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面试理论知识点大全.xls_第1页
WCDMA面试理论知识点大全.xls_第2页
WCDMA面试理论知识点大全.xls_第3页
WCDMA面试理论知识点大全.xls_第4页
WCDMA面试理论知识点大全.xl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念 UMTS频段 划分 FDD TDD WCDMAWCDMA频段划分 RL RLS RAB RAB sub flows RB RL RLS RB RABRL RLS RB RAB概念 多用户检测技术 MUD 多用户检测技术MUDMUD 分集技术 关键 各 路信号要 尽量不相 关 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 角度分集 时间分集 极化分集 分集合并 技术 最大比合并 等增益合并 选择性合并 分分集集技技术术与与分分集集合合并并技技术术 Rake接收技术 RakeRake接收技术 香农公式 香农公式 信源编码 波形编码 参数编码 声码器 混合编码 信道编码 卷积码 Turbo码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功率控制 技术 开环功控 内环功控 外环功控 功率控制技术 切换技术 更软切换 软 切 换 概念 激活集 观察集 检测集 前 向 切 换 小区更新 URA更新 直接重试 硬切换 切换相关 参数 滤波系数 事件的迟滞 延迟触发时间 加权因子 小区偏置CIO 小区惩罚 事件转周期报告 HCS小区重选惩罚 时间 典型切换过程 软切换典型 参数 Window add 切换技术 Window drop 软切换链路 增益 宏分集增益 微分集增益 软切换开销 切换各类 事件 同 频 1A 1B 1C 1D 1E 1F 异 频 2A 2B 2C 2D 2E 2F 异 系 统 3A 3B 3C 3D 4A 4B UE 内 部 测 量 6A 6B 6C 6D 6E 6F 软切换典型 参数 6G 切换技术及相关概念 传输信道 传输信 道是指由 物理层提 供给高层 的服务 传输信道 定义了在 空中接口 上数据传 输的方式 和特性 用于描述 怎样传输 数据以及 数据的特 征是什么 专用 公共 不支持软切 换 传输信道 格式 传输块TB 传输块集TBS 传输块大小TB Size 传输块集大小TBS Size 传输周期TTI 传输格式TF 传输格式集TFS 传输格式组合TFC 传输格式组合集 合TFCS 传输格式指示TFI 传输格式组合指 示TFCI 传输信道 同步包含 的计数器 传输信 道同步在 UTRAN和 UE之间提 供了L2帧 的同步 BFN RFN SFN CFN SFN CFN 切换各类 事件 UE 内 部 测 量 SFN SFN DOFF T CELL 传输信道及相关概念 物理信道 是由一 个特定的 载频 扰 码 信道 化码 可 选的 开始 结 束的时间 段 有一 段持续时 间 和上 行链路中 相对的相 位 0或 2 定义 的 上 行 DPDCH DPCCH PRACH PCPCH 下 行 DPCH CPICH PCCPCH SCCPCH SCH PDSCH AICH PICH 传输信道 同步包含 的计数器 传输信 道同步在 UTRAN和 UE之间提 供了L2帧 的同步 APAICH CSICH CD CAICH 物理信道 一些概念 无线帧 时隙 物理信道及相关概念 逻辑信道 用于描 述传输的 数据类型 是什么 控 制 信 道 BCCH PCCH CCCH DCCH 业 务 信 道 DTCH CTCH 逻辑信道及相关概念 速率匹配 交织技术 帧间交织 帧内交织 速率匹配与交织技术 编码组合传输信道 CCTrCH 扰码 Gold 信道化码 扩频码 OVSF 码分组合传输信道 扰码 信道化码 物理层过 程 同 步 过 程 小区搜索 公共信道同 步 DPDCH DPCCH 同步 寻呼过程 物理信道 是由一 个特定的 载频 扰 码 信道 化码 可 选的 开始 结 束的时间 段 有一 段持续时 间 和上 行链路中 相对的相 位 0或 2 定义 的 下 行 随机接入过程 快速闭环功率控 制过程 CPCH接入过程 下行发射分集 测量过程 压 缩 模 式 压缩模式概 念 压缩模式参 数 同频切换测量进程 物理层过程及压缩模式 Uu接口 层2MAC 层2RLC 层2PDCP 物理层过 程 层3 RRC RRC连接建立 过程 RRC模式 空中接口UUUU RNC迁移 静态迁移 伴随迁移 静态迁移与伴随迁移 潜在用户控制PUC 准入控制CAC 负载平衡 拥塞控制LCC 动态速率控 制 AMRC Uu接口 DCCC 潜在用户控制 准入控制 负载平衡 拥塞控制 动态速率控制 RNC SRNC DRNC CRNC SRNC DRNC CRNCSRNC DRNC CRNC WCDMA业 务速率 CS 域 AMR CS64K CS57 6K PS域 业务速率 和扩频因 子SF关系 7 5 512 15256 30128 6064 12032 24016 4808 9604 WCDMAWCDMA业务及业务速率与扩频因子SFSF的的关关系系 小区建立 流程 分四步 小区建立流程 动态速率控 制 ALCAP 专用信道帧 协议 DCH FP ALCAP DCH FPALCAP DCH FP 各种因子 概念 激活因子 扩频因子 正交因子 邻区干扰因子i 负荷因子 地理因子G 激活因子 扩频因子 正交因子 地理因子 系统消息 MIB主信息块 SB调度块 SIB系统信息块 系统消息MIB SIB SBMIB SIB SB 