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2 号角 为你长鸣 指南录后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专题2 号角 为你长鸣 指南录后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专题2 号角 为你长鸣 指南录后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专题2 号角 为你长鸣 指南录后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专题2 号角 为你长鸣 指南录后序课件 苏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号角 为你长鸣烈士的抉择指南录后序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训练 课外悦读 书香晨读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 夫信者 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 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 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 霸者不欺四邻 善为国者不欺其民 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 资治通鉴 周显王十年 译文 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 国家靠人民来保卫 人民靠信誉来保护 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 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 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 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 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 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 只有愚味的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领悟 信誉是为政的重要原则 是治国理政的法宝 只有取信于民 人民才会拥护你 支持你 国家才能和谐 政权才能稳固 得民心者得天下 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大学 译文 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 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 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 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 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 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 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 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领悟 立定人生志向 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 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 就会至死不渝地去追求 导入阅读 有关文天祥的祠联浙江温州文信国 祠联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古谊若龟鉴 忠胆若铁石 敢问何为浩然正气 镇地为河岳 丽天为日星 花外子规 燕市 冷 柳边精卫 浙江潮 注 文信国 文天祥曾被封为信国公 龟鉴 龟 龟卜 鉴 镜子 龟鉴 借鉴 浩然正气 孟子 公孙丑上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镇地为河岳 丽天为日星 文天祥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 沛乎塞苍冥 子规 鸟名 又名杜鹃 鸣声悲切 从夜鸣叫到天明 声似 不如归去 有 杜鹃啼血 之说 李白 蜀道难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燕市 元大都 今北京 精卫 神话中的鸟 精卫填海 常指按照已定目标 奋斗不止 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 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 河岳日星传万世 明禋 崇庙观 丹心碧血照千秋 注 禋 祭祀 海丰县方饭享联热血腔中只有宋 孤忠岭外更无人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一 相关链接1 走近作者文天祥 1236 1283 庐陵 今属江西吉安 人 德祐二年 1276 文天祥赴元营谈判 被扣留 押解北上 后设法逃脱 再组织民兵抗元 后因叛徒出卖 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虏 南宋灭亡后 文天祥被押解北上 于祥兴二年 1279 抵达大都 今北京 至元十九年 1283 年在柴市 今北京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 或说为宣武门外菜市口 就义 时年四十七 主要作品有 指南录 正气歌 等 遗著有 文山先生全集 他是南宋杰出的抗元将领和爱国诗人 与张世杰 陆秀夫被称为 宋亡三杰 2 背景解读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 在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 节节败退 大片土地 相继沦丧 众多文武官员 纷纷投降 这时 南宋王朝危在旦夕 朝廷惊恐万状 投降活动日甚一日 