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2 赤壁赋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本22赤壁赋 专题四像山那样思考 学习目标 1 掌握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 背诵默写全文 2 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体会苏轼在主客问答的理性思辨中所表现出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3 理解赋的文体特点 赏析本文情 景 理交织的艺术特色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多读厚积 品读研析 预读先学 一 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 壬戌 2 举酒属客 3 窈窕 4 徘徊 5 万顷 6 冯虚御风 语言知识强化 7 桂棹 8 余音袅袅 9 嫠妇 10 愀然 11 山川相缪 12 舳舻 r nx zh y oti op ihu iq n p n zh oni ol qi oli ozh l 13 酾酒 14 横槊赋诗 15 麋鹿 16 蜉蝣 17 肴核 18 枕藉 sh shu m f y uy oji 二 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 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含义 1 七月既望 2 少焉 3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4 击空明兮溯流光 5 渺渺兮予怀 6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望日的后一日 望 月满为望 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不一会儿 纵 任凭 一苇 喻指苇叶般的小舟 如 往 凌 越过 万顷 形容江面极为宽阔 空明 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 溯 逆水而上 流光 在水波中流动的月光 悠远的样子 余音 尾声 袅袅 婉转悠长 7 泣孤舟之嫠妇 8 苏子愀然 9 舳舻千里 10 酾酒临江 11 横槊赋诗 12 举匏尊以相属 13 寄蜉蝣于天地 14 渺沧海之一粟 寡妇 忧愁凄怆的样子 首尾衔接的船只 文中指战船 滤酒 文中指斟酒 横执着长矛 槊 长矛 用葫芦做的酒器 匏 葫芦的一种 尊 同 樽 酒杯 一种昆虫 夏秋之交生于水边 生命短促 仅数小时 渺 形容词用作动词 渺小得像 沧海 大海 15 哀吾生之须臾 16 知不可乎骤得 17 托遗响于悲风 18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9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0 相与枕藉乎舟中 21 不知东方之既白 片刻 形容生命之短 骤然 突然 遗响 指洞箫的余音 悲风 指秋风 曾 竟 一瞬 一眨眼 比喻时间短暂 是 此 这 造物者 即大自然 无尽藏 佛家语 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相互枕躺在一起 天已经亮了 既 已经 2 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 如冯虚御风 2 山川相缪 3 举匏尊以相属 同 凭 凭着 同 缭 连结 盘绕 同 樽 酒杯 3 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 今义 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 西班牙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 2 白露横江古义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9月7 8或9日 星宿名 指斗宿 南斗 牛宿 白茫茫的水汽 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 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失意的样子 4 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 今义 美貌的女子 浩荡渺远的样子 内心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知东方之既白 惟江上之清风 月出于东山之上 1 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4 写出下列加颜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助词 形容词词尾 语气助词 用于句末 相当于 吗 介词 在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 的 助词 不译 2 之 3 于 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介词 在 介词 从 表被动 介词 到 5 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 并写出其含义 1 名词的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词作状语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的使动用法正襟危坐 打鱼 砍柴 向西 向东 以 为伴侣 以 为朋友 使 正 2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使 起舞 使 哭泣 6 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 2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 壬戌年的秋天 七月十六日 我和客人在赤壁的下面泛舟游览 我们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漂荡 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三 名言警句1 课文名句 1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4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 课外名句 