软硬阻塞 软阻塞 硬阻塞 软阻塞 硬阻塞 带外通信 带内通信 带外通信 带内通信 红灯问题 孤岛效应 针尖效应 拐角效应 乒乓效应 信号盲区 覆盖空洞 红灯问题 孤岛效应 针尖效应 拐角效应 信号盲区 覆盖空洞 功率提升 功率漂移 底噪抬升 上行链路 功率提升 功率漂移 底噪抬升 基站发射 接 收分集 接收分集 发射分集 基站发射 接收分集 接收机性能 指标 Eb No 噪声系数RF 接收机灵敏度 dBm 正确解调所需最小信号强度 要求 接收机底噪PN 宽带信干比SNR C I 上行链路预算公式 Eb NoEb No 噪声系数 接收机灵敏度 解调需要最小信号强度 接收机底噪和宽带载干比 PRACH信道接入前缀初始发 射功率 下行DPCH上发射功率 上行DPCCH的初始发射功率 DPDCH符号的下行最大 最小 发射功率 PRACH DPCDH DPCCH DPCHPRACH DPCDH DPCCH DPCH初始发射功率 载频覆盖边缘小区 载频覆盖中心小区 载频覆盖边缘 载频覆盖中心 邻区列表的生成原则 邻区列表的生成原则 天线电气指 标 输入阻抗 驻波比 反射系数 回波损耗 极化方式 增益 波瓣宽度 前后比 无源互调 其他指标 机械下倾 电调下倾 天线相关概 念 对称振子 半波对称振 子 极化损失 极化隔离 上旁瓣抑制 零点填充 理想点源天 线 波长 电调天线 天线指标及相关概念 衰落 慢衰落 快衰落 快衰落 慢衰落 放大器功率回退 1dB压缩点 放大器功率回退 馈线损耗 馈线损耗 吞吐量 渗透率 Penetrating Rate 话务模型概念 业务模型参 数 CS业务模型 天线电气指 标 PS业务模型 PS业务用户行为参数 吞吐率 渗透率 CSCS PSPS业务模型 覆盖增强技术 容量增强技术 覆盖增强技术 容量增强技术 WCDMA中容量 覆盖和质量 的关系 覆盖 容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WCDMA覆盖与容量的平衡 覆盖与容量的平衡 网络优化步 骤 单站点验证 RF优化 参数优化 网络优化流程 网络优化问 题 覆盖问题 业务模型参 数 接入问题 掉话问题 切换问题 网络优化问题 下行码发射功率 下行载波发射功率 上下行不平衡 小区驻留过程 异系统重选 过程 CS域3G到2G CS域2G到3G PS域 SM基本概念 概念 PDP CONTEXT NSAPI RAB ID APN解析 QoS协商 网络优化问 题 同步 失步 相关参数 Qin Qout T312 T313 N312 N313 N315 T RLFAILURE N INSYNC IN D N OUTSYNC I ND 接入层AS 非接入层NAS 位置区LA 路由区RA URA 区和服务区SA之间的关系 峰均比PAR 常用射频器 件 3dB桥合路器 双工合路器 耦合器和功 分器 RRC消息中的 缩写 MP MD CV CH OP 3G规划中两 种预测覆盖 方法比较 传播模型建 模 用2G路测预 测3G覆盖 华为公司WCDMA设备支持的 频点 四种干扰机 理 杂散或宽带 噪声干扰 阻塞干扰 接收互调干 扰 发射互调干 扰 TRB和SRB CS PS 信令面掉话 用户面掉话 比特率和符号率 模型校正和 GPS GPS采用频率 李氏定理 ITU信道类型 GoS QoS 小区分裂方 法 3N 4N 下行非正交的因素 信干比SIR和载干比CIR 小区的切换半径 对数周期天线原理 本地小区与逻辑小区 小区半径与切换半径 解释 上行 1920 1980MHz 下行 2110 2170MHz 上下行频率对称 分别使用两个独立的5M载波 1880 1920MHz 2010 2025MHz 在上下行只使用一个5M载波 分时共享 A radio link is a log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a single User Equipment and a single UTRAN access point Its physical realisation comprises one or more radio bearer transmissions A set of one or more Radio Links that has a common generation of Transmit Power Control TPC commands in the DL The service that the access stratum provides to the non access stratum for transfer of user data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CN RAB Radio Access Bearer 定义在UE和CN之间建立 根据签约用户数据 CN业务能力和UE业务请求的QoS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RAB 在RAB建立时 CN把RAB映射到Uu接口承载上 UTRAN把RAB映射到Uu接口传输承载和Iu接口传输承载上 A Radio Access Bearer can be realised by UTRAN through several sub flows These sub flows correspond to the NAS service data streams that have QoS characteristics that differ in a predefined manner within a RAB e g