德祐二年正月初一 朝廷派人使元求和 使者投降 又于正月初五派使者奉表称臣 到了正月十八 元军已进驻距临安仅三十里的皋亭山 南宋统治集团更慌了手脚 伯颜责令右丞相陈宜中到元营办理正式投降手续 陈宜中在十八日夜逃之夭夭 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奉旨赴元营讲和的 3 古代文化知识 1 序序 也叫做 叙 或称为 引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 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 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 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 列在书后的称为 跋 或 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 说明编写目的 简介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2 指南录 指南录 收录的是文天祥由出使元营到南返福州期间的诗作 诗集以 渡扬子江 诗中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之句命题 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 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 3 枢密使 中国古代官名 负责统帅全国军政 唐代宗永泰年间 置枢密使 以宦官为之 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 参赞军机 至昭宗时 借朱温之力 尽诛杀宦官 开始以士人任枢密使 宋代沿其制而稍加变通 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 与同门下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要政 枢密使有时亦称知枢密院事 简称知院 4 缙绅 原意是插笏 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 有事就写在上面 以备遗忘 于带 旧时官宦的装束 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缙 也写作 搢 插 绅 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5 资政殿 资政殿为北宋皇宫中的一处用于藏书和理政的宫殿建筑 同时也用作宴殿和讲习之所 并设立资政殿学士一职 以备咨询国政 6 改元 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 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新皇帝即位后 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 称为 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 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唐玄宗即位初年改元 先天 这年即称先天元年 后改元 开元 又改元 天宝 到了明代以后 才规定一帝一元 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明成祖年号是永乐 明成祖就是称为永乐皇帝 二 基础积累1 通假字 答案 1 缙 同 搢 插 2 陵 同 凌 欺侮 3 见 同 现 出现 4 僇 同 戮 罪 2 一词多义 答案 1 机会 缝隙 一会儿 中间 夹杂 参与 量词 副词 悄悄地 暗中 答案 2 到 去 往 动词 像 比得上 连词 表假设 如果 如 何 为固定句式 把 怎么样 3 按职分 辨别 分配 分给 长度单位 料想 断定 答案 4 sh 列举罪状 sh 数目 shu 副词 屡次 sh 计算 sh 命运 3 词类活用 答案 1 名词作动词 统率 2 名词作状语 表面上 3 名词作状语 按职分 4 名词作状语 在荒草间 在露天里 5 名词作状语 每天 6 名词作动词 取道 答案 7 名词作动词 走上前 8 名词作动词 作序 9 名词作动词 命名 10 名词作状语 亲手 11 形容词作动词 轻视 答案 1 没有依靠 2 可以凭借 3 意气激昂 答案 4 到达 5 访求 这里是盘查的意思 6 走投无路 答案 7 赐予 自己 的身体 8 指皇帝 皇后 5 特殊句式 1 死生 昼夜事也 2 为巡船所物色 3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4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5 将请罪于君 6 质明 避哨竹林中 7 出入乱尸中 舟与哨相后先 答案 1 判断句 2 被动句 3 被动句 4 状语后置句 5 状语后置句 6 省略句 避哨 后省略介词 于 7 省略句 出入 后省略介词 于 6 名句默写 1 指南录后序 命名的由来是 2 在国事艰难之际 文天祥孤身涉北除了认为 初 奉使往来 无留北者 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 3 文天祥初至北营 最后被扣留的原因是 4 文天祥在 指南录后序 一文中引用和化用出自 诗经 秦风 无衣 中的 和诸葛亮 后出师表 中的 表达了自己在国难当头之际 为振兴国家 报效国家而竭尽全力 万死不辞的精神气概 答案 1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3 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4 修我戈矛从王于师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 一 整体感知1 结构图解 2 写法鉴赏 1 记叙 抒情 议论完美结合 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 例如第3段 写被驱北上时 指出 予分当引决 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 将以有为也 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 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 