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广东专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广东专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广东专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广东专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作业(八)(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2.“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a.水浒传b.红楼梦c.儒林外史d.聊斋志异3.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赋在武帝时代走向创作全盛时期b.唐田园派诗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d.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世情小说4.(2013福建八校模拟)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与书法相伴而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b.c.d.5.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法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劲。”这表明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a.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b.人才选拔制度的推动c.书法家艺术修养的提高d.士大夫审美标准的转变6.(2013石家庄模拟)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7.(2013汕头检测)下图说明()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8.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注重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并加以创新。右图为齐白石的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继承与发扬的中国画传统是()a.风俗画b.工笔画c.文人画d.花鸟画9.(2013长春模拟)欧阳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文人画,重视写意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d.人物画,形神俱备10.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们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a.佛教开始传入我国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古代绘画博大精深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11.“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魔术b.绘画c.戏剧d.杂技12.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宋史资料汇编材料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臣(北宋国子祭酒邢昺)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材料五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8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6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许慎说文解字序材料四 (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新华网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字”措施的因素。(4分)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1分)从秦始皇实行“书同文字”的意义和中国古代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4分)(3)材料三、四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2分)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宋词以后的文体倾向于平民,主要是因为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再加上技术的先进和交流。而a“去纲常化”不正确。此时宋朝出现理学,推崇纲常思想。故选a。2.【解析】选c。回答本题关键是“指擿时弊尤在士林”,说明这部小说对封建社会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进行揭露、批判。分析四部小说,本题选c。3.【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结合题目中文学形式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加以分析。【解析】选d。文学体裁方面出现世俗化即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是在宋朝以后,故排除a、b。而c南宋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沉郁悲凉,是为了收复失地;d是正确的。4.【解析】选b。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正确。图片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正确。表述不正确。图片无法体现汉字的古老,故不正确。因此选b。5.【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可知,对书法的要求是唐代铨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推动了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6.【解析】选b。宋代是我国封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材料中体现了在宋代出现了不同风格的书法家和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的现实。【变式备选】社会环境、审美欣赏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书法的不同特点。下列关于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晋代书法表达对意境、神韵、风骨的追求,体现了“尚韵”特色唐代书法气魄雄伟,注重规范和法度,体现了“尚法”特色宋代书法追求个性,以书达意,忽略法度,形成了“尚意”特色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意,折射出时代的巨大变动a.b.c.d.【解析】选a。书法的特点取决于时代的特点及特定的审美观。晋代反省汉末的社会危机、唐代统一王朝的气魄、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渐趋衰落的封建统治决定了各自时代书法的特点。均正确。7.【解析】选d。材料中“释迦”是外来文明中的元素,上图作品体现出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特征。8.【解析】选c。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材料中的画作有绘画也有书法,还有诗作,因此是文人画。9.【解析】选a。由“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可判断这是文人画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变式备选】(2012长沙模拟)右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a.讲究工笔重彩b.强调个性表现c.重视气势雄壮d.追求摹写逼真【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文人画的特点。中国文人画强调个性表现追求写意,故b正确。10.【解析】选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反映社会动荡中人们寻找精神寄托;隋唐时期的绘画突出享受和娱乐,反映的是隋唐盛世的生活特色;宋朝绘画世俗场景反映了经济发达状况下市民生活特点。a本身错误,是汉代传入的;b是艺术表象;c是综合特点。【误区警示】本题很容易错选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可以从材料反映出来,但不是绘画的共同点。11.【解析】选c。本题考查戏剧艺术。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受时空限制的特征。12.【解析】选a。元朝曾暂停科举制,读书人被迫转向元曲的编写。这时元曲的兴盛是国家政策的影响,所以选a。b、c、d与材料不相符。13.【解析】第(1)题旨在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可以根据对材料一的判断分析来回答。主要指文化普及、推广到落后地区、推广到更多阶层等。第(2)题可根据对材料二、三、四的理解分析来回答文化普及原因。第(3)题材料五中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的历程,最繁盛是在宋代。论证这一观点可根据宋代思想、文化和科技等的成就来回答。答案:(1)特点:文化普及程度较高;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农工商各阶层。(6分)(2)原因: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强;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宋代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宋代科举取士条件放宽;家庭重视文化教育。(8分)(3)宋词繁荣,话本出现,画学兴起,风俗画流行;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科技发明形成并外传。(6分)14.【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归纳概括两个方面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字的发展历程。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