different reliability classes The service provided by the layer2 for transfer of user data between User Equipment and Serving RNC 多用户检测 MUD 称为联合检测和干扰对消 降低了多址干扰 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 最优接收机是联合检测所有的信号 并将其他用户 的干扰从期望的信号中减去 信号的相干特性是已知的 干扰是确定的 由于信道的非正交性和不同用户的扩频码字的非正交性 导致用 户间存在相互干扰 多用户检测的作用就是去除多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 可有效的缓解远近效应的问题 一般而言 对于上行的多用户检测 只能去除小区内各用户之间的干扰 而小区间的干扰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 比如相邻小区的用户情况 是难以消除的 对于下行的多用 户检测 只能去除公共信道 比如导频 广播信道等 的干扰 主要采用主分集天线接收的办法来解决 基站的接收机对主分集通道分别接收到的的信号进行处理 一般采取最大似然法 这种主分集接收 的效果由主分集天线接收的不相关性所保证 所谓不相关性是指 主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与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不具有同时衰减的特性 这 也就要求采用空间分集时主分集天线之间的间距大于10倍的无线信号波长 对于GSM 900M要求天线间距大于4米 1800M要求天线间距大于2 米 或者采用极化分集的办法保证主分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不具有相同的衰减特性 而对于移动台 手机 而言 因为只有一根天线 因 而不具有这种空间分集功能 软切换就是一种空间分集 W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宽带载波能提供干扰信号的分集 即来自大量的系统用户的多址干扰被平均 这就是频率分集 主要采取扩 频方式来解决 在GSM移动通信中 简单地采用跳频这种扩频方式来获得跳频增益 在CDMA移动通信中 由于每个信道都工作在较宽频段 窄带CDMA为1 25MHz 本身就是一种扩频通信 用多个不同的载频传送同样的信息 如果各载频的频差间隔比较远 其频差超过信道相关 带宽 则各载频传输的信号也相互不相关 要求W Bc 即频率分集信号的频率间隔W要大于信道相关带宽Bc 以保证各频率分集信号在频域上 的独立性 利用天线波束指向不同使信号不相关的原理构成的一种分集方法 以超过信道相干时间的时间间隔重复发射信号 RAKE接收机认为 一个码片时间 信道的相关时间 主要靠RAKE接收技术 符号交织 检错 和纠错编码等方法 不同编码所具备的抗衰落特性不一样 要求T Tc 即重发信号的间隔时间T要大于信道相关时间Tc 以保证重发信号在时 域上的独立性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常采用交织编码技术来达到时间分集的目的其交织编码的深度应大于信道相关时间 利用垂直 水平极化的正交性来进行两路分集 RAKE中用 增益最高 在接收端由N个分集支路 经过相位调整后 按照适当的增益系数 同相相加 在送入检测器进行监测 在接收端由N个分集支路 经过相位调整后 按照相等的增益系数 同相相加 在送入检测器进行监测 在N个分集支路中选择具有最大信噪比的支路作为输出 Rake接收机即相干接收机 也叫多径接收机 理论基础就是 当传播时延超过一个码片周期时 多径信号实际上可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 其 工作原理 1 识别有效能量到达的时间延迟位置 并且将Rake接收机的指峰分配给那些峰值的位置 2 在每一个相关接收机中 都要对快 衰落过程产生的变化很快的相位和幅度进行跟踪 并将其消除 3 将所有指峰处经过解调和相位调整后的符号进行整合 并送入解码器进 行后续的处理 信道容量是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信息率 如果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0 W Hz 信道的带宽为B Hz 信 号功率为S W 1 log 0 2 BN S BC WCDMAWCDMA频段划分 RL RLS RB RABRL RLS RB RAB概念 多用户检测技术MUDMUD 分分集集技技术术与与分分集集合合并并技技术术 RakeRake接收技术 香农公式 以尽可能重构语音波形为原则进行数据压缩 即在编码端以波形逼近为原则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编码 解码端根据这些编码数据恢复出语音 信号的波形 它具有语音质量好 抗干扰能力强等有点 但是编码速率高 一般在16 32kb s之间 从听觉的角度注重语音本身的重现 在编码器端分析出该模型参数并选出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高效率的编码 解码器端则利用这些参数和语 音产生模型重新合成语音 它具有编码速率低的优点 一般在2 4kb s一下 