1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2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3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 食荔枝 4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定风波 一 作者简介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又字和仲 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 苏仙 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 画家 谥号 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在诗 词 散文 书 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 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 比喻 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 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 豪放自如 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苏轼亦善书 为 宋四家 之一 工于画 尤擅墨竹 怪石 枯木等 有 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 等传世 文本常识积累 二 背景展示元丰二年 1079 苏轼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 史称 乌台诗案 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1080年 苏轼来到黄州 在这里 他经常到赤壁游览眺望 或泛舟江中 1082年 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将半百 站在赤鼻矶头 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 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诸流水 不禁俯仰古今 浮想联翩 写下了名作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 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 写下了著名的 前赤壁赋 和 后赤壁赋 前后 赤壁赋 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 文学常识赋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 着力于铺陈事物 较多地掺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 发展到中唐 在 古文运动 的影响下 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 不讲求骈偶 音律 句式参差 押韵也比较自由 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 叫作文赋 像杜牧的 阿房宫赋 苏轼的 赤壁赋 都是文赋的佳作 品读研析 苏轼在临终前写了一首 自题金山画像 的诗 总结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对于诗中提到的黄州 余秋雨如是评说 黄州成就了苏轼 抑或苏轼成就了黄州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先后两次舟游赤壁之下 写下了著名的 前赤壁赋 和 后赤壁赋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 前赤壁赋 根据图示 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 全文分为三部分 请根据图中提示 把二 三部分的大意概括出来 填在图中横线处 2 全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请根据图示把这条线索填在图中括号内 主客问答 答案 主客同欢 通读 整体感知 乐 悲 喜 深读 重点探究 1 第1段写作者开始游赤壁时的情景 此时景色如何 作者有哪些活动 心情如何 答案 1 景色 皓月当空 碧水万顷 月光朦胧 清风徐来 景象澄澈 如梦境一般 2 活动 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 畅饮美酒 咏诗诵文 迎风赏月 3 心情 舒畅飘逸 飘飘欲仙 超然物外 陶醉于良辰美景 答案 2 朗读第2段 思考 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 良辰美景 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 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答案 1 主乐 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2 客悲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 3 朗读第3段 思考 客为什么面对明月清风 良辰美景却奏出充满悲哀的音乐 答案 1 无枝可依之叹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暗含着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的感叹 2 英雄不再之慨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3 人生无常之悲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答案 4 朗读第4段 思考 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 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 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 从 变与不变 的角度来阐发观点 从 不变 的角度来看 人是可以永恒存在的 从 物各有主 的角度 提出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即要顺其自然 2 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江上之清风 与 山间之明月 吾与子之所共食 