代汉语相比,省略了一个什么词?a、数词b、量词c、代词d、副词21、“高万仞”是夸张的说法。古代的一仞是指:a、九尺b、七尺或八尺 c、五尺22、“愚公移山”是(多选题):a、寓言故事b、成语c、 文章名d、歌曲名23、愚公叫家人挖山用的是命令的语气,对吗?a、是b、不是24、愚公挖山的目的是: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5、愚公提出移山,其他几位家人都支持,只有其妻反对。这种说法对吗?a、对b、不对26、“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笑”的意思是:a、笑容满面b、讥笑 c、笑微微【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一)通假字1.指通豫南 2.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河曲智叟亡以应 5.一厝雍南 6.无陇断焉 (二)一词多义1.方 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3.固 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亡 今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5.其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 帝感其诚 其妻献疑6.之 以君之力 虽我之死告之于帝7.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8.焉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9.而 面山而居 何苦而不平 而山不加增(三)词类活用1.吾与汝毕力平险 2.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面山而居 4.聚室而谋 【教与学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问:【学习过程】+【学法指导】(第二课时)一,诵读课文二合作探究,品评鉴赏1, 课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2,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何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3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样的看法呢? 4、移山有哪些困难?其中侧面表现移山艰巨的句子是哪一句? 5.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几个人?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6.课文写了两场论争,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论争,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论争,比较这两场论争,说说有哪些不同? 7.这场论争反映了什么呢? 8.故事的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故事为什么采用神话结尾? 9,概括故事的寓意。 10,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 ,11.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12.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13关于对比、衬托手法 14人物形象分析三、小结全文 【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中考真题演练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年且九十( ) 寒暑易节( ) 杂然相许( ) 甚矣,汝之不惠( )2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面山而居 。 3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译文: 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面山而居( ) 聚室而谋( )投诸渤海之尾() 始一反焉( )7翻译下面句子。(6分)杂然相许: 如太行、王屋何: 甚矣,汝之不惠: 8智叟与愚公之妻都反对移山,他们的观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观点和态度是什么?你对两人观点和态度作怎样的评价。(5分) 9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并说说理由。中国古代很多民间传说或故事都有神的参与,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述故事。(3分)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13、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1) (2) 14、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