但是语音质量差 综合了上述两种技术的优点 基于语音产生模型的假定并采用了分析与合成技术 但同时也利用语音时间波形信息 增强了重建语音的自然 度 使语音质量得到了提高 但是编码速率上升 一般在2 4 16kb s之间 卷积编码器在任何一段规定时间内产生的n个码元 不仅取决于这段时间中的k个信息位 而且还取决于前N 1段时间内的信息位 此时监督 码元监督着这N段时间内的信息 这N段时间内的码元数目nN称为这种码字的约束长度 我们通常用 n k N 表示卷积码 WCDMA中语音和 低速信令采用卷积码 BCH PCH和RACH 1 2卷积码 CPCH DCH DSCH和FACH 1 2或1 3卷积码 1 3Turbo码 不编码 语音这种低速率一 般采用1 2或者1 3的卷积码 希望使用盲速率检测技术 WCDMA中数据采用Turbo码 高数据速率一般采用1 3速率的Turbo码 此时为了获得更高的增益 每个TTI内的比特数应大约超过300 开环功率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根据用户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之积为常数的原则 先行测量接收功率的大小 并由此确定发射功率的大小 发送下行信标信号来对路径损耗做出粗略的估计 开环功控设置初始发射功率 使发射功率能尽快收敛到实际所需的发射功率值 由于 WCDMA在FDD模式下上下行频率间隔很大 上下行链路的快衰落之间本质上不相关 所以开环功控相当不精确 移动台的开环功率控制是 指移动台根据接收的基站信号强度来调节移动台发射功率的过程 接收的信号功率越强 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应越小 其目的是使所有移动台 到达基站的信号功率相等 以免因 远近效应 影响扩频WCDMA系统对码分信号的接收 基站的开环功率控制是指基站根据接收的每个移 动台的传送的信号质量信息来调节基站发射功率的过程 其目的是使移动台在保证通信质量的条件下 基站的发射功率为最小 开环功率控 制主要用来克服阴影衰落和路径损耗 上行 应用于PRACH和DPCCH信道 下行 应用于DPCCH信道 内环功率控制用于克服多普勒频率产生的衰落 根据目标信干比调整发射功率 频率1 5kHz 1 上行闭环功率控制下基站要频繁测试接收 到的SIR值 并把它跟目标SIR值相比较 命令移动台采用与基站接收功率 或SIR 成反比的发射功率 对于低速和中速的移动台能很好的 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对于高速移动台没有效果 2 下行采用与上行同样的功率控制技术 但目的不同 由于下行是一个基站对应多个UE 故不存在远近效应 希望在小区边缘的移动台能提供高的发射功率 虽然消除了衰落 但是是以增加发射功率为代价的 UE控制下行发射功 率 而NODEB独立控制上行发射功率 上行信道的功率控制主要是为了克服远近效应 下行信道不存在远近效应的问题 采用功率控制是为 了克服瑞利衰落和相邻小区的干扰 根据各个单独的无线链路的需要调整目标SIR的设置 其目标是取得恒定的质量 通常是由某个值的误比特率 BER 和误块率 BLER 来定义 实现 在上行链路中给每一个用户数据帧加上 帧可靠性指示符 的标签 解码后监测某个用户帧的CRC校验结果 然后再调整 上行外环功率控制位于RNC中 下行链路外环功率控制位于UE中 上行链路 RNC对收到的功率控制指令进行宏分集合并后 检测上行链 路质量 然后为各NODEB设置SIR目标值 外环功率控制频率值一般为10 100Hz RNC或UE的高层通过对信号误码率 BER 或误块率 BLER 的估算 调整内环功率控制中的目标信噪比 SIRtarget 由于这种功控是通过高层参与完成的 所以叫做外环功控 移动台位于一个基站两个相邻扇区的小区覆盖重叠区域 移动台和基站的通信有两条空中接口信道 每个扇区各一个 下行需要两个扩频码 来区分他们 上行基站要接收每个扇区中移动台的码分信道 然后引入到同一NODEB基带Rake接收机并进行通常的最大比例合并 在更软切 换期间 每条连接都只有一条功率控制环路是激活状态 下行在UE中进行最大比合并 一般有5 15 的接续发生更软切换 移动台处于属于不同基站的两个扇区覆盖面的重叠部分 下行移动台通过最大比例合并Rake处理来接收两个信道 信号 上行两个基站同时 接收移动台的码分信道 但接收到的数据被发送到RNC进行选择合并 在软切换期间每条连接的两个功率控制环路都是激活状态 每个基站 各用一个 一般有20 40 的接续发生软切换 指的是UE当前正在使用的小区的集合 软切换的执行结果就表现在活动集中小区增加或减少 UE根据UTRAN给的邻近小区信息 正在观察但不在活动集中的小区 UE对观察集中的小区进行测量 当测量结果符合一定的条件时 这些小 区可能被加入活动集 所以有时也称为候选集 UE已检测到 但既不属于活动集也不属于观察集的小区 UTRAN可以要求UE报告已检测集的测量结果 主要用于当UE位置发生改变时及时更新UTRAN侧关于UE的信息 还可以监视RRC的连接 切换RRC的连接状态 另外还有错误通报和传递信息 的作用 不管是小区更新还是URA更新 更新过程均是由UE主动发起的 处于URA PCH状态时 如果分配给UE的URA不在小区中广播的URA ID 列表中 则UE将发起URA更新过程 或者UE在服务区内 但T306超时 则UE将发起URA更新过程 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功率控制技术 指UE从IDLE模式请求进入CONNECTION模式时 