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在叙事的前后 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 例如第5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 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 如第4段 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 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2 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 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 表示离开某地用 去 京口 表示前往某地用 如 扬州 趋 高邮 表示到达某地用 至 海陵 来 三山 表示经由某处用 过 瓜洲扬子桥 道 海安 如皋 历 吴门 毗陵 此外 动词 奔 变 诡 行 宿 出 没 穷饿 号呼 避 渡 入 展转 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 紧张和经历的坎坷 参考答案 南宋作为战败国在议和时已经陷入被动局面 而文天祥之所以 辞相印不拜 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为了尽量降低自己被扣押的风险 身份越低做人质的价值就越低 为了降低被杀的风险 资政殿学士只是一个荣誉官衔而且是文官 杀一个手无寸铁的读书人向来是君子所不为的事情 如果杀了就要承受戕害文化人的罪名 背上野蛮人的骂名 元人要想统治南宋的天下就不能做那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 为了防止自己万一被扣押 南宋没有主事的人 为了给自己拯救南宋争取时间 因为用一个无关紧要的身份去和元人议和 当对方提出自己不能接受的条件时 就可以用自己不能做主 需要向朝廷请示为借口拖延时间 二 局部揣摩1 文天祥在出使前是右丞相兼枢密使 掌握着军政大权 为什么最后却要放弃丞相职位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元营议和 2 文章在写被驱北行的想法时 为什么说 分当引决 又为什么 隐忍以行 参考答案 分当引决 理当自杀 是以死报国 足以表明忠贞之心 不愿 引决 因 引决 无助于国运的挽回 隐忍以行 含垢忍辱地前往 绝不是贪生怕死 而是 将以有为 这种忍辱负重 符合他 求救国之策 的初衷 是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不愿 引决 为的也是救国 与其 引决 而无补于国家 不如趁机脱身 以担负起 存亡国 继绝世 的重任 3 如何理解 呜呼 死生 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 而境界危恶 层见错出 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 痛何如哉 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这段话在详述逃脱历程之后集中抒发自己内心强烈的 不可抑制的感情 死生 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 表明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生死观 这是他战胜困难 冲破危境的基础 境界危恶 层见错出 非人世所堪 点明自己在历经磨难的同时 还忍受着人世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 这也是他战胜困难 冲破危境的基础 痛定思痛 痛何如哉 是感情的进一步深化 逃脱之后 回顾所经历的险恶 瞻望国家的惨淡前景 这忧愁 伤痛之情更加难以排遣 这是记叙的收尾 又是抒发情感的高潮 4 本文表达了作者在国难当头时锐身自任的气概 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以死报国的决心 那么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答案 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 1 出使的背景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一个 迫 字交代了南宋形势的危急 元方二十万大军沿江而下 势如破竹 那时已经直指南宋都城临安 南宋朝廷惊恐万状 战 守 迁皆不及施 莫知计所出 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挺身而出 出使元营的 2 出使的动机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予更欲一觇北 归而求救国之策 这几句话准确而又完整地表达了文天祥出使元营的动机 3 隐忍以行 的意图 文天祥死为国家而死 生亦为国家而生 他不想 引决 忍辱而行 不是贪生怕死 而是 将以有为也 后来所有事实都证明了这点 4 奔真州时的所为 文天祥一到真州就把在元方窥探到的虚实 告东西二阃 想促使淮东制置使李庭芝 淮西制置使夏贵和真州守将苗再成三方联合 一举而使南宋 中兴 5 冒死南归的经历 作者连用18个排比句历数他南归中的艰苦经历 6 自编诗集的目的 在于 将藏之于家 使来者读之 悲予志焉 7 诗集题名 指南录 的用意 表明作者的心犹如罗盘上的磁针 永远指着南方 南宋 筛选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 主要是整体把握文章 明确题干中筛选信息的指向 依据情理分清主次 排除干扰 正确答题 解题时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审清题干 明确标准 解答此类试题时 首先要看清题干 准确把握筛选标准 即筛选关于谁的什么样的信息 2 结合语境 把握句意 要想准确理解文句 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思考判断 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 高考小贴士 三 探究争鸣文天祥在 指南录后序 中叙述了在民族危亡时九死一生的经历 在遭受凌辱 分当引决 的情形下 隐忍以行 不指南方不肯休 你赞成文天祥的这一抉择吗 结合平日所学所思 谈谈你的认识 思路提示一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国家 