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汕头质检)据统计,从1840年起到1861年止,描述世界大势的著作至少出现了22种之多。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可能是()a鸦片战争的失败b晚清统治的腐败c国内政局的动荡 d西方思想的冲击2“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3(2012珠海一模)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4(2012深圳一模)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5(2012佛山一模)1859年问世的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成为()a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d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6(2012清远调研)袁伟时在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中的论述:“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对材料中康有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最正确的理解()a康有为希望推翻儒学,而创立不同于儒学的新孔教b康有为认为维新派只要内心有虔诚的信仰,就不应盲目听从儒学c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新孔教”,以达到彻底改造旧社会的目的d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新孔教”,成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7(2012惠州二调)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b维新派 顽固派 革命派c保皇派 革命派 维新派 d洋务派 革命派 保皇派8(2012江门模拟)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益”。清廷此举的目的是()a宣传“中体西用” b为洋务运动张目c改良科举制度 d抵制维新变法思想9(2012惠州三调)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针砭社会时弊c注重经典考据 d学习西方文化10(2012广州调研)陈独秀说:“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他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11(2012汕尾一模)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b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2(2012揭阳一模)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问题二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2)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3)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三方面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8分)1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国必有学而始立,学必以粹为有用。国不学则不国,学非粹则非学。非学不国,其将何以自存矣!邓实:国粹学(1902年)国学者何?一国所自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以俱来,本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邓实:国学讲习记(1950年)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1)概括指出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6分)(2)邓实认为“亚洲古学复兴”犹如欧洲文艺复兴。评析这一观点。(8分)(3)邓实的主张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思潮,指出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6分)答 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1选a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知识。材料中的描述世界大势可以反映出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根据时间,是从1840年起到1861年止,与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相对应。2. 选b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表明他们没有动摇现有的统治秩序,只是引进西方的某些支离破碎的新科技而已。选项中只有洋务运动符合该信息的要求。故选b。3. 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流派。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上在东方“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杆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4. 选b注意材料中的“1897年”这一信息,“最近三年”指甲午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和发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现君主立宪,故选b。5. 选a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年,排除b项;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故c项不正确;欧洲启蒙运动出现在17、18世纪,排除d项。进化论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推动了思想解放,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故选a项。6. 选d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内容。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故a项错误,他并未试图推翻儒学;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康有为试图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变革,属于不彻底的改造;故正确答案为d。7. 选b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保留皇位,以此挽救民族危亡;顽固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主张维护清朝统治;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8. 选d本题考查维新变法后维新思想与守旧势力的斗争。根据题干提供的背景是维新变法后及刊印书籍的理由可以判断清政府此举的目的在于反对维新思想,消除维新变法带来的影响。由此可知d项正确。a、b两项在时间上不符,是洋务运动时期;c项与史实不符。9选d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从材料所示时期“道光、咸丰”来看,中国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故当时提倡学习西方文化。 10选a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从材料看,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是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但对旧思想、旧教育没有任何冲击。该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激进派对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无法实现的不满,故a项符合题意。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排除b项。c项与题意相左。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11. 选a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4岁以前”即1920年前,作者关注相对论和社会契约论,即民主与科学,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一致。12选d抓住材料关键“白话通神”“古文讨厌”,可知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有关。 13解析:第(1)问注意清朝时前后对外国的称呼不同,据此回答。第(2)问态度的变化依据材料相关信息,较容易回答。态度变化的原因则应该注意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剧烈变化,据此来作答。第(3)问由臣民到国民的变化必须意识到这是属于思想由封建思想到民主思想的一种转变,再结合当时哪些事件能促进这种变化,这样就不难回答了。第(4)问发展趋势比较好回答,而三方面的变化都是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造成的冲击有关,回答出三方面的变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即可。答案:(1)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2)变化:由排斥到接受。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3)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4)发展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关系: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臣民”到“国民”体现出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14解析:回答本题关键是在结合时代背景的前提下,读懂材料。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作者的观点,共与所学新文化运动相比较,得出答案;第(2)问关键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诈防骗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高速服务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耗材培训知识总结课件
- rng考试题及答案
- photoshop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含答案)
- 电石炉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高级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更新
- Hexolame-生命科学试剂-MCE
- 2-5-Deoxyfructosazine-13C4-NSC-270912-sup-13-sup-C-sub-4-sub-生命科学试剂-MCE
- 代理记账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范文
- T/CHC 1001-2019植物源高有机硒食品原料
- GB/T 17642-2025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
- 2025年中国铂金属制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TSG 23-2021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 2025年渠道管理及维护工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登高车施工作业方案
- 国内安全保卫学课件
- 高校干部面试试题及答案
- 急救药品知识课件
- 设备搬迁调试协议合同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