如果准入失败 则根据UE以前上报的RACH测量报告 从中选择其它最优的小区尝试接入 1 直接重试算法只在UE发起RRC连接建立请求时有效 2 对UE上报的RACH测量报告中的小区测量值进行缓存 RNC收到新的RACH测量报告后即 删除原来存储的小区测量信息 对测量信号CPICH Ec No大于MinSignalRequierd 基本接入门限 的小区进行缓存 并记录上报时间 3 3 当UE请求RRC连接建立时 如果失败 RNC根据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携带的RACH测量报告中的小区测量信息 挑选新的质量最 优的小区再次尝试接入 直到所有可用小区 后候选小区 都失败且达到最大重试次数后为止 直接重试算法包括RRC重试算法和RAB重试算 法 RRC重试算法 指RRC连接建立过程中在RNC内部不同UMTS小区间的重试过程 目前一般优先重试UE初始接入小区的异频同覆盖小区 如 果失败再对RACH测量报告中的其他同频小区进行重试 RAB重试算法 指RAB指派过程中 无线层资源分配失败 由RNC发起的到GSM GPRS小 区迁移重试过程 UU 接 口 有 5 个 信 令 过 程 都 能 够 完 成 硬 切 换 1 物 理 信 道 重 配 置 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2 传输信道重配置 TRANSPORT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3 RB建立过程 RADIO BEAR SETUP 4 RB释放过程 RADIO BEAR RELEASE 5 RB重配置过程 RADIO BEAR RECONFIGURATION 伴随迁移过程也用上述5种中的一种来完成 分为同频 异频和系 统间硬切换三种 目前异频测量采取周期测量上报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小区属性 载频覆盖边缘小区和中心小区 切换判决采用不同的物 理测量量 CPICH RSCP和CPICH Ec No 和切换门限 系统间切换使用CPICH RSCP作为物理测量量 使用2D 2F事件决定压缩模式的启动与 停止 为了防止测量报告过程中的随机干扰和减小信号频繁波动的影响 避免乒乓切换 在测量中采用平滑滤波算法 滤波系数该参数越大 对信 号平滑作用越强 抗慢衰落能力越强 但对信号变化的跟踪能力越弱 对于密集城区 由于站间距很小 切换时间很短 因此必须减小跟踪 时间 也就是减小此滤波系数 一般来说 层3滤波系数取值为2比较合适 参数建议值 D3 滤波的作用就是将多个测量结果进行平均 因为即便是在同一个位置 UE不动 接收到同一个小区的信号也会有差异 有时可以达到20dB以上 滤波系数越大 就相当于平均的测量结果个数越多 当然更能反映平均水平 即平滑能力越强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平均的结果并不能完全 反映实际的信号变化情况 滤波系数越大 越不能反映信号的实时变化 即不能即时地跟踪信号变化 但如果滤波系数越小 可能又会造成一些 误判决 即比如会造成频繁的切换等问题 一般来讲 密集城区多径效应明显 滤波系数应该小一些 以便能够及时地跟踪信号实际变化 郊区和农村地区信号变化比较慢 滤波系数应 该大一些 该参数的取值与慢衰落特性相关 该值越大可减少乒乓和误判 但会导致事件触发不及时 磁滞的增大 对于进入软切换区域的UE而言 相 当于减小了软切换范围 对于离开软切换区域的UE而言 相当于增加了软切换的范围 该参数的取值即需要考虑无线环境 慢衰落特点 也需要充分考虑实际的切换距离和用户的移动速度 1A 1E事件为向活动集中添加小区的事件 属于关键事件 为保证及时切换 1A事件的 磁滞可比1B 1F 1C 1D事件磁滞设置小一些 但不应相差太大 否则会影响软切换比例 该值与慢衰落特性有关 该值越大 误判概率越小 但会减小事件对测量信号变化的响应速度 25 133V3 6 0中规定同频测量物理层每隔 200ms更新一次测量结果 因此Time to trigger低于200ms没有实际意义 延迟触发的设置应尽量接近200ms的整数倍 对高速率移动台占多 数的小区 该值可设置小一些 而低速率移动台占多数的小区 可设置大一些 另外不同类型的事件对上报的延时要求也不同 活动集添加 类事件 1A事件和1E事件 通常要求较小的时延 活动集替换类事件 1C事件和1D事件 通常要求较小的乒乓和误切换 对掉话率不会产生 明显的影响 这类事件可设置较大的延迟触发时间 活动集删除类事件 1B事件和1F事件 延迟触发的设置则主要考虑减少乒乓切换 初始 设置可与1A 1E事件设置相同 该参数用于根据活动集中每个小区的测量值来确定软切换的相对门限 该参数越大 相同条件下计算得到的软切换相对门限越高 当Weight 取0时 软切换相对门限的确定只与活动集中最优小区有关 小区CPICH测量值偏移量 该值与实际测量值相加所得的数值用于UE的事件评估过程 在切换算法中起到移动小区边界的作用 该参数由网 规根据实际环境配置 该值越大 就越容易加入激活集 从而越容易进行软切换 在配置邻区时如果希望切换容易发生 可以配成正值 否 则配成负值 为了避免切换算法再次判决此UE向本来已经没有多余容量的小区进行切换 为了避免做出多余的判断 如果切换失败 包括软切换加入和硬 切换 限制该UE在惩罚时间内向该小区再次发起准入请求 并且要求事件转周期报告的报告间隔应该和惩罚时间相当 这样 在切换失败 后一方面对失败的目标小区进行惩罚 