多么达观 答案 5 如何看待本文采用的主客问答的行文方式 答案 1 这种行文方式使文中的感情波澜起伏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 深刻揭示 这样一来 行文结构也就摇曳多姿 2 主客之间的对话实际上是两种思想的交锋 一者苦闷 一者开解 联系苏轼当时被贬的艰难处境 我们不妨作这样的设想 客不过是苏轼的苦闷思想的一种外化 这主 客二人的对话也只是苏轼的进与退两种思想的激战 当然激战的结果是达观胜过了苦闷 答案 6 赤壁赋 中从 愀然 托遗响于悲风 到 喜而笑 自然景物对于这些变化具有什么作用 答案 答案 1 第2段中 主客触景生情 由欢乐转为悲凉 引起第3段中的 苏子愀然 及主客问答的议论 2 第3段中 客人从眼前的明月 江水 山川 想到曹操的诗 而这些都已灰飞烟灭 风流散尽 又想到人生短促无常 不禁悲从中来 引出 托遗响于悲风 的慨叹 3 第4段中 苏子借眼前之景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这一句引出作者对天地自然的认识 借水之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与月之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说明了变化中的不变 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可以一样永存 又何必 羡长江之无穷 而 哀吾生 之须臾 呢 对于自然景物我们就能达观地看待 所以作者认为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自然万物可以为 我 所享用 江山无尽 天地无私 风月长存 声色俱美 如此美妙的景色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超然于俗世之外 这样就使主客的心境由 悲 转 喜 苏轼在文中流露出的听任自然 力求豁达的心境 有人认为是消极的 有人认为是积极的 你是如何理解的 延读 思维拓展 答案 观点一 消极的 苏轼的一番话看起来很超脱 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 所谓听任自然 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 所谓的听天由命 是一种得到证实的绝望 梭罗语 因此未免有些消极 观点二 积极的 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 当时他被流放到偏远的黄州 但他不讲丧气话 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 这很不简单 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 苏轼没有意志消沉 也不去幻想 而是自然积极地去适应现实 这是很好的生活态度 在现代竞争社会中 要立足于社会 我们同样要积极地适应现实 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 答案 多读厚积 记叙 抒情和议论的综合运用 赤壁赋 全文不论是记叙 抒情还是议论 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 这就营造出一种情 景 理相互融合 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包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第1段重在写景 江上风光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也为下文的抒情 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4段重在说理 借水与月的特征来说明人生与天地 变 与 不变 的哲理 读技法 勤练笔 技巧点拨 如何把记叙 抒情 议论很好地综合运用起来呢 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 写生动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 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 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其次是抒情 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 自然贴切 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让议论起到 画龙点睛 的作用 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 恰如其分 记叙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 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 有的可在开头议论 总领全段 全文 引起读者对下面将要记叙的事件的重视 有的可出现在中间 边叙边议 丰富内涵 加深读者的认识 有时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也可出现在结尾 总结全文 画龙点睛 点明中心 突出主题 记叙中的议论要建立在事实即记叙的基础上 要做到少而精 言简意赅 忌泛泛而谈 以起到画龙点睛 深化主旨的作用 要点到为止 不可长篇大论 否则会喧宾夺主 影响了中心的表达 第四 在记叙中 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 不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 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 为依据 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抒情 议论可采用反复 反问 排比等修辞 使语言富有气势 迁移运用 答案 请从你喜欢的植物中任选一种 写一个片段 要求综合运用记叙 议论和抒情 不少于450字 答案 示例 菊花赋 龙生九种 九种各别 也许是花神感念菊之傲霜吧 不仅赋予了她们灿烂的笑脸 还让她们拥有了千种姿态 万般色彩 如果你想看看哪一朵菊花最小 哪一朵菊花最香 你大可不必苦苦寻觅 小河边 大树下 草丛中 随处可见野菊花天真 烂漫的笑脸 她们的数量最多 个头最小 她们从不会忘记给提着篮子的小蜜蜂准备下香甜的花粉 她们不以奇和怪取胜 她们穿着一样的黄纱裙 施着淡淡的金粉 她们的枝条绵长柔韧 可以做巨龙的鳞片 做狮子的皮袍 做小孔雀美丽的羽毛 还可以像这样 做成一个简简单单的花架 让你累了可以休憩 舒舒服服地坐着 就能看到她们的美丽 轻轻松松地享受到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和恬淡 