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内容明确情感 .doc_第1页
读懂内容明确情感 .doc_第2页
读懂内容明确情感 .doc_第3页
读懂内容明确情感 .doc_第4页
读懂内容明确情感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懂内容,明确情感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西安市东方中学 任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诗词的有关知识,运用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读懂内容,感悟情感。2、过程与方法: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做题训练,掌握中考答题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鉴赏古诗词,学会品味艺术之美,感受中华特有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掌握做题的方法和规律。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和方法。学情分析:九年学生学习积累并感受了一些古诗词的魅力,但理解鉴赏能力多停留在浅层次上,加之古诗词鉴赏涉及的知识冗杂,学习难度大,不易掌握,学生有畏惧心理,考试中答题思路混乱,没有头绪缺乏有效方法,失分严重,因此本课立足学期,立足考点,有的放矢,进行有效引导点拨。教法:点拨法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思路和内容:1、明确古诗词中意象、意境、关键字词句等相关知识。2、运用六个角度,鉴赏古诗词读懂内容、明确情感。3、梳理中考考点,总结方法技巧。教学步骤:一、借助微课,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风起的时会想起大风起兮云飞扬,花开的时会想起黄四娘家花满蹊,雪纷的时会想起千山鸟飞绝,月明的时候我更会想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风花雪月皆入诗,一草一木总关情,热爱古诗词,品味诗意的人生。活动设计:我当小老师,如何读诗微课播放。学生要求:认真观看微课,复习旧知识,明确读诗的方法。微课内容:读懂古代诗、词、曲的方法1、看题目,推知内容诗题具有揭示主要内容、交代写作目的、指出吟咏对象、点明主要情思的作用。关注题目中标志词,推知内容。如:思、别、送、行、咏、登、寄、赠、遇、访、题 思考:回忆下列已学诗歌,并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古诗词的哪些题材。明确:田园诗:归园田居 ;爱国诗:过零丁洋 ;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行旅诗 :天净沙秋思 ; 边塞诗:使至塞上; 即事抒怀诗:行路难 写景诗 :钱塘江春行 ; 咏史怀古诗:赤壁 ;悯农诗 :观刈麦 ;闺怨诗:望江南 ;咏物诗:卜算子咏梅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已学诗歌,学生快速掌握古诗词的题材分类。2、看作者,知人论诗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个性、作品风格等也有利于我们提炼诗歌的基本内容。如:一些生活在特定时期如宋末、明末清初的诗人的作品而言。如岳飞、辛弃疾等人的诗词作品。又如陶渊明:恬淡平和,淡泊名利。王维:诗中有画,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李清照:婉约含蓄,前后期,少女生活的美好,国破家亡的忧愁。苏轼的旷达3、看题材,明析情感 认真聆听微课中读关于“古诗词题材分类及赏析要点”的文字,回忆各题材所表现主题。可自编口诀加以识记。 明确:写景诗歌(山水田园诗) :热爱赞美自然美景,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高洁品质。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忧国伤时、远大抱负、怀才不遇。行旅诗 :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艰辛、孤独寂寞和思乡思亲。咏物诗: 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志向,或思考。边塞诗 :建立功业雄心壮志,报国无门的怨愤。 国破家亡的痛苦,连年征战的惨烈。塞外生活得艰辛;思乡思亲,归家无望的哀痛。爱国诗:表现忧国之思;忧民之心;报国之志。即事抒怀诗:抒发远大抱负;抒发怀才不遇、孤寂郁闷心情;抒发对夕盛今衰得感慨。悯农诗: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的批判。设计意图:学生的任务性学习,有针对性提取信息,提升信息整理筛选能力。4、看注释,难点助读关注注释,了解背景,理解诗歌难点。设计意图:课前回忆已学相关知识,课上观看微课,学生明确读诗的一些角度。二、读诗角度,重点知识点拨教师讲解:1、从意象,知意境,明情感(1)解读概念。意: 诗人的思想情感。象: 客观景、物。境: 诗所描绘的图景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境借群体意象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某种氛围,传达出诗歌的情感,形成的艺术境界。(2)活动:抓意象,说意境,猜情感。回忆古诗词中所学习过的意象,运用以下格式,从意象角度,感受其营造的氛围及传达的思想情感。在 “ ”诗句,诗人运用的意象,营造氛围,表达了的情感。例如:使至塞上 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大漠”、“长河”两个意象,营造了边塞的雄浑壮阔之感,表现了诗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美。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所积淀的古诗词的感觉,借回忆搜索常用意象,借想象联想手法品味氛围,感知诗词的情感。(3)从六角度读诗,特别抓住诗歌意象,分析所写内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送别王之涣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鉴赏笔记: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御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离别人儿太多。设计意图:此题设置意为引导学生品意象、析意境,学会运用古诗词鉴赏的角度,理解诗意,感悟诗情。2、从关键词句,知内容,明情感(1)关键词字:1、诗眼,诗中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词,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2、对人物、景物描写的字词。关键句:主旨句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 (2)从六角度读诗,特别抓住诗歌关键词句,分析所写内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注纶,钓丝,“垂纶”即垂钓。