另一方面使周期报告的时间间隔和惩罚时间相当 可以避免造成大的处理能力的浪费 面向连接的小 区惩罚算法如下 小区惩罚算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受惩罚的小区进行切换接入的拒绝 即不允许该UE再向此小区提出切换请求 将惩罚 位置1 当惩罚时间到期后 解除惩罚 将惩罚位置0 使用set hocomm命令配置此面向RNC的全局切换参数 使用lst hocomm命令查看参数 当前的配置 当UE发送测量报告后UTRAN没有任何回应 比如因为容量不够 此时UE从事件报告转向周期报告机制 测量报告的内容包含直到ACTIVE SET内小区的信息和进入REPORTING RANGE的MONITORED SET内小区的信息 只有当此小区被成功加入ACTIVE SET或者离开REPORTING RANGE时 UE才停止周期性发送测量报告 分层小区重选惩罚时间 为了防止乒乓切换而设置的值 当UE从一个小区切换到另一个小区后 为了防止UE重新切入原小区 设置一个时间 在这个惩罚时间内 UE无法切回原小区 典型的切换过程为 测量控制 测量报告 切换判决 切换执行 新的测量控制 测量控制和测量报告信令流程图 网络侧RRC层给UE 的RRC层发一个MEASUREMENT CONTROL消息 要求UE进行测量和报告 UE的RRC层通过原语配置L1层进行测量 L1层经过一次平滑处理后通过 原语向RRC层报告测量结果 RRC层经过二次平滑处理后如果满足报告条件就发送测量报告给网络侧RRC层 1 测量控制 测量控制过程用于 建立 修改和释放UE中的一个测量 UTRAN在下行链路DCCH上采用AM模式发送 2 测量报告 在CELL DCH状态 对于UE中某个正在进行的 测量 当变量MEASUREMENT IDENTITY中存贮的上报准则满足时 UE在上行DCCH上发送MEASUREMENT REPORT消息 Window add取值为1 3dB Window drop取值为2 5dB 如果UE和多个NODEB之间的路径损耗都相同 软切换带来的增益上行链路增益为 1 8dB左右 即UE发射功率可降低1 8dB 而下行链路获得的软切换增益为2 3dB 因为下行假设没有采用发射分集 当UE和各NODEB之间的路 径损耗相差特别大时 即UE只和一个NODEB相连 这个时候会引起UE发射功率的增加 从而UE不能从路径损耗最大的NODEB获得增益 其中 Window add 相对门限 迟滞 Window drop 相对门限 迟滞 即软切换对抗快衰落的增益 软切换对链路解调性能的增益 由于宏分集合并的作用 软切换减少了相对于单个无线链路所需的Eb No值 带来一个对抗快衰落的附加宏分集增益 典型值为1 5dB 软切换总的增益一般为2dB 3dB 是包含了对抗慢衰落和快衰落的增益 即软切换对抗慢衰落的增益 软切换多条无关分支的存在降低了阴影衰落余量需求 由此带来的增益 多小区 Multi Cell 增益 基 站之间的慢衰落是部分不相关的 通过软切换移动台能选择一个更好的基站 因此软切换可以减少所需的对数正态衰落的储备 带来一个对 抗慢衰落的增益 更软切换在NODEB中进行最大比合并 增益最高 软切换在RNC中进行选择性合并 增益一般 由于UE和NODEB间的每个连接都需要逻辑基带资源 在Iub接口上预留的传输容量和RNC资源的支持 所以软切换开销可以看作是对实现软切 换所需要的额外硬件 传输资源的一个测度 过高的软切换开销会降低下行链路容量 因为每一个软切换连接都会增加对网络的干扰 软切 换开销可以通过合理设置Window add Window drop和激活集大小等参数来控制 一般地 当小半径小区和大半径小区设置相同的软切换参 数时 小半径小区通常比大半径小区所需地开销大 这是因为大半径小区内地UE只和较少数目地NODEB同步 而小半径小区则较多 另外多 扇区时 软切换开销更大 所以多扇区时应该设置较低地Window add Window drop值 一个基本CPICH进入报告范围 1A事件判决的相对门限 该取值越大 就越容易触发1A事件 相反 就越不容易触发1A事件 建议值6 即 3dB 指监视集小区CPICH Ec No测量值高于软切换相对门限而触发的事件 一个基本CPICH离开报告范围 1B事件判决的相对门限 该取值越小 就越容易触发1B事件 该取值越大 就越不容易触发1B事件 参数建 议值 12 即6dB 指活动集小区CPICH Ec No测量值低于软切换相对门限而触发的事件 指活动集数目达到最大值后 监视集小区CPICH Ec No测量值高于活动集某个小区的CPICH Ec No测量值而发生的替换事件 最佳小区的改变 指激活集中当前为UE服务的最佳小区变成了另外一个小区 如是活动集小区 更改最好小区 如是监视集小区 则加入 活动集并更改最好小区 另外 需要更改测量控制 算法参数按最好小区运作算法 为了防止信道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由于信号起伏频繁触 发1D事件 导致空口信令流量的无谓增加 可以利用磁滞值来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 一般用于同频硬切换 1D事件只有迟滞和触发时间两个 参数 一个基本CPICH优于一个绝对门限 可以用来触发包括当UE没有收到邻区列表的时候检测到的小区的测量报告 一个基本CPICH劣于一个绝对门限 内容 1F事件的绝对门限 该取值越大 就越容易触发1F事件 该取值越小 就越不容易触发1F事件 参数建议值 18dB 最佳频率的更新 如果non used frequency的质量估计值要好于used frequency里最好小区的质量估计值 