她们无论在哪里 都是那么开心 她们尽情地看蓝天上的白云如何变幻 看大树上的小鸟儿如何捕食 看小孩子们如何奔跑 她们的妈妈只要她们快乐 这种简简单单的快乐 从不斥责她们 不要她们成龙成凤 不要她们时时处处争得第一 而是希望她们保持各自的本色 我想这大概也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吧 这些花儿 一年又一年 年年如此 任别人叱咤风云 她们只守着菊花的原色 太阳一般的金黄 秋天是菊花的季节 朵朵菊花竞相开放 或烂漫 或羞涩 或高贵 或淡雅 如诗如歌一般 让你流连忘返 让你轻吟低唱 一 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1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读素材 善积累 运用示例 于是就有了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的豪情壮语 却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忧伤 于是就有了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的悠闲 然而又有谁能了解东坡那无奈而游山乐水的郁结 于是就有了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的狂放 只是谁又会去注意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的自嘲呢 苏子的可爱与哀伤尽然跃于纸上 令我心痛 令我扼腕 我是多么想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 轻轻走进苏子的世界 告诉他 别为当权者的昏庸无能 不识英才而郁结 寄情于山水 纵情于傲物而无所待 用时则行 舍时则藏 无愧于人 无愧于心 选自 穷则独善其身 二 课外素材 王阳明 农场悟道1508年 王阳明因上疏触犯权倾朝野的宦官刘瑾 被廷杖四十 并贬谪至贵州龙场做小小的驿丞 龙场地处万山丛棘之中 虫蛇怪兽横行 蛊毒瘴疠弥漫 万山重叠 苗彝杂居 连一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 王阳明到这里 既无住房 又无粮食 只好栖居山洞 亲手种粮种菜 折薪取水 苦熬度日 有时自耕不足以糊口 他还需要采野菜充饥 身为贵家公子 一介儒生的王阳明 又患了虚痨肺病 居此恶劣环境 随时都有毙命荒野的危险 后来 王阳明在附近龙岗山找到一个山洞 搬到里面居住 称之为阳明洞 自号阳明子 他自制一块石礅 每天坐着发呆 一天深夜 在静坐中 王阳明忽然彻悟 认识到 理 全在人 心 理 化生宇宙天地万物 人秉其秀气 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经过这次思想飞跃 王阳明改变了自我的心态 从忧谗畏讥的悲愤凄凉转向从容自得 他开化教导当地人 受到民众爱戴 民众还特意为他建造了龙岗书院 他便在此授徒讲学 常常与诸生秉烛讲习 乃至通宵达旦 乐此不疲 他以 心与理合而为一 和 求理于心 的新理论作为教学内容 大胆否定程朱理学的一些学术成见 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否定程朱理学的死板说教 深受四方学子欢迎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 教条示龙场诸生 史称 龙场悟道 选材感言 王阳明之可贵 贵在善于制心 谪穷山恶水 夜宿荒野 不畏猛虎 陷龙场困境 备尝艰辛 谈笑歌诗 越是艰苦困境 越见人的心胸与境界 人 若可以退得从容 便能够进得坚挺 苏轼的春天颖子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此刻 窗外的花儿刚抽出嫩芽 而 春暖花开 已在我心中 是的 刚刚作别的这个冬季 我陪着遭受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的苏轼 原本被寒冷和阴霾充满的心 如今渐被 润物细无声 的春雨滋润着 乌台诗案 让苏轼从人生的巅峰降落到谷底 但他却写出了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和前后 赤壁赋 通过林语堂的 苏东坡传 我们可以得知 苏轼在黄州盖茅亭雪堂 筑水坝 建鱼池 移树苗 种茶树 或与好友相聚 或独乘小舟到潘丙酒店喝酒 或是到太守家宴饮 或是炖猪肉 做鲜鱼 或是唱民歌 读美文 会赏析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如春光般灿烂 他把这种美通过诗文向我们传递出来 东坡居士酒醉饭饱 倚于几上 白云左绕 青江右回 重门洞开 林峦岔入 当是时 若有思而无所思 以受万物之备 惭愧惭愧 风光之美 一半在地方 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 苏东坡是诗人 能感知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 感不到的美 重门洞开 林峦岔入 这一重重开启的门是苏东坡那饱经忧患的心门 在大自然的涤荡下 一层层开启 心中装满了白云 青江 青山绿翠 这样的心就进入一种若有思而无所思的境界 苏东坡的可爱不仅仅在于他的才华 他的乐观 也在于他有一颗仁爱之心 当年 他所在的黄州有一种恶习 老百姓因天灾人祸 家庭不堪负担 往往淹杀初生婴儿 向来有好生之德的苏东坡 闻之辛酸 为食不下 他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多方奔走呼号 筹组了一个慈善团体 取名 救儿会 他身体力行 将俸禄中的大部分贡献给 救儿会 自己不惜挨冻受饿 消息传出后 百姓感动之余争相解囊 到 救儿会 捐献善款者络绎不绝 为求治本 苏东坡写了 上鄂州太守朱康叔 寿昌 书 呈请朋友朱太守下令禁绝淹杀婴儿 苏东坡对朱太守寄予厚望又是敦促 只要依律惩处数个敢于以身试法者 此风便革 此等事 在公如反手耳 公能生之于万死中 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 苏东坡视 救儿会 为无量功德之事 称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 该是心头一大喜事 林语堂先生说 苏东坡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有了这样的苏东坡 就有了这样的文字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知道无论是下雨 还是晴天 都不妨碍苏东坡心中的春暖花开 有改动 读后启悟 苏轼的春天 既是文章的标题 也是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 作者描写了春天里的 下雨 晴天 春暖花开 等自然景观 一语双关 表面是指自然界的雨 晴和春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