只要能把心灵中的美丽激情献给祖国 生 于国家有益 死 于国家无愧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思路提示二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有时死反而是件容易的事 而生却需要更大的勇气 要留名青史就要忍常人所不能忍 文天祥隐忍以活 自杀没能如愿 后来不管是元军将领 还是宋朝降臣 抑或降元的宋恭帝来劝降 他都没有动摇 唯有选择一死 所以 文天祥把个人的生死和民族命运联结在了一起 他选择生是为了救亡图存 选择死以殉国尽忠 文天祥是高尚的 思路提示三 文天祥可以不死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至少他在元朝为官 可以挽救一部分人的生命或造福一方百姓 但那就不是文天祥了 点击进入古今对译 随堂训练巩固学习 一 基础知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解析 b目 列 名单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 aa项 均为介词 相当于 在 b项 动词 做 名词 作为 c项 介词 相当于 因为 介词 相当于 用 d项 句中语气助词 句末语气助词 表判断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 dd项 无辜 无罪 白白地 古今义相同 a项 物色 古 访求 这里是盘查的意思 今 寻找 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b项 可以 古 两个词 可以凭借 今 能够 值得 提出一种可能的选择等 c项 遗体 古 赐予 自己 的身体 今 死者的尸体 多用于所尊敬的人 或动植物死后的残余物质 4 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缙绅 大夫 士萃于左丞相府b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约以连兵大举c 行城子河 出入乱尸中d 请罪于母 母不许 解析 cc项为省略句 省略介词 于 其他各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 bb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用作状语 二 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字 呜呼 予之及于死者 到 痛定思痛 痛何如哉 一段 完成6 9题 6 对应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解析 b 殆 是 接近于 的意思 7 对应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 dd项 连词表转折 a项 助词 用于主谓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 的 b项 介词 被 动词 作为 成为 c项 连词 表目的 介词 因为 8 对应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就在文中的地位而言 本段是全文抒发感慨 表达心志的高潮 是前一部分的深化和后一部分的提引 b 就感情格调而言 本段两次用 呜呼 表达了对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痛定思痛 痛何如哉 则流露出为国事而痛惜的感情 是脱离险境之后的伤痛 c 从修辞格看 本段18个排比句中连用18个 死 构成生动有力的排比句式 感情充沛 气势磅礴 表明了为解救国难而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 d 从表达方式看 本段以抒情为主 抒发了诗人在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怀 解析 bb项 流露出为国事而痛惜的感情 文中无此意思 9 对应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下面的句子 死生 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 而境界危恶 层见错出 非人世所堪 译文 答案 死与生 是早晚间的事情 死了就死了 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 真 不是人世间所能够忍受的 课外悦读延伸学习 水路越梅关张承志从梅关下来 一面走 一面想着南海来的蕃客 所以见路边一些石碑时 并未在意 无非是些历代吟咏罢了 随意想着浏览 忽然发现文天祥的名字 他是在南海的最后一战中被俘的 莫非文天祥押赴大都 走的就是这条路 停住脚 从飞舞的笔迹里字字辨认 读了这首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 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 归乡如不归 我心中一动 出与归 两个字用得惊人 出岭谁同出 押解囚车的 当然都是河北壮汉胡服骑兵 归乡如不归 一句是请教了人才明白的 文天祥恰是江西人 家乡就在前方押送途中 1278年十二月底 文天祥被俘 次年 1279 正月初二 元军拘禁文天祥于舟中 正月十二过零丁洋 千古绝唱 过零丁洋 诞生 更撼人的对仗 更加使古代骄傲的句子出现了 文天祥律诗中的对仗 于朴实中暗夺天工 后世评价不足 我想是因为后人心中 缺乏一种双足泥巴的地理体验 比如童叟熟知的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谁知惶恐滩也确有其处 它就在这赣江之上 与零丁洋都是诗人亲身经历 辞藻已是前定天成 绝唱还要两遍检验 我不住地想 当文天祥从零丁洋漂流而来 国已然不存 人更是囚徒 唯有一篇诗稿两句对仗 更兼他闭紧囚船篷窗 举意绝食 在激烈的江水喧嚣中 再次过吉水惶恐滩的时候 他对自己的对仗之工 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后来的所有诗作都说明 国破身囚的文天祥自被俘起 就动念舍生取义 并一天天等着它的实现 至三月十三日 他在囚船里 浮海七十多天 翌十四日 灭宋大将张洪范设宴 席间 对求殉亡国的文天祥提出质问 文天祥以 烈士死如归 商亡正采薇 为答 张洪范为之动容 四月十一日 使臣传达上谕 要把文天祥万里长途 押送大都 文天祥于四月二十二日被押出广州 北向梅关而来 五月四日 文天祥一行从广东南雄出发 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