而且满足磁滞值条件和触发时间 time to trigger 条件 就会触发事件2A 当前使用频率的估计质量低于某一门限并并且且一个未使用频率的估计质量大于某一门限 用于覆盖切换触发 如果used frequency的质量估计 值低于在测量控制消息中下发的IE Threshold used frequency 确定的门限值 而且non used frequency的质量估计值高于在测量控制消 息中下发的IE Threshold non used frequency 确定的门限值 而且满足磁滞值条件和触发时间条件 就会触发事件2B 一个未使用频率的估计质量大于某一门限 用于负载切换触发 此门限由UTRAN下发的测量控制消息中的IE Threshold non used frequency 指定 当前使用频率的估计质量低于某一门限 用于启动压缩模式 此门限由UTRAN下发的测量控制消息中的IE Threshold used frequency 指 定 可以通过MML命令修改此参数 一个未使用频率的估计质量低于某一门限 此门限由UTRAN下发的测量控制消息中的IE Threshold non used frequency 指定 当前使用频率的估计质量高于某一门限 用于停止压缩模式 此门限由UTRAN下发的测量控制消息中的IE Threshold used frequency 指 定 当前使用的UTRAN频率的估计质量低于某一门限并并且且其他系统的估计质量高于某一门限 如果used UTRAN frequency的质量估计值低于在测 量控制消息中下发的IE Threshold own system 确定的门限值 而且Other system的质量估计值高于在测量控制消息中下发的IE Threshold other system 确定的门限值 而且满足而且满足磁滞值条件和触发时间 条件 就会触发事件3A 其他系统的估计质量低于某一门限 此门限由测量控制消息中的IE Threshold other system 确定 其他系统的估计质量高于某一门限 此门限由测量控制消息中的IE Threshold other system 确定 在其他系统内最佳小区更换 业务量测量事件 如果收到4a事件测量报告 则增加带宽 用于BE业务 PS 的DCCC和CS语音业务的AMRC 业务量测量事件 如果收到4b事件测量报告并且报告次数达到 监测次数 由 4b报告次数监测定时器 4b事件 触发迟滞 上报 间隔 共同决定 则减小带宽 用于BE业务 PS 的DCCC和CS语音业务的AMRC UE发送功率超过绝对门限 UE发送功率低于绝对门限 UE发送功率到达最小值 UE发送功率达到最大值 The UE Tx power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UE RSSI到达UE的动态接收范围 包含在激活集内RL的UE Rx Tx时间差超过一个绝对门限 6F事件的触发门限 UE从下行接收到物理帧到上行发送物理帧的时间差大于某个门 限时 触发6F事件 该参数的设置主要考虑优化1个时隙的功控性能 即保证一个时隙功控是根据活动集内所有链路的情况完成的 理想情 况下UE的Rx Tx时间差为1024chip 该参数不易设置的太接近1024 否则会导致过早的删除无线链路 该参数建议取值范围为1024 1280 此门限由UTRAN下发的IE项 UE Rx Tx time difference threshold 指定 6F和6G用于硬切换时的同步保持 Window add取值为1 3dB Window drop取值为2 5dB 如果UE和多个NODEB之间的路径损耗都相同 软切换带来的增益上行链路增益为 1 8dB左右 即UE发射功率可降低1 8dB 而下行链路获得的软切换增益为2 3dB 因为下行假设没有采用发射分集 当UE和各NODEB之间的路 径损耗相差特别大时 即UE只和一个NODEB相连 这个时候会引起UE发射功率的增加 从而UE不能从路径损耗最大的NODEB获得增益 其中 Window add 相对门限 迟滞 Window drop 相对门限 迟滞 包含在激活集内RL的UE Rx Tx时间差低于一个绝对门限 6G事件的触发门限 UE从下行接收到物理帧到上行发送物理帧的时间差小于某个门 限时 触发6G事件 该参数的设置主要考虑优化1个时隙的功控性能 即保证一个时隙功控是根据活动集内所有链路的情况完成的 理想情 况下UE的Rx Tx时间差为1024chip 该参数不易设置的太接近1024 否则会导致过早的删除无线链路 该参数建议取值范围为768 1024 此门限由UTRAN下发的IE项 UE Rx Tx time difference threshold 指定 6F和6G用于硬切换时的同步保持 DCH用于发送既定用户物理层以上的所有信息 其中包括实际业务的数据以及高层控制信息 DCH携带来自高层的所有用户信息 包括实际数 据 语音帧 数据等 和控制信息 测量控制命令 UE测量报告等 其映射到DPDCH上 DPCH的特点是闭环功率控制和以帧为基础的快速 数据速率变换 它可以被传输到小区的某一部分并支持软 更软切换 BCH用于传输UTRA网络或者制定小区特有的信息 随机接入码 小区接入时隙 小区类发射分集方法等 的下行信道 映射到PCCPCH 需要 用相对较高的功率进行发送 以便覆盖范围内所有UE都能收到 FACH向已知位于给定小区中的UE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 也能传输少量下行链路分组数据 映射到SCCPCH 可以有多个 但必须有一个速率 低以便于所有UE能接收到 下行信道 PCH传输与寻呼过程有关的数据 