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效学习指导案】【分层学习目标】a级 识记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 b级 识记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本史实,并探讨其阶段特点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c级 能用图表法整合书本知识形成框架并概括出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重点学习内容】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问题预设】(1)探讨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2)概括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 【高效预习探究案】【预习思考选题】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课讲解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哪几大方面的变迁?2为何西服会在民国初期流行?3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服饰开始变得绚丽多彩的原因?4近代以来导致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有哪些?【重难点合作探究】1.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及阶段特点?(1)近代:本土文化(民族性)中西合璧(世界性)概况:衣:长袍马褂西装革履、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改良旗袍 食:传统中餐(四大菜系)时尚西餐、糖果糕点 住:传统民居(四合院)西式洋楼、别墅、公寓 俗:断发放足、婚姻自主、简约婚丧、平等社交特点: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地域、城乡不平衡;打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2)现代:朴素单一(政治化)丰富多彩(多元化) 概况:衣:朴素单一(苏式服装、军装、干部服)五彩缤纷、时尚个性(时装)食:简单困乏丰富营养(菜菜篮子工程)住:简陋拥挤宽敞舒适(安居工程)俗:休闲娱乐多样化 特点:改革开放前:简朴单一,政治色彩浓 改革开放后:丰富多彩,体现多元化2.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的发展(2)重大社会变革的推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3)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思潮、民主共和思潮,民主科学思潮等(4)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欧风美雨”的影响3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受到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反过来也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如中国风俗礼仪的变化,是受到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而随着风俗礼仪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因而也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预习探究自我评价】1“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2近代以来,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济南 d武昌 3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 d康有为、孙中山的个人作用 4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近代西方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习俗趋于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近代西方文明应完全肯定( )a正确,正确 b都不正确 c正确,不正确 d不正确,正确5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精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的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自我小结: 质疑问难: 【高效练习拓展案】【拓展训练】4“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能够说明( )时期所送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20世纪90年代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保留了传统特色 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a b c d5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剪辫子的潮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b剪辫子问题生动地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c剪辫子潮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达标自查】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4明初服饰制度有严密的规定,但到明中后期“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不复知有明禁,群相蹈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b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c反封建民族思想的影响 d明朝百姓服饰统一规范5“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侵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这种变化体现在( )a西服的出现 b中山装的出现 c旗袍的改进 d列宁装的流行6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旗袍 中山装 京剧 咖啡屋a b c d7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图片中影响孙中山、宋庆龄服饰的主要因素是( )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近代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a b c d8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和人民装的代表参加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d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9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10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二、非选择题:(共45分)11.(25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16分)(3)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5分)12(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英才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材料二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均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要指出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6分)(3)上述材料中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心态在当时是否属于普遍现象?为什么?(10分)自查小结:(5分)挑战题(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