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鉴赏笔记: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侧坐”,而非稳坐, 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摇招手”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 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这首诗歌通过写写小儿垂钓表达诗人对童真童趣的赞美,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展现了生活的别有情趣。 设计意图: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知识点,并以诗歌为例进一步阐释知识点,最终让学生明确鉴赏诗歌的两个重要角度,三、运用角度,合作鉴赏。从古诗词鉴赏的六个角度入手,鉴赏以下诗歌,做简单的鉴赏笔记(注:每首诗下方的习题为灵活处理部分,作为教师引导理解诗歌的提示性问题)。(一)(2014届陕西中考副题) 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注释:时人:指普通的人。凌云:直冲云霄。始道:才说。提示性问题:1、请结合第一、二句诗中的关键字,分析小松的形象特点。(2分)2、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明确:首句中“刺头”的“刺”,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又直又坚外形的特点,而且刻画出了小松顽强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奋斗精神。第二句中“出蓬蒿”的“出”字,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表现了小松蓬勃的生命力。 诗人通过以小松自喻,借以表现自己出身低微但不甘埋没的精神(1分),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 “时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的批评(1分)。 (二)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请结合此宋词,分析人物形象特点。2、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读诗角度:陆游、沧州、从关键词角度分析: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读懂内容,明确情感: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人)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怎样经历、特点)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思想感情) (三)春送僧贯休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注释】 蜀魄: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子规(杜鹃鸟)。后人因以蜀魄、望帝等作为杜鹃鸟的别称。关关:鸟叫声。冲雨:冒雨。松柏心:指坚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志愿。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读诗角度:诗题、注释、从意象,知意境,明情感读懂内容,明确情感: 春雨潇潇的下着,花瓣飘落,杜鹃不断发出“关关”的啼叫声一片萧疏凄凉,冒着雨送友人到江畔,心中禁不住的不舍。 通过描述送友人的场景和“不能再折柳”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末句借”松柏心“表明心志,坚定不移修持佛道的志愿,最终也互为勉励。 设计意图:此题设置意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抓意象,品关键词句,学会运用古诗词鉴赏的角度,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四、考点梳理,自主归纳 (一)(2016年浙江宁波中考真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定林所居 二月四日作 宋王安石 宋陆游屋绕湾溪竹绕山, 早春风力已轻柔,溪山却在白云间。 瓦雪消残玉满沟。临溪放杖依山坐, 飞蝶鸣鸠俱得意,溪鸟山花共我闲。 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19、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分)20、两首诗都有“闲”字,但诗人心境情感却不一样,请分析。(2分)明确:19、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3分,每空1分)20、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 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2分,各1分)2、中考题型分析及答法归纳。中考题型: (1)概括本诗词描写了哪些景/物/事/人。它们有什么特点。 抓描写、品关键词。 (2)品析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内容+抒发情感设计意图:此诗为写景诗,学生可从诗题、题材、诗人、注释、关键词句入手鉴赏诗歌,并针对中考原题分析考点一是诗歌内容理解二是诗歌情感分析、掌握答法、规范作答。(二)(2016年济宁中考真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塞上忆汶水曹元用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注释】沙碛sh q: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哀笳:悲凉的胡笳声。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明确:(1)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1分)(2)诗人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2分)2、中考题型分析及答法归纳。中考题型: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勾意象+说画面+析氛围+明情感设计意图:此诗为边塞诗,学生可从诗题、题材、注释、意象、意境入手鉴赏诗歌,并针对中考原题分析考点、掌握答法、规范作答。五、梳理考点,明确答法1、中考说明要求: 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知识中考题型: (1)概括本诗词描写了哪些景/物/事/人。它们有什么特点。 (2)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3)品析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方法: (1)抓描写、品关键词。 (2)勾意象+说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