映射到SCCPCH 下行信道 CPCH用于传输上行链路基于分组的用户数据 在DPCCH辅助下可支持上行链路内环功率控制 被映射到PCPCH 上行 快速功率控制 RACH用于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比如建立一个RRC连接请求 还可传送少量上行链路分组数据 映射到PRACH 上行信道 速率低 DSCH用于传输专用用户数据 控制信息 同时可供多个用户分时共用 总是和一个下行DCH相关 映射到PDSCH 下行信道 是层一和MAC层交换的基本单元 传输块对应RLC PDU 每个传输块带有CRC校验 在一个传输周期内 同一个传输信道上层一和MAC层交换的TB集合 传输块包含的比特数目 在一个TBS中的所有传输块的大小是一样的 传输块集包含的比特总数目 在一个传输周期内 层一和MAC层进行一次TBS的交换 传输周期常常是最小交织周期的倍数 例如10ms 无线帧长时间 TF描述了一个传输信道上TBS中传输块的组合方式 它包含动态部分 TB Size TBSet Size 和半静态部分 TTI 编码方式 码速 静态 RM参数 CRC比特数目 TF可能为空 空的TF表示TBS size为0 在一个传输信道上TF的集合 在TFS中所有的TF半静态部分是相同的 TB size TBS size和TTI决定了传输信道的传输速率 例如 在某传 输信道上 TB size为336bits 320bits为静荷 16bits为RLC头 TBS size为2TB TTI为10ms 则传输速率为 336 2 10 67 2kps 而 实际用户数据速率为 320 2 10 64kps 通过调整TTI内TB和TBS的大小 可以得到可变的信道传输速率 在码传输组合信道 CCTrCH 传输中 各传输信道的TF在传输周期内将组合成一个TFC TFC可能为空 空的TFC表示空的TF 在码传输组合信道 CCTrCH 传输中 所有TFC的集合 层三控制TFCS 并把TFCS传递给MAC层 MAC层根据TFC的动态部分和传输数据的大小 从TFCS中选择合适的TFC 而TFC的半静态部分由层三根据业务的属性 质量 传输时延 决定 因此 可以通过MAC层直接快速地改变传 输的速率 而不需要层三的信令 在TFS中每个TF的指示 当MAC层和物理层进行数据传递时 每次TBS的传输都需要使用TFI 在无线帧周期中TFC的指示 在每次进行TBS传递的时候 MAC层将向层一指示每个传输信道上的TFI 层一把所有传输信道的TFI组合成TFCI 并在物理控制信道 DPCCH 上传输 TFCI将告诉接收方当前帧使用的TFC 从而进行正确的解码 解复用 并把数据通过正确的传输信道 传递到MAC层 NodeB节点公共帧号 BFN通常与网络的参考时钟保持同步 范围为 0 4095帧 RNC节点公共帧号 RFN通常与网络的参考时钟保持同步 范围为0 4095帧 系统帧号在BCH信道上广播 用于寻呼组和系统消息的组织等 用于安排小区中传输的信息 在WCDMA系统中 SFN根据BFN加上T CELL进行调 整 在FDD中SFN等于BFN SFN范围为 0 4095帧 是12bit的序号 由于标识超过一个单独帧长 10ms 的过程 如物理层寻呼过程或者随 机接入过程 连接帧号用来在UE和UTRAN之间进行L2或者传输信道的同步参考 CFN对每个RRC连接来说是唯一的 其值由用于在UE和UTRAN之间传输信道同 步的帧计数器来确定 一个CFN和一个TBS相结合 并一起通过MAC L1 SAP CFN在L2提供公共帧参考 例如传输信道的重配置同步 CFN周期 比MAC和L1之间传输时延要长得多 范围为 0 255帧 当CFN用于PCH信道时 范围为 0 4095帧 CFN并不在空口传输 但由L1将其映射到 第一无线帧SFN上 该无线帧用于正在讨论的TBS的传输 帧偏移由SRNC计算并当无线链路建立时提供给基站 这里L1和L2之间的映射按下式 完成 SFN mod 256 CFN 帧偏移 mod 256 从L2到L1 CFN SFN 帧补偿 mod 256 从L1到L2 指示在上行链路上接收或将要在下行链路 上发送的第一个数据是哪一个无线帧 值范围 和 字段长度取决于CFN 所用的传送信道 值范围 PCH 0 4095 字段长度 PCH 12 个比特 其它传输信道的CFN范围 0 255 指示在上行链路上接收或将要在下行链路上发送的第一个数据是哪一个无线帧 表示为OFF 38400 Tm Tm TUETx T0 TRxSFN TRxSFN为 TUETx T0 时刻前UE收到的测量小区的PCCPCH的最近帧头 OFF SFN CFNTx m od 256 SFN为TRxSFN时刻的SFN 切换技术及相关概念 表示为OFF 38400 Tm Tm TRxSFNj TRxSFNi TRxSFNj TRxSFNi分别表示两个小区的PCCPCH的最近帧头的偏差 OFF SFNi SFNj mo d 256 表示两个小区在上述时刻的SFN差 SFN SFN测量另外一种定义是按照PCPICH为依据 The DOFF FDD Default DPCH Offset value is used to define Frame Offset and Chip Offset at first RL setup The resolution should be good enough to spread out load over Iub and load in Node